第137章 防止這種意外

爲了獲得3000立方米的廣闊空間,ISS給阿伯開出了相當優良的條件,甚至包括免費爲阿伯提供2次聯盟發射任務,送6個阿伯航天員進入太空。

以及在地面上,也有不小的利益許諾,但都被阿伯堅決拒絕。

拒絕的原因不是他們有多麼堅定的反對意識,而是新遠表示:ISS國際空間站太老了,協議與接口也不通用,如果對接產生安全風險,新遠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且不提供後續技術支持。

所以阿伯還是強忍着蠱惑拒絕了,而林炬爲了表示安撫,表示將對希拉空間站後續的四個艙段進行免費升級,邀請意帶利貝爾蒙德酒店集團進行內飾設計,提供更優良的生活環境。

同時,林炬向斯威坦和哈曼德各贈送了一輛特別定製版,基於XC4進行了全面改裝,應用大量航天材料的XC5限量版跑車,由於基本是小批量摻雜手工打造,光是成本就要兩三百萬。

不過哈曼德王儲並不怎麼開心,因爲老國王阿勒特對他上天的請求表達了強硬的拒絕態度。

這種心情林炬很理解,因爲他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

B級基地,H1型航天飛機第四架,客運版“堅定”號被吊上伊爾76,準備發往瓊州。

相比於前三架,堅定號有了重大升級和改變。

由於是轉爲旅遊定製化的客運版,堅定號的取消了貨艙,只有一個放置作業機械臂的狹小空間,質量減輕到20.3噸。

加強後的乘員艙可以容納最多10人,也可以拆掉一些座位執行一些小型物資運送任務。

最大的變化是,尾部的單臺液氧液氫發動機變成了分佈在兩側的兩臺12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尾部的中央是一個圓形的對接口兼氣閘艙,從尾部對接能夠更好的保證隔熱性能,出艙活動也更方便。

不過還有一個重點是飛行控制系統,從底層原生支持SC09智能駕駛系統,一切命令全面由SC09接管,安全性更高。

以及採用了新一代的隔熱瓦,屬於研究H2隔熱瓦中產生的過渡品,可以重複使用8次之後更換,再次將成本降低,如果使用新遠五號發射,人均費用已經降低到了400萬人民幣。

不過要想實現真正的太空平民時代,

這個數字還要降低一百倍,4萬元左右才能實現大多數人都能咬咬牙上去坐一回。

但要實現這一點靠航天飛機或者火箭是絕對不行的,只有未來的新路線或許可以。

林炬自然不需要去等未來的新路線,3月11日團結號將會去替換天宮空間站的六人組,新的六名航天員是航天局的兩男一女三名職業航天員,新遠公司鄧磊在內的兩名職業航天員,以及一名系統工程師柯雲。

柯雲是當初與安德羅夫一起召集的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間技術,在基地內暫時沒有緊要任務,於是在去年的時候就被林炬醞釀送上去試試水。

這位已經是B級的工程師身體狀況也足夠好,作爲乘客幾乎不怎麼需要訓練,只進行了一個月的密集培訓,就將作爲載荷專家上太空了。

另一位載荷專家趙曉文已經暗戳戳地被升到了B+,帶領激光實驗室單獨劃了一塊區域搞秘密研究,他上天估計要等到很久以後了。

林炬嘗試說服公司,希望在天宮二期工程完成後,跟隨第一批空間站旅遊團上天待幾天,他的身體素質現在已經基本滿足要求,H1的狀態也足夠穩定。

但這還是遭到了巨大的阻力,不過好在最後還是勉強被同意,不出意外的話林炬將在7月左右,搭乘進步號進入太空。

而林炬在避免這種意外發生。

3月11日,三名航天大隊航天員,三名新遠航天員宣誓出征,指令長由航天英雄鄧磊擔任。

他們將挑戰新的空間站生活時間,預計將不少於180天,也就是半年。

不過全世界在太空生活最久的人在1992年是克里卡列夫,這位老兄上天后半年,聯盟解體,在太空生活了311天才被露西亞接下來。

但他也不是最久的,1995年3月22日,瓦列裡·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工作了437天17小時58分17秒,成爲人類單次太空駐留的最長時間紀錄。

前聯盟的“和平”空間站可遠不如天宮舒服,所以理論上在天宮生存一年半載也沒什麼問題?

新遠、航天局以及航發委的官微同步轉發了發射動態,林炬也發了,只是看着有點奇怪。

那是一張照片,林炬穿着訓練服坐在航天飛機的駕駛位,那是在進步號進入工廠改造的時候拍的,照片上的林炬看上去非常專業,朝鏡頭伸出兩根大拇指,配上誇張的表情很是喜感。

伴隨這張照片的還有一行文字:

“只有老闆也使用的自家產品纔是最令人放心的。”

網友:???

航天局:???

這再明顯不過的暗示瞬間引爆了網友們的猜想,得益於4G網絡已經開始大規模普及,就連林炬發微博後評論增加的速度都增加了許多。

大量明星大V都將他列爲關注對象,第一時間在下面搶評論。

“林廠長要上太空了?這麼自信的嗎?”

“別人還在炫耀私人飛機,林總直接上太空?”

“林廠長是我們亞洲人的領導者!”

最後一句是有井圭美,這個老鬼預計將在明年再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現在倒是很珍惜生活的樣子,整天在中文互聯網發太空科普,還有不少粉絲。

“林廠長大氣!可惜不能一起拼座了。”是陳偉張,這老頭訓練幾個月減重20斤,身體素質好了許多。

“馬一龍他要是敢坐自己的龍飛船,早就可以往國際空間站送人了,還是林總自信!”

“廠長我在空間站等你~”

“……”

動態發出去沒半小時,林炬的手機就響了起來,一看是航天局大佬:

“小林你膽子夠大的啊,上去不怕被人用竹竿捅下來?”

“您說的,我也有竹竿啊,還是大竹竿呢!”

電話裡傳來一陣笑聲,然後語氣變得嚴肅:

“你可是想好了?航天事業沒有絕對把握,意外是說不準的。”

林炬:“我對我的工程師們有充分信心,如果您想來的話我給您免費怎麼樣。”

大佬:“……”

林炬:“作爲一個航天企業的掌舵人,我覺得親自看一看太空,上去體驗一下是很重要的,不僅是我,新遠公司所有高管都要至少去一次。”

電話另一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問道:

“這麼多人上去,恐怕H1發射的費用不是5000萬美元,是5000萬人民幣吧?”

“嗯,啊?這破手機怎麼聽不清?下次我來京再聊啊大佬,掛了掛了……嘟嘟。”

京城,大佬用懷疑人生地目光看着桌面上被盤到包漿的進步號模型,只在想一個問題:5000萬一次,一發神舟飛船夠打20發?

這個荒唐的念頭短暫地出現在腦海中,然後就被他甩了出去,太荒謬了。

就算是以最瘋狂的速度降低成本, 也絕不可能做到如此之低的價格,雖然5000萬美元也不可能,但怎麼找着一兩個億也是要的。

而且再何況新遠是華國企業,只要用人民幣支付,政府就不會對數字那麼敏感。

坦白說和新遠合作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他們的效率,簡直是超乎常理的快,鵲橋中繼衛星硬是在3月份就搞定了。

3噸重的大衛星,作用是幾顆小衛星取代不了的。

光是面積巨大的太陽能板就能提供充沛的電力,可以爲向地球傳送8K的超清黑白影像,或者是2K的流暢音視頻,登月的時候任何細節都清清楚楚,絕對不存在被人質疑造假。

3月13號的時候,這顆合作共用的衛星就由兩枚助推器的新遠五號甲火箭發射進入月球轉移軌道,將在,預計在3月27日抵達月球軌道。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第210章 直白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92章 號平原第56章 飛得更高第21章 搶飯碗第309章 威龍B第174章 新遠三號,出廠!第76章 CZ6R二炸第16章 交易第14章 入軌第216章 參議第162章 運35第367章 解讀第74章着陸第382章 巨浪第252章 月桂第3章 阿美施工隊第155章 新飛船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36章 失重訓練第276章 MAV第322章 二號機器人第122章 32115第191章 林氏雞湯第367章 解讀第89章 競賽第378章 戲弄第293章 提名第356章 GSLV MK3第179章 發佈會第37章 一千萬?那是成本第117章 長征一十五號第348章 擴建第8章 關注第45章第180章 反應第207章 邀請第338章 開拓第76章 CZ6R二炸第175章 SLS的麻煩第179章 發佈會第210章 直白第382章 巨浪第33章 回收第343章 冒險第88章 選拔第99章 自動駕駛第218章 一定要飛起來啊第283章 三方貿易第227章 新方案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351章 原型機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93章 搬起石頭第43章 合作第71章 we did第263章 天馬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27章 提升第101章 前進號空間站第326章 國際半導體科技大會第330章 的盧第226章 展示第49章 南方汽車第40章 我的兄弟第140章 奇蹟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162章 運35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28章 96533第18章 牆角第112章 神龍第343章 冒險第187章 神秘的指令長第301章 提案第348章 擴建第32章 風第231章 技術支持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375章 不明飛行物第60章 IL-76MD第198章 意識第255章 Go to the Mars第17章 商業化第64章 S700第12章 啓運第337章 處置難題第207章 邀請第59章 人才梯隊第313章 藍月和BE4第292章 號平原第296章 彗星-離火組合體第144章 環球航行第15章 新任務第59章 人才梯隊第151章 入籍第274章 瑕疵第377章 休斯敦,我們……第109章 我們自己造
第210章 直白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92章 號平原第56章 飛得更高第21章 搶飯碗第309章 威龍B第174章 新遠三號,出廠!第76章 CZ6R二炸第16章 交易第14章 入軌第216章 參議第162章 運35第367章 解讀第74章着陸第382章 巨浪第252章 月桂第3章 阿美施工隊第155章 新飛船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36章 失重訓練第276章 MAV第322章 二號機器人第122章 32115第191章 林氏雞湯第367章 解讀第89章 競賽第378章 戲弄第293章 提名第356章 GSLV MK3第179章 發佈會第37章 一千萬?那是成本第117章 長征一十五號第348章 擴建第8章 關注第45章第180章 反應第207章 邀請第338章 開拓第76章 CZ6R二炸第175章 SLS的麻煩第179章 發佈會第210章 直白第382章 巨浪第33章 回收第343章 冒險第88章 選拔第99章 自動駕駛第218章 一定要飛起來啊第283章 三方貿易第227章 新方案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351章 原型機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93章 搬起石頭第43章 合作第71章 we did第263章 天馬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27章 提升第101章 前進號空間站第326章 國際半導體科技大會第330章 的盧第226章 展示第49章 南方汽車第40章 我的兄弟第140章 奇蹟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162章 運35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28章 96533第18章 牆角第112章 神龍第343章 冒險第187章 神秘的指令長第301章 提案第348章 擴建第32章 風第231章 技術支持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375章 不明飛行物第60章 IL-76MD第198章 意識第255章 Go to the Mars第17章 商業化第64章 S700第12章 啓運第337章 處置難題第207章 邀請第59章 人才梯隊第313章 藍月和BE4第292章 號平原第296章 彗星-離火組合體第144章 環球航行第15章 新任務第59章 人才梯隊第151章 入籍第274章 瑕疵第377章 休斯敦,我們……第109章 我們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