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概況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位於江蘇省溧陽市水西村,是爲了紀念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而建立的,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佈爲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包括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舊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紀念廣場、新四軍老戰士題書碑廊和毛澤東像章陳列館五部分。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原系李氏宗祠,始建於明代。整個祠堂三進四廂房,裡面迴廊雕窗,斗拱畫樑,重修後恢復了歷史風貌,政治部戰地服務團等五處舊址,均系磚木結構民宅。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爲長方體建築,設計獨特,其主立面由抽象的“N4A”組成,是一塊橫臥在江南大地上的不朽豐碑。碑體上的“N4A”及其袒露的紅色折線裂口隱喻了新四軍革命鬥爭的曲折歷程,牆面深灰色的大理石渲染豐碑的莊重,寓意永久的紀念。

展覽內容爲“運籌帷幄”、“東進北上”、“建家立業”、“威震敵膽”、“民族忠魂”和“華夏脊樑”六大部分,以極其珍貴的照片、實物和圖表,通過多元的展示手法,並結合高科技的聲、光、電和多媒體的手段,展示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戰鬥歷程和豐功偉績,也充分體現出現代博物館融歷史、文化、科技爲一體的特徵。

紀念廣場莊嚴、雄偉。以“東進北上”、“運籌帷幄”、“疆場硝煙”、“魚水情深”爲內容的地刻,含義深刻,刻鑿精湛。綠化區松柏蔥蘢、花木相掩,景色宜人。

新四軍老戰士題書碑廊鄰池塘而建,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廊名爲原中央軍委副主席、上將遲浩田題寫。廊壁上鑲嵌着60位新四軍老戰士的題書碑刻,字體精雕細刻。其中有陳毅於1939年在溧陽參加“元旦祝捷檢閱大會”後作的贈答詩,有彭衝、葉飛、姬鵬飛等回顧當年水西的崢嶸歲月而抒懷的詩、詞等。

新四軍將帥館系仿古式樓房,館名爲葉飛題寫,介紹了抗戰期間馳騁在蘇南抗日戰場,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少將軍銜以上的78位新四軍將領的生平業績。樓下以100餘幅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展現了陳毅元帥、粟裕大將光榮戰鬥的一生。樓上是4位上將、8位中將和64位少將的生平介紹,展品中有將軍的禮服、使用過的手槍、讀過的書籍、繳獲的戰利品以及黨和人民爲表彰他們的業績而頒發的證書、勳章等。

2007年10月,該館陳列的史料、實物轉至新展覽館,舊館舍改建爲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陳列由溧陽八旬老人王秋生無償捐獻的30多種材質、近4000個品種、9553

枚毛澤東像章,旨在構建一個紅色文化景觀,同時體現人民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深厚情感。

水西村的崢嶸歲月

溧陽水西村曾經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所在地。

1938年夏,粟裕、陳毅、張鼎丞分別率領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相繼從皖南挺進蘇南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次年秋,陳毅率第一支隊司令部進駐水西村。同年11月7日,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領導機關合並,在水西村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粟裕任副指揮,羅忠毅任參謀長,劉炎任政治部主任,鍾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統一領導第一、第二支隊和蘇南地方抗日武裝。

在敵頑夾擊極爲複雜、險惡、艱苦的環境中,陳毅、粟裕等在這裡堅決遵照黨中央的方針、政策,並從蘇南抗日鬥爭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任務,創建、鞏固和發展了以茅山爲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併爲華中抗日根據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由於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貫徹了黨中央放手發動羣衆,獨立自主地發展抗日力量的方針,從初入蘇南時的4000餘人發展到14000餘人,並改善了裝備,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後來成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勁旅,同時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從事黨政軍羣工作的幹部和各種人才,有的還成爲國家的棟樑、黨和軍隊的領導人。

1940年6、7月間,陳毅、粟裕率領其主力渡江北上,投入了開闢蘇中、發展華中的鬥爭,留下第二支隊在茅山地區堅持抗日反頑鬥爭,對外仍以江南指揮部的名義活動,直至抗戰取得最後勝利。

廣大新四軍指戰員與當地羣衆魚水情深、同甘共苦。水西村的一草一木經歷了與日寇鏖戰的烽火硝煙,水西村的男女老少至今仍舊津津樂道陳毅、張茜的浪漫革命愛情。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成立,是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中的一件大事。許多新四軍老戰士十分懷念水西時期的崢嶸歲月,並予以高度評價,新四軍第二團團長、開國中將王必成認爲:“沒有水西村,就沒有茅山根據地,就沒有東進,就沒有蘇北根據地,也就沒黃橋戰役的勝利。”

戰鬥在春天裡的革命伉儷

陳毅19歲登輪出國赴法勤工儉學,經過二十餘年的浪跡天涯,40歲才成立家室。其間,他並不是完全沒有談情說愛的機緣和內心的嚮往,只是因爲險惡的革命環境而做出了犧牲。同時,另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選擇終身伴侶時態度審慎。

1938年春,張茜響應正

在武漢的周恩來和鄧穎超的號召,參加新四軍,在軍部戰地服務團工作,是演劇隊和歌詠組的成員。陳毅當時任第一支隊司令員,經常到軍部開會並觀看她們的演出。相貌端莊的張茜以高超的演技和對革命的熱忱贏得了陳毅的好感,而陳毅作爲新四軍中文武雙全的儒將,也受到張茜的欽敬和仰慕。於是他們開始了書信往來。張茜在給陳毅的信中說:“我愛這戰鬥的春天,我愛這春天的戰鬥!”陳毅極爲讚賞,他在寫戰地通訊《江南抗戰之春》時特地引用了這句話。

爲了使兩人的感情發展順利,結成沉甸甸的愛情果實,陳毅苦心創作了一首《贊春蘭》的詩送給了張茜(那時張茜名字叫春蘭)。詩中寫道:“小箭含胎初生崗,似是欲綻蕊吐黃。嬌豔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張茜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了陳毅的深情,從此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

當然,也有人對他們的結合持反對態度,主要是認爲彼此的年齡差距過大。張茜對此是有主見的。她對朋友說:“年齡差距並不重要,我感覺學問和政治水平與他差很遠。我要和他相稱,成爲伴侶和助手,只有發憤學習,才能縮小距離。他出身書香世家,有很高的文化修養,熟悉古典文學和法國文學,賦詩填詞寫文章造詣都很高。他又是紅軍初創時的高級領導人,文武雙全。我在各方面都要甘當小學生,拜他爲師,從頭學起,努力做到基本相稱。”

1940年春天,陳毅與張茜結合。三個月後,陳毅率主力離開蘇南茅山根據地,渡江北上,開闢蘇北抗戰局面。張茜則去蘇中搞地方工作,而後又會合。

在黃橋戰役最緊迫的關頭,張茜一直在陳毅身邊,整理書籍文稿,“堅壁清野”,以防萬一。皖南事變後,陳毅擔任代軍長,張茜則參加反“掃蕩”鬥爭,在她即將返回軍部與陳毅重逢之際,陳毅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吟成一絕:“足音常在耳間鳴,一路風波夢不成。漏盡四更天未曉,月明知我此時情。”

在艱難的處境中,張茜勉力撫育兩個孩子,不僅要承受體力上的損耗,更要挺住精神的壓力,當然還有感情的苦痛和思慮。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她在此時開始了自學英語。這刻苦自勵、好學不倦的精神使陳毅引以自豪。張茜畢生實踐着自己“從頭學起,努力做到基本相稱”的誓言。

1945年秋,陳毅返回華中。此時兩人已有兩年未見,張茜時刻盼望着重逢的日子。可是陳毅在途中接到中央的指示,轉赴山東。張茜賦詩寄懷,其中有幾句是:“空向行雲凝眸處,望穿秋水人不至。幾番報歸盼歡聚,幾番又傳歸期誤。歸期誤,一別春夏已兩度,幼兒長成雙詢父。”無至情不能吟此佳句。

(本章完)

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