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戰龍蝦兵

“這個勒保手下的人還做的真狠啊!”

中都皇宮。

關於印度戰事的報告已經送到了朱皇帝的案頭。

他麾下幾名重臣也同時在看戰報的副本。

眉頭都紛紛皺了起來。

“諸卿,英藩請求印度洋艦隊派遣戰船控制恆河航道.此事,諸卿是怎麼看的?”

朱皇帝有些猶豫的放下手中的戰報問道。

這事確實是麻煩,因爲朱皇帝對印度的策略就是“有限介入”。

印度諸藩都是有相當自主權的藩臣。

和大明之間只有宗藩義務的。

大明是抱定主意不會直接介入印度戰場的。

但是孫士毅在奏摺中表示,如果要靠印度諸藩的力量,控制恆河流域的戰役要開打,至少要打造戰船,依靠內陸運送造船材料,至少都要花個兩年的時間。

這還只是戰役準備期。

所以,如果大明不直接介入,那印度的形勢走向可就難以預料了。

而且控制恆河流域,是朱皇帝一直以來都要求印度諸藩的事情。

“皇上,這印度諸藩要控制恆河流域,確實需要一支內河艦隊,不過諸藩陸軍的聯合倒是好說,關鍵是這個內河艦隊如果也是聯軍,那諸藩未來如何分配利益?如果是英藩獨佔,那豈不是整個恆河流域都被英藩獨佔了?”趙四說道。

“老趙,你的意思是可以介入?”朱皇帝神色一動。

“老臣以爲,這印度恆河航道,與其讓諸藩去扯皮,不如朝廷直接控制。”

朱皇帝點點頭,看向了顧鬆。

“皇上,這不列顛人如果被徹底趕出了印度,他們說不定會因此加強在北美的力量”

顧鬆提醒道。

朱皇帝點了點頭。

印度是小打。

但未來。

在北美肯定會有大打。

現在的美國是夠不上和大明大打的資格的。

能和大明大打的,也就不列顛牽頭的歐洲聯軍。

所以顧鬆的顧慮也有道理。

如果不列顛人徹底從印度撤出了,他們的力量就會更集中到北美。

這印度的大部分利益歸於諸藩。

對大明而言。

印度的利益有限。

而北美的利益纔是無限的。

朱皇帝想了想,說道:“北美是未來之事,印度是眼前之事,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命令印度洋艦隊建立一支恆河內河船隊控制恆河主航道!日後這支艦隊也不會裁撤,恆河流域是印度地區人口最集中,最稠密的區域,保證大明對恆河主航道的控制,是大明確保對印利益的關鍵!”

“朝廷同意建立恆河艦隊,不過朝廷看起來要直接介入印度,要控制恆河主航道,航道利益不會留給諸藩了。”

消息通過快船很快傳到了孫士毅的手上。

他皺着眉頭,將手中的公文遞給潘世恩。

潘世恩看了之後,卻微微一笑說道:“公爺,恆河航道歸朝廷,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大好事!”

“此話怎講?”

“若朝廷不收走恆河航道利益,諸藩現在團結的局面恐怕.會因此而破滅了。”

潘世恩提醒道。

孫士毅當然是個聰明人。

他一聽就懂了。

現在諸藩能夠在印度立足,甚至還壓了不列顛人一頭,爲什麼?

還不是因爲諸藩團結。

但團結的基礎是利益。

不團結的原因,自然也會因爲利益。

恆河航道若歸英藩。

難免諸藩不會眼紅。

但如果航道利益大家平分,怎麼分配也是要扯皮的事。

反而現在朝廷直接介入,這航道的利益大家就都別想了,反而少了不少事端。

“恆河航道利益不可能讓英藩獨得,不過公爺可要求佔據恆河上游,德里周圍的區域。”潘世恩說道。

孫士毅點了點頭。

佔了德里周圍的地盤,日後就可以向西北、西南方向擴張。

而其他進入恆河的諸藩,能擴張的地方就不多了。

他們再擴張,還能朝着青藏高原擴張?

要佔德里周圍的地盤,就是衝着日後擴張而考慮的。

事實上。

這也造成了大明英藩和大清印度總督府之間綿延數十年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戰

當然了,這是後話了。

現在恆河都沒打下來呢。

談論地盤的分配,怕是爲時過早。

就在此時。

一名身穿着紅色官服的英國公府文官匆匆而來。

“公爺,前線消息!不列顛人大舉進兵,兵臨阿古拉城!!”

孫士毅和潘世恩都是一驚。

“這麼快?”

恆河上游。

阿格拉城東面的一座小城。

一隊隊的龍蝦兵踏入。

將這座距離阿古拉城大約三十里的小城佔據。

由於楊遇春等人也沒有預料到。

不列顛人會如此果斷的進兵。

所以都沒在這一座小城駐紮軍隊。

但事實上

當不列顛人佔領了這座城市之後。

楊遇春才發現這座城市的重要性——這座小城的位置卡在了阿古拉城進出恆河的要道上!

如果讓不列顛人在這裡修築起永固的棱堡,安裝上能封鎖河面的要塞炮.

那拿下阿古拉的意義就徹底大打折扣了。

“中國人一定會主動進攻的,我們要做的額就是在他們進攻之前儘可能的將兵力囤積在這裡,修建工事,囤積武器,將這個地方徹底變成刺蝟!讓中國人在這裡砰個頭破血流!”

阿瑟.韋爾斯利現在在恆河航道中央的一艘炮艦上,手持着望遠鏡看向南岸。

“我們缺少線膛槍,我們的對手的火炮性能要比我們的好得多,所以.需要儘可能的避免和對方野戰!”

阿瑟.韋爾斯利說道。

他有些無奈。

大英帝國的軍隊,什麼時候害怕和敵人野戰啊?

但現在他卻必須要出此下策,讓他的軍隊收縮在工事內守城。

因爲對面的明印藩軍裝備了大量的線膛槍。

雖然不列顛軍也有線膛槍,但是卻沒有普及到線列步兵手頭上,而是裝備在獵兵的手上

與此同時。

不列顛的木託轟擊滑膛炮,射程也遠不如明軍的線膛榴彈炮。

如果雙方在野外對壘。

那不列顛人肯定會因此吃大虧。

所以.

阿瑟.韋爾斯利纔想出這個辦法。

迫使明印藩軍,主動攻城!!

羅定山趴在阿古拉城的城牆上,舉着望遠鏡看了半天,然後無奈的說道:“不列顛人已經在城牆上修建了棱堡結構了,如果讓他們繼續待下去,恐怕一座大型棱堡就要建起來了,到時候想要進攻損失可就大了!我建議,儘快整頓兵力,發動進攻,拔除敵軍的據點!”

楊遇春點了點頭。

“羅將軍所言,也是我所想!那就不等後續援軍了!傳令全軍,休整一天,明日一早發動攻擊!”

明印藩軍和不列顛印度總督府之間的戰爭來到相當突兀。

在1796年5月13日的上午。

不列顛人匆匆修建的恆河南岸的要塞,就籠罩在了一片硝煙和火光之中。

一門門四寸炮被抵近到了距離要塞不足八百米的距離上。

隨着炮手拉動拉索,炮羣一陣抖動。

火光噴濺而出。

緊接着就是如雷的炮聲,大炮也猛地後退。

轉眼間,要塞陣地各處,就升騰起大片大片的煙柱火光,炮彈炸開的碎片像風暴一樣捲過龍蝦兵盤踞的城頭,人的肢體、碎石、泥土或是別的什麼殘破四下飛舞,城頭上的磚石也嘩啦啦的直朝下掉。

炮聲響起的時候,趴在戰壕中的日本浪人毛利貴永也渾身一抖。

他就在攻擊發起點的戰壕當中——明軍的戰術已經更新了不少,雖然排隊槍斃流並沒有被完全拋棄,但是蹲坑猥褻流卻玩得越來越成熟了。

現在這條臨時瓦解的戰壕裡面,滿滿的都是士兵軍官,聽見炮響,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從戰壕裡面直起身子來向前張望。

毛利也是其中一員。

事實上。

除了大明日本武士兵團之外。

日本不少武士浪人也去大明諸藩軍尋找打仗的機會。

沒辦法。

日本的武士太多了。

這些精力過剩的武士對德川幕府來說是巨大的隱患。

所以他們很歡迎印度諸藩去日本招募武士出國作戰。

在英藩麾下,也有一個日本武士旅。

毛利貴永就是這個武士旅的旅長!

“桂君!”

他一回頭,大聲地將桂太郎喚到身邊,桂的一營武士兵外加一連工兵是今天晚上打頭陣的兩個加強營之一。

“別落在明人後面,一定要打出日本武士的威風!那個棱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命令你,一次衝鋒就把城牆給我奪下來!”

同一時間,在另一道戰壕裡面。

吳侯錢大詔的族弟,一個吳藩旅旅長錢大吉正拎着把步槍親自在和幾個營連長訓話。

“再說一遍命令,待會兒炮擊一停就衝鋒,一二連負責火力掩護,工兵連負責架橋,三連帶上雲梯手榴彈跟老子爬城牆!今天老子親自帶你們衝!督戰隊就在這道戰壕裡面,誰要是敢怯戰後退,槍子可不認得人!”

隨着火力準備的時間過去。

戰場上頓時變得安靜了下來。

錢大吉這時拎着步槍就第一個躍出戰壕,同時振臂高呼:“大明萬勝!前進!”

隨後就是一票明軍基層軍官翻出來,接着纔是士兵。

軍官身先士卒是“排隊槍斃”時代的慣例,沒這點膽子可當不了中下級軍官!

“板載!板載!皇帝板載,大明板載!”

日語的口號也同時響起來了。

雖然在後世人看來有些荒唐,但是在這個時空的人們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

日本國已經是大明的藩國了。

日本天皇也被請到了中都當上了和親王了。

日本國王現在也是大明的六皇子了。

那日本的武士爲了大明天子而戰,也就天經地義的了。

這些日本武士們事實上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不菲的好處。

就算沒有加入大明日本武士軍團。

他們在印度諸藩手下,能得到在印度的分封地盤,成爲地方上的貴族,而且印度的地比日本的好多了,印度的底層又比日本的溫順,能在印度當貴族,那可就是世世代代的富貴。

所以。

這些日本武士,並不只是滿腦子忠君思想的人形兵器。

他們事實上,也在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戰。

拿下印度!

當印度人的貴族老爺!

無論是華人還是印度人。

現在都帶着這個夢想,在奮勇向前。

第一波攻擊的部隊扛着木板還有梯子,大聲吶喊着前進,他們的出發陣地距離要塞的直線距離不過五六百步。

攻擊部隊一開始並沒有全力衝鋒,而是以散兵線的隊形,用便步走的速度緩緩推進。

此時,要塞守軍也從剛纔鋪天蓋地的炮火中緩過了神,開始反擊了!

“各就各位,準備戰鬥!”

要塞指揮官約翰.克拉拉中校撕心裂肺地吼聲在城頭上響了起來。

他握着望遠鏡的手臂在發抖。

在望遠鏡的視界之中。

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

那些都是從倫敦調來的龍蝦兵,大英帝國最精銳的陸軍戰士。

大英帝國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像是現在這樣,毫無還手之力的被大片大片的被打死的情況,還真的極少出現!

盎格魯人其實不只是在技術上領先,他們在軍事組織上也相當先進。

“該死!”約翰.克拉拉罵了一句,部隊的損失遠遠超過他的計算。

雖然不列顛人知道大明的炮擊的火力很猛。

但是現在剛剛從滑膛炮實心彈時代向轟擊炮時代過度。

戰術上的革新總是要比武器的革新更慢。

總是要經過血與火的教訓,纔會出現戰術的改變。

不列顛人一直以來都是在欺負火力不如自己的對手,現在變成了火力遠比自己強大的軍隊,他們開始不太會打了,剛剛這一輪炮擊,不列顛的龍蝦兵就在城牆上傻乎乎的挨炸

不過。

哪怕傷亡慘重。

不列顛龍蝦兵也不愧是當代強兵。

一支支的火槍在城牆上架了起來。

在城內躲過了炮擊的大炮也開始轟鳴。

不過。

現在在發威的是不列顛人的滑膛炮,發射的是實心彈,火力是無法和明軍的榴彈相比的。

所以火力密度並不大,對於現在完全變成散兵陣型推進的明軍影響不大。

明軍的官兵們一口氣衝到了城下護城河,大量的迫擊炮開始佈置.

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226章 衍聖公,你的前途在哪裡?第92章 武功再高,也怕手槍第426章 他們不用旗語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88章 這是一場社會變革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338章 前往新大陸的船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250章 此乃大明之患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203章 大明皇帝駕臨忠誠的廣州城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98章 步步爲營,宣傳攻勢。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212章 戰中原,開封破?第201章 法蘭西的稱霸狂想曲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376章 前沿科技和司法公正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14章 東亞海權之戰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第313章 活不下去纔去關外第460章 爲何而戰?第125章 乾隆:這就是朕的王牌嗎?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455章 碰撞!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290章 朱皇帝也有諸子奪嫡長之事?第228章 乾隆的進步也很大第361章 農村結構在崩壞第121章 火槍,火炮,騎兵。第312章 大清餘孽們的興奮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335章 三十歲,一道坎。第16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VS大英東方干涉艦隊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161章 明俄分蒙古?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11章 稱明王,約戰南中國海。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392章 莫斯科巴黎倫敦軸心第63章 吃瓜羣衆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225章 去遼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290章 朱皇帝也有諸子奪嫡長之事?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410章 解放黑奴?第451章 接觸!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45章 怎麼就死了呢?【求收藏,求追讀】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
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422章 大明海軍的黑科技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226章 衍聖公,你的前途在哪裡?第92章 武功再高,也怕手槍第426章 他們不用旗語第348章 新大陸華人們的感恩節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88章 這是一場社會變革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第338章 前往新大陸的船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250章 此乃大明之患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403章 大中華產業分工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203章 大明皇帝駕臨忠誠的廣州城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130章 會有一個南北朝嗎?第98章 步步爲營,宣傳攻勢。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393章 再遠就管不到了第212章 戰中原,開封破?第201章 法蘭西的稱霸狂想曲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428章 艦艏迎敵有問題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376章 前沿科技和司法公正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44章 88888和6666【求收藏,求追讀】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14章 東亞海權之戰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220章 近衛騎兵,衝鋒!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第313章 活不下去纔去關外第460章 爲何而戰?第125章 乾隆:這就是朕的王牌嗎?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455章 碰撞!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290章 朱皇帝也有諸子奪嫡長之事?第228章 乾隆的進步也很大第361章 農村結構在崩壞第121章 火槍,火炮,騎兵。第312章 大清餘孽們的興奮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335章 三十歲,一道坎。第16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VS大英東方干涉艦隊第41章 兵對兵,貨比貨【求收藏,求追讀】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375章 大明帝國的掘墓人?第161章 明俄分蒙古?第315章 儒生VS工人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11章 稱明王,約戰南中國海。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392章 莫斯科巴黎倫敦軸心第63章 吃瓜羣衆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382章 決戰的打算第225章 去遼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290章 朱皇帝也有諸子奪嫡長之事?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410章 解放黑奴?第451章 接觸!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45章 怎麼就死了呢?【求收藏,求追讀】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60章 羅大班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