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明皇帝駕臨忠誠的廣州城

朱道樺已經準備要返回廣州了。

因爲冬天的遼東不會有多少戰事。

他反而更加牽掛印度洋那邊的情況。

所以在這個冬天,他就要帶着朝廷諸臣前往大明南都廣州城過冬了。

而在離開遼東之前。

朱道樺還要最後視察一番在山海關前的準備情況。

朝鮮王李祘在上表稱藩之後,就依大明天子聖旨,徵了數萬朝鮮勞工到遼東軍團帳下聽用。

因此現在遼東軍團勞工短缺的問題算是暫時解決了。

這裡是明軍在貼近山海關附近修築一系列的前沿工事的一部分。

在清軍的眼皮子底下,修築半永久的軍寨囤積兵馬物資。

就等着天氣一回暖,就依託這些幾乎就在清軍山海關守軍眼皮子底下的工事發動進攻。

面對明軍的行爲,山海關內的清軍大將阿桂充耳不聞,其實他也沒有辦法,因爲想要組織明軍修築工事,就必須要派遣大軍出關,但在野外面對明軍,阿桂實在是有些不太自信。

所以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不錯,要趕在徹底冰封之前修築完畢,然後再把這幾萬朝鮮人送回去,不然軍糧的壓力就太大了。”

朱道樺騎在馬上,對剛剛從前線調回來的彭浚笑道。

召回彭浚當然是因爲朱道樺離開遼東,他需要任命一名遼東軍團的軍團指揮使。

彭浚這一回可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了。

一戰打潰了清廷的關外八旗,斬殺兩萬餘人,第三方面軍直接把戰線推進到了奉天,並且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戰鬥之後,清軍關外八旗不得不放棄奉天北上,如此一來,遼北之地從海參崴到奉天這一線以南的區域,都被納入到了大明的掌控之下了。

有這個功勞在。

彭浚榮升遼東軍團指揮使,並且在攻破山海關之後成爲遼地總督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現在的進度來看,應該沒有問題了。”彭浚笑道,“明年開春,大軍就可開動,山海關雖堡壘重重,但也與無非是拖延些許時間而已。”

朱道樺點點頭:“朕不擔心山海關難攻,倒是遼北那邊還要繼續把清韃的殘餘往松花江以北趕,要保證鞍山到撫順一帶徹底成爲後方,不能被戰爭襲擾。另外奉天和盛京也要改個名,不能叫什麼奉天、盛京了。”

“皇上所言極是,這奉天和盛京是清韃取的名字,意義不言而已,咱們既然收回來了就肯定不能再叫這個名字。”

另外一邊的軍師陶必銓笑道。

“遼地在兩行之時爲遼東郡,不如就設一個遼東省,另外奉天在兩漢時稱之爲侯城,爲遼東郡中部都尉治所,三國時隸屬於玄菟郡,唐代時期,屬於安東都護府“瀋州”。不如就恢復古稱,稱瀋州府?”

“遼東省,瀋州府倒也不錯。”朱道樺笑道,叫什麼名字其實不重要。

關鍵是要把有強烈政治意味的奉天改了就行。

“皇上,遼東之地,要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當以瀋州、寬城爲重,這鞍山撫順不過是小地方,皇上爲何如此看重。”

彭浚問道。

“鞍山有鐵,撫順有煤,而且不是一般的鐵,不是一般的煤!”

朱道樺說道。

都是含硫量非常少的富鐵礦和煤礦。

品質可能在整個亞洲都是最上等的,而且關鍵距離還不遠。

這將會成爲大明帝國另外一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一個放在世界上都能排的上號,可以德國的魯爾區工業帶相比的煤鐵工業帶。

朱道樺當然會在重視了。

這次他返回廣州,除了要關注南亞方面的戰事之外。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爲了遼東的煤鐵工業帶招商引資的。

要辦工業就要先開礦,先修路,先進行前期的基礎建設投資,尤其像是遼東這種已經荒蕪了幾十年的土地,要開發出來的話,前期的投資可不小。

鞍山鐵,撫順煤?

彭浚和陶必銓面面相覷,這事朱皇帝是怎麼知道的?

他提前派錦衣衛去查過了?

錦衣衛是情報機構,又不是負責探礦的。

更何況鞍山撫順周圍都是深山老林的,要進去探礦的難度可不小。

在這種情況下。

朱皇帝就這麼篤定裡面有大鐵礦,大煤礦?

這也太玄乎了。

兩人都是儒生,自然不語怪力亂神。

但朱皇帝這也太神了一些吧

兩人帶着一肚子的疑惑。

朱皇帝也沒有解釋。

他能怎麼解釋?

好在他現在是獨裁君主了。

言出法隨的,他怎麼說下面的人怎麼做就是了。

沒有解釋的必要。

而在大明皇帝揚帆南歸,前往廣州城的時候。

京城內的乾隆在得到了劉墉帶回來的消息的時候大發雷霆。

“欺人太甚!簡直欺人太甚!”

乾隆被朱道樺的條件氣的臉色鐵黑。

這根本就是滅滿洲八旗一族的條件,他能答應纔怪。

“朱道樺這是要把我八旗往死路上逼!”

乾隆深吸一口氣。

“皇上,看來只能先打一場了,山海關如果能頂得住,那一切都還好說。”和珅嘆了一口氣說道。

山海關能頂得住嗎?

不只是和珅,連乾隆自己都沒有多少信心。

‘只能先打一場了,好在馬上要入冬了,還有一些時間。’

乾隆說道。

“另外派人去把章嘉呼圖克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兩名活佛請來京城!”

朱道樺把注意打到了這兩名黃教活佛的頭上,讓乾隆意識到,現在的漠北和漠南草原對大清的意義更加的重大了。

從某個程度上來說。

這是大清的退路,或者說逃命的通道。

要是被明軍堵在了中原,那可真的要全族被滅了。

十一月的遼東已經開始霜凍了。

而十一月的廣州還有些許熱浪。

朱道樺是在十一月下旬回到廣州的。

在大明皇帝陛下的座艦在廣州港口靠港的時候。

幾乎廣州城內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到了港口邊上。

廣州城的許多百姓也涌到了港口外圍,墊着腳伸長着脖子,希望能一睹天顏。

現在的廣州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爲繁華的城市。

珠江河口兩岸大量的工廠吸引了廣東、廣西,乃至於福建、江西、湖南的打工人。

大量人口的涌入導致了廣州城的房價和地價在節節攀升。

房價和地價的上漲。

直接受益者當然就是廣州的本地老廣了。

而在廣州有地的老廣都是大明朝廷的功臣之後。

根正苗紅啊。

又因爲地價上漲發了財。

廣州本地的老廣們提起這位大明光復皇帝陛下,當然是一個個都要翹起大拇指,驕傲的說一句“我們廣東是新大明的龍興之地”了。

而現在普遍腰包都鼓鼓囊囊的廣東闊佬們在聽說皇帝陛下這個冬天要駐在廣州的時候也是紛紛奔走相告。

皇帝老鄉沒有忘記廣東的鄉親,廣州的南都的地位並不只是象徵意義。

這至少說明廣州的繁榮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廣州的房價不會跌!

而且還因爲天子冬季要駐廣州這事而又上漲了一波。

這讓老廣們對皇帝的忠誠更加的有保障了。

“來了來了,是團龍旗。”

“近衛軍下來了,快快快,讓開位置!”

“大明天子出行,貴族行拱手禮,平民行鞠躬禮!”

隨着南都的留守官員的聲音。

象徵着大明皇帝的團龍旗先從巨大的戰艦上下來。

“萬歲!吾皇萬歲!”

山呼海嘯的萬歲聲頓時如雷而動。

來到港口迎接的官員,廣州當地有爵位在身的大明貴族,還有來港口看熱鬧的本地闊佬們紛紛歡呼了起來。

要說整個大明那裡的人最忠光復天子。

那廣州城內的廣州人肯定排的上號。

在一片萬歲的高呼之中。

朱道樺從戰艦上走下。

差不多時隔一年的時間。

大明皇帝陛下,又回到了忠誠的廣州。

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364章 各有各的道路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225章 去遼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第414章 你以爲你是霍去病啊?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26章 反明大聯盟【求收藏求追讀求月票求推第242章 貴中華,賤夷狄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344章 都有出路,都有機會。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又來勸進了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277章 烏拉!烏拉!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444章 實君憲政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230章 不是八旗不努力,是明軍太狡猾!第200章 滿洲一族的死路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434章 天要亡我大英啊!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344章 都有出路,都有機會。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430章 六比一!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257章 糟糕了,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425章 高明的老師和笨蛋的學生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17章 歐洲人的海軍一夕之間都變成廢物了!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32章 忒進步的自由貿易【求收藏,求追讀】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165章 大英私掠船VS福建海賊!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401章 煤和鐵第38章 明王的武裝【求收藏,求追讀】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55章 這是真正的自由市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366章 朝堂新勢力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244章 諸罪歸乾隆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450章 都想致命一擊!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34章 軍火貿易和對日圖謀【求收藏,求追讀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346章 從東方到西方第255章 大清的火種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5章 誰是猴,誰是雞?第217章 漢民族的鮮血不應該在這裡流淌!第468章 撤?第372章 在上海第85章 明清會打成拉鋸嗎?【求追訂】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
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7章 文化吸引力【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求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364章 各有各的道路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225章 去遼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第414章 你以爲你是霍去病啊?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26章 反明大聯盟【求收藏求追讀求月票求推第242章 貴中華,賤夷狄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344章 都有出路,都有機會。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236章 乾隆僞帝埋骨處第71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又來勸進了第340章 金山總督府的總督第277章 烏拉!烏拉!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444章 實君憲政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230章 不是八旗不努力,是明軍太狡猾!第200章 滿洲一族的死路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434章 天要亡我大英啊!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223章 做平西王滌盪西方羣魔第432章 學渣啊學渣第344章 都有出路,都有機會。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87章 蒜你狠,驅佃潮【求追訂】第69章 也要搞點捅沾【求收藏求追讀】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430章 六比一!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116章 不是自己的博起來不心疼第257章 糟糕了,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13章 血戰贛州城第425章 高明的老師和笨蛋的學生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17章 歐洲人的海軍一夕之間都變成廢物了!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132章 大明要講禮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32章 忒進步的自由貿易【求收藏,求追讀】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165章 大英私掠船VS福建海賊!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401章 煤和鐵第38章 明王的武裝【求收藏,求追讀】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55章 這是真正的自由市第18章 南洋華人真正的領袖【求收藏求追讀求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366章 朝堂新勢力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244章 諸罪歸乾隆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170章 天國府兵斗大清綠旗第450章 都想致命一擊!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34章 軍火貿易和對日圖謀【求收藏,求追讀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346章 從東方到西方第255章 大清的火種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5章 誰是猴,誰是雞?第217章 漢民族的鮮血不應該在這裡流淌!第468章 撤?第372章 在上海第85章 明清會打成拉鋸嗎?【求追訂】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369章 螳臂擋車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