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在盛夏,如果從空中去俯瞰蘇北大地,只有一個特徵可以概括,那就是綠。那是一片平整的綠,妖嬈,任性,帶上了一股奮不顧身的精神頭,從地平線的這一側一直縱橫到地平線的那一側。可是,如果從細部去推究一下,浩瀚的綠色就變得非常具體了,無非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葉子。葉子實在是太多了,太茂密了,誰還會去注意它們呢,細部反而沒有了,一下子就成了整體,呼啦啦變成了大地。然而,這是嫩綠。在這遼闊的嫩綠的背景上,卻又點綴着另外一些綠,這些綠是深色的,老,發黑,一大團一大團,它們卻是樹。是被無邊無際的水稻所包圍着的小小的樹林。其實也就是村莊。從高處看,或者說,從遠處看,村莊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是一些房屋。不是。是小小的樹林。它們是由槐樹、楊樹、桑樹、柳樹、苦楝和泡桐構成的,並不整齊,也沒有方寸,帶有天然的姿態。其中槐樹和楊樹是它們的絕對主力,具有主導地位,壓倒性的優勢。它們不是被天空壓着的,相反,它們魁梧而高大的身影把天空支撐起來了。它們還把無序而又低矮的草房子包裹在它們的陰影下面。草房子就在樹的下面,這些草房子纔是村莊的根本。它們很陳舊,因爲日復一日的陽光雨露,它們的輪廓早已經失去了筋骨,失去了飛揚跋扈的動勢,渾圓了,厚實了,像莊稼人的性格面貌。就在這樣的草房子裡面,住着莊稼人。他們就在渾圓而又厚實的屋檐下面,婚喪嫁娶,迎來送往,伴隨着柴米油鹽,重複着單調的、不可或缺的、數也數不清的人情世故。一代一代又一代,一輩一輩又一輩。一般說來,村莊都是安靜的,但是,高大的樹冠上有無數的鳥窩,那裡是喜鵲、灰喜鵲的天堂。它們能鬧。在每一天的早晚,它們不停地聒噪。在它們喧鬧的時候,往往也是雞犬不寧的時刻。這樣的喧鬧意味着一天的開始,到了黃昏,也意味着一天的終結。剩下來的,則是無邊無際的寂靜。雞在草叢裡,鴨在池塘裡,豬在豬圈裡,自得其樂。狗要自由得多,但畢竟不是野狗,它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聞聞,管一點閒事,或什麼也不管。到了發情的時候就用鼻子找一個,背靠背,把事情辦了。即使是母狗懷孕了,也不知道懷上的究竟是誰的孩子。這一點貓就不好了,貓的動靜大,比人的動靜還要大。動不動就聲嘶力竭,還大打出手。當然,在高大、茂密的小樹林的下面還有另外一個更小的天地,這個小天地是由一些低矮的植物構成的,比方說,灌木、竹子,還有蘆葦。它們在河流的邊沿,或者說,在房前屋後,那是老鼠和蛇居住的地方,那裡還是蜻蜓和蝴蝶居住的地方,當然還有花翎,麻雀,這些和莊稼人就沒什麼關係了。人們也懶得去管它們。當然,在村莊與村莊之間還有河流,說是河流,其實也就是蘇北大地上的路,它們彎彎曲曲,在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兆頭的情況下就拐了一個彎,卻連接着遠方,使遠方變得更遠,錯綜而又迷離。這就是蘇北大地的一個大概,蘇北大地上的莊稼人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裡,一家一家的,一戶一戶的。除了在田間地頭,他們有時候也會在不規則的巷子裡走動走動,偶爾停下來,答刮幾句,借一點醬油、針頭線腦,或者到河邊去淘米,刷馬桶,搗衣裳。金錢上則沒什麼來往。話又說回來了,莊稼人的手頭沒有錢。誰要是能掏出七毛八毛,那一定是家裡頭出了大事,不是紅喜,就是白喪。

秧苗們長在地裡,長勢喜人。慢慢地,它們的葉子由嫩綠變成了深綠,由深綠變成了碧綠,現在,從遠處看都有點發烏了,烏溜溜的,散發出茁壯的、生猛的油光。比較下來,王家莊的水稻長勢要更好一些,沒有別的,王家莊的灌溉做得更好。水稻不是麥子,麥子喜歡旱,土壤裡的水分過多它的根系反而要爛。水稻就不一樣了,水稻離不開水。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頭,水稻就站在水裡,一缺水它就蔫了。當上大隊支部書記之後,吳蔓玲沒幹別的,她的第一件工作就放在了水利上。她來到了公社,直接撲到公社革委會的食堂,把革委會的洪主任堵在了酒桌上。吳蔓玲童言無忌,當着這一桌子的革委會領導,一上來就批評洪主任,甚至把洪主任的綽號都用上了,吳蔓玲說,洪大炮你不支持年輕幹部的事業。洪大炮參加過渡江戰役,在殺聲震天的戰場上留下了後遺症,一開口說話就成了美國生產的直徑125毫米的**炮。洪大炮望着吳蔓玲,不停地眨巴眼睛,很寬的腮幫子笑起來了。洪主任放下酒盅,嗓子反而小了,先請“小吳支書”坐下來,把問題“放在桌面上”,“慢慢談”。吳蔓玲坐了下來,沒說別的,伸出手來向高主任要東西。一共是兩樣:一臺東風二十五匹的柴油機,一臺水泵。吳蔓玲到底是一個有腦子的人,她向革委會討要機械化的灌溉設備說明她有眼光了。這麼些年了,王家莊的灌溉一直沿用的是最原始的老風車,老風車架在河邊上,像天空上面一大摞子大補丁似的。遇上無風的日子,再大的補丁也頂不上用場。還是要靠人力,用雙腳去踩水車。一大羣壯勞力漢子只能吊在水車上,跟掛了一大排的鹹肉差不多,實在也解不了大地的渴。吳蔓玲坐在洪大炮的斜對面,把她的巴掌攤在洪大炮的面前,撒嬌了,說:“洪大炮你給還是不給?”洪大炮望着吳蔓玲的巴掌,望着吳蔓玲的胳膊,附帶瞅了一眼吳蔓玲的胸,沒有說話。他把桌子上的半瓶“洋河大麴”拎起來了。說:“先喝酒。”吳蔓玲撒嬌撒到底,說:“不跟你喝。”洪大炮看了看四周的人,很寬很寬地笑了,說:“小吳啊,你要是有膽子把酒瓶裡的酒喝了,東風二十五,我給,水泵,我也給。”吳蔓玲沒有猶豫,她的動作是迅速的,說風馳電掣都不爲過。吳蔓玲提起“洋河大麴”的瓶頸,仰起脖子就灌。臨了,放下了酒瓶,直了直脖子,眼眶裡全是淚光。吳蔓玲小聲說:“洪主任,我代表王家莊六百五十九位貧下中農,謝你了。”場面本來是喧鬧的,輕鬆的,吳蔓玲在她的壯舉之後附帶上了這麼一句,突然感人了。不知道從哪裡滋生出了動人的力量。酒桌上安靜下來。洪大炮說:“小吳,你打個報告來。”吳蔓玲沒有“打”,直接從軍用挎包裡取出一張紙,攤在了洪主任的面前。這一着洪主任沒有料到,開始摸身上的口袋。他在找筆。吳蔓玲拿出鋼筆,擰開筆帽,十分端正地送到了洪主任的右手邊。吳蔓玲說:“洪主任,酒我喝了,反正我也喝醉了,你要是不同意,我就每天盯着你,你在哪裡吃我就在哪裡吃,你在哪裡睡我就在哪裡睡。”這話說的,不講理了,好笑了,本來已經很動人的場景突然又激昂起來。每一個人都在笑。吳蔓玲卻渾然不覺。洪主任沒有笑。他神情嚴肅地望着大家,嗓子裡突然發射出七顆**炮炮彈:“同意的鼓掌通過!”酒桌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洪大炮在吳蔓玲的報告上寫上“同意”,站起來,拍着吳蔓玲的肩膀,用鋼筆的另外一端戳了戳吳蔓玲的額頭,又戳了戳吳蔓玲的鼻尖,十分疼愛地說:“個小鬼。”洪主任後來補充了四個字:“前途無量。”

嚴格地說,吳蔓玲這個支部書記的威信並不是靠她的親和力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東風牌柴油機和水泵進村的那一刻建立起來的。建立的同時也得到了最後的鞏固。不僅是王家莊的人,就連全公社的人都聽說了,吳蔓玲“前途無量”。吳蔓玲自己當然不會說什麼,但是,洪主任的話還是進入了吳蔓玲的肺腑了,她自己也是這樣相信的。在後來的歲月裡,吳蔓玲的內心一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撐着她,她變得無比地堅定,什麼都不能改變。她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離開王家莊的機會,她相信,只要她堅持住,她在王家莊就一定會“前途無量”。

抽水站正式試水的那一天是王家莊的重大節日。那一天所有王家莊的人都出動了。水泵好哇,水泵好。毛主席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他說對了。毛主席又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他又說對了。他人在北京,可他什麼都知道。他老人家的話再一次在三大革命當中得到了最終的驗證。王家莊敲起了鑼,打起了鼓,那是盛大的、羣衆運動的場面。社員們親眼看見河水從河裡“抽”了上來,白花花地流進了水渠。水渠是新修的,成羣結隊的孩子分佈在水渠的兩邊,他們順着渠水一路追趕。膽子大一點的乾脆跳進了水渠,洶涌的渠水把他們沖走了,但沖走了還是在渠裡。這是幸福水。這是幸福渠。他們一路歡叫,直到每一個人都筋疲力盡。那一天的晚上王家莊的公豬、母豬、白豬、黑豬都在叫。它們餓了。它們不知道王家莊的人們爲什麼高興成那樣。它們到死都不知道那一天它們爲什麼會捱餓。

正是得力於機械化的水利,王家莊的田間管理比較起鄰村來就方便多了。下雨了,就在總乾渠上打開一道口子,把水放掉一些;要是乾旱了呢,再把這個口子堵上,用東風二十五抽上來一些。這一開、一堵,效率出來了。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最讓吳蔓玲痛心疾首的恰恰正是在這個地方。總乾渠是王家莊的,不屬於任何一個生產隊,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水多了,這個口子誰來開?抽水了,這個口子又是誰來堵?沒人管了。吳蔓玲看在眼裡,直心疼。爲了這件事吳蔓玲不知道批評過多少人,高音喇叭裡也講了。沒用。你一批評他,他反過來就問你:“憑什麼就是我?”是啊,王家莊六七百號人呢,每個人都是王家莊的人,都是“主人”,憑什麼不是張三,而是李四來幹?憑什麼不是三姨娘,而是六舅母來幹?這一來壞了,都成了她吳蔓玲的事了。不管還不行。你不管,好,水就在那裡無端端地淌,一直淌到共產主義。吳蔓玲沒有辦法,只能扛起大鐵鍬,一天到晚在田埂上轉。走得太累的時候,吳蔓玲禁不住就會停下腳步,遠遠地望着抽水站,心裡涌上了一股說不出的委屈,還有一股說不出的寒心。吳蔓玲算是明白了,莊稼人的心目中其實是沒有集體的,不要說公社,就是連大隊、生產隊都沒有。莊稼人的心中只有他們自己。吳蔓玲在心裡頭對自己說,下次再也不能替集體辦任何事情了,綠豆大的事情你都不能辦。你只要心一熱,惹上了什麼就等於纏上了什麼,螞蟥一樣想甩都甩不掉。當然,這些話也就是在心裡頭說說,吳蔓玲永遠也不會把它們送到嘴裡去的。

扛着大鍬,吳蔓玲在田埂上轉悠了一個上午,進村了。到了午飯的時間,她捧上了飯碗,來到了大隊部門前的樹陰低下。這一天的中午吳蔓玲吃的是麪條,她用大海碗把麪條盛了,從小罐子裡舀了一勺子脂油,也就是豬油,出門去。人還沒有到樹底下,她已經聞到了豬油的芬芳。說起豬油,吳蔓玲原先可是從來都不吃的,現在倒好,就是喜歡。越聞越香,已經到了離不開的地步。即使是吃米飯,有時候吳蔓玲也喜歡挑上一筷子,拌到米飯的裡頭去。都不用菜,吃得又快又香。一抹嘴,我的個媽媽哎,一碗米飯就下了肚了。

吳蔓玲端着碗,把碗裡的麪條叉得老高,都踮起腳後跟來了,就聽見開懷的大笑從樹陰底下爆發出來了。吳蔓玲並着步子走上去,問:“笑什麼呀?再說一遍,說給我聽。”廣禮家的看了吳蔓玲一眼,蹺着小拇指剔牙,一言不發,做出一副清淡的樣子,是藏而不露了。吳蔓玲忙說:“笑什麼哪?”金龍家的連忙接過話來了,搶先說:“在說三丫呢。”吳蔓玲有些納悶,心裡想,三丫是個悶葫蘆,能有什麼好笑。吳蔓玲追問了一句:“三丫到底怎麼啦?”

另一個女人說話了。她說:“三丫她悶騷。”

吳蔓玲嚥了一口,說:“瞎說什麼,三丫本人的表現還是可以的。”

金龍家的急了,對着吳蔓玲問:“她的事蹟你就一點都不知道?”

吳蔓玲說:“不知道。”

廣禮家的按捺不住了,廣禮家的就是這樣,總是在關鍵的地方說出最關鍵的話。她拍了吳蔓玲肩膀一巴掌,總結性地說:“都讓端方快活過了。”

四五個女人又是大笑。動人的話題就是這樣,笑了一遍還可以笑第二遍,笑完了第二遍還可以笑第三遍,完全可以重複利用,重複享受。吳蔓玲沒有笑。作爲一個未婚的女人,她一時還不能完整而深刻地領悟“快活過了”的美妙含義,並沒有展現出恍然大悟或心照不宣的神情。金龍家的看在眼裡,急了,只能用大白話把事情挑開了:

“被端方睡過啦!”

女人們不笑了。“睡過了”,沒意思了。“睡過了”還有什麼嚼頭?清湯寡水的。只有“快活過了”纔來得火爆,來得滋補。

吳蔓玲停止了咀嚼,明白了,似乎受到了嚴重的一擊,臉紅了。吳蔓玲對自己的臉紅很不滿意。吳蔓玲說:“不可能的。”吳蔓玲說,“怎麼可能呢?”

廣禮家的說:“怎麼不可能?一公一母。正好。”

女人們又笑,吳蔓玲還是沒有笑,臉色已經相當地難看。吳蔓玲說:“不可能,端方怎麼會看上她!”

金龍家的壓低了嗓子,說:“前天夜裡端方爬牆頭了,都爬到三丫的牀上去啦。”

“你看見了?”吳蔓玲反問說。吳支書自己一點都不知道,她的口氣裡頭有了咄咄逼人的意味。

“沒有。”金龍家的說。

“要實事求是。”吳蔓玲說,“沒有根據的話不要亂傳。”

事實上,這個中午吳蔓玲的表現過分了。回到大隊部,吳蔓玲把剩下來的半碗麪條丟在桌子上,坐在了牀沿,愣神了。照理說端方和三丫的事和她沒有半點瓜葛,支部也管不着,於公於私都不礙她的事。可吳蔓玲還是生氣了。骨子裡卻感傷。再往骨子裡說,是傷心了。可能還有點吃醋。這個醋吃得沒道理了。她吃的是哪一門子的醋呢。三丫你厲害呀,不聲不響的,該撈的你都撈了。端方你這個人也是,怎麼就能看上了三丫?不說出身,就說她這個人,有哪一點好?有什麼可以讓你動心的地方?沒有哇!無端端地,吳蔓玲就覺得三丫把自己比下去了,傷得不輕。端方你不是東西,三丫你更不是東西。吳蔓玲睜着茫然的眼睛,無緣無故地,四顧茫然。有點想哭的意思。

究竟是王家莊,太小了,村子也就是碗口大,巷子也只有筷子長,當天的下午吳蔓玲和端方居然在村口撞上了。吳蔓玲的心口陡然就緊了,拎了一下。吳蔓玲禁不住對自己發出了一陣冷笑。但吳支書沒有冷笑,是真笑了,實實在在地掛在臉上。端方招呼說:“吳支書忙哪。”吳蔓玲說:“不忙。”聲音卻不對,有些顫了。端方卻站住了,正想利用這樣的機會和吳支書說句話。秋後他想去當兵,還是早一點把話遞過去,打點一下總歸是好的。但端方這個人就是這樣,越是心裡的事,反而越說不出口,想必還是寄人籬下的日子過得太久了。端方的腦子裡想着“當兵”,低下頭,用拖鞋的鞋底不停地在地上蹭,去一趟,回一趟,再去一趟,再回一趟。吳蔓玲到底是吳蔓玲,已經好了,放下了肩膀上的大鍬,說:“我平時忙,對你們也缺少關心,近來的表現怎麼樣?”端方想了想,說:“就那樣。”吳蔓玲說:“怎麼能‘就那樣’,‘那樣’是哪樣?”吳蔓玲瞥了端方一眼,目光裡有了責備的意思,說:“端方,你回來也有些日子了,總不能這樣晃盪。無論怎麼說,你是個高中生,是個人才。前途無量呢。總還是要有一個好的表現,將來要是有了什麼機會,你得先把羣衆的嘴巴堵上,這樣我才幫得上。”吳蔓玲的這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了,既有對端方的肯定,也有對端方的希望,口氣當中似乎也暗含了些許不滿,但總體來說,還是爲端方着想的,端方聽出來了。端方停住了腳,笑呵呵的,改成了搓手,嘴裡說:“謝謝吳支書。”吳蔓玲提起地上的大鐵鍬,重新扛到肩膀上去,瞪端方,說:“還吳支書吳支書的,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喊吳大姐,要不就喊蔓玲。”端方把下嘴脣咬在了嘴裡,說:“哪能呢。”吳蔓玲再一次笑起來,說:“我的名字可是毒藥,一進嘴就藥死人了?”

在回大隊部的路上吳蔓玲故意繞了一段,來到了三丫的家門口。天井的門敞開着,卻是空的。吳蔓玲猶豫了,不知道是進去一下好,還是不進去的好。就站住了。這時候三丫端着一隻小木盆,剛好從堂屋出來,看見吳支書扛着大鐵鍬立定在自家的門口,愣了一下,吳蔓玲也愣了一下。但三丫顯然是嚇着了,她又來了!三丫端着小木盆就往回走。吳蔓玲把三丫叫住了,三丫就端着木盆,揹着身,拖了很長的辮子,站在堂屋的門口。堂屋裡頭卻傳出孔素貞的聲音。孔素貞在堂屋裡招呼道:“是吳支書啊?進屋坐坐噻——我也站不起來了。”吳蔓玲站在天井的外面,思忖了片刻,把大鐵鍬靠着圍牆放下了,還是進屋去了。孔素貞躺在草蓆上,看起來是兩隻膝蓋發炎了。三丫跟在吳蔓玲的身後,把手上的小木盆又端回來了。三丫放下手裡的小木盆,拿了一張凳子,放在吳蔓玲的屁股後頭。孔素貞說:“吳支書坐。”吳蔓玲坐下了,望着孔素貞的膝蓋,說:“怎麼樣了?”孔素貞說:“沒事。”吳蔓玲說:“思想上通了沒有?”孔素貞笑着說:“通了。通了好幾天了。”吳蔓玲笑了,說:“你怎麼把膝蓋磨成這樣?下次別這麼死心眼,跪着不舒服了,就站一站。階級鬥爭要搞,身體也要當心。”孔素貞說:“曉得咯。”孔素貞吩咐三丫說:“釘在地上做什麼?給吳支書倒水去啊!”三丫繃了一張臉,朝着廚房的那邊去了。吳蔓玲望着三丫的背影,咳嗽了一聲,又咳嗽了一聲,把目光從三丫的後背上收了回來。因爲是從三丫的那邊收回來的,目光就不那麼像目光,有了承上的和啓下的內容。孔素貞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沒有動,但體內的血卻動了,一起往臉上涌。好在吳支書什麼都沒有說,一句話都沒有說。剛巧三丫端着水過來了,把碗放在了飯桌上。吳蔓玲沒動那隻碗,也沒有看三丫一眼,起身了,對孔素貞說:“我也就是來看看你。好好歇着,早一點把身子養結實了,過些日子還要收早稻呢。”孔素貞還想站起來送客,被吳支書的巴掌擋住了。孔素貞給三丫遞了一個眼色,讓三丫替自己送客。三丫送走了吳支書,回到堂屋,卻看見母親孔素貞已經站直了,手裡頭端着那隻盛滿了髒水的小木桶。三丫想說“讓我來吧”,還沒有來得及說出口,孔素貞已經把一盆子髒水潑在了三丫的臉上。

雖然躺在牀上,孔素貞的努力還是見到了收成。僅用了四天的工夫,毛腳女婿房成富就上門了。房成富是中堡鎮上的一個皮匠,一個瘸子。俗話說得好,“十個皮匠五個瘸,還有五個拄着拐。”可以說是皮匠這一個行當的特徵了。皮匠不是木匠、瓦匠,不用在外面走街串戶。皮匠也不是鐵匠,花不了那樣大的力氣。只要坐在那兒,一手捏着錐子,一手拿着針線,再備上幾個木楦子,就行了。所以,一般說來,孩子的腿腳上有了什麼大的缺陷,做父母的就會讓孩子選擇這一行。反過來說,一個人只要做了皮匠,大致上也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了。“寧給木匠補房,不做皮匠新娘”,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意思。說起來房成富原來倒是有過一個媳婦的,是個啞巴,前後生過兩個孩子。沒想到一九七二年的開春啞巴媳婦得了胃癌,嗓子淺了,什麼東西都咽不下去,一咽就吐,拖了一百來天,眼睜睜地給餓死了。房成富做了四年的鰥夫,拉扯着孩子,一顆心其實早也就死了。誰能想得到房成富還會有苦盡甘來的這一天?誰也沒有想到。他房成富在這一把年紀居然又要當新郎了,還是個黃花閨女。難怪瘸了腿的老皮匠一個勁地給他啞巴媳婦的亡人牌磕頭。

房成富起了一個大早,劃上小舢板,朝王家莊來了。一路上運氣不錯,遇上了順風。順風也就是富路,房成富扯起了小風帆。風帆裡兜滿了風,彎彎地鼓起來了。房成富望着風帆,心窩子裡一熱,褲襠那一把也鼓起來了,鼓了一路。晌午過後,小風帆來到了王家莊。問了兩次路,房成富把它的小舢板泊在了孔素貞家屋後的碼頭上。房成富收好風帆,拴好小舢板,拎起豬肉、紅糖和兩瓶散裝的大麥燒,架起雙柺,上岸了。

雖說孔素貞在嫁女兒的問題上鐵了心,但房成富真的進了門,孔素貞還是後悔了,近乎心碎,又不好說,不停地拿眼睛瞟大辮子。嘴上什麼都沒說,骨子裡還是傷着了自尊,替自己的女兒嘆息了。再怎麼說,大辮子還是不該把這樣的人帶到自己家的門檻裡來的。房成富的腿腳不好也就算了,還是個禿頭。這也是皮匠們的另一個特徵了。一般來說,皮匠們一手拿錐,一手拿針,在他們每做一個縫補動作之前,都要把錐子放在頭上蹭一回。頭髮上有油,這一來錐子就潤滑了。時間久了,就成了配套的習慣,頭髮便一根一根蹭光了。這些都在其次,孔素貞最不喜歡的還是這個皮匠身上的氣息,一進門,什麼都不說,便把豬肉、紅糖、燒酒排在了條臺上,挪到了最顯眼的位置。顯擺了。這是小鎮上的人特有的壞毛病,明明是窮酸,其實沒什麼,可偏偏要做出碗大湯寬的樣子,其實更窮酸,反不如真正的窮人窮得大方。要不得。孔素貞不是沒有見過世面,你房成富這是做什麼?給誰看?這裡是誰的家?還有一點也是孔素貞極不喜歡的,房成富不說話,當他表示“好”或“可以”的時候,總是迅速地豎一下大拇指,猴裡猴氣的,猥瑣得厲害。孔素貞想,也難怪了,他的亡妻是個啞巴。可你的舌頭好端端的,你做什麼啞巴?房成富的大拇指像個演戲的,一會兒出將,一會兒人相,這算演的哪一齣?都是怪毛病。一句話,孔素貞看不上。

當然,再看不上,女兒還是要嫁。在這一點上,不可以討價,也不可以還價。孔素貞真正心碎的正是這個地方。孔素貞瞅了大辮子兩眼,在毛腳女婿的對面坐下了。蹺上小腿,樣子端出來了。雖說急着嫁女兒,這裡頭的分寸卻是不能丟。要不然就作踐了自己的女兒。王大貴原本坐在一旁吸旱菸,房成富給他敬了一根“大運河”的紙菸,王大貴這才站起來了。王大貴接過紙菸,捻碎了,壓到煙鍋裡去。心裡想,中堡鎮他這一輩子是不想再去了。

真正忙活的是大辮子。和所有的媒婆一樣,大辮子在調節氣氛,一個勁地說廢話,說好話。大辮子這個媒人其實相當好做,孔素貞已經把底牌交給她了。第一是活的,第二是男的,相完親,立馬娶人,越快越好。就是這樣一個原則。當然了,話究竟怎麼說,怎麼說纔不傷女方的體面,孔素貞用不着交待。大辮子的那張嘴,吃進去的是草,吐出來的是奶。她有這樣的特殊功能。其實大辮子也已經給房成富交了底了,“三丫的成分不好,可人家要求進步。她不圖別的,就是想早一點加入到工人階級的隊伍。”房成富不懂得階級,真的不懂,就懂得補鞋底、上鞋子。當然,女人好,年輕的女人更好,這個他是懂得的。

該客套的客套了,該虛應的虛應了,大辮子的那張嘴也有點累了,也該歇歇了。她來到了東廂房,看三丫來了。看三丫是假,請三丫進堂屋去坐一坐纔是真。無論如何,作爲相親的一個必要步驟,男女雙方在堂屋裡見一見面,總是一個必需的程序。其實三丫已經見過房成富了,大辮子作爲一個過來人,這一點很明白了。一般來說,毛腳女婿上門,做媒的媒婆都會安排他們坐在堂屋的西側,臉朝着東。這樣一來,躲在閨房裡的閨女就可以從門縫裡看着了。要是她願意,可以出來,也可以不出來;要是不願意那就篤定不會出來了。

三丫沒有出去。什麼都不說,坐在牀沿,就是不說,不動。低着頭,一雙眼睛無力地望着右下方,在出神。大辮子坐在三丫的身邊,伸出手來,摸三丫的頭,摸三丫的辮子,最後,又在三丫的後背上輕輕地拍了兩巴掌。這兩巴掌的意思很明確了,是在告訴三丫,別鬧了吧,事已至此,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吧。三丫擡起了腦袋,望着大辮子,突然說話了。三丫說:“謝謝了。”然而,只是和三丫對視了一眼,大辮子立即就明白了,這哪裡是謝她,咬她的心思都有了。

大辮子再一次回到堂屋的時候說話明顯地少了。似乎受到了打擊。這一點孔素貞注意到了,連房成富都注意到了。但是,不管是孔素貞還是房成富,都沒有不安的意思。大辮子在中間早已經給他們相互交過底了,眼底下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決心,而不是三丫的態度。說到底這件事和三丫無關,由不得她的。大辮子來到堂屋之後並沒有坐,粗粗交待了幾句,聽得出,有走人的意思了。孔素貞放下二郎腿,起身了。孔素貞重新拿出一隻碗來,倒上開水,拎過房成富帶來的紅糖包,打開來,用指頭撮了一把,放進去了。孔素貞把絳紅色的糖茶端到大辮子的面前,堆上笑,說:“大辮子,有勞了。你也該歇歇了,坐下來喝口茶。”大辮子望着孔素貞一臉的笑,看得切切實實的,那不是一般的巴結。大辮子心一軟,坐下了。喝了一口,甜得都揪心。大辮子說:“嗨,齁死我了。”

接下來的交談直接抵達了實質,中心議題是娶人。繞了半天,孔素貞避實就虛,再一次把二郎腿架上了,說:“這個家的主我還做得。”等於攤牌了。等於說,丫頭是你的了。中心問題反而不再是問題。交談一步一個腳印,下一個議題自然是娶人的時間。房成富這一頭就不用說了,隔山的金子不如銅,摟在懷裡纔是真的。早摟一天是一天,早摟一天賺一天。他急。光禿禿的腦袋上都出汗了。其實孔素貞也急,在程度上一點也不亞於火急火燎的老光棍。但是,孔素貞的老到和自尊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她引而不發,微笑着,在微笑中靜靜地期待。大辮子望着房成富,說:“你說呢?”皮匠低着頭,不停地拿眼睛瞥“丈母孃”,不停地笑,不停地用大拇指的指甲蹭頭皮。皮匠說:“還是聽媽媽的吧。”大辮子差一點噴出來,這個老黃瓜,刷上了綠漆,倒裝起了嫩,八字都沒有一撇,都“媽媽”了。太肉麻了。老光棍到底是鎮子裡的人,不管裝得多麼老實,骨子裡油滑得很,就是太不要臉了。老光棍的這一聲“媽媽”真的是管用,把皮球再一次踢到孔素貞的這邊來了,孔素貞越發不知道怎樣纔好了。還是微笑,可微笑卻越來越硬。大辮子試探性地說:“以我呢,也不要急,隔個十天半月的也不妨。”話說得是從容了,然而,急在裡頭。哪有嫁女兒“十天半月的”還說“不急”的呢。孔素貞終於發話了,孔素貞望着大辮子,和大辮子商量說:“三丫的身子單薄,今年就別讓她再去割稻子了吧。”這句話很能夠體現母女的情分了,體恤得很。大辮子在心裡頭掐了一遍手指頭,割早稻也就十來天的光景了。看起來三丫真的是讓孔素貞傷透了心。三丫這個燙手的山芋孔素貞可是一天都不想留了。大辮子順坡下驢,說:“我就是這麼想的。”皮匠笑了。這一次是真笑。可他的真笑比假笑還要難看,鼻子和眼睛都擠在了一起,像鞋底和鞋幫子一樣絎在了一起。

返回的水路上房成富一直在和自己的亢奮作鬥爭。老話說,小人發財如受罪,對的。房成富的亢奮的確已經到了受罪的程度。除了盡力划槳,房成富實在也找不到表達的辦法。他壓抑得太久太久了,成了性格,成了習慣,成了活法。喜從天降自然也就成了考驗。褲襠卻安穩了,居然乖巧起來,沒有添亂,再也沒有作出強有力的反應。想必它也累了。房成富充滿了感激,他想感謝一點什麼,他一定要感謝一點什麼。就是不知道該感謝誰。是誰把三丫送給他的呢?這是一個謎。房成富找不到謎底,他爲此而傷神。依照一般的常理,他房成富本來是應該打一輩子光棍的,可他偏偏就娶到了,而現在,他又將要娶第二個了。那可是一個肉嘟嘟的姑娘啊!肉嘟嘟的!房成富還能說什麼?還能說什麼?他只有自我傷害才能夠說明自己的狂喜,只有自我傷害才能夠表達這種虛空的感激。房成富對自己說:“我寧願損十年的陽壽!我情願少活十年!”就在同時,他把自己的壽命毫無根據地放大了,是九十二歲。減去了十歲,他還剩下八十二。夠了,還有得賺。老天爺,老天爺,你在哪裡?你爲什麼對我這樣好?“我情願損十年的陽壽!”

房成富已近乎迷亂。看天不是天,看水不是水。心在跳,嘴巴在唱。一點都沒有留意河岸上一直走着一個人。是端方。端方尾隨着房成富的小舢板走了一路了,親眼目睹了這個鰥夫的癲狂。曠野裡空蕩得很,全是傍晚的陽光,全是傍晚的風。端方把四周打量了一遍,回過頭來,對着河裡的小舢板吆喝了一聲:

“——喂!”

房成富停住了手腳。他以爲岸上的人要過河。雖說急着趕路,房成富還是讓小舢板靠岸了。他要幫助別人,任何人。房成富對着端方喊:“小兄弟要到哪裡去?”端方沒有搭腔,他從河岸慢慢走到了河邊,站在那兒,把房成富從頭到腳看了一遍,開始脫衣裳。先是上衣,後是褲子,最後是三角褲衩。這樣的陣勢特別了,這個小兄弟有意思了。端方光着屁股,抱起胳膊,跨上了小舢板。在他跨越的時候,襠裡的東西十分沉靜地晃動。房成富望着端方襠裡的東西,又大,又結實,突然怕了。想走。可已經來不及了。端方跨上來,坐下去,開始幫房成富收拾。他把能夠看見的東西一樣一樣丟在了水裡。最後伸出手去,要房成富手裡的雙槳。房成富給了他一把,端方接過來,折了,放在了水裡。還要。房成富又把另外的一把給了他,端方又折了,同樣放在了水裡。出事了。房成富知道出事了。他望着端方,腦子在迅速地盤算,沒有結果。端方說:“房成富,認識我吧?”房成富的雙手扶緊了船幫,說:“不認識。”端方說:“我可認識你。中堡鎮沒有我不認識的。”房成富說:“我哪裡對不起你過,你告訴我。”端方沒有搭理他,一個人悶了半天,笑了起來,把房成富都笑毛了。端方望着房成富,說:“三丫我睡過了。”這句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直接砸在了房成富的腦袋上。他瞟了一眼端方的褲襠,同樣悶了半天。房成富最後說:“沒事。沒事的。”端方提高了嗓子,說:“我有事!她是我的女人!——你不許再到王家莊來,聽見沒有?”房成富說:“我花錢了,我買了肉,酒,還有——”端方打斷了房成富,說:“我還你。我今天幫你省下醫藥費,就算清了。——要是再來,你的眼珠子會漏血,你信不信?”房成富說:“我信。”端方說:“信不信?”房成富說:“我信。”

第二十三章第二章第二十章第四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二章第十八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七章第五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二十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四章第八章
第二十三章第二章第二十章第四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二章第十八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七章第五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二十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四章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