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留下來吧

如何保障資產階級的利益,這是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問題。

辦法就是通過三權分立來分散權力。一個部門只掌握一部分權利,每個部門的權利來源要不同。

哈密爾頓說:“我們需要從民主中被拯救,但提出的手段呢?一個民選的議會要受到另一個民選的參議院的制約,而這兩者都要受到一個民選的大法官的制約”

它告訴大家:“一院制而人數衆多的議會,都容易爲突發的強烈情感衝動而左右……這足以說明設立參議院的必要”。如果要聽更明白的分權目的,制憲代表約翰-亞當斯說得更明白:“要建立一個使富人的自由和財產感到安全的參議院,一反對窮人佔多數的衆議院的侵害”。

即使哪天窮人連參議院也佔據強勢地位,還有一道重要門檻,就是擁有司法審查權的聯邦大法官。大法官的作用在於“限制立法機關越權”。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任免,而且無失職行爲終身任職。即使窮人偶然佔據參議院,甚至選了出了個總統,也無奈大法官。

1895年,經過工人通過罷工、暴動和社會動盪,參院不得不通過了所得稅法,讓富人多納稅。但是最高法院法官認爲這個提案是“這支6000萬的大軍——這個得意洋洋和蠻橫無理的多數——的新理論。他們要懲罰富人,沒收他們的財產”。並宣佈議會憲法修正案無效。過了100多年,大法官們的口氣和出發點與當年聚集在費城的聯邦黨人的口氣一點也沒有改變。一直到今年,也就是1913年,才通過了這第十六條憲法修正案。

最高法院的保守性還表現在南北戰爭時支持南方。更表現在無數次否定勞工法,因爲他們認定無產者根本沒有權利與擁有資產的人訂立契約。

衆議院議員任期只有2年,參議院任期6年,總統任期4年,最高法院大法官終身。只有衆議院由選民直接選出,參議院由州議會選出,總統由選舉人選出。

三權分立的目的究竟是爲了什麼,應該是一目瞭然的。最主要的是,憲法的制訂者並沒有隱瞞這裡的奧秘。

關於這一點,西方學者也不避諱,他們說:“美國製憲三權分立的全部目的,就是對民主最有效的限制”(阿克頓《自由史論》)。

李安生恰恰正是打算利用這點來限制民主,不是他不渴望民主,而是此時的中國根本就不具備資格。

有些滑稽的可笑的民主不要也罷。

如果說:美國民主制度是爲了“富裕的少數人得到保護,不受多數人侵犯”,“美國代表性的三權分立體制設計初衷是爲了富裕的少數人得到保護,不受多數人侵犯”,並不是對現在美國民主制度本質的描繪。

“因爲1887年美國還不是一個依靠掠奪其他民族財富生存的國家,而是一個小農經濟、奴隸制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混合體。這種狀態下,生產資料佔有者與沒有生產資料的打工者和奴隸之間的經濟利益是博弈關係,勞動者拿的多,資本擁有者就拿的少,反過來也如此。這種以私有制和美國人自己創造主要財富的經濟體下,票決決定重大事務是不可允許的。因此,即使有了什麼‘民主制度’,也都是‘多數人正在統治’的‘形式’,而實際內容,只能是‘少數人在統治’。”

李安生緩緩的對黃興與宋教仁闡述着他的觀點,不可否認的始終不要去嘗試否認,而是正確的分析與溝通。

這種爭論明顯是有效的,最起碼將衆人的分歧一覽無餘,雙方都在互相借鑑。

中國的民主實在是經不起反覆,最好是能夠尋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總統制的優點,是它賦予總統以全部行政權力,保證了行政高效率,具有獨裁君主雷厲風行的那一面。但唯其如此,它也具有導致獨裁的潛在危險。

宋教仁擔心的正是這一點,故而他極力反對總統制,更加反對美國式的總統制,可見,他的認知,還是相當詳盡的。

總統制的另一問題是它可能容忍一個不作爲或者違背民意的總統長達四年或者五年,其間無任何辦法撤換之。還有個問題是總統任期有限,因此當選總統勢必把心思花在謀求連任上,爲此不惜幹出許多極端的事情來。另外,如果國家沒有健全的黨派政治,則政府和議會之間的衝突可以導致國家陷入癱瘓。

內閣制是英國人發明的,受英國影響很深的國家,諸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也都實行該制度。它的特點,是把國家元首與行政元首分開,國家元首或是世襲的國王或皇帝,或由人民選舉產生,不過是個虛位。行政權力完全落在內閣中,內閣首相(或總理)以及閣員常常就是議員,由國會選出或經國會同意,如同公司的董事會一般。內閣直接對國會負責,間接對選民負責,而國會對選民負責。國會有權以投不信任票的方式罷免內閣,而首相(或總理)也可以解散國會。

這種制度的優點很明顯,第一就是它把行政班子的執政直接暴露在國會的監督下,能及時充份地體現民意。和美國政府不同,內閣得天天坐在國會裡和反對黨吵架,每一個小動作都讓對方看得清清楚楚,雙方關於重大政策的辯論通過媒體轉播,直接就在人民眼皮子底下進行,幾乎沒有什麼作手腳的可能。

相比之下,總統制體現民意的方式很間接,而且是一次性的。人民只通過選舉總統來表明意向,完成“一次性委託”,此後選民們對於總統的制衡與監督相當的有限。

比起來,內閣則隨時得到議會以及全國人民的監督,政策出籠前要經反覆辯論,大衆能將利弊看得清清楚楚。

誰控制了國會,誰也就控制了行政班子,因爲內閣總是國會中的多數黨人選出來的。從三權分立的角度來說,這似乎不合理,因爲它沒把行政和立法徹底分開。但恰恰因此,它可以保證及時把庸才換下來,也可以保證深得人心的行政首腦長期執政,不像美國那樣,總統到了第三年就得考慮飯碗問題。

內閣制最大的毛病,還是它和國會的矛盾可能導致國家癱瘓。這種制度的運作前提,是要有一個能夠控制國會的政黨或多黨聯合體。

內閣是國會多數黨選舉出來或同意任命的。如果國會中沒有多數黨,那便只好幾個黨聯合起來,形成聯合政府。如果無法建立聯合政府,誰也無法獲得國會多數,則只好由首相宣佈解散國會,重新大選,指望選出個多數黨來。在大選完成之前的內閣稱爲看守內閣,因爲缺乏民意依託,自然人微言輕,什麼事也無法幹,完全是一種畸形內閣。

由此產生了一種潛在危險:如果國內無數小黨林立,彼此分歧又很大,這就會造成不管怎麼選都無法選出個多數黨來的尷尬局面,於是國家便陷入政治危機。

內閣制健康運行的前提,在李安生看來,還是兩黨制,故而,在小心謹慎的在謀求總統制的同時,李安生正在謀求兩黨制。

他千里迢迢的趕來制止黃興與宋教仁,正是想要留住一點希望,國民黨畢竟還是個大黨派,之前的失敗,只是孫中山等一干左傾分子的失敗,而不是全盤的失敗。

爭論持續了數天的時間,期間,在黃興的極力要求下,李安生陪同黃興與宋教仁參觀了中華鋼鐵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廠等大型企業。

程德全也從南京趕來會晤,也希望能夠留住黃興與宋教仁。

吳祿貞接連拍了多份電報給宋教仁,好言相勸。

宋教仁當年將吳祿貞視爲摯友,但是吳祿貞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支持李安生,讓他黯然神傷。

但是這幾年看來,吳祿貞當初的選擇還是極爲正確的,至少讓中國避免了多起內戰。

吳祿貞曾經被認爲是能夠與袁世凱正面抗衡的人物,正是吳祿貞的力挺,李安生才得以強勢崛起,整合了大量的資源,成爲當之無愧的實權派。

黃興的意思,是相信李安生的人品,暫時合作一把,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安生邀請兩人在上海在呆上一段時間,參觀完世界博覽會再決定去留。

世界博覽會上屆是1908年舉辦的,在中國的強烈要求下,這一屆放在了上海舉行。

已經有陸陸續續的工廠企業以及參展商們開始集中到上海來,這可是中國工商業的一大盛舉。

當初東北已經舉行過一次類似的博覽會,是農業博覽會,而這次則是工商業產品博覽會。

中國這幾年還是涌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產品,領先世界,獨佔鰲頭的。

中國這幾年的發展,也被認爲是一次工業革命,比德國、美國還要新的新興工業國家。

讓黃興感到意外的是,早早趕到上海的,居然還有外蒙古的參展商,他們展出的商品,不僅有畜牧業產品,居然還有機械設備。

羊絨分梳得絨設備,這是羊絨加工行業的一個關鍵性設備。

其實羊絨加工並不複雜,只是需要一個門檻而已。

山羊絨是世界上名貴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紡織工業的高檔原料,在後世被人們譽爲“纖維鑽石”、“軟黃金”。從山羊身上抓剪下來的絨毛纖維,就稱爲山羊絨,簡稱羊絨。它是山羊在嚴冬時,爲抵禦寒冷而在山羊毛根處生長的一層細密而豐厚的絨毛,入冬寒冷時長出,抵禦風寒,開春轉暖後脫落,自然適應氣候。氣候愈寒冷,羊絨愈豐厚,纖維愈細長。

羊絨不同於羊毛,羊毛生長在綿羊身上,羊絨只生長在山羊身上。一般概念上講,羊絨僅指山羊絨而言。

羊絨產量極其有限,一隻絨山羊每年產無毛絨(除去雜質後的淨絨)50克-80克,平均每五隻山羊的絨纔夠做一件羊絨衫。世界上絨山羊主要生長在中國北方、蒙古、伊朗、阿富汗一代的高寒、半荒漠地區。

在這個時代,中國山羊絨全部以原料形式廉價出口國外,當時主要產地的加工能力只限於擀氈、擰毛繩、編織手工毛衣、修建蒙古包等。當中國人還在爲解決吃飯穿衣問題而奔波,把羊絨以羊毛的價格出口國外的時候,後世的老牌羊絨加工公司——英國道森公司已經用中國廉價羊絨加工羊絨衫並行銷世界市場。

這便是羊絨衫的古老歷史,雖然這個時代羊絨衫在羊絨產品中佔的份額微不足道,但畢竟已經有了一個產業的苗頭。

目前中國結束了只能出口原絨的歷史,開始批量加工生產分梳山羊絨,以半成品無絨形式出口國外,但大量的羊絨還是以原料形式出口國外。

而李安生的目標,是要儘快結束單一的無毛絨出口,羊絨加工業由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發展。

南方地區溼冷,穿再厚的衣服都沒用,冬天很是難受,所以,輕薄舒適暖和的羊絨衫,反而能夠成爲南方市場的寵兒,能夠體現在北方無法體現出來的價值。

更何況,中國的富豪大半都集中在了南方,南方的生活水平也要高過於北方,甚至高過於告訴發展的東北,這是李安生也不得不承認的。

故而,他也將羊絨加工行業當做了一個外蒙古等地的支柱產業,進行了各方面的培植活動。

這個產業需要政府扶持,而且政府大規模的投入,它將是個朝陽產業,能夠帶動整個內外蒙古,甚至北方其他地方的經濟發展。

李安生還專門成立了攻關隊伍,攻克羊絨加工行業的許多技術難關,甚至還讓胖叮噹經過計算,研發出了適合小作坊的針板等搖羊絨設備,就像後世一樣,能夠讓羊絨線在最後被搖成手工羊絨衫,進一步催化羊絨加工行業。

喜滋滋的外蒙古展商們臉上洋溢着歡樂的笑容,他們試着加工出來的幾件羊絨衫雖然做工不那麼精細,還有些粗狂,但是,還是受到了無數人的歡迎。

還沒有開始參展,但是他們不介意當街做廣告,說不定,這個博覽會,能夠讓他們大賣特賣也不定呢。

第229章 拜訪摩根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224章 關二爺是朝鮮人?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325章 東北新軍齊聚第362章 香菸勾引人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67章 璦琿除暴(1)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250章 求新機器廠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127章 錢多了怎麼花纔好第322章 坐看風雲起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439章 攻擊第397章 把那個神棍叫來第319章 革命黨在行動第205章 徐世昌的小妾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49章 海蘭泡的怒火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435章 日本瘋狂造艦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86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159章 我們是大清的俄羅斯族人第49章 海蘭泡的怒火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19章 韋宅釋疑(2)第310章 文萊大屠殺第225章 錫良召見第82章 璦琿除暴(16)第442章 歐事研討會第324章 混亂的局勢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416章 航空母艦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407章 老光棍也有春天第224章 關二爺是朝鮮人?第195章 革命先驅胖叮噹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273章 打造遠東最大的兵工廠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117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2)第23章 共謀大業第79章 璦琿除暴(13)第2章 冰天雪地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436章 不吃不喝也要造艦第408章 搶女人第189章 要致他於死地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317章 華人資本運作標準石油股票第283章 錢莊三人組被抓了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325章 東北新軍齊聚第115章 我妹即你妹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115章 我妹即你妹第38章 怕他個鳥第11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6)第111章 胖叮噹立功了第250章 求新機器廠第76章 璦琿除暴(10)第447章 瞎扯淡第273章 打造遠東最大的兵工廠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288章 我有一個願望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220章 搞定了楊玉容第133章 耀武揚威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394章 柳州兵變第104章 梅依雲第307章 女間諜宮澤惠子第322章 坐看風雲起第251章 新的航運集團第226章 錦璦鐵路之設想第452章 沙皇遺孤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第328章 買賣城對峙第373章 財政收歸中央第149章 寸步不讓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418章 新的道路第350章 轟炸機
第229章 拜訪摩根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224章 關二爺是朝鮮人?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325章 東北新軍齊聚第362章 香菸勾引人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67章 璦琿除暴(1)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250章 求新機器廠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127章 錢多了怎麼花纔好第322章 坐看風雲起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439章 攻擊第397章 把那個神棍叫來第319章 革命黨在行動第205章 徐世昌的小妾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49章 海蘭泡的怒火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435章 日本瘋狂造艦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86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159章 我們是大清的俄羅斯族人第49章 海蘭泡的怒火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19章 韋宅釋疑(2)第310章 文萊大屠殺第225章 錫良召見第82章 璦琿除暴(16)第442章 歐事研討會第324章 混亂的局勢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416章 航空母艦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407章 老光棍也有春天第224章 關二爺是朝鮮人?第195章 革命先驅胖叮噹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273章 打造遠東最大的兵工廠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117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2)第23章 共謀大業第79章 璦琿除暴(13)第2章 冰天雪地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436章 不吃不喝也要造艦第408章 搶女人第189章 要致他於死地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317章 華人資本運作標準石油股票第283章 錢莊三人組被抓了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325章 東北新軍齊聚第115章 我妹即你妹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115章 我妹即你妹第38章 怕他個鳥第11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6)第111章 胖叮噹立功了第250章 求新機器廠第76章 璦琿除暴(10)第447章 瞎扯淡第273章 打造遠東最大的兵工廠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288章 我有一個願望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220章 搞定了楊玉容第133章 耀武揚威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394章 柳州兵變第104章 梅依雲第307章 女間諜宮澤惠子第322章 坐看風雲起第251章 新的航運集團第226章 錦璦鐵路之設想第452章 沙皇遺孤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第328章 買賣城對峙第373章 財政收歸中央第149章 寸步不讓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418章 新的道路第350章 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