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神棍

兩女定定看了周秦川片刻,忽的笑出聲來,就此罷休。

她們都瞭解周秦川的真實水平,知道這兩句還算不錯的詩,已是讓他頭大如牛了,再威逼下去,恐怕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嘖嘖……”王善武這夯貨在一旁插話:

“這兩句詩好是好,就是氣勢弱了些,周兄弟,你上回那首詩,什麼‘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我覺得更好一些,聽聽,有玉皇有金殿,氣勢多足啊,要不今日也來上一首?”

周秦川一聽暗樂,這種打油詩有何難的,聽好了。

當下假意望了望一座遠山,隨即高聲吟道:

“遠看大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好!這詩得勁兒。”

第一個叫好的,居然不是自己人,而是過來催促他們上路的陽和衛高同知,趕巧聽到了這首詩,巴掌拍得‘啪啪’直響。

王善武見了,大生知己之感,與高同知把臂言歡去了。

蘇幼蓉和秦琪自然又是笑得直不起腰,秦博含蓄些,只微笑不語。

至於其他人,全都在叫好。

笑鬧完畢,周秦川與秦博等人翻身上馬,再度拜別,策馬揚蹄,四千人馬滾滾東去。

明軍居左,周秦川他們在右,一開始雙方齊頭並進,不分伯仲。

一時三刻之後,因着雙方馬力和騎術的差距,漸漸拉開了距離,周秦川他們已然領先了左側的明軍。

“確爲當世精銳,我大明兒郎有所不及。”

此時此刻,送行完畢,南返大同的代王朱仕壥騎在馬上,立於斜方谷南部的兩山埡口之間,看着山下左右兩道煙塵,如此感慨道。

在他身後,其餘官吏均已越過埡口下了山,離得有些遠。

僅有一旁的石彪若有所思地看着遠方,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朱仕壥又等了半餉,見他始終不吭聲,遂自顧自說道:

“上報朝廷的摺子裡,孤已建議將這隻人馬就地打散,擇其精壯充入邊軍,其餘人等,據其所長,編入匠戶軍戶之中,以壯我大同實力。

只是小王我人微言輕,多半不得朝廷重視,將軍若想得償所願,恐怕還要出動令叔纔是。”

言畢,也不等石彪答話,撥轉馬頭,打馬而去。

“嘿嘿,如此精銳,充入邊軍豈不可惜,族叔一直想壯大我石家家丁規模,此番豈不是送上門的機會。”

等朱仕壥走遠後,石彪方纔喃喃自語了一句,又看了一眼已然遠去的左右兩軍,這才掉頭,向着大同方向而去。

......

傍晚,京師,武清侯府。

書房內,兩個男人相向而坐,中間隔着一張小茶案。

“先生,彪兒的信中都說了些什麼?”身形粗壯者擡起茶碗,喝下一口茶之後問道。

開口之人非同小可,正是當今武官之首,五年前京師保衛戰立下大功,因功封侯的武清侯石亨。

身爲武將,自然沒讀過多少書,僅粗通文墨,文章書信,向來能不碰就不碰,不過以他今時今日之地位,捉筆覽閱等事,自然有人代勞。

被稱爲先生之人,坐在他對面,青袍長衫,五綹短鬚,雙眼上下掃動片刻,就將手上信箋中的內容看完,隨即眼球向上一翻,竟然詭異地將黑瞳掩去,僅露出白眼仁,仿若瞎子一般。

石亨見怪不怪,靜等答覆。

“侯爺放心,小事一樁,石小將軍信中言道,他想將南附我大明的瓦剌一部編入大同,以便擇其精銳,充作家丁,壯大石氏一脈實力,請侯爺在朝廷上聲援。”

聲音飄忽,一副神棍的做派。

此人姓仝名寅,字景明,晉西人,乃是石亨進京封侯後的首席幕僚,對外號稱雙目失明,自幼得異人傳授占卜之術,以卜卦爲生。

石亨尚在大同做參將之時,便與其有了交情,得其指點,無不靈驗,便將仝寅留在身邊。

土木之變前,石亨在陽和堡外慘敗於也先之手,全軍幾近覆沒,想要避難逃命,是仝寅極力勸阻,石亨方纔有了之後得於謙力保,待罪立功,大破瓦剌於京師城下,最後因功封侯的結局。

是以仝寅極得石亨信任,侯府事宜,泰半要與之相商,就是家事私信,也不避諱。

“荒唐。”石亨聽了沉下臉,“以我如今地位,在這等大事上,哪能輕易發聲,若不合上意,豈不是自討沒趣。”

“侯爺不必妄自菲薄,你既爲武官之首,不拘何議,今上總歸不會輕視,只是既爲兵事,無論如何卻是繞不過那位本兵大人的。”

仝寅不愧久走江湖,這話說得高明之極,既小小拍了下馬屁,卻也道出了實情。

如今朝中大事,多由兵部尚書于謙和吏部尚書王直決斷,尤其是兵事,別看石亨貴爲武將之首,執掌京師團營,卻也沒有多少話語權。

至於永樂年間設立的內閣,雖然在大明中後期權柄益重,幾可與前朝的宰相相媲美,但如今還未能凌駕於六部之上,官銜最高者不過侍郎,被六部尚書死死壓制,話語權很低。

石亨冷哼一聲,沒有接着仝寅的話頭往下說,轉而吩咐道:

“煩請先生回信給那小子,讓他安心做好大同總兵就是,朝堂上的事,何時輪到他發話了。對了,他的奏摺還沒上報吧?”

“石小將軍還是謹慎的,信中說了,全聽侯爺的,一旦有了決斷,讓我們代勞就是,他安排進京的親信,自會用印上奏。”仝寅答道。

“哼,這還差不多。”石亨臉色緩和下來,他身後無子,向來將這侄兒視爲己出,別看剛纔口氣嚴厲,其實是爲石彪的前程着想。

“請先生以他的名義上奏朝廷,就說投附的瓦剌一部該如何安排,全聽朝廷決斷。”

石亨沉吟片刻,接着吩咐道:

“至於本候嘛,還不用忙着表態,讓其他人爭論一番,等於謙那老小子有了消息再說。”

京師之戰大獲全勝後,石亨因功封侯,很是感激於謙的舉薦,當時兩人關係十分融洽。

第62章 掌摑第278章 迴歸第180章 再病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30章 打臉第183章 傀儡第104章 相撞第140章 發死人財第303章 礦藏第309章 請求第382章 大人第239章 來歷第145章 失魂第276章 賠償第224章 爭議第161章 唐師父第347章 藥王後人第296章 整合第302章 冬釣第155章 分田分地第91章 義厚雲天第56章 錢不夠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40章 失蹤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124章 逃亡第237章 入關第155章 分田分地第19章 爲丐第212章 出氣第169章 圍觀第188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第304章 丁口第391章 鐘鼓第86章 留不留?第138章 不眠之夜第198章 詠雪第170章 罷鬥第298章 見面禮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278章 迴歸第298章 見面禮第113章 高利貸第89章 趙秀才第19章 爲丐第149章 出關第168章 天賜之物第44章 初遇人販第222章 有敵情第361章 貶庶第305章 朝貢第134章 事畢第28章 上架鴨子第392章 號角第160章 王八爺第277章 平息第221章 僥倖第13章 斷腿第103章 捱打第200章第176章 心思第215章 出逃第197章 討厭第152章 也失八禿第119章 再失蹤第201章 求親第63章 毒發?第135章 北上第170章 罷鬥第144章 毀屍滅跡第199章 春耕第142章 大火第391章 鐘鼓第24章 故事第321章 闖陣第345章 染病第302章 冬釣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73章 天香閣第369章 同仇敵愾第57章 跑路?第111章 擒賊擒王第127章 錦囊妙計第272章 離京第357章 飛賊第342章 蔣安第339章 罰款第276章 賠償第118章 晨忙第33章 換裝第140章 發死人財第221章 僥倖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331章 彈劾第80章 目標第76章 鴨舌羹第87章 路引第238章 賠罪第98章 出爐
第62章 掌摑第278章 迴歸第180章 再病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30章 打臉第183章 傀儡第104章 相撞第140章 發死人財第303章 礦藏第309章 請求第382章 大人第239章 來歷第145章 失魂第276章 賠償第224章 爭議第161章 唐師父第347章 藥王後人第296章 整合第302章 冬釣第155章 分田分地第91章 義厚雲天第56章 錢不夠第266章 西輯事廠第40章 失蹤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124章 逃亡第237章 入關第155章 分田分地第19章 爲丐第212章 出氣第169章 圍觀第188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第304章 丁口第391章 鐘鼓第86章 留不留?第138章 不眠之夜第198章 詠雪第170章 罷鬥第298章 見面禮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278章 迴歸第298章 見面禮第113章 高利貸第89章 趙秀才第19章 爲丐第149章 出關第168章 天賜之物第44章 初遇人販第222章 有敵情第361章 貶庶第305章 朝貢第134章 事畢第28章 上架鴨子第392章 號角第160章 王八爺第277章 平息第221章 僥倖第13章 斷腿第103章 捱打第200章第176章 心思第215章 出逃第197章 討厭第152章 也失八禿第119章 再失蹤第201章 求親第63章 毒發?第135章 北上第170章 罷鬥第144章 毀屍滅跡第199章 春耕第142章 大火第391章 鐘鼓第24章 故事第321章 闖陣第345章 染病第302章 冬釣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73章 天香閣第369章 同仇敵愾第57章 跑路?第111章 擒賊擒王第127章 錦囊妙計第272章 離京第357章 飛賊第342章 蔣安第339章 罰款第276章 賠償第118章 晨忙第33章 換裝第140章 發死人財第221章 僥倖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331章 彈劾第80章 目標第76章 鴨舌羹第87章 路引第238章 賠罪第98章 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