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佈局規劃2

漢水邊上有襄陽城,邗溝的出口有揚州,裕溪河往長江則是有合肥。他們卡在節點上,南方的水師不好過來。而且造船是個大工程,必須依託城市才能完成物流的流通和後勤的保障。所以在歷史上,這些地方無一例外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南北戰爭,大都發生在這些地方。

在這裡面,襄陽無疑是重中之重。首先襄陽所處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向北是中原要地,向南則是江漢平原,史稱“跨連荊豫,控扼南北”。這兩個地方在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各自區域的核心地帶。其次漢水乃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水道寬闊,適合組建水軍。

對於北方政權而言,只要控制了襄陽,便掌握了南下的主動權,隨時可以奪取江漢平原。對於南方政權而言,只要守住了襄陽城,整個長江中游便再無北方敵軍的渡河之地。

歷史上圍繞襄陽爆發了不少大戰。比如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就是因爲沒能拿下襄陽,最終功虧一簣。而在南宋末年,南宋和蒙古帝國更是在這裡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最終襄陽失陷,也昭示着南宋王朝的滅亡。

相較而言,下游的邗溝和裕溪河,一個有枯水期,一個水道較窄,限制比較大。當初曹丕南征東吳,從邗溝走過,結果就遇上了枯水期。但是話說回來,好歹是條水道,有時候還是能派上用場的,所以控制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東漢末年的合肥,雖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因爲其把守着濡須口,也就是裕溪河的入江之地。曹操在這裡設下重兵,並派有大將張遼駐守。而孫權也視此地爲眼中釘,數次發兵攻打。不過無一例外,都是失敗收場,甚至於還創下了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擊破的駭人戰績,孫十萬由此得名。

而且這兩個地方的位置,都靠在長江下游,更接近南方政權的核心區域。你比如從邗溝出來,過河便是建康城,其威脅自然很大。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這兩條水道向北都能連接到淮河。這就意味着北方政權可以安心在淮河把船造好,編練水軍,然後通過這些水道發起進攻,那簡直就是防不勝防。出於這個原因,歷代的南方政權,一般都會努力將勢力擴展到淮河一線。一來是給自己的核心區域形成緩衝,江淮地區水網密佈,丘陵衆多,完全限制了北方優勢騎兵的大規模展開和機動性,但南方不僅可以通過這些水網河流將後方的人員糧草軍械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還能利用那些低矮丘陵據點自守,伏擊敵人。

二來則是掌控主動權,再不濟,也能爲長江防線贏得準備的時間。這也是爲何歷代的南北戰爭,有相當一部分都發生在淮河一線。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那就是東晉在淮河擋住了前秦的大軍。所謂守江必守淮,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總結來講,想要突破長江天險的難點不在於怎麼渡河,而在於是否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所以歷史上大多的北方政權,在發動南征之前,必定都會事先組建一支龐大的水軍。

曹操有了荊州水師纔敢伐江東、西晉在蜀地組建了八萬水軍才能滅孫吳。當然了,這些都是建立在南方政權比較靠譜的情況下。如果是南方政權腐朽到了一定程度,再強大的水師也沒用。歷史上靠着漁船突破長江防線的戰役並不是沒有過先例!

古人所說的長江天險一般都位於長江下游的江浙地區,那麼長江如此之長,爲什麼大家都在下游的長江天險渡江,而不是在中上游渡江呢?

主要原因在於中上游地形複雜,不利於渡江,而且距離敵人的國都較遠,渡江後想要滅亡敵國的難度更大。

1山脈衆多,不利於大兵團進兵

長江下游多爲平原,非常適合進兵,而長江中上游則不然。長江上游的位置大致在川蜀一帶,而中游的位置則是在荊州一帶。這兩個地方都有着比較多的山脈,絕對的易守難攻,只要南方的軍隊防守得當,北軍是很難成功渡江的。

不過歷史上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從長江上游採用“革囊渡江”的方式強渡長江。當然,忽必烈能夠成功渡江的原因主要是雙方的軍事實力實在差距太大,南宋重視發展經濟,軍隊的戰鬥力很差,很難抵擋住北方元朝的進攻。

2河流較窄,小股部隊渡河容易被圍殲

長江中上游的河流一般都比較窄,採用大船滿載士兵渡江是行不通的。如果採用小船安排較少的人渡江,那就成了“添油戰術”,會被對岸的敵軍逐步蠶食勝率較小。

而且大多數時候長江上游都存在着少數民族的地方勢力,在這一地帶渡江很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戰爭,容易被兩面夾擊,徒增己方的人員傷亡。

3敵方國都多建立在下游附近,下游渡江更容易滅亡敵國

縱觀我國曆史上佔據南方半壁江山的政權,例如吳(三國)、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南宋、明等國,都城都建立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杭州等城市。因爲這些城市不僅交通便利,商業也非常發達,人口衆多,在這裡建立都城非常有利於自身的統治。

而北方敵國在向南方進兵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從下游的長江天險進兵,可以更快速的攻打南方政權的都城,從而實現滅亡對方的目的。

歷史上,西晉滅吳和隋朝滅陳都是採用了這一戰略,全部主力直撲長江下游,渡過長江後迅速攻進對方都城,之後南方全境紛紛望風歸降,北方政權也統一了全國。

以上三點就是爲什麼古代戰爭中北方政權向南方進兵時紛紛選擇在下游的長江天險渡江的原因。其實自古以來戰爭的本質都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長江下游照比中游和上游更容易進兵,渡江過程中的傷亡也會小很多,所以大家紛紛選擇在長江下游渡江也就不足爲奇了。

第九十六章治理改革2第三十六章收復市區5第九十章收復京城5第一百四十七章拿下皖省5第三十二章收復市區1第一百五十三章攻入蘇省1第六十七章整頓改革4第五章準備啓程第一百一十章雙雄對決3第六十一章黑毛屍王出現第九十一章收復京城6第九十四章綠毛屍王出現第七十七章消滅賀叢2第一章末世來了第二十一章收買人心第一百零九章雙雄對決2第一百八十章進軍鄂省18第四十七章力殺兩喪屍第一百二十四章收復豫省2第一百九十章南下湘省7第六章遇見倖存者第一百五十四章攻入蘇省2第九章到家了第五十章進化成功第一百十八章戰鬥打響1第九十二章找到空軍基地第三十六章收復市區5第二十六章終於到家第六十章收復龍城2第三十二章收復市區1第一百零九章雙雄對決2第一百二十五章收復豫省3第六十六章整頓改革3第一百章收復東北3第一百四十五章拿下皖省3第一百四十三章拿下皖省1第一百九十六章南下湘省13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二十一章收買人心第一百十六章返回京城第一百零七章虎王交鋒第六十七章整頓改革4第八十二章推到豔舞第一百三十二章腹誹儒家3第一百九十二章南下湘省9第九十六章治理改革2第四十九章樂軍突破第一百七十四章進軍鄂省12第一百八十九章南下湘省6第五十七章找到省軍區第一百九十九章南下湘省16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一百四十章收復魯省10第四十四章戰後規劃第一百十九章戰鬥打響2第一百四十一章收復魯省11第七十五章會見馬麟第一百四十六章拿下皖省4第五十一章再次出征第一百九十七章南下湘省14第七十章進軍秦嶺3第六十五章整頓改革2第三十三章收復市區2第一百二十七章收復豫省5第一百五十六章攻入蘇省4第一百三十八章收復魯省8第一百四十八章拿下皖省6第一百四十七章拿下皖省5第六十章收復龍城2第六十六章整頓改革3第二章我被咬了第一百八十八章南下湘省5第三十九章戰後重建1第一百二十四章收復豫省2第一百十一章雙雄對決4第四十九章樂軍突破第七章有了武器第八十四章見到寧裂天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四十三章拿下澤州第一百六十七章進軍鄂省5第七十六章消滅賀叢1第八十章東出太行第一百零六章謀取基地第一百三十七章收復魯省7第一百五十四章攻入蘇省2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一百五十二章拿下皖省10第四十二章對外征伐第九十章收復京城5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一百二十二章淺談佛教第一百二十章戰鬥打響3第一百三十二章腹誹儒家3第九十五章治理改革第六十八章進軍秦嶺1第八十七章收復京城2第六十九章進軍秦嶺2第六章遇見倖存者
第九十六章治理改革2第三十六章收復市區5第九十章收復京城5第一百四十七章拿下皖省5第三十二章收復市區1第一百五十三章攻入蘇省1第六十七章整頓改革4第五章準備啓程第一百一十章雙雄對決3第六十一章黑毛屍王出現第九十一章收復京城6第九十四章綠毛屍王出現第七十七章消滅賀叢2第一章末世來了第二十一章收買人心第一百零九章雙雄對決2第一百八十章進軍鄂省18第四十七章力殺兩喪屍第一百二十四章收復豫省2第一百九十章南下湘省7第六章遇見倖存者第一百五十四章攻入蘇省2第九章到家了第五十章進化成功第一百十八章戰鬥打響1第九十二章找到空軍基地第三十六章收復市區5第二十六章終於到家第六十章收復龍城2第三十二章收復市區1第一百零九章雙雄對決2第一百二十五章收復豫省3第六十六章整頓改革3第一百章收復東北3第一百四十五章拿下皖省3第一百四十三章拿下皖省1第一百九十六章南下湘省13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二十一章收買人心第一百十六章返回京城第一百零七章虎王交鋒第六十七章整頓改革4第八十二章推到豔舞第一百三十二章腹誹儒家3第一百九十二章南下湘省9第九十六章治理改革2第四十九章樂軍突破第一百七十四章進軍鄂省12第一百八十九章南下湘省6第五十七章找到省軍區第一百九十九章南下湘省16第一百零四章收復東北5第一百四十章收復魯省10第四十四章戰後規劃第一百十九章戰鬥打響2第一百四十一章收復魯省11第七十五章會見馬麟第一百四十六章拿下皖省4第五十一章再次出征第一百九十七章南下湘省14第七十章進軍秦嶺3第六十五章整頓改革2第三十三章收復市區2第一百二十七章收復豫省5第一百五十六章攻入蘇省4第一百三十八章收復魯省8第一百四十八章拿下皖省6第一百四十七章拿下皖省5第六十章收復龍城2第六十六章整頓改革3第二章我被咬了第一百八十八章南下湘省5第三十九章戰後重建1第一百二十四章收復豫省2第一百十一章雙雄對決4第四十九章樂軍突破第七章有了武器第八十四章見到寧裂天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四十三章拿下澤州第一百六十七章進軍鄂省5第七十六章消滅賀叢1第八十章東出太行第一百零六章謀取基地第一百三十七章收復魯省7第一百五十四章攻入蘇省2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一百五十二章拿下皖省10第四十二章對外征伐第九十章收復京城5第九十九章收復東北2第一百二十二章淺談佛教第一百二十章戰鬥打響3第一百三十二章腹誹儒家3第九十五章治理改革第六十八章進軍秦嶺1第八十七章收復京城2第六十九章進軍秦嶺2第六章遇見倖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