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風險大

用了半日功夫,將這些瑣事處理了個七七八八,衆人也都提了不少有用的意見,這讓李元利有點自得,當初逼着這羣大老粗讀書識字,現在總算是有了些效果,只知道帶着士兵們猛衝的那可不是良將,那叫莽夫。

不過還有兩件大事李元利沒有提出來商議,一是明安達禮和管效忠的問題,二是軍隊改編的事情。前者暫時還需要保密,後者則根本用不着徵求他們的意見。

早在十五世紀,隨着火器的大量使用,在歐洲各國的步兵裡已經出現了連、營、團、旅等正式的編制單位,到了十七世紀,許多歐洲國家的部隊中就出現了師、軍等更高一級的編制單位。

大興軍現在的編制以及尉、校、將三階九級軍銜,已經基本與法、俄等歐洲國家保持了一致,李元利沒有再想去改變它,他只是想在軍以上,再設立一個軍事單位——集團軍,然後再按區域設立軍區。

隨着國土的逐漸收復和軍隊的逐漸擴張,在解決滿人的問題之後,大興軍在陸地上的敵人也將會發生變化,一是北方的蒙古各部以及更遠的沙皇俄國,二是佔領了青海、烏斯藏、哈薩克三地並向滿清投順的蒙古和碩特汗國。

另外還有安南、暹羅、朝鮮等處也需要解決,而所有這些用兵的地方,一個軍三萬人都不夠用,因此建立集團軍來統一協調指揮各軍作戰就變得很有必要。

統一全國之後,大興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流動作戰,設立軍區更是勢在必行。這些他都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慢慢完善就行。

下午的酒宴賓主盡歡,以往不喜歡和士紳們打交道的李元利也和張怡等人飲了幾杯酒,他這樣做的目的可不是想拉攏這些人,而是對張怡等拒不仕清的氣節表示讚賞,另外也想問問他們對大興軍的政策持什麼態度。

未進江南之時,李元利擔心的是大興軍的土地政策會受到江南世家望族、地方豪紳的抵制,他甚至已經下定了決心,如果有敢強行抵制者,該砍頭的決不手軟。

哪知進了江南,才知道事實和他想象的完全不符,大多數有田的士紳地主竟然很樂意出售他們手中的田地,李元利大感不解,找顧炎武等人仔細瞭解過之後,才知道了其中原委。

明清交替之際,除了投靠韃子的文武將官之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時期,就連在明末錦衣玉食的世家望族,到了清初也普遍沒落甚至破家,特別是那些擁有大片良田的大地主豪紳更是如此。

當年南都陷落,給江南帶來極大的震撼,大多地方一度陷入無秩序狀態,江南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奴變和民變,有些人家則受到喇唬、鄉兵、明軍殘部的劫掠和敲詐勒索,這些事件導致許多大戶人家變得一貧如洗甚至是家破人亡。緊接着清軍南下,殺掠更慘,當時吳郡八邑,只有太倉州和崇明縣沒有遭到屠城。

韃子攻佔整個江南後,仍然在南方各省大舉用兵,所需錢糧大部分靠江南賦稅,無田無產者官府拿他沒辦法,目標自然就放在這些有田產有產業的世家望族和地主豪紳身上。賦稅最重的時候,地主收上來的田租根本不夠,還要倒貼。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受到清廷衙門裡大小官史的敲詐勒索,家產田地越多者敗落得更快。

更讓他們雪上加霜的是去前兩年米價大幅下跌,最低時一石米竟然只售六錢銀子!而清廷的賦稅是按折色繳納,並規定每石米折色二兩。

這在米價高過二兩時,對地主們就有利,但米價大大低於二兩,地主們繳納賦稅時,還得把米賣成銀子再向官府交納,這樣算起來比應繳的賦稅多交了三倍不止!

糧食越是豐收,米價越賤,地主們越是交不起賦稅,而滿清朝廷對賦稅的催逼更急迫,凡不完稅的地主被抓到衙門,“造九斤大板,打至十五,未有不死者,三日內連斃數人!”“凡被杖責者,血肉狼藉。”

爲了保命,地主們紛紛賣田來繳納賦稅,但是田產此時已經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禍根,一畝上好的水田二兩銀子也沒有人買。

在這種情況下,大興軍進了江南並且收復了南京,不但百姓歡欣鼓舞,就連已經沒剩下多少的落魄世家望族、地主豪紳們也是感激涕零。

大興軍要將田地收回去分給百姓種,而且還會給以補償,他們哪兒會不願意?

當地主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呀!大興軍又鼓勵商貿,對他們來說,隨便做點生意也能把那點田租賺回來,最關鍵的是再不用擔心被一頓板子給打死在衙門口了。

李元利知道這些事情之後,心裡暗笑不已,此時卻還同張怡等人說道:“這年頭,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啊……好好過幾年安生日子吧!”

酒宴過後已經快要天黑,衆人都在酒樓前恭送漢王回府,封義卻過來向他低聲稟道:“王爺,兄弟們去打聽那馬伕何慶琳的事情已經有些眉目了!”

“回府再說!”此時人多嘴雜,不是說話的地方。李元利在尤烈等人的簇擁下,快步回了漢王府。

進了廂房,三元和明朗守在門口,封義這才躬身稟道:“王爺,兄弟們這兩日尋訪了何慶琳原來的街坊鄰居,人倒是原來東城的沒錯,但卻是十分蹊蹺。”

“此人年輕力壯,卻甘願做個低賤的馬伕,而且一做就是十年,雖說他家祖傳的養馬本事,但這一點仍然讓人生疑。而且他父母早亡,又是家中獨子,卻至今未曾婚配,這其中定然有重大隱情!”

古人以孝爲先,“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年過三旬的家中獨子卻不婚配,這確實是個大大的疑點。

“這何慶琳性格孤僻怪異,他有一位鄰居說,韃子沒進南京時,這漢王府便一直荒廢,但他十多歲時,卻時常一個人跑到這裡面來玩耍,有時一呆就是一整天,也沒人知道他在這裡面做什麼。”

李元利倒不覺得這馬伕性格孤僻,看他說話做事都非常得體,卻沒想到竟然是個孤兒。

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一百二十四章挺進鬆滋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六十三章貪功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一百零二章夜探西門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二十一章捕魚第一百五十九章率部來投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二百一十二章周勉的真面目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五十一章賤籍第二十章摸底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二百一十章針刑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一百二十四章挺進鬆滋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六十四章圍城第五百五十章登極大典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十一章任務(一)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四百三十章弄假成真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三十四章循序漸進 夯實基礎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四十一章道理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四百五十五章鎖國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
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一百二十四章挺進鬆滋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六十三章貪功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一百零二章夜探西門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二十一章捕魚第一百五十九章率部來投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二百一十二章周勉的真面目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五十一章賤籍第二十章摸底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二百一十章針刑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一百二十四章挺進鬆滋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六十四章圍城第五百五十章登極大典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十一章任務(一)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四百三十章弄假成真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三十四章循序漸進 夯實基礎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四十一章道理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四百五十五章鎖國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