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

清軍環壁設防森嚴,深溝高壘的說法,並不算誇張。以敵人這樣密集的火力,大順軍除非不顧傷亡的代價強行突破,否則僅僅靠一些襲擾,是無法阻止對方進一步挖掘重壕的。

郝搖旗、張皮綆兩部在數論襲擾射擊以後,又一次後撤了下來。

對此李來亨也很諒解,他駐足山頭,也看出了清軍的防禦是多麼森嚴,知道僅僅依靠騎兵部隊,除非不顧及羽林精銳的傷亡,在壕溝前丟下幾千具大順軍將士的屍體,否則是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

張皮綆面有恥色,郝搖旗則騎馬返回大順軍中軍陣地處,立馬在晉王的監國黃龍大纛下,放言道:

“敵人設防森嚴,非要後續大兵抵達以後才能展開會戰。但徐州城壁堅固,主持防守大局的谷哥也是我軍一時名將,多爾袞輕易不能得手,殿下無須多慮。”

李來亨、劉芳亮、郭君鎮、顧君恩四人一直聚在一處,討論着目前的軍事形勢。他們四人,除了方以仁不在這裡以外,就是目前大順軍軍事決策的最高班子。

劉芳亮已經按捺不住主動出擊的進攻精神,郭君鎮和顧君恩兩人則都接受了郝搖旗的判斷,一致認爲會戰時機尚未成熟,都提出了應該沿着清軍西壁防線的方向,與敵人一樣,平行挖掘一道壕溝,並準備修築營盤,做長期對峙之用。

顧君恩說:“黃河河防正在我軍之手,何況開封儲糧不可計數,若論長期對峙,優勢當然在大順軍的一方。

多爾袞不過裹十數日之糧,竟然就敢於頓兵堅城之下,環壕與我對峙,這毫無疑問是取死之道。多爾袞的覆亡有日,滿洲人的末日同樣可期了。”

郭君鎮提出了南明水師問題:

“殿中軍向南放出的夜不收,已經將南明軍隊的進展帶了回來。明軍展帆而進,前進速度非常快,估計現在已經將過呂梁山一線,徐州腹背受敵,形勢未必樂觀。

最大問題則在於南明千帆齊發,勢必運載有海量糧食,一旦使其和多爾袞會師,就可以接濟清軍,我軍後勤補給的優勢,就會受到極大的削弱。”

李來亨微微頷首,他雖然極其看不上南明軍隊的戰鬥力,但也需要承認,一旦南明水師抵達,他們運載的大量糧食,很可能將會改變戰局的發展方向。

現在看來,多爾袞敢於僅帶數十日糧,不留後方的狂飆猛進,就是把希望寄託在了南明軍隊的北伐接應上面。

與史可法相同,李來亨的心中也一樣升起十分強烈的荒謬感。

但晉王殿下只是感到好笑:

“若說皇太極是可以同老萬歲一比高下的天下梟雄,那多爾袞,這條狡詐的白狐,便愚不可及,簡直不能望皇太極和先帝的項背,比之崇禎皇帝,也只有在運氣上好一些而已。”

從歷史上的情況來看,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的大勝以後,馬上就得意忘形,部署了阿濟格進攻陝北、多鐸進攻江南,兩路相隔數千裡,互相不能呼應,這等大劈叉攻勢,若非懷慶反擊戰的緣故,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而多爾袞的剃髮令,更是將本來數年間就能鎮壓的抗清戰爭,演變成了一場持續幾十年,直到康熙年間依舊困擾清廷的生死存亡問題。

不管是戰略戰術的眼光,還是權術駕馭的手腕,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差距都比李來亨和李自成的差距更大。

李來亨拍手道:“若是皇太極在這裡,孤絕不敢如此託大,一定要等到諸軍聚集,大順軍在兵力上佔據起碼兩倍以上的優勢,才能展開會戰。

但是隻是區區一多爾袞的話,我軍即便兵力數量少於清軍,孤都有必勝之心。何況今日敵我兩軍士馬相當,此戰之全勝,已經毫無疑問可言,孤預料,多爾袞終究難逃孤之一握。”

李來亨隨即便接受了郭君鎮的建議,先行召回郝搖旗、張皮綆兩部,轉而命令諸部騎軍下馬修築營盤,等候方以仁的主力步卒大隊抵達戰場。

“我軍要和清軍長期對峙,需要沿着敵人的西壁平行部署防線。郝搖旗、張皮綆兩部騎兵,則環伺外圍,繼續警戒敵人,以免清軍出兵逆襲,擾亂我們的佈置。”

只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方以仁就能趕到戰場。李來亨絕對相信,谷可成、許都和徐州城,絕對可以堅持到這段時間的十倍以上。

但是出於鼓舞和振奮徐州軍民士氣的想法,李來亨還是另外委派劉芳亮,令其督率一部分輕騎向南方迂迴發展,設法通過清軍圍城兵馬尚未延伸的真空地帶,突入徐州城中。

或者假定不能直接突破進入徐州城中,也一定要讓徐州城的守軍,看到順軍輕騎的活動情況,以產生鼓舞人心鬥志的作用。

在清軍的一方,多爾袞的中軍大帳裡面,滿洲諸將的情緒都不算太好,尚可喜和孔有德兩員漢人藩王,同樣對於迅速攻破徐州城的要求,沒有絲毫把握。

多爾袞不得不把希望寄託在他身旁那位藍眼睛的欽天監監正身上,這位藍眼睛的西洋人本來是耶穌會的修士,他在天啓年間入華,後來受到禮部尚書徐光啓的推薦,供職於欽天監,譯著曆書,推步天文,製作儀器。

崇禎年間軍事形勢緊張的時候,湯若望還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戰炮,並口述有關大炮冶鑄、製造、保管、運輸、演放以及火藥配製、炮彈製造等原理和技術,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

清軍佔據北京城以後,湯若望以其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又由於曾經督造火器的歷史,得以帶領一批耶穌會修士跟隨多爾袞從徵。

這一批西洋傳教士掌握的火炮射擊諸元計算方法,很受多爾袞的信賴,以至於湯若望被賜號通玄教師。

湯若望這時候在軍營中頭戴藍寶石頂戴的朝帽,身着繡孔雀的朝褂,項下一掛青金石的朝珠和一枚金色的十字架一同閃亮,正領着其他耶穌會修士向多爾袞彙報紅夷大炮攻城的進展。

孔有德和尚可喜均對這個西域人嗤之以鼻,但他們也知道自己是漢人,多少受到攝政王的忌憚,不似湯若望等一班西域人那樣無根無腳,容易受到掌控。

多爾袞聽過這些人的彙報以後,又決定親自到前線巡視軍情,滿洲宗室親貴們多有反對之聲,大家都認爲順軍火銃射程遠、射擊準,名王大將若出現在前線上,很容易被順軍銃手集火射擊。

===

推薦一下書友創作的民國軍事諜戰小說《潛鋒》

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
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