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四章蒙漢之爭

正在此刻,那張珪呻吟一聲,卻是自昏迷之中醒來。

張弘範連忙越過衆人,直接來到了張珪邊上,將其攙扶起來:“公端,你怎麼樣了?”

“父親!”見到張弘範出現在這裡,張珪不免感到舒心,然想到當初戰場之事,他就透着幾分懊惱:“此番戰鬥,若非我輕敵中計,斷然不會造成這種事情。還請父親責罰孩兒,莫要顧念私情!”

“唉。你啊,還是和以前一樣,最會討父親歡心。”

張弘範臉色和藹,擡起手來撫摸着對方的臉蛋,卻覺得經過這一戰之後,自己而兒子卻是成熟了許多。

他尚且記得,當初正是張珪見到自己一臉愁容,這纔會挺身出來,接了這個任務。

張珪卻感到羞紅,垂下頭來回道:“只可惜孩兒未曾成功,讓父親失望了。”

“世間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出乎張珪的意料,張弘範臉上卻並沒有斥責,反而帶着幾分疼愛,平淡的話也讓他心情稍微平靜下來,靜靜聽父親的訴說:“你初出茅廬,比不上別人不過是理所應當,又有什麼讓父親失望的呢?”

“可是,我終究未曾殲滅赤賊,奪下邯鄲城!”那兩人身影一閃而過,張珪驀地攥緊雙手,眼中透着灼灼鬥志。

若論平生之敵,還沒有能夠和這兩人所比得上的!

隱隱之中,張珪竟然生出幾分慶幸,認爲這世間終於也出了能夠和自己對陣的人來了。

張弘範安慰道:“項羽雖勇,烏江難免一死;諸葛雖智,也有街亭之失。偉人尚且如此,我等又豈能倖免?”說着,他又是拍了拍張珪的肩膀,讓其感到無比的寬心,又囑咐道:“你現在最重要的,乃是安心調養生息,知道了嗎?”

“我明白了。”張珪點點頭,隨後卻生出幾分害怕,問道:“只是父親,我那傷勢——?”

先前爲了突破重圍,他曾經自損十年苦修,若是這一身修爲徹底沒了,日後想要和對方對抗,只怕也是癡心妄想了。

張弘範笑道:“你那傷勢,我早已經宴請名醫替你治好,便是損耗的真元,也以藥石重新補充回來了。只需要你恢復之後,自然可以回道昔日生龍活虎的樣子!”

張珪畢竟是張弘範的親生兒子,爲了能夠將他救回來,張弘範可不知道費了多少勁!

張珪心中一暖,闔首謝道:“多謝父親!”

“公端,你畢竟是我的兒子。不管如何,我都會保你平安,定然不容任何損失。”張弘範笑了笑,對那赤鳳軍更是恨之入骨。

諸多親人死於對方手中,他若非礙於實力原因,也早就找上門來了。

現在,也只能暫且忍下去了!

辭別張珪,張弘範心念南宋北伐之事,便來到了衆人所在的軍帳之內。此刻,這軍帳之中早已經堆滿了人,這些人之中既有漢人,也有色目、契丹以及女真人、吐蕃人,而他們全都肅立一邊,靜靜的看着正中央的伯顏。

先前北伐之中,這伯顏可是着實風光了一把,雖是有算計蕭月失策的瑕疵,但相相較於其他人那節節敗退的戰果,卻依舊足以讓他被阿里不哥所重用,並且委派到這裡,擔任指揮官!

“你來了嗎?”

雙目微擡,伯顏掃了張弘範一眼。

張弘範不動神色,欠了一下身子,回道:“犬子日前遭到起義軍襲擊,身負重傷。我擔心他的安危,這纔來晚了。”

“哼!那你可知,我朝如今命在旦夕,你卻在這個時候擅自離席,去看顧自己的兒子?莫不是沒將我朝江山放在眼中?”沒等伯顏詢問,一位蒙古將軍已然質疑開來。

張弘範不免皺眉,張口回道:“我曾聽聞,忠信之人,當以家國爲重。若是就連家人也不顧及,如何能夠以社稷爲重?而且我自從軍以來,每戰必然身先士卒,刀山火海從不推辭,如何不曾將我朝江山放在心上?將軍此言,卻是言重了!”

那將軍一時語塞,只好退了下來。

“張元帥。他也是有些焦躁,這才未曾注意到,還請你原諒。”伯顏嘴角微翹,直接堵住了張弘範的斥責,信手指了指旁邊的座椅,示意張弘範坐下來,然後詢問道:“我等目前正在商議應對之策,卻不知張元帥有什麼良言妙策?”

張弘範這才低下頭來,看了一眼眼前的沙盤。

這沙盤之上,早已經將宋軍一路前來所奪取的城池盡數標出,讓人一覽無餘。

“沒想到這宋軍,竟然深入了這麼遠?”摸了摸下巴,張弘範不免緊張了起來。

伯顏笑道:“當然。畢竟之前因北伐之事,這裡的糧草早已經被掏空了。他們可沒有力量來阻止兵力,並且抵抗宋軍的進攻。”雙眼透着詢問,繼續問道:“只是在你看來,我們應該如何行動,才能夠阻止對方的進攻?”

“依我看,此番宋朝進攻,貌似氣勢洶洶,但其實並無多少準備。”沉思片刻,張弘範朗聲回道。

伯顏奇道:“爲何?”

“爾等來看。這宋朝兵分三路,其中一路以李庭芝爲主,但他卻僅僅侷限於襄陽周圍,除此之外就沒多少動作。很明顯,只是爲了防備我軍進攻襄陽,並無多少北伐之意。另一路則是以張世傑爲主,他雖是屢屢在江淮一線挑起戰鬥,但卻並未脫離運河,其用意應該只是爲了掃清周圍殘存勢力,鞏固前方戰線。但是——”

“但是那賈似道,卻太過冒進,竟然打到了密州了嗎?”伯顏笑了笑,卻將張弘範沒有說完的話,直接說了出來。

張弘範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對方的結論。

“沒錯。這一路雖是高歌猛進,但卻太過焦躁,完全沒有一個章程,距離運河實在是太遠了。縱然靠着海船運輸,卻也必須要沿着海岸進軍,要不然爲何他們遲遲不曾進攻中原?”

自從當年,那宋朝見到赤鳳軍竟然以海船運糧,便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大軍開拔,需要大量的糧食,而運送糧食的話,就需要可靠的交通工具,而在這個時代,無非也就是陸路靠馬、水陸靠船而已。

宋朝偏局南方,其境內地狹人稠,並無多少養馬之地,所以陸路基本可以摒棄。

而前往北方,最方便的莫過於沿着京杭大運河了。但是經過數十年戰火,這京杭大運河早以淤塞了許多泥土,許多通道早已經被阻斷了,可以說基本處於廢棄狀態。

於是乎,宋朝就放棄了陸路運輸這個選擇,挑選了海路運輸。

這海路運輸,一者運輸量大,二者也快捷方便,三者宋朝本身就有着相當發達的海船,三者合一的情況下,竟然讓這一次北伐發揮了遠超之前數次北伐的效果,當真是令滿朝文武而驚歎。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這海船無法上岸,所以北伐大軍遲遲不敢進入腹地!

“那你的意思是,先從賈似道這一路開始?”伯顏若有所思的訴道。

張弘範點點頭,隨後卻露出幾分懊惱來:“只可惜我們欠缺可以戰鬥的海船,若要擊敗那宋朝水軍,只怕是不可能了!”

“宋朝水軍嗎?”伯顏也是感到懊惱。

他其實不是沒想過斷絕對方糧道,對於擅長騎兵作戰的伯顏來說,這實在是司空見慣了。

但宋朝卻依靠海路運輸糧食,這一點實在是出乎伯顏預計之外。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那海戰和陸戰截然相反,伯顏麾下又大多數都是內陸之人,根本就無法適應沿海生活,若是跑到了那海船之上,非得被那海浪給顛簸的丟掉魂了,更別談什麼戰鬥了。

面對這般情形,便是伯顏也束手無策。

張弘範回道:“正是因此,所以我們唯有將對方誘入內陸之中,然後截斷對方糧道,斷了對方的後勤,那對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自然也無法對抗。到時候,只怕也只會灰溜溜的逃回去!”

衆人聽了,也莫不是微微闔首,表示贊同。

但是依舊有人帶着挑釁,直接喝道:“若是依照你的方法,那我們豈不是等於要將曾經辛虧打下來的領土拱手讓人嗎?”

“沒錯。那些地方都是咱們倖幸苦苦打下來的,豈能就那麼便宜給漢狗?”其餘人迎合了起來。

更有人直接開始指責張弘範:“要我看,你根本就是害怕,要不然爲何會提出這種做法?”

……

諸多聲音交雜一起,讓張弘範感到有些不滿。

若是放在眼前,只怕他早就放聲怒喝,但眼下那伯顏正站在衆人之中,他也不好發作,只能靜靜的看着伯顏的動作。

約莫過了數分鐘,衆人罵也罵夠了,說也說累了,雖然還是帶着敵意看着張弘範,卻也總算沒有了之前的那般衝動。。

伯顏這才慢緊慢調的回道:“張元帥也是有心,方纔提出這種提議,你們這般言辭莫要說了,要不然惹怒張元帥,豈不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第二百零六章過往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三十五章上朝第二百五十二章狡辯第六章月影朦膿憶親情,三路大軍起烽火第三十三章終尋朱玉真第五十二章遲來的學子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六十五章議事堂矛盾不斷,鍊鋼廠再生事端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三十三章行路中偶遇李蓮,雖和離又起波瀾第一百七十一章忠言不聞,奸佞橫行第四百二十一章所謂大義第四百零二章暫時擱置第四十五章政敵第六十五章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三章火神助威第六十一章食人的鋼鐵妖怪第五十九章誰是傻子?第一百零九章聖僧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泉州之變(二)第一百五十八章末途(三)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四十三章火炮滅天地,城牆脆如紙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十六章囚籠漸成圍剿出,蕭鳳定計先鋒起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九十六章恩怨殺陣困仙子,氣衝八荒斷九霄第二百三十六章拆了?第三十一章值得嗎?第六十七章烈焰出三人殞命,仗神通蕭鳳再衝第二十二章攻勢起韃子分兵,雨臨近小麥搶收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四十五章政敵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一百六十五章落幕(一)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一百八十五章銬人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一百七十章終路(八)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八十四章憶往昔盟約定立,蒙古內異變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湛盧利銅門難阻,入殿中玉璽終現第三十五章定計劃全軍出動,爭糧食兩人爭吵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一百八十章沸騰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一百一十六章反擊的號角第二百九十八章重回故土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二十章演武場,角力正當時第八十二章五鬼自退去,和氏璧出世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八十五章送蕭月伏兵暗藏,設陷阱計除妙善第一百三十二章釣魚城之戰(三)第一百章大名府征戰開啓,問過往陰雲密佈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兩百零二章雙龍會第二十九章追查到底第六十六章仲威設伏出,兩人困山谷,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五章軍校第七十八章宇文威智降鄭鼎,屍瘟絕逼殺蕭月第五章忠心有雙姝,兵血劫滔天第二百六十章拉攏第五十二章四凶出,戰場再變化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百四十五章破碎的世界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五十三章掀起的衝突第十二章陣前斥走狗,羣狼蜂擁出第一百三十八章熱鬧的宴會第三百五十五章自由議政權的用處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四十章承天殿三人和離,神箭現力誅祖龍第一百一十章目標蒲擇之第一百七十一章忠言不聞,奸佞橫行第三十九章橫渠易說第八章聚鐵匠火炮開鑄,琴聲起心意濃濃第一百九十五章火箭車第三十五章衆人萬般像,各自皆有緣第八章聚鐵匠火炮開鑄,琴聲起心意濃濃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七十八章錢莊內章末來訪,歹心起陰謀再掀第八十三章神通展千軍辟易,一劍揮萬人倒戈第一百零三章復仇第二十六章天下人
第二百零六章過往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三十五章上朝第二百五十二章狡辯第六章月影朦膿憶親情,三路大軍起烽火第三十三章終尋朱玉真第五十二章遲來的學子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六十五章議事堂矛盾不斷,鍊鋼廠再生事端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三十三章行路中偶遇李蓮,雖和離又起波瀾第一百七十一章忠言不聞,奸佞橫行第四百二十一章所謂大義第四百零二章暫時擱置第四十五章政敵第六十五章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三章火神助威第六十一章食人的鋼鐵妖怪第五十九章誰是傻子?第一百零九章聖僧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泉州之變(二)第一百五十八章末途(三)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四十三章火炮滅天地,城牆脆如紙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十六章囚籠漸成圍剿出,蕭鳳定計先鋒起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九十六章恩怨殺陣困仙子,氣衝八荒斷九霄第二百三十六章拆了?第三十一章值得嗎?第六十七章烈焰出三人殞命,仗神通蕭鳳再衝第二十二章攻勢起韃子分兵,雨臨近小麥搶收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四十五章政敵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一百六十五章落幕(一)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一百八十五章銬人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一百七十章終路(八)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八十四章憶往昔盟約定立,蒙古內異變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湛盧利銅門難阻,入殿中玉璽終現第三十五章定計劃全軍出動,爭糧食兩人爭吵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一百八十章沸騰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一百一十六章反擊的號角第二百九十八章重回故土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二十章演武場,角力正當時第八十二章五鬼自退去,和氏璧出世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八十五章送蕭月伏兵暗藏,設陷阱計除妙善第一百三十二章釣魚城之戰(三)第一百章大名府征戰開啓,問過往陰雲密佈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兩百零二章雙龍會第二十九章追查到底第六十六章仲威設伏出,兩人困山谷,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五章軍校第七十八章宇文威智降鄭鼎,屍瘟絕逼殺蕭月第五章忠心有雙姝,兵血劫滔天第二百六十章拉攏第五十二章四凶出,戰場再變化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百四十五章破碎的世界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五十三章掀起的衝突第十二章陣前斥走狗,羣狼蜂擁出第一百三十八章熱鬧的宴會第三百五十五章自由議政權的用處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四十章承天殿三人和離,神箭現力誅祖龍第一百一十章目標蒲擇之第一百七十一章忠言不聞,奸佞橫行第三十九章橫渠易說第八章聚鐵匠火炮開鑄,琴聲起心意濃濃第一百九十五章火箭車第三十五章衆人萬般像,各自皆有緣第八章聚鐵匠火炮開鑄,琴聲起心意濃濃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七十八章錢莊內章末來訪,歹心起陰謀再掀第八十三章神通展千軍辟易,一劍揮萬人倒戈第一百零三章復仇第二十六章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