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說天下,不過舊時現

“既然閣下不現身。那麼請恕貧僧得罪了。”

楊璉真迦卻有些困惑,雖然因爲聖音梵唱被破而感覺心神巨震,但是望着遠處那三位女子,卻透着不甘心。

他當即大着膽子一步邁出,身上勁袍彷彿灌入空氣一樣立刻鼓脹起來,早已經佈滿了勁氣,顯然是對自己生死極爲擔憂。正在此刻,“咻”的一聲卻就有一道刀光自不可思議的方向射來,他瞥見刀光早已經駭然無比,剛要轉身避開鋒芒卻見手上一鬆,那持續不斷轉着的轉經筒“喀拉”一聲斷裂開來。

他定眼望去,分明見到一個藏刀插在地上。

其刀柄之上雕着一個密宗秘傳符號,而這符號向來只在內部流行,外人全然不知,那人究竟從何處得到這東西的?

“既然你不識好歹,那麼這一次姑且給你一個教訓。”又是運起功力高聲呵斥着,小龍女望着那低下一頭汗水的藏僧,不覺感到了好笑。

她也明白此刻不是胡鬧時候,也沒有輕舉妄動被這幾人看出馬腳來。

只是這話兒在楊璉真迦聽來,卻似神佛震怒、雷霆炸響,心中暗想:“這人莫非知曉我此來目的?而且看起樣子,似乎對我蒙古相當熟悉,莫非是這南朝之中的高手。只是他僞裝成素還真,究竟是何用意?”正在此刻,遠處一陣馬蹄聲音,數十隻箭只飛射而出。

他曉得此時任務算是失敗,當即俯首說道:“真人所言,小僧知道了。小僧這就撤退。”說着,那揮舞着禪杖的漢子就挺立而出,將無數箭只盪開,一行人運起輕功快速就消失在叢林之內。

“呼!終於逃走了嗎?”

遠遠聽着對方的動靜,小龍女聽到對方漸漸消失的腳步,立刻鬆了一口氣,旋即就自樹叢之上跳下來。

這般動靜卻將那些從生死邊緣逃過一劫的侍衛嚇住了,趕緊抽刀立在蕭氏妻女身邊。

小龍女立時不滿:“喂,剛纔可是我救了你們。你們這樣,是對待恩人的樣子嗎?”

那位趙姓侍衛立刻面露不屑,兀自警惕不已,罵道:“你這個小鬼胡說什麼呢?要知道那三人任何一個都比我強,若非是爲了劫持蕭知州的妻子不欲下殺手,只怕我一個照面就會被對方滅了。你一個毛頭小子,如何敢自稱英雄?”

“趙晨。你切莫動手,我認得他。”索性那蕭氏夫人早已經看出小龍女面貌,當即問道:“這位小英雄,剛纔那人可是你師傅?”她卻沒料到昔日酒樓遇見的那個小鬼居然有些武功,當然因爲對方年紀幼小故此也沒覺得救了自己的是這位小鬼,反倒認爲是其師傅所爲。

“嗯,沒錯。只是師傅他老人家向來閒雲野鶴,壓根就不屑見人,所以救了你們之後就離開了。只留下我在這裡!”

小龍女眼珠子一轉,瞥見旁邊趙晨面露原來如此的樣子,雖然感覺牙齒癢癢的想要罵上一場,不過一考慮自己目前的處境,不由得信口胡諏捏造了一個莫須有的師傅來。

“既然如此,那他爲何不帶你走?”蕭氏夫人問道。

小龍女信口胡諏起來:“切!還不是該死的門規?非要說啥看萬卷書、行萬里路啥的,才能夠正式修行,然後就將我從門中趕出來了。否則我爲何會四處亂跑,還不是爲了增加閱歷?”

“原來如此。怪不得那位隱士會培養出你這門一位英雄豪傑來。”

想着昔日小龍女在酒樓時候的作態,蕭氏夫人這才明瞭起來,對眼前這位俊傑越發敬重了。

能夠教養出這樣一位亦顛亦嗔亦瀟灑的小子來,那位素還真果然不愧是名門隱士,端的是氣勢了得,僅僅是靠着一首曲子就將那凶神惡煞的幾人逼退,這份實力只怕宋朝之內也沒有幾人。

小龍女得意洋洋,微微昂起俏臉,自信說道:“那是自然!”

不得不說,聽着別人的恭維聲,就是一個爽啊!

遠處,一行騎兵早已經到來,看着數量約莫有數百人,皆是身披皮甲、揹着勁弩,腰上亦是插着利刃,爲首一人正是蕭逸。

那蕭逸遠遠見到幾人恢復安全立刻輕鬆下來,只是望見只剩下幾個侍衛的護衛不覺感覺悲傷,着令下去:“找到每一位屍體好好安葬,至於他們的家人,全都給錢三百貫,賜地三畝不得有誤。知道嗎?”隨行中令郎立刻退下,開始着手安排事宜。

而他則縱身下馬,走到自家妻子身前,將其攙扶起來,見到了那幾位被嚇得哭了的女兒們也是擔心不已,口中安慰着:“對不起。府中事情繁雜,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否則的話就不至於讓你們受此驚嚇了。”

“哼!明明是別人的丈夫,卻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妻女。如果不是我及時出現的話,只怕你可就沒了他們了。”

立在一邊,小龍女見到自己整個人都被無視了,立刻就輕哼一聲,對着幾人說道。

蕭逸這才醒轉起來,看向旁邊的小童道歉道:“實在是對不住。剛纔擔心家人,卻忘了向恩人致謝了。”只是他見到自己朝着一個小童低頭道歉,不覺有些詭異,臉上也透着苦色。

“算了吧。我又不是小氣的人,這次就大人有大量,饒了你吧。”

小龍女擺擺手,努力的裝出一副大人的樣子,只是她那矮小的身影在別人看來,不管如何都透着彆扭,“只是你怎麼糊塗了,居然讓自己妻女沒有保護,就貿然走出去?”

她可知道,類似蕭逸這般朝廷命官,其婦孺都是受到官軍保護的,尋常人可輕易接觸不得。

當然,那些蓄謀已久的江湖人士就不一定了。

這些人不僅僅藝高人膽大,而且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指不定啥時候就會被這羣賊人給得手了。比如說那楊璉真迦若非是小龍女插手攪局,只怕這一次蕭逸的妻女當真會被對方抓去。

“唉。夫人本欲到二郎廟還願,故此我僅派了十幾人護衛,而且以往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所以這一次有些懈怠了。只是不知道,那些人究竟是誰派來的?他們又是有着什麼目的?”

蕭逸眉頭緊鎖,卻不自覺的開始細想着對方的來龍去脈。

畢竟他所掌握的興元府位於四國邊境之地,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到處都是探子,若是不打起萬分的小心,只怕這興元府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陷入戰亂之內。

腦海裡面冒出那楊璉真迦的惡行,小龍女嘿然笑道:“依我看,對方應該是蒙古來人才對。”

要知道那楊璉真迦可是歷史上貨真價實的惡僧,曾經將宋朝衆位皇陵掘開,甚至將當今南宋皇帝趙昀的屍體挖出來,頭骨製作成法器,諸位皇族屍骨亦未避免災難,一併被掘出,混合牛馬枯骨鑄成一座“鎮本”白塔,企圖以此鎖住南方氣運,永葆所謂的元朝興盛。

似這般惡行,若非她實力不夠,非將其滅了不可。

“蒙古?這不可能。畢竟那蒙古可是和我大宋有盟約的,在沒有滅掉金朝之前,是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那蕭逸卻搖搖頭,斷然否決。

“爲何不可?要知道我曾經聽師傅說過。知曉那人乃是西藏密宗一派,此時吐番尚未歸順蒙古,但是彼此之間早有聯繫。更何況我曾聽那蒙古氣勢兇橫,於西方之地橫掃諸國,時人皆是畏懼,當真是鬼神辟易、衆生懾服。待到滅了金朝之後,宋朝如何能夠避免?”

這一番話,立刻讓蕭逸呆住了。

“這可能嗎?”

“爲啥不可能。你也不想想,昔日裡宋金聯盟,相約攻遼的事情。只可惜了,燕雲十六州沒了,汴京沒了,就連中原大地也沒了。過去的事情,你確定就不會再一次重返?”

“你是說靖康之恥?”喉頭一動,蕭逸忽覺渾身充滿寒意。

“沒錯啊。就是靖康之恥。不過汴京沒了,你們還有臨安可以逃。但是臨安沒了,那該往哪裡逃?海上嗎?”嗤之以鼻,小龍女順口就說了出來。

事實上在三十年之後,那伯顏就攻破了臨安城,將一干朝廷皇族全數俘虜,剩餘的官員雖然逃到了海上,而且還擁護了一個流亡皇帝,但是在崖山一戰之後就徹底沒了,自那之後所謂的宋朝也就正式滅亡了。

除卻了歷史書上記錄的文字之外,就再也沒有東西遺留下來。

“靖康之恥,二帝北狩、風波亭……”

蕭逸嘴中不由得唸叨了起來,雙目中透着些掙扎,身體亦是僵立在原地彷彿看見了什麼可怕的事情,只是他卻不再說話了,顯然對自己之前的所思所慮有所動搖。

如他這般聰明樣子,顯然想到了可能發生的事情,只可惜只是一州知州,區區一個從五品官員相對於整個宋朝那龐大的官僚體系之內,根本就是螳臂當車,起不了半分用處。

“這些事情以後再說吧。只是你現在打算怎麼做?”他話語一轉,顯然不想要在國家大事之上再多談話。

小龍女翻眼一想,卻不知道自己目前該幹啥,不過轉眼一想那古代官府莊嚴肅靜的模樣,立刻就道:“我?我現在孤身一人,不如就住到你家吧。沒辦法,那師傅忒是討厭了,就喜歡將弟子四處亂丟。”

“區區一個廂房,自然不在話下。”

蕭逸應聲說着,只是目光無神,顯然是在想着之前小龍女說的話兒。

縱然那不知名的勢力襲擊了他的妻子,但是對其來說小龍女那些隨口道出的東西,卻更令其觸動,甚至於睡覺時候都輾轉不安,透着幾分擔憂。

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二十八章現真身,龍女欺番僧第九十七章敗七雄戰旗不倒,敵軍亂蕭鳳主陣第八十四章塵劫閣現身,戰爭起變化第七十七章君臣生隙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一百四十二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六十七章讖語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一百零六章苒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是戰?是退?第一百六十八章僵局第一百四十四章開啓的暗樁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165章末路(三)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七章屠殺第一百零六章淳化內危機四伏,求生存暗兵埋伏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三百七十三章進寺第三章定計劃蝸皇爲餌,破封印埋伏成型第七十三章連環計中計,太原終解圍第六十一章聞火災赤賊再現,陷害出長卿遭劫第一百九十九章成功了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二百二十一章第十八軍第八章大軍出兵臨平陽,深夜中兄弟爭鋒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兩百零六章劍訣第七十五章允糧食盟約再續,再聚首殺意滔滔第二十八章佃戶制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七章問計知緣由,火炮聲名顯第六十七章全滅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七十六章證據確鑿遭入獄,火災之後謀復興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四十一章抵達華州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滅黑龍底牌盡顯,入地宮再添一寶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三百九十四章有利可圖第三十二章鬥正酣、玄女顯手段第六十八章傷勢復妙善入世,滅赤鳳佛儒連手第九十六章再相見父子成仇,鬧矛盾兄弟鬩牆第五十六章商議出趙志離去,風暴臨和平終結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地一百五十二章逆境(二)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七十四章心不甘再入高苑,早操後毒計肆掠第四十六章禍心暗藏爲細作,慧眼明辨知真假第九十一章萬事備起兵在即,知緣由雙鳳救主第十一章老驥伏櫪起,鋒芒磨礪出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六十二章風雪盯蒙軍,騷亂惹疑慮第二十章野外遭遇逞兇威,火炮神威鎮騎兵第二百六十四章唯一的方法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七十六章協議達成時,兵鋒再開啓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三百八十九章殘兵敗將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二十九章涉縣出又現敵蹤,分兵出鏖戰黎城第八十一章道觀有學堂,暗中有謀算第三十二章鬥正酣、玄女顯手段第七章中原內羣雄競起,探敵情陰線暗藏第五章凋敝民間,惡吏橫生第一百七十四章終路(十二)第五十五章邪功狠,龍女聞訊阻第十八章誰是背後之人第八十六章北宋遺產第一百六十七章慶典第二百五十九章塵埃落定第七十章鏖戰難分解,江離存手段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七十九章起異心目標汗位,山洪出攻勢被阻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四十五章戰略後撤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七章屠殺第二百二十一章意在沛公第八十章英雄志,問君何所求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十一章作祟第一百四十六章不愉快的酒席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一百零九章最壞的狀況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
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二十八章現真身,龍女欺番僧第九十七章敗七雄戰旗不倒,敵軍亂蕭鳳主陣第八十四章塵劫閣現身,戰爭起變化第七十七章君臣生隙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一百四十二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六十七章讖語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一百零六章苒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是戰?是退?第一百六十八章僵局第一百四十四章開啓的暗樁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165章末路(三)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七章屠殺第一百零六章淳化內危機四伏,求生存暗兵埋伏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三百七十三章進寺第三章定計劃蝸皇爲餌,破封印埋伏成型第七十三章連環計中計,太原終解圍第六十一章聞火災赤賊再現,陷害出長卿遭劫第一百九十九章成功了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二百二十一章第十八軍第八章大軍出兵臨平陽,深夜中兄弟爭鋒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兩百零六章劍訣第七十五章允糧食盟約再續,再聚首殺意滔滔第二十八章佃戶制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七章問計知緣由,火炮聲名顯第六十七章全滅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七十六章證據確鑿遭入獄,火災之後謀復興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四十一章抵達華州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滅黑龍底牌盡顯,入地宮再添一寶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三百九十四章有利可圖第三十二章鬥正酣、玄女顯手段第六十八章傷勢復妙善入世,滅赤鳳佛儒連手第九十六章再相見父子成仇,鬧矛盾兄弟鬩牆第五十六章商議出趙志離去,風暴臨和平終結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地一百五十二章逆境(二)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七十四章心不甘再入高苑,早操後毒計肆掠第四十六章禍心暗藏爲細作,慧眼明辨知真假第九十一章萬事備起兵在即,知緣由雙鳳救主第十一章老驥伏櫪起,鋒芒磨礪出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六十二章風雪盯蒙軍,騷亂惹疑慮第二十章野外遭遇逞兇威,火炮神威鎮騎兵第二百六十四章唯一的方法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七十六章協議達成時,兵鋒再開啓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三百八十九章殘兵敗將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二十九章涉縣出又現敵蹤,分兵出鏖戰黎城第八十一章道觀有學堂,暗中有謀算第三十二章鬥正酣、玄女顯手段第七章中原內羣雄競起,探敵情陰線暗藏第五章凋敝民間,惡吏橫生第一百七十四章終路(十二)第五十五章邪功狠,龍女聞訊阻第十八章誰是背後之人第八十六章北宋遺產第一百六十七章慶典第二百五十九章塵埃落定第七十章鏖戰難分解,江離存手段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七十九章起異心目標汗位,山洪出攻勢被阻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四十五章戰略後撤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七章屠殺第二百二十一章意在沛公第八十章英雄志,問君何所求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十一章作祟第一百四十六章不愉快的酒席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一百零九章最壞的狀況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