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

謝遷和李東陽溝通未果,悵然的離去。他還得去一趟老上司劉健那裡。

謝閣老從小食堂裡出來的一幕:愁眉苦臉,感慨萬分。很多人都看到。新一輪的“流言”隨即在下午就發散開。

看熱鬧是人之天性。更何況是弘治年間少有的“鬥爭”。或許弘治初年劉吉劉棉花和帝師徐溥之間的不對付算一出好戲。

但人家劉棉花乃是“技術”官僚。做官能力絕對能到大明前三的頂尖人物。很多好戲其實吃瓜羣衆是看不到的。那像這次這麼刺激。這是擺明車馬的在較量。

李東陽在衆人或尊崇或暗中鄙視的目光中繼續回內閣當值。他這時的處境纔是最蛋疼的。

說是首輔的不二人選吧,畢竟劉老首輔還未去職,事情並未塵埃落定。一半以上的人不會真把他當首輔看待。

官場從來都是風雲莫測之地啊!

而不把他當首輔看待,有些話說的就不那麼客氣。譬如,想要當XX又想要立牌坊!

熟悉李東陽的人,像劉健、謝遷都相信張昭“搞事”的奏章不是李東陽指使的。但是外界誰知道?張昭的仕途之路本就得益於李閣老的扶持。這是人所共知的。

所以,一代文壇盟主此刻承受着大量的非議。

在京中路邊社的分析中,李閣老的人設就有點黑化的跡象。而李閣老本人其實是很希望死後能諡“文正”的。搞出這種事來令他頗爲鬱悶。

但他偏偏又不能怪張昭。張昭給他“送”了一手好牌啊。

正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也只能如此聊以**。

在劉、李、謝三閣老三個當事人都涉入此事中時,地位次一級的朝堂重臣們也在水面下蠢蠢欲動。

因爲,首輔去位當以何人補入內閣中呢?

這也是八月三十日前後報社鎮中、權貴們私下聚會、中級文官們去教坊司採風、視察工作時熱議的焦點。

按照資歷其實應該由吏部左侍郎,翰林侍講學士王鏊補入。但是,但是…

謝遷曾經數次向首輔劉健舉薦翰林院掌院學士吳寬,但劉健並沒有同意。所以吳學士是理論上的第一人選。但吳學士有個致命的缺陷,他年紀過大。

而在諸多儲相之中,內心最爲熱切的當屬禮部侍郎焦芳。不要鄙視我們焦侍郎。他也曾打馬御街前,也曾入翰林院。他是夠資格當閣臣的。

焦芳打發兒子焦黃中屢次往小安鎮的新秦伯府去送禮。搞得知道消息的人對他鄙夷的很。

但是,鄙視歸鄙視,卻不得不承認焦芳是真聰明,有手段。如果首輔劉健去職,張昭肯推薦的話那其說話的份量是非常重的。

其一,張昭是當今天子面前的紅人。其二,張昭是李閣老一系的干將。沒見張昭都幫李閣老幾乎把劉首輔給掀翻嗎?

在這樣的種種議論當中,京西的白馬書院對此尤其的不滿。和白馬書院有些合流跡象的《文學報》在社論中對張昭大加批判,“設以武臣干涉閣臣去留,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這給張昭拉了很大一波仇恨。

文官集團作爲一個整體時,防武勳防的和賊似的,國事根本就不讓武將們沾邊,動輒就是一本奏章彈劾。搞得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是“家學淵源”,一個個在家讀儒學經典。

張昭現在可是公然的牽扯到文官集團最頂尖的位置:閣臣的較量當中去啊!

這其實並不奇怪,作爲理學要地的白馬書院對張昭搞出來的“自然”、“數學”、“地理”等課程頗爲牴觸,認爲這是異端邪說。要把張昭掐滅在萌芽在。

儒家嘛,搞不定你就從肉體上消滅你。孔子誅少正卯的事情廣爲流傳,那個儒學門徒不知道?

當然,所有主流的學說對後起之學都打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神學不是還有宗教裁判所嗎?

九月初三,事情越演越烈之際。弘治皇帝在御前會議的前一天藉着要和閣臣們商議會議議程的機會將三名閣臣叫到西暖閣中。

乾清宮西暖閣中陳設依舊如常。只是相比於夏季之時,軒窗敞亮。深秋的風吹拂而過。

不得不說弘治皇帝還是會收買人心的。這是他的住處。想想看,大臣們能出入皇帝家中,這是何等的禮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首輔劉健在進來之後,忽而大禮參拜。李東陽、謝遷兩人趕緊跟上,跪下高呼萬歲。

帶着閣臣們進來的老太監蕭敬頓時感覺暖閣中充滿着某種氛圍。

弘治皇帝坐在炕上,白而微胖,穿着藍色的便服龍袍。神情變得有些悲傷。他顯然也意識到劉先生這個舉動所蘊含的某種意義:劉先生是準備向他辭別了。

弘治皇帝伸手示意道:“三位先生平身。”

話音才落,三名閣臣起身。時年七十一歲的老首輔劉健躬身行禮奏事,“陛下,臣年邁體衰請乞骸骨。”

弘治皇帝用力的抿抿嘴脣,道:“朕不許。劉先生這是要棄朕而去嗎?”

這話就有些動感情。想當年,弘治皇帝的處境是何其的艱難啊!這幫東宮臣子們侍奉在他身邊,給他講那些書本上的大道理。他的儒學水平其實一般,但是他當太子時的那段歲月難忘啊。

徐老師是見證人,劉先生亦是。

劉健沒法去看天子臉上的表情,但和弘治皇帝相處這麼多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了?他如何聽不出來呢?

當年太子出閣讀書,他們這些翰林、東宮舊臣們何其興奮?隨後都將性情仁厚的太子視爲明君,視爲大明新的希望。如今他執掌朝政,可以對前輩們說一聲,“我,劉健沒有辜負諸位的期望。天子亦沒有辜負諸位的期望。當今天下乃是盛世!當今天子是大明立國以來有數的明君!”

劉健心中種種情緒涌起,嗓子略微有些幹,道:“臣得陛下信重,入閣十六年,稟持朝政五年多,臣感激涕零,牢記於心。然當今天下大勢變化,臣恐難以完成陛下重託。臣請陛下準臣致仕。”

這番話說的情深意切。

弘治皇帝從鋪着黃綢的塌椅中站起來,依然想要挽留劉健,誠懇的道:“劉先生可是因爲近日的流言有求去之心?朕不依張昭的建議便是。這天下少不得劉先生。”

弘治皇帝可以說是中人之姿。真的很普通。但是他仁厚,對大臣寬容。而且知道自己水平不行,願意信賴他的閣臣,願意勤勉的工作,處理國事。

這樣的皇帝真的是非常非常難得。

劉健聽的心中激盪,終於擡起頭,在他仕途的最後一次陛見中直視大明的皇帝。他是那樣的年輕,就如同當年讀書之時。就如同此刻如驕陽一般的大明!

劉健眼睛微紅,喉嚨乾澀,奮力的朗聲道:“陛下,這天下真正少不得是陛下,而非老臣!老臣懇請陛下恩准臣致仕,成全這一段君臣之誼,留於史書之中。”

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十八章 進京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上)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圖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兩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
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十八章 進京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上)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圖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兩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