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

這敲悶棍之人已經找到了,要不要帶彭福上去報仇呢?

楊聰仔細看了看那兩個身穿黑衣的壯漢,心裡頓時咯噔一下,這兩傢伙,滿臉兇悍,滿身肌肉塊,彭福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啊!

還有,這姓陳的明顯就是想激怒自己上去揍他,估計是早有預謀,自己帶人上去恐怕會吃大虧。

他可不是原來那個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了,他前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那麼多年可不是白瞎的,這場面他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姓陳的應該是個他惹不起的恐怖存在,不然的話,人家根本不敢在惠安這麼囂張。

他思索了一陣,猛的站起身來,貌似就要撲上去揍人的樣子,那什麼陳公子果然眼前一亮,露出奸計得逞的笑容。

沒想到,楊聰根本就沒衝過去揍人,而是拱手對同桌的幾個公子哥道:“我有點頭暈,今晚就不陪大家了。”

說完,他竟然轉身就往樓下走去。

這下,不但跟他一桌的幾個富家少爺愣住了,就連陳公子那桌几個人也愣住了。

傳聞,這楊聰不是個沒有理智的愣頭青嗎,這會兒怎麼就這麼有“理智”了呢?

此時的楊聰,表面上還是個有點傲嬌而且有點張狂的富家子弟,但是,他的思維卻已經變得老練而精明瞭。

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人家擺明了要收拾你,你再湊上去給人收拾,那就是腦子有病了。

楊聰腦子當然沒病,所以他選擇了打道回府,等搞清楚了那什麼陳公子的身份再做打算。

這時候他雖然還不知道那姓陳的是什麼身份,但卻明白那姓陳的爲什麼要收拾他了,這事關係到一場很重要的聯姻,惠安楊家和東嶺張家的聯姻。

東嶺只是惠安縣下面的一個鄉,但是,東嶺張家卻是當今惠安甚至是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

張家晉升官宦世家已愈百年,期間不知道出了多少舉人和秀才,光是縣令就出了好幾個,比如萍鄉縣令張綸,又比如英德縣令張慎。

當然,光是出了幾個當縣令的舉人還不足以成爲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因爲泉州並不是沒有人中過進士,在明朝,泉州的進士也不是一個兩個。

張家之所以晉升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主要是因爲這一代的頂樑柱張嶽。

張嶽,字維喬,弘治五年生,正德八年,年僅二十歲便以鄉試第一中舉,正德十二年,高中進士,官場沉浮十餘年之後,終於嘉靖十一年擢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而且,傳聞張嶽深得當今皇上賞識,前途無量,是故東嶺張家才一躍成爲惠安乃至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

楊聰之所以沒想到這門親事,主要這事希望很小,小到幾乎沒有。

那張嶽的女兒張貞可是惠安第一才女,也是惠安第一美女,傳聞這張貞年方二八,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但是,這些貌似跟他並沒有什麼關係。

他們楊家是很想和張家結親,但是張家不樂意啊。

張嶽剛高中進士的時候楊家就開始張羅這門親事了,那時候楊聰才幾歲了,但是,直到現在,張家還沒點頭。

張家之所以不想跟楊家結親,主要是因爲雙方的身份相差太懸殊了。

這年頭可不是有錢人的天下,而是士紳的天下,明朝等級制度雖然沒有元朝那麼森嚴,老百姓也是分等級的。

延續了上千年的士農工商分級制度,在明朝同樣盛行,士紳級是最高等的存在,官宦世家那更是士紳階層裡面的翹楚,他們甚至已經超出老百姓的範疇了,是介於皇族勳貴和老百姓之間的統治階層。

而商戶卻是老百姓中最低等的存在,因爲商業交易必須依賴農戶和匠戶生產出來東西纔有交易的基礎,也就是說,沒有前面的農戶和匠戶生產糧食和各種用具,商戶根本就沒有生存的基礎。

古代的統治階層認爲,如果所有人都去經商,那麼所有人都會沒飯吃,沒衣服穿,沒房子住,沒器具用,所以,古代的統治階層是不鼓勵人經商的,這也是商戶被排在最末的原因。

當然,商戶並不是這天下最低等的存在,因爲普通老百姓之下還有賤民,也就是樂戶、奴僕、丐戶等因祖上獲罪而劃入賤籍的人,這些人甚至不能與普通老百姓通婚,不能考科舉,一輩子就只能當賤民。

而商戶地位之所以比賤民高一點,也就是他們祖上沒有犯不可饒恕之罪而已,在士紳眼裡,商戶和賤民其實就沒有多大區別,所以,那個姓陳的纔會稱自己爲賤民,因爲他家就是商戶出身,他家裡再有錢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當然,商戶有錢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改變自己的地位。

商戶要擺脫自己半賤籍的地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考科舉,商戶是可以考科舉的,只要考取了功名同樣可以慢慢轉化爲士紳。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納捐,也就是給朝廷捐獻銀兩,大約捐獻十萬兩左右朝廷就會褒獎一個七品的閒職,這個納捐來的官也算官,待遇和普通官員差不多,但是,納捐得官並不能劃入士紳階層,也就是說,這個納捐得官的人去世之後,家裡其他人還是商戶籍,還是半賤民。

楊聰的爺爺楊榮就納捐了十萬兩,得了個南京光祿寺署丞的閒職,由富致貴,變成了官身,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從而也保證了自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但是,這只是暫時的,一旦楊榮去世,楊家又成了普通商戶,變回了被士紳欺凌的半賤民。

所以,楊家想到了聯姻。

如果能和東嶺張家聯姻,那楊家就不用擔心被士紳欺凌了,因爲東嶺張家就是當今泉州府最有名的官宦之家,士紳中的領袖。

其實,這個聯姻也不是楊家想出來的,大明自立朝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商戶通過與士紳聯姻而獲取了社會地位,保住了自己的家產。

但是,這種聯姻一般是商戶家的女子嫁入士紳家,然後陪上大半的家產做嫁妝,從而獲得士紳的庇護,像楊家這樣,想娶一個當朝四品大員的女兒,從而獲取相應的地位,簡直有點異想天開。

這也正是楊聰沒怎麼在意這樁婚事的原因,因爲這種事太難了,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這不,他爺爺楊榮都去東嶺張家好幾天了,還是沒有一點音信。

楊家爲了傍上張家這棵大樹,這些年來也是下足了功夫,楊榮從納捐得官之後就一直巴結張嶽的父親張慎,而張慎作爲一個致仕的縣令,對於一個當朝的光祿寺官員的巴結也不怎麼好拒之門外,所以,兩人成了“知交”。

而這次張慎六十大壽,楊榮更是早早就跑到了東嶺張家,以知交的身份大肆操辦,又是出錢又是出力。

他就是想用自己的“誠意”打動張慎,讓他鬆口,同意把孫女嫁給自己的長孫。

如果張嶽的仕途還是沒有一點起色,楊榮的不懈努力還真有可能打動張慎。

可惜,正是這一年,張嶽卻突然獲得皇上的賞識,從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一躍成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而且還得了個撫治鄖陽府的差事。

這撫治鄖陽府可不得了,因爲鄖陽位於湖廣、四川和陝西三省交界處,這鄖陽巡撫等於管着湖廣、四川和陝西三省的軍政,地位特殊的很,基本上在鄖陽府鍛鍊三年之後,必定獲得升遷,也就是說張嶽以後做少也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的朝廷大員,甚至有可能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左都御史,掌控整個都察院。

這對於東嶺張家來說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但是,對於惠安楊家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爲以前的張家就不大願意跟張家聯姻,現在的張家更是讓楊家高攀不起啊!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張家並不是異想天開,因爲那會兒張嶽纔剛剛高中進士,而楊榮也剛剛納捐得官,雙方的地位差距並不是很大,這聯姻還是有那麼一點希望的。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人家張嶽都高居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之位了,一個商戶想跟他聯姻,真有點不靠譜。

楊聰也不明白他爺爺爲什麼要繼續努力去促成這門婚事,在他看來,這門婚事已然沒有一點希望了。

他也不知道這位陳公子爲什麼因此而來敲他的悶棍。

或許這位陳公子覺得他家高攀的起,楊家老是去糾纏張家,對於他來說是一種侮辱,所以他要來羞辱自己一番。

或許這位陳公子覺得他家高攀不起,而楊家有可能高攀的起,所以要收拾自己這個潛在的敵人。

總之,這位陳公子就是爲了此事而來。

這事情的緣由楊聰已經明白了,但是這一記悶棍之仇怎麼報他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這會兒他的爺爺正在東嶺張家張羅着爲人家賀壽,而他的父母也正在外忙着楊家的鹽業生意,根本就回不來,他一個還未成家立業的富家公子,怎麼去報仇呢?

楊聰坐在馬車上胡亂想着,晃晃悠悠過了大約一刻鐘,楊家府邸便到了,但是,馬車並沒有停下來,趕車的彭福和侯之坦跟護院打了個招呼之後,馬車直接從側門進入碩大的楊府,直到大約半刻鐘時間之後纔在一個大院的天井中停了下來。

楊聰雖然腦海裡已經有了一些凌亂的印象,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切,仍然不免有些震驚,這楊家真是有錢啊,自己一個尚未成親的少爺就有一個三進的大宅院,這宅院佔地怕是十畝都不止!

而且,他這位楊家大少爺的待遇還不止這點,他不但有胖虎和瘦猴兩個親隨,還有兩個貼身丫鬟,給他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的老媽子更是多達五六個。

這會兒他們就在三進大院的前院,不過楊聰住的並不是前院,這裡彭福和侯之坦住的,楊聰住的是中間的二進大院。

按有錢人家的規矩,彭福和侯之坦一般沒事是不會進中間大院的,下了馬車之後,他們便來到中間大院門口高呼了兩聲:“小熊,小鳳,大少爺回來了。”

很快,一個身材高大壯實、長相憨厚的少女和一個身材嬌小玲瓏、長相可人的少女便聯袂從裡面跑出來,她們熟練的從彭福手中接過楊聰的胳膊,關切道:

“大少爺,您這是怎麼了?”

“大少爺,您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啊?”

這個?

楊聰想了想,含糊道:“沒什麼,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扶我去臥房。”

其實,他這會兒並沒有感覺到身體有什麼異常,他只是怕自己在這大晚上走錯路,因爲他腦子裡這會亂糟糟的,臥房在哪兒,他還真有點記不清,還不如裝受傷,讓人扶着自己去。

小熊和小鳳聞言,連忙攙着他往主宅的臥房走去。

胖虎、瘦猴、小熊、小鳳,怎麼感覺自己像進了動物園呢?

還好,自己的臥房不是鐵籠子。

楊聰坐在精緻的雕花木牀上,看着四周奢華的傢俬和眼前嬌俏可人的小鳳,心裡亂七八糟的。

豪宅美婢,花天酒地,貌似很爽的樣子。

但是,這會兒有錢人的生活也不容易啊,在明朝,一般商戶要保住自己的家產可沒那麼簡單,特別是這嘉靖年間,在嚴嵩的帶領下,這會兒的貪官污吏可是出了名的可怕。

唉,別說是嚴嵩了,這會一個不知姓名的紈絝子弟就能讓自己頭疼無比。

這仇到底怎麼報呢?

楊聰暗自嘆息了一陣,又讓小熊和小鳳打來熱水給自己洗了臉腳,隨即便躺牀上思索起來。

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一一三章 誰的拳頭大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一一五章 誰造的船第三十四章 鹽引第四十四章 謁陵第十一章 分潤第七十七章 勾結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九十六章 格物致知之理第一三七章 哭窮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八二章 天下戰國之上第七十三章 提督學政大人怒了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十章 有錢,任性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一〇三章 頭疼第七十六章 半途而廢第一三七章 一百年第一章 著書立說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四十章 告黑狀第一一二章 返鄉第四十八章 艱難的創新第一二一章 決戰紫禁之巔第八十五章 招安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四十六章 誤會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一七二章 詐降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三十四章 戰果輝煌第九十九章 嚴嵩下的套第五十八章 真正的精銳第十六章 兵變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二十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四十四章 老太爺的驚人獎勵第五章 卑微第八十一章 好事將近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二十三章 復出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六十三章 買馬第七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八章 天下第一高手第六十六章 有賞有罰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七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九章 縣城這天酸死人第一五五章 怎麼搶銀子第十四章 看老孃怎麼收拾你第二十九章 北虜南倭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一七三章 麻痹大意第八十四章 提拔第二二三章 問題很多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濁第八十六章 這算是約會嗎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一章 出巡第二十九章 暗鬥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七十七章 這事就這麼結束了嗎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十六章 悽慘的洪武勳貴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八十七章 終成眷屬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七十六章 熱武器和冷兵器第六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九十章 一氣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
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一一三章 誰的拳頭大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一一五章 誰造的船第三十四章 鹽引第四十四章 謁陵第十一章 分潤第七十七章 勾結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九十六章 格物致知之理第一三七章 哭窮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八二章 天下戰國之上第七十三章 提督學政大人怒了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十章 有錢,任性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一〇三章 頭疼第七十六章 半途而廢第一三七章 一百年第一章 著書立說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四十章 告黑狀第一一二章 返鄉第四十八章 艱難的創新第一二一章 決戰紫禁之巔第八十五章 招安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四十六章 誤會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一七二章 詐降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三十四章 戰果輝煌第九十九章 嚴嵩下的套第五十八章 真正的精銳第十六章 兵變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二十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四十四章 老太爺的驚人獎勵第五章 卑微第八十一章 好事將近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二十三章 復出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六十三章 買馬第七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八章 天下第一高手第六十六章 有賞有罰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七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九章 縣城這天酸死人第一五五章 怎麼搶銀子第十四章 看老孃怎麼收拾你第二十九章 北虜南倭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一七三章 麻痹大意第八十四章 提拔第二二三章 問題很多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濁第八十六章 這算是約會嗎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一章 出巡第二十九章 暗鬥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七十七章 這事就這麼結束了嗎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十六章 悽慘的洪武勳貴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八十七章 終成眷屬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七十六章 熱武器和冷兵器第六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九十章 一氣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