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

第二件就是所謂的元老集團了。一般地講,軍內把參加過蒙山整軍的歸於元老集團,如今這個稱呼已經從軍隊擴展於其他領域,這個令龍謙不舒服的稱呼已經公開見諸於報端,甚至有個浙江籍的小說家在他自以爲用了小說新技藝的一組短篇裡以光武帝二十八將爲名影射了蒙山軍元老們的種種不端。該組小說在一向以文學潮流引導者自居的北京大學人文社出版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的國防部長封國柱元帥極爲震怒,準備收拾那個特立獨行的小說家。其實封帥是不的,他是聽了青軍聯某首腦的彙報才找了那本只有不到十萬字的小說集看,認爲比青軍聯的報告更爲嚴重,甚至有譏諷謾罵總統的嫌疑。

國防部宣傳局甚至準備起訴那個作家了,此事最終被龍謙壓下。龍謙給國防部一份有關社會輿論導向的文件上寫了一段批語,打消了宣傳局的念頭——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人站出來關注軍隊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們已經虛弱到連一本小說都害怕的地步了嗎?與其如臨大敵,倒不如反省自己究竟是不是變質了的二十八宿。

實際肩負意識國內形態管理的國防部宣傳局明白總統對於文化界的一貫態度,只要不觸犯現行法律,不構成叛國、泄密、誹謗罪,話隨便說,文章隨便寫。?即使真的將那個浙江人告上法庭,也不會有事。劉秀賴以起家的南陽軍事集團中有善保富貴者。但也有身敗名裂者,至少人家不是杜撰。以東漢開國集團比喻蒙山軍,算是很客氣了。如果數一數西漢的開國功臣,下場要慘的多。

元老集團是確實存在的東西。經歷了建國前的十年風雨,活下來的“元老”們如今都是實權派了,在軍隊的,最次也是個准將了。在地方的,職務便更高,當個副省長都覺得委屈。

不過。元老集團的成員大多“盤踞”在軍隊系統,包括兵工系統。轉行脫去他們引以自豪的軍裝到地方任職的不足五分之一。

軍隊都聽龍謙的,現在還看不到反抗龍謙勢力的存在。但國防軍正宗血脈的蒙山軍系統。又存在着三大山頭。1903年龍謙分兵關外,形成了以魯山爲首的第一個大山頭,這個山頭就是後來的北方軍系統,熊勳、石大壽、範德平、程二虎等都是這個山頭的代表人物。1906年龍謙統軍南征。留在山東的將領組成了山東軍。這是蒙山軍系統的另一個山頭,以方時俊、葉延冰、吳念、瞿鴻翔爲代表。當然,還有一個主峰系統,那就是龍謙親統的南方軍,以王明遠、封國柱、司徒均爲代表。每個大山頭下,又分成了幾個小山頭,像南方軍內部,當初的第九協就看不起周毅統領的第十協。認爲九協纔是正宗。這和後來周毅垮臺有一定關係。梳理龍謙當時帶去湖南廣東的兩個協(旅)軍官的發展軌跡,明顯看出九協出身的前途更爲光明。九協當時的營長。現在最次也是師長了,很多已經當時了軍長或者相當級別的參謀主官,或者到了總部任職了。十協就差的多,這還是後來龍謙有意栽培十協系統的軍官,像藍心治、韓子英、隆鴻淵等,才讓十協有了些生氣。周毅倒是“平反”了,但仍居閒職,這次大規模地晉升軍銜,龍謙曾有想法給周毅一個上將,封國柱也同意,但遭到主管軍銜的國防部組織局反對,認爲周毅在後勤學院院長的職務上有勞無功,不能壞了規矩,因龍謙不堅持自己的意見,此事也就作罷了。

以現在的大單位爲例,國防部長、總參謀長、遠征軍司令官都出身南方軍,南方軍系統的將領還佔據了西南軍區、衛戍區、北方軍區三個大軍區司令的寶座,這足以顯示南方軍在國防軍中的正統地位。山東軍則佔了東南、中央兩個軍區,海軍司令官也出身山東軍。北方軍將領雖只有西北軍區司令一職,但空軍司令出身北方軍,總參、國防部的二級部門主官裡,出身北方軍的最多,另外就是軍長一職中,北方軍也足以與南方軍分庭抗禮……

琢磨這些擺不上臺面的東西其實沒意思。上位者的思維不是下面可以理解的,你到不了那個地位,就不會明白其思維定式。王明遠就認爲所謂的山頭不足慮,它是事實,卻是過去式,隨着建國以來有意識的人事融合,山頭問題正在解決。但龍謙不那麼認爲,他寧願相信山頭依然存在。但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至少對於他不是問題。

令龍謙對元老們擔憂的有兩個傾向,其一是一部分人自恃有功,日益驕橫不法。其二是一部分人不思進取,已經跟不上飛速發展的形勢。在歐戰結束後,國家重心將轉回到內政上,這是確定無疑的。那些鼓吹乘機解決南滿遺留問題的將領們受到了龍謙的批評,比如程二虎,被龍謙調出北方軍區派到了俄國前線。南滿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但不是現在。南滿問題不是內政問題,而是國際問題。就像香港、澳門一樣。中國強勢崛起已經引起了列強的擔憂,當德國擋在前面時,英法不能出面制約中國。當德國倒下,英國必然圖謀恢復自己在全球的霸權。中國如果在南滿動手,就不止面對日本一國了,很可能要讓中國成爲衆矢之的。

便是日本,也不可輕視。根據情治部門及外交部的研究,自1914年山東戰敗後,日本全國頗有臥薪嚐膽的勁頭。那是一個令龍謙厭惡並高度警惕的對手,除了他,全國全軍沒有第二個人對日本保持如此高度的警惕,包括那些曾留學日本和專門研究日本的人士。都認爲現在的中國,已經全面超越了日本。陸軍內部不僅提出了南滿鐵路和旅順問題,甚至提出了朝鮮問題。認爲到了和日本全面清算的時候了。

海軍也不消停。受陸軍大勝的刺激,一直要求大規模增加水面艦艇特別是大噸位艦艇,目標還是追趕和超越日本,甚至提出了收復臺灣琉球的口號。龍謙不同意,他知道歐戰結束後必然會面臨全球性的軍備控制,作爲進攻性兵種的海軍,肯定要圖謀一個全球性協定以控制軍備競賽。現在中國海軍根本入不了人家的法眼。真要搞出華盛頓海軍協定也無關中國的事。而中國一旦對日本動手,必然牽扯到海軍軍備限制的順利推行,中國就走到了世界強國的對立面了。所以。龍謙在海軍建設上一直採取持重態度,加強船舶工業的基礎建設和新技術的研究,增設海軍各類學校,加大了海軍的訓練力度。卻極少增加現役艦船的數量。包括曾在1914年中日戰爭中立下大功的潛艇部隊,這幾年新入役的潛艇不過四艘而已。

龍謙最近一直在吹風,告誡工作重心將徹底轉到內政建設上。不止是經濟建設啓動第二個五年計劃,而且要解決體制機制暴露出的問題。當我國基本解決內政問題,外部的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都不在話下了。龍謙斷言,歐戰結束,至少會帶來二十年的和平。這二十年對於中國是非常寶貴的,要集中精力抓好內政。將國家制度框架真正建立起來,將國民素質提高一大步。讓中國的人均經濟指標追上和超過中等發達國家,個別指標達到領先地步。這個觀點得到了政務院和議會系統的贊同,卻不爲軍方所喜。因此龍謙警告軍隊的元老們,一要認清形勢,跟上形勢,不要被動地淘汰自己。二要謙虛謹慎,珍惜榮譽,遵紀守法。他說這個話是有所指的,監察部、國安總局及國防部監察局都發現一批牽連到軍隊的貪腐案件線索,數額很大,目前尚在秘密調查中,沒有公佈案情。但龍謙對曹敏忠表了態度,不管涉及誰,我都不庇護,一旦覈實,該抓就抓,該殺就殺……但說易行難,在近百萬大軍仍在境外作戰的當口,在軍隊內部抓大案是否合適是他必須考慮的。

軍隊懸而未決的事務還有一個華源中興的股份問題。其起源是1900年乘火打劫得來的那筆鉅款,它是蒙山軍起家的根本,沒有那筆錢,蒙山軍就不會組建自己的企業,就沒有與清廷掰手腕的本錢。華源中興如今已是龐然大物,連帶着還有海外的兩大實業集團,其資產總額已經是天文數字。按照當時的約定,其股份的大部分屬於蒙山軍元老集團。在這些企業集團每年利潤超億的情況下,問題就出來了。有幾個人能面對如此的鉅額財富而不動心?將這兩個在山東舉足輕重,在國內充當了“工業母機”的巨型企業劃給幾百個私人是不合適的,那樣既違背自己的初衷,又會嚴重地損害民心,損害政府的威信。但簡單地將其國有化肯定不妥,自己面對的可是一個握有巨大權力的集團,搞不好會衆叛親離的!

但這個問題不能將其留給後任處理,必須由自己這個始作俑者來解決。現在連陳淑都惦記着那筆鉅款,其他人怎麼能不惦記?管理者宋晉國就多次提起此事,希望着手解決這個遺留問題,老宋一定遇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他不好說,不好將實際遇到的壓力坦白到自己案前……

沒有人不喜歡錢啊。那些漠視財富的人一般有着更高的追求,或者是權力,或者是理想。紅塵中打滾的人們,有幾個是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後悔沒有及早處置。但當時情況真的不允許。經過蒙山整軍的蒙山軍將士們能夠將這筆鉅額財富的秘密守到了建國,已經是奇蹟了,而他們確實應當享受其成果,特別是那些犧牲在建國前的烈士們的後人……

國事的最後問題就是自己的“身後事”了。最近修憲的呼聲日高,他一直靜默以對。想看一看各方的反應、不外是支持、反對和保持沉默三種,百姓的態度他不去考慮。他關注的是高官們的態度。目前,只有極少數人亮明瞭自己的觀點,除了陳超、宋教仁、梁啓超、段祺瑞等人外。沒有人公開反對修憲。修憲的目的是爲了修改現行憲法中總統不得超過兩屆的條文,爲他連任掃除障礙,這誰都清楚。陳超是爲了他好,宋、樑、段等人各有考慮,但他不認爲這些公開反對修憲(實際上就是反對他連任總統)就是反對他,公開反對就不能說是陰謀,他更喜歡這些人磊落的胸懷。贊成的人或許大多數是衷心擁戴他繼續幹下去。他們認爲自己不能退,一退國家就會亂。但肯定有些人在投機,比如最近很活躍的楊皙子就是。連提前釋放重新進入政界正在逐漸展露鋒芒的汪兆銘也鼓吹修憲,龍謙當然不認爲曾經圖謀刺殺自己的汪兆銘成爲了“龍派”。那些不吭氣的顯然是反對自己連任的,不過不好意思公開表明反對的態度而已。

對於這個問題,他的態度是堅定的。絕不連任第三屆了!

這些年很是讀了些書。包括那些在另一個時空曾經讀過的,對於中國頑固至極的封建思想有了從前未曾有過的深刻理解:永遠不要想着去規定後人該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永遠要相信後代比前人更爲智慧。他們會找到更高明的路,會將國家治理的更爲出色。自己的決定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自省自理,更是爲了身後之名。

但他又不能不考慮接班人,不管不顧地將下任總統交給參議院決定是糊塗的,是對國家不負責任的行爲。

目前。龍謙心目中的繼任者只有三個人選,方聲遠、洪粵誠和王明遠。三人各有短長。就經濟一途,方聲遠最爲優勢,他在政務院總理職務上成就斐然,國家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記在方氏頭上。方氏對外交也算熟悉,建國後多次出使外國,在國際上知名度高於洪、王二人。在國家將重心轉入內政方面,方聲遠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洪粵誠的長處在於對國家政治體制架構的理解比他人強的多,目前初步奠定的政權結構更多的出自洪氏之手。其對於政黨政治的理解甚至強於宋教仁,議會越來越多地成爲制約政府的重要力量,不是陳超的功勞,更不是其他什麼人,而是一直把持參議院的洪粵誠。而且,洪粵誠對於中國的國情有着清晰的認識,不拘泥於外國已有的經驗,總能恰到好處地尋找到令龍謙滿意的處理方法。建國後,特別是龍謙的第二個任期,洪粵誠領導的參議院已經成爲龍謙非常得力的臂助。王明遠的長處在於軍隊,不在於龍謙對其的信任,而在於其清廉自守、克己奉公。他是蒙山軍高級將領中口碑最好的,或許其治軍打仗的本事不算一流,但因公正廉明而深得軍隊的擁戴。之所以龍謙將其再次調回國防部,就是看重王氏既守規矩,又體察自己本心的本領。王明遠提出的高級將領調動任免建議,總是深得龍謙本心。這些年來王氏致力於消除軍隊派系,加強和平年代下的軍隊管理,成績斐然,一般人看不到他的功績,只有軍隊最高層方能理解王明遠的份量。

短處都有。方氏重內不重外,總抱着“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老觀念,對龍謙激進的對外政策頗有微詞。而且,方氏對於滿清貴胄、民黨甚至北洋系都戒心頗重,這反映出方氏的格局有限。方氏這樣做,卻沒有得到國防軍的認可,軍隊對他越來越不買賬,總覺得他在限制軍隊發展。洪氏之短在於經濟,他甚至沒有任何主政一方的經驗,而且在軍隊的影響尚不及方氏。王明遠的短處就是從政了,他從來不過問政府的工作,似乎對經濟建設漠不關心……

其他人就不夠格了。這些年涌現出一批年輕才俊,他們是在建國後出人頭地的,他們很多有海外求學的履歷,知識面寬,有眼光,有雄心絕無奴態,但需要磨練,現在還不能擔當大任。

因此,龍謙必須考慮一個迫切的問題,那就是繼任者的威望。如果不着手解決這個問題,一旦自己離任,中樞必然出現紛爭不斷,議而不決,對於一個正在奮力前行的大國,絕非好事……因此,他必須儘快將“太子”之位確定下來,讓“太子”更多地站到前臺,否則自己的不能安心地去享受企盼的平民生涯……

龍謙希望出現那樣一種局面,即國家的權力結構呈現政府主導經濟;議會立法並監督政府;軍隊置身局外,非遭遇內亂不得干預政局,起到最終決定政局的作用。這樣,就大致可以選定自己的繼任者了。從現在開始,就要着手辦這件事,而且必須辦好。看來是應該和一些人談談心了,在高層儘可能地統一意見,統一對大局的認識……

最後就是國際問題了。儘管中國成爲最大的變數,歐戰看來還是循着歷史的軌跡走到了盡頭。或許四年之期是一個極限,即使是底蘊深厚的強國,也將精血耗幹了。肯定會解決戰後問題,巴黎和會會不會召開,不能肯定。英法估計還會走壓榨德國的路子,美國想借機取得世界領導權的困難不小。中國的政策是堅決擁美,將美國頂在前面和英法對抗,同時對德採取寬容和解之態度,不謀求任何的領土權益,包括對日。該拿的東西都拿到了,不管別人如何看,自己已經借歐戰之機爲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是遠征軍的撤軍問題了,封國柱和熊勳主張再給布黨一次軍事打擊,但司徒均和王明遠認爲差不多了,遠征軍問題必然會在戰後國際會議上提出來,將高爾察克政府扶植起來,把遠征軍撤回來,讓俄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吧,再有二十年,中國的實力將足以主導亞洲並影響世界!臺灣琉球以及南滿朝鮮問題,將會在下一次世界大戰的炮聲中徹底解決,但那時自己將作爲一個旁觀者了……那無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再過四年,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儘管有着最充分的估計,坐上這把椅子帶來的艱辛困苦遠遠超過了歡樂。快十年了,作爲國家最高領導人,犧牲了自己幾乎全部的自由,對於家人朋友,對於自己,理應得到補償。

龍謙在書房的窗戶前佇立良久,直到陳淑喊開飯了才清醒過來。時間對於無數繁雜的事務總是顯得很可憐,每當想起自己搬出這座形同監獄的總統府,心情就會開朗起來。r1292

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周毅二第2節 陛辭第10節 回國第22節 義軍第7節 孫娟們二第5節 探路者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要塞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節 美國特使第18節 十月第11節 平叛一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8節 北洋第9節 這一仗三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章 唐紹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1節 戰後四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0節 北京十第35節 整編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節 初定軍律第34節 整編一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9節 秘子第27節 變化三第8節 阻擊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6節 抗洪六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33節 採購第12節 預備役第39節 大勢八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2節 要塞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隨營軍校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9節 這一仗三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6節 平定第14節 楊士驤四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6節 平叛六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3節 要塞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國會三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5節 方時俊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寧時俊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6節 陳淑的心事
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周毅二第2節 陛辭第10節 回國第22節 義軍第7節 孫娟們二第5節 探路者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要塞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節 美國特使第18節 十月第11節 平叛一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8節 北洋第9節 這一仗三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章 唐紹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1節 戰後四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0節 北京十第35節 整編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節 初定軍律第34節 整編一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9節 秘子第27節 變化三第8節 阻擊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6節 抗洪六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33節 採購第12節 預備役第39節 大勢八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2節 要塞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隨營軍校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9節 這一仗三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6節 平定第14節 楊士驤四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6節 平叛六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3節 要塞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國會三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5節 方時俊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寧時俊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6節 陳淑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