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靈武

賀蘭山下,滔滔黃河流過寧夏平原,黃河邊有一城,名爲“靈武”。

大唐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命大將李道宗、薛萬徹進擊薛延陀,大勝於此,威鎮北疆。於是,原本依附薛延陀的回紇、拔野古、斛薛等十一部族遣使朝貢,“歸命天子、乞置漢官”,太宗慨然應允,親至靈武接受諸部歸附,故而此地又有“受降城”之稱。

從此,靈武便是朔方節度使駐地,統七軍府、轄三受降城。

城南的城門樓十分雄偉壯闊,因當年唐太宗抵達時,諸部使節數千人曾於此恭迎,尊他爲“天可汗”,並立誓“願得天至尊爲奴等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爲天至尊奴,死無所恨”,唐太宗於是揮毫寫了一首詩,勒石以記。

百餘年過去,太宗皇帝的筆墨依舊刻在城門樓下。

“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

“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是日,有人站在石刻前,愣愣盯着它看了許久,伸出手,想要去摸一摸上面的字跡。指尖將要觸到那冰冷的石頭時,他卻又停下,跪倒在地,慟哭不已。

“喂,起來!”一隊兵士從城中走了出來,喝道:“兀那惡漢,莫擋在此處!”

好一會兒,慟哭的大漢才擡起頭來。他四旬年歲,穿着破舊的氈衣,披散着頭髮,臉頰棱角分明,鼻子挺拔,目光深邃,典型的河東漢子長相。

他身上的氣質很獨特,既有種亡命徒的兇狠、殺伐之氣,同時又帶着濃郁的書卷味。開口說話,官話說得並不準,用詞卻很文雅。

“見太宗御筆,一時忘情,見笑了。”

“莫在此處礙事,我等要迎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你萬一衝撞了。”

“是安西副大都護,持節充四鎮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權知節度事。”

“嗬,你這人,有區別嗎?!你誰啊就敢教阿爺做事?”

“正是封常清。”那風塵僕僕的大漢如此應道。

很快,城門被打開,朔方節度判官杜鴻漸匆匆趕了出來,連連向封常清揖手,道:“有失遠迎,有失遠迎。殿下未見到安西兵馬前來,不知封節帥竟已到了,未能出城相迎。”

封常清上前,腳有些跛,一邊道:“是我急着覲見,離開大軍,獨自趕來了。”

他沒有直說急着覲見誰,因他聽聞高仙芝被斬首、聖人棄長安而逃,早已是心急如焚,得到了聖旨立即就率軍東歸。纔到張掖,見了李亨派來的信使,語焉不詳地讓他到靈武,他以爲是要見聖人,想要爲高仙芝說些好話,並請命護衛聖駕歸京,便立即馬不停蹄地奔來了,連隨從護衛都拋在路上。

“封節帥不愧是國之干城啊。”

杜鴻漸上下打量了封常清一眼,應照着他原本得知的消息,據說封常清平素十分節儉,出兵時騎驛馬,私人馬廄只有兩匹馬,怪不得穿成這樣。

他連忙引着封常清登城樓,安撫道:“殿下很快就到,稍待。”

“不知聖人何在?”

“聖人……”杜鴻漸忽悲哭了起來,情難自抑,道:“聖人駕崩了……”

封常清停下腳步,站在登城的石階上消化着這個消息,難以置信。

他是罪犯之後,從小隨着外祖被流放到安西充軍。幸得高仙芝賞識,又受聖人重恩,短短几年內被提攜爲四鎮節度使。雖說大唐以軍功立國,但在這個寒門庶族愈發難出頭的年歲,他的際遇極是難得。於是銘記君恩,恨不能以死相報。

杜鴻漸則說着陳倉之變的種種詳情,指責李琮、薛白的謀逆惡行,末了,長長嘆息。

“國不可一日無君,今陛下駕崩,慶王謀逆。依禮,該請忠王登基,可我等再三勸進,殿下都不肯登基。”

李亨之所以還不登基,自是因爲失了儲位,不論是名義還是實力都差些火候。而杜鴻漸迫不及待地與封常清說勸進之事,便是想以這擁立之功來吸引封常清效忠李亨。

然而,封常清竟未被這功勞所惑,喃喃道:“陛下真不在了嗎?”

杜鴻漸點點頭,向城頭看去,過了一會,道:“來了。”

一隊人由西邊城頭跑馬過來,爲首的正是李亨。

封常清遂快步登城,趕上前去,正要行禮,李亨已搶先下馬握住了他的手。

“安西將士來了,大唐社稷就有救了。”

這句話讓封常清感觸極深,應道:“臣誓死平定胡逆,收復二京!”

“好,可惜陛下未能見到你……”李亨說着,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只能招手,讓身後一人上前說話。

那是個面白無鬚的宦官,抹着淚道:“老奴袁思藝,當年曾在獻俘的御宴上見過封節帥,可還記得?”

封常清當然記得袁思藝,那是他隨高仙芝滅了小勃律國以後,從西域回到長安,對當時所見的一切都印象深刻。

“袁將軍,你告訴我,聖人真的駕崩了嗎?”

“老奴也希望是假的。”袁思藝道,“老奴豈敢撒這等謊啊?”

李亨揩着淚,回頭看了一眼,在他身後,有張垍、李齊物這樣的重臣,若還不能讓封常清信服,在城中還有梅妃、範昭儀等聖人最親近的嬪妃,當可證明他所說的是事實。

而等有了封常清與安西四鎮的兵力支持,他便敢登基稱帝了。

是日,封常清先是哭祭了聖人,之後收拾情緒,與諸文武官員商議着守護社稷一事。

隨着李亨到靈武,一些地方官員、忠義之士正在陸續地聚集過來,各抒己見,話題很快落到了勸李亨登基一事上。

這次,搶着開口的是朔方水陸轉運副使魏少遊,道:“所謂‘師出有名’,談論如何整軍何益?當先請殿下繼位。”

“不錯。”杜鴻漸道:“宗社神器,須有所歸,若任殿下逡巡退讓,失了天下人心,則大事去矣,何談收復二京?”

“可殿下死活不願啊。”

衆人說着,目光便轉向了封常清,杜鴻漸先問道:“封節帥軍中都是安西人嗎?”

“自然不是。”封常清道:“朝廷募軍,募的是天下百姓。”

“是啊,今從殿下來的禁軍皆關中子弟,日夜思歸,不遠千里跟隨忠王,都是盼着收復二京、立下戰功,忠王若不繼位,何以賞賜將士?人心一散,不可復集,不如因而撫之以從衆。封節帥以爲然否?”

封常清點點頭。

杜鴻漸又道:“既如此,明日我等一道勸進,如何?”

“好。”封常清也果斷,道:“明日我等以死請諫,勸殿下顧全大局。”

~~

是夜,月亮出現在天空中偏東一些的方位,皎潔明亮,讓人見了分外思念家鄉。

黃河寬闊,波光粼粼,靜靜地流淌在通往靈武的官道旁。有信馬正飛奔於官道上,連夜趕到靈武。

“五百里加急,廣平王有要信遞於殿下。”

於此同時,李亨正負手站在窗前,神態間有些躊躇滿志。

“你說,長安城該已被攻破了吧?”他忽然向身後的張汀問道。

張汀正在縫補一件冕服,聞言道:“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我擔心李琮、薛白逃了啊,更擔心他們手裡的陛下是……”

“假的。”

張汀搖了搖頭,道:“哪有那般巧的事,只燒燬了聖人的臉?要不了多久,自然便揭穿了。”

夫妻倆不是第一次談論這些了,只是苦於還沒等到確切的消息。

正說着,張汀耳尖,聽到了外面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之後,李輔國跑出去迎消息的動靜傳來。

李亨心急,推門而出,站在那眼睜睜地看着李輔國領着信使過來,他深吸了兩口氣,等待着聽到那個消息。

“殿下,胡逆攻破了長安,宣告天下,慶王弒君。”

他彷彿能看到長安城在大火中熊熊燃燒,燒燬了他那些年的冤屈與不安。

然而,那信使卻是雙手捧上一封卷軸,道:“殿下,長安來旨,封殿下爲朔方節度使……廣平王請示殿下,如何應對?”

“你說什麼?”

李亨大爲詫異,全沒想到兄長會有如此招術,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乾脆問道:“長安城還在?”

“據陳希烈所言,長安固若金湯,陛下召宮人們回京服侍。”

“假的!”李亨武斷應道。

他接過信仔細看了,怒而將它撕成碎片,同時也冷靜下來,知道李琮這一手,目的不在於真的請他回去勤王,而是拉攏邊鎮人心,讓人們相信聖人還在長安。

“告訴李俶,務必封鎖消息,絕不可讓陳希烈傳旨一事爲旁人所知!”

~~

過了數日,封常清依舊還在靈武等候,心中愈發焦急。

他與諸人一起勸忠王登基,忠王接連都拒絕,終於,這日將是第五次勸進,想必忠王該答應了。

然後會有封賞,接着終於可以整軍東征了。

可封常清卻想到,怛羅斯之敗以後,高仙芝若不是主動承擔,回朝解釋,而是找個人承擔罪任,比如他,那也許在潼關被斬首的就是他,而他如今的封賞原本都是高仙芝的。

帶着這種強烈的遺憾,天還未亮,他已醒了過來,再次登上城樓,眺望遠處的河山。

天明時,幾騎安西軍騎兵趕到了靈武,與一些商旅、遊俠、忠義之士一起候在城門外,等待進城。

不知因何事,開城門時,守門的士卒沒有放人們進城,而是盤查起來,理由是擔心有胡逆的細作。封常清遂出面,才讓他的士卒進了城。

“節帥。”

趕上前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高大沉毅,面容黝黑,竟是當年那文質彬彬的進士岑參。

岑參如今已是北庭節度判官,正是在封常清麾下,與之十分相熟,帶着莞爾之意,道:“節帥走得好快,李將軍還未到武威,節帥已到靈武了。”

“有甚快的。”封常清指了指自己的跛腳,馬上問起他最關心的問題道:“大軍回師的路上,可有搶擄百姓?” 他是節度使裡少有的出身貧賤之人,最是知曉百姓不易,分外關心軍紀問題。

“節帥放心,你一離開,李將軍就割臂與諸將約定,大軍過處,秋毫不犯。”

“那就好,隨我去勸進吧。”

“勸進?”岑參大爲訝然。

封常清點點頭,擡頭看看天色,喃喃道:“變天了啊。”

他將在靈武聽說的諸事說了。

岑參聽過,思忖了好一會,壓低了聲音道:“節帥,我在路上聽說了一些消息。聖人已回了長安,並遣陳希烈爲使,至朔方傳旨……”

消息一出,封常清很是詫異、不解,自語道:“這是如何回事?”

二人談論了一會兒,杜鴻漸從城中趕來。

“封節帥,怎還在此?今日勸進務必說服殿下,快過去吧。”

~~

“殿下,消息只怕是封鎖不住。從長安來的不僅有使節,還有散佈消息的細作。”

李輔國俯着身,附耳對李亨嘀咕道:“今日,封常清放了一批人進城,恐怕是,已經知曉了。”

“我若登基,李琮一定會指責我篡位,伱說,天下幾人信他?”李亨問出了他目前最大的顧慮。

李輔國臉色爲難,遲疑了一會,道:“奴婢實話實說?”

“說。”

“若長安城還在,恐天下人更信他。”

“分明是假的,臉都看不到。”

雖然嘴硬,李亨卻知道李輔國說得對,李琮只要能守住長安,就更有說服力。而他現在接旨,還能名正言順地號令邊軍,一旦登基,就要被指爲叛逆了。

可官員們都已勸進了四次,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李亨此時才發現,自己竟真被這一道聖旨逼到了左右爲難的地步。

他來回踱着步,最後喃喃道:“得讓長安儘快失守,才能削掉李琮的可信度。”

李輔國偷眼瞥去,見他已開始咬着指頭,於是也努力幫忙想辦法。

“奴婢以爲,殿下該堅決登基,方顯有底氣。至於殿下憂慮之事……只要叛軍攻破了長安,便不打緊。”

“眼下的問題就是,它竟是守住了!”

“之所以守住,當是叛軍以爲聖人還在長安城中。”李輔國小聲道,“那隻要殿下派人告知叛軍,那聖人是假的……”

李亨臉皮跳動了一下,有些驚意,啞着嗓子道:“你莫非是讓我與叛軍合作?”

“奴婢不敢,奴婢只是覺得,李琮、薛白弒君,比胡逆還要狂悖,比胡逆還要罪大。

沉默了一會,李亨喃喃自語了一句。

“是啊,局面又被薛白穩住了啊。”

之後,兩人低語了幾句,李輔國匆匆而出。

李亨獨自坐在那,呼吸有些急促,神經繃得緊緊的。

他有些忘記了自己方纔爲何那樣做決定,又做了什麼決定。滿腦子只想着馬上就當皇帝了,絕不能讓任何人、任何事阻止自己登基。

“殿下。”

不知何時,杜鴻漸到了他面前,稟道:“殿下,封常清有些猶豫。”

“他猶豫什麼?!”李亨氣得一抖,道:“陛下怎麼可能願意回長安?他不就是因爲守着長安有風險,所以逃了嗎?逃了怎麼可能回去,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的!”

“是,臣俱與封常清說過了。”

“李琮、薛白是逆臣,散佈的消息如何可信?封常清貧賤無識,如此易欺,如何當上節度使的?”

杜鴻漸忙道:“道理他亦知曉,也更相信殿下。只是,聽聞陛下消息,心中難免抱着僥倖。”

李亨冷靜下來,問道:“我若登基,他待如何?”

“自也是不會如何的,只是,他想要能早些支援長安。”

“長安,又是長安。”

李亨皺着眉頭,愈發感到長安城的堅守十分礙事。

他心中推演,倘若自己登基,暫時還是能讓封常清俯首聽命的。問題在於,封常清與一部分將領急着去救長安,此事也拖延不了太久。

可一旦出兵,倘若大軍抵達關中時,長安城還未被攻破,或者哪怕攻破了,李琮、薛白未死,而是逃了出來。那麼,必然會拉攏安西軍,到時又如何處置?

需要有一支完全俯首聽令的兵馬,當他命令這支兵馬去殺李琮、殺薛白挾持的那個假聖人之時,這支兵馬完全不會有猶豫,這點,暫時交給李俶統領的禁軍做不到,封常清的安西軍也做不到。

“殿下?”

杜鴻漸等了一會,不見李亨有反應,又道:“殿下藉累聖之資,有天下之表,元貞萬國,二十餘年。殷憂啓聖,正在今日,請殿下以社稷爲重。”

“勸進,你們勸進。”李亨道:“可我問你,哪支兵馬是真的忠於我的?”

杜鴻漸只有片刻的思考,當即道:“朔方軍。”

李亨負手不語。

杜鴻漸道:“臣久在朔方,瞭解朔方軍左武鋒使僕固懷恩,其人乃僕固部人,其祖先於貞觀二十年率部降唐,立誓世代奉大唐天子爲主,子子孫孫爲大唐天子之奴。僕固懷恩爲人至忠至孝,銘記祖先之誓,殿下只需召見他,他必萬死不辭。”

“他如今在何處?”

“原在定襄駐守,已奉殿下旨意趕來,想必不日即到。”杜鴻漸道:“他一到,或可爲殿下勸郭子儀到朔方。”

李亨點點頭,沉吟着,道:“欲收復長安,恐兵力又不足啊。”

“長安……”杜鴻漸自然知道長安還沒被攻破。

“險惡的不僅是胡逆啊。”李亨嘆息道。

他這般姿態,想登基又猶豫再三,使得杜鴻漸想立擁立之功又總是隻差一點,也是十分着急。很快便開始爲李亨謀劃。

“殿下,北面的回紇部,自貞觀年間起便臣服於大唐,其部以寇抄爲生,擅騎射。”

杜鴻漸思考許久之後,終於想到辦法,緩緩開口說道。

“天寶元年,突厥內亂,其酋長葉護頡利吐發聯合葛邏祿、拔悉密合兵擊殺突厥可汗,封奉義王;天寶三載,葉護頡利吐發擊敗拔悉密,自稱可汗;天寶五載,復攻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遣使入朝,冊封他爲懷仁可汗。時回紇汗國轄地已東極西金山,南控大漠,盡得古匈奴之地。”

這些,李亨都知道,且一聽就知道杜鴻漸是何意。他之所以派杜鴻漸到朔方,正是爲了與回紇通商,方有錢糧收買人心。

“天寶六載,葉護頡利吐發死後,其子磨延啜繼位,自封爲‘葛勒可汗’。”杜鴻漸又道:“臣與葛勒可汗有過一些接觸。臣曾派粟特商人石定番往回紇貿易,據石定番所言,葛勒可汗對大唐依舊仰慕萬分。殿下若需要兵力,或可……向回紇借兵?”

李亨轉身看向了桌案上的地圖,重新判斷着局勢。

如今,李琮據長安而守,精兵不過數千人,無非是徵發長安壯丁,一旦城破,只消有數千人就必能擊殺他們,萬無一失,回紇最是適合,事後還不會授人口舌;但叛軍有十餘萬邊境驍騎,極擅野戰,目前雖不是與之決戰的良機,但封常清爲救長安,急於出兵,自己勢必得籌集十餘萬大軍。

倘若時機把握得好,也許可以在叛軍攻入長安、立足未穩之際,一舉除奸逆,並順勢擊敗叛軍。

“借兵。”李亨道,“可行嗎?”

杜鴻漸遂小聲道:“可行,葛勒可汗其人貪婪短視,視財如命,殿下只需許以好處,他必欣然而來。”

“我豈有金銀寶物作賞賜?”李亨攤了攤手。

“殿下許諾即可。”杜鴻漸道:“待收復二京,殿下富有四海,他自是明白的。”

“好。”李亨遂點了點頭。

借兵一事,最首要的作用,就是給了他登基稱帝的底氣。

“請殿下登基,遣使回紇方名正言順。”杜鴻漸再次勸道,語氣裡已有興奮之意。

見他如此熱切,李亨只好半推半就地答應去見見在外面恭候多時的官員們。

出門前,他回頭看了一眼,只見張汀縫好的那套冕服正靜靜鋪在桌上……等待着他君臨天下。

他等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了。

自從成爲儲君,他就擔着臣民們的期許,也承受着奸臣的迫害,這些年默默忍受着無數的攻擊、冤枉,終於在這無比痛苦的歷程中熬過來了。

李亨走出破舊狹小的住處,走向了南城樓。

他看到了太宗皇帝立下的石碑,看到了草原諸部立下的誓言。他不覺得恥辱,認定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掃除叛逆,再現天可汗的威風。他登上城頭,望着遠處的賀蘭山,只感覺到了平生抱負將要實現的喜悅。

他在想,一個個痛苦寂寞的夜晚,自己是憑藉着什麼熬過來的呢?

於是,他想起了長安上元夜的燈火。

“長安真美啊。”

那一年,他曾站在花萼相輝樓上,擡手指着那燈火闌珊的長安城,立誓一定要守護長安、守護盛世,擲地有聲地對薛白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大唐子民!”

144.第141章 書坊第421章 假太守第455章 速去速回125.第123章 共識156.第153章 妙法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第486章 幸蜀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136.第133章 歲考第442章 離間計113.第113章 家宴第341章 互幫互助91.第91章 野無遺賢第471章 郡王128.第125章 敵友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66.第264章 定罪110.第110章 新搭子17.第17章 還家216.第213章 千古情99.第99章 得寶歌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256.第254章 深耕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492章 大雨178.第175章 科舉試126.第124章 隱情第360章 捷報125.第123章 共識263.第261章 揮鋤第482章 綺念第365章 救星75.第75章 報案310.第304章 右相府262.第260章 借刀221.第218章 心結322.第314章 設套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407章 血口噴人326.第318章 清白第465章 大局第475章 平涼對策第365章 救星81.第81章 鄰居76.第76章 春雨222.第219章 賜浴54.第54章 白膏油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第434章 渡河172.第169章 盛宴倒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29.第29章 金吾衛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53章 祭婿文稿第480章 贏51.第51章 勿論真假136.第133章 歲考32.第32章 籌碼第12章 引見313.第307章 羅鉗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78.第78章 租庸調190.第187章 曲江宴第460章 寶雞174.第171章 去與來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第10章 人脈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338章 遊藝使341.第333章 螞蚱166.第163章 謀職第422章 恩人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44.第241章 點燃256.第254章 深耕第435章 秋後算賬152.第149章 點火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428章 盟主第458章 譁變113.第113章 家宴100.第100章 請帖332.第324章 今時寵第453章 祭婿文稿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第436章 都在努力98.第98章 御狀266.第264章 定罪200.第197章 刊報院第468章 玩火自焚41.第41章 劫囚154.第151章 造相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第444章 內應125.第123章 共識第433章 南下剿賊
144.第141章 書坊第421章 假太守第455章 速去速回125.第123章 共識156.第153章 妙法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第486章 幸蜀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136.第133章 歲考第442章 離間計113.第113章 家宴第341章 互幫互助91.第91章 野無遺賢第471章 郡王128.第125章 敵友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66.第264章 定罪110.第110章 新搭子17.第17章 還家216.第213章 千古情99.第99章 得寶歌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256.第254章 深耕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492章 大雨178.第175章 科舉試126.第124章 隱情第360章 捷報125.第123章 共識263.第261章 揮鋤第482章 綺念第365章 救星75.第75章 報案310.第304章 右相府262.第260章 借刀221.第218章 心結322.第314章 設套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407章 血口噴人326.第318章 清白第465章 大局第475章 平涼對策第365章 救星81.第81章 鄰居76.第76章 春雨222.第219章 賜浴54.第54章 白膏油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第434章 渡河172.第169章 盛宴倒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29.第29章 金吾衛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53章 祭婿文稿第480章 贏51.第51章 勿論真假136.第133章 歲考32.第32章 籌碼第12章 引見313.第307章 羅鉗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78.第78章 租庸調190.第187章 曲江宴第460章 寶雞174.第171章 去與來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第10章 人脈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338章 遊藝使341.第333章 螞蚱166.第163章 謀職第422章 恩人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44.第241章 點燃256.第254章 深耕第435章 秋後算賬152.第149章 點火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428章 盟主第458章 譁變113.第113章 家宴100.第100章 請帖332.第324章 今時寵第453章 祭婿文稿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第436章 都在努力98.第98章 御狀266.第264章 定罪200.第197章 刊報院第468章 玩火自焚41.第41章 劫囚154.第151章 造相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第444章 內應125.第123章 共識第433章 南下剿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