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克

第第上更,求定閱!)

從外觀上看東清鐵路機車製造所是一片黑暗,完全看不到一絲燈光,可是在這座俄國人遺留下的大連最大的工廠車間內,卻是一片燈火通明,幾十個車間內,兩千多名工人正在那裡趕班加點的製造着武器,或是用輕軌加工着鐵絲障樑。

在機加車間內,一枚枚鑄造車間鑄造的迫擊炮彈殼體,正在車牀上進行着最後的精加工,而從在鑄造車間內,成千上萬個手榴彈殼體,不斷的被工人們用推車推出來,這些殼體會被送到城內幾十個臨時動員的“軍工廠”製造成手榴彈、地雷。

東清鐵路機車製造所,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變成了一座軍工廠,最初只是試製,可現在卻是大規模生產,在從馬鞍山來此的兵工技師的指導下,氣焊切割用的空氣瓶被工人們改成了重型迫擊炮,一百九十多公斤重的重炮彈,儘管只打了兩天,但這種用裝填120公斤礦用炸藥的“大炮”,雖說射程近、射速慢,卻成功的震懾了進攻的日軍和防禦的近衛軍。

在距離鑄造車間不遠的一間小辦公室內,李九澤拿着幾個鐵殼,正在那裡組裝着什麼,先是一發子彈,被塞進一個筒型的鑄殼內,接着,他又把一個小鋼管擰進這個鑄殼之中,最後一個帶着鑄紋的手榴彈被活塞進殼裡。

“長官,這樣就成了”

將這麼一個一公斤多重東西朝桌上一放,李九澤那張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一些憨笑,他是一個月前,從江南海軍制造局來的的機車製造所,來這指導那些工人制造手榴彈、地雷,而現在他擺弄出來的地雷,卻是他剛研製出來的新型地雷。

“這就是飛雷?”

軍官的臉上帶着些異色。

“這地雷咋飛上天?”

“長官,你看地雷用的是手榴彈爲翻板擊釘。側面的翻板保險夾被鐵桶扣着,就不會炸”

李九澤解釋着,這種翻板手榴彈造起來,比長柄手榴彈簡單一些,雖說扔的近,可在大連製造這種手榴彈卻最容易。

“只要有人拌上拌索或是拉開他,這個環一拉開,擊針便被釋放,擊針打中的去掉彈頭的子彈,什麼子彈都成,咱們的、俄國人的、日本人的,都成,子彈就將戰鬥部彈出雷殼。翻板擊發機構在戰鬥部被彈出雷殼後,由於不再受彈體的限制,翻板保險夾打開,擊發針刺雷管,就在空中炸了。俺試過……差不多就是這一帶炸。”

李九澤用手在小腹上比劃了一下。

“李工頭,你是想要人家斷子絕孫啊”

“那些狗日的來糟蹋咱中國的地方,就活該斷子絕孫”

李九澤恨罵了一句。

“嗯選造幾百個試試,要是效果不錯,咱就可盡的造”

駐廠的軍官很自然的發了話,他從來不會拒絕這些工人的發明創造,就像那用氣瓶改重的重炮一樣,小三百毫米的口徑,一炮打過去,能把幾十個炸上天,就連前線都說威力太大了點,太近了不敢用,一怕炸燬了鐵絲網,二怕傷着自己人。

“若是行的話,我親自報告旅長,獎你3000元獎金”

在適當的激勵機制下,人總是能發揮出超乎想象的創造力,無論是工人或是士兵,都是如此。

幕色濃重,東清鐵路機車製造所內的機器轟鳴着,而大連城外槍炮聲卻已經停了下來,這是或許正是黎明前的寂靜。

凌晨的濃霧中,在戰壕內,一排頭戴鋼盔的戰士立正站在那,看着面前的戰士,唐磊走到劉東鋒面前,先向他行了一個軍禮。

“劉上士,君出征以來奉軍旗而轉戰處,今雖升級易職爲上士,然帝國更望君努力忠勇報國”

在向劉東鋒表示祝賀後,他又把視線投向自己排裡的兄弟。

“想來,試探以過,今日日寇或會對我防線發起總攻擊,我與諸君寢相共已半年餘,雖不忍作別然期望諸君努力,以我等近衛軍人之血肉爲軍旗添彩,不負陛下與國民之厚望”

“請長官放心,我等定奮勇殺敵,以死報國”

三十一名士兵同時行禮答道。

“好了,兄弟們,今天就以決別,望各位忠勇報國拜託”

這次唐磊並沒有行軍禮,而是雙手指掌相交過首,衝着下屬行了一個深鞠。

軍人總有一種預備感

對死亡的預感

當唐磊和下屬作着決別時,日軍陣地上,數百名揹負着炸藥箱的日本兵,雙手奉酒,衝着站在彈藥箱上的軍官。

“……唯至今夜雖水變有甘露之味,望諸君不負皇軍威名,以肉彈之軀破華軍鐵絲之網”

說罷木越安綱一舉杯,敬了這些“肉彈”隊的士兵,肉彈日軍正是用肉彈之武勇得已攻克旅順要塞,木越安綱不相信,這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大連會比旅順更難攻克。

沒有人說話,沒有忠勇的天皇萬歲或日本萬歲聲,揹負着十公斤炸藥箱的日本兵只是朝着師團長一鞠躬,便在軍官們的率領下,朝着近迫戰壕走去。

在日軍的近迫戰壕內,提着三零式步槍的日本兵,正在等着最後的總攻令。

“祝成功”

等待着總攻的大島等人,向那些揹負着炸藥箱的士兵輕語着。

“嗖……”

炮彈的劃空聲響了起來,在除去警戒哨的戰士外,幾乎是在頭頂響起炮彈的破空聲時,戰壕裡的戰士便鑽進了戰壕側壁的防炮洞內。

與其它國家不同,近衛軍的塹壕體系,除去射擊壕、交通壕、預備壕之外,在戰壕和交通壕、預備壕的二側,還修建了大量的小型防炮工事。高一般不超過1.5米,寬半米到2米,深則不定,可以幾米甚至可以是十幾米深。

這種防炮洞小的可以容納一兩個人,大的容納三五個人到一個班。這些小型工事因爲小,用較少的材料就可以修築的非常堅固。他們不但可以用於士兵有效防禦火炮,也可以儲存彈藥和補給。

由於目標小,位置深,即便是敵人重炮很難殺傷,也很難全部打擊到。炮擊只是摧毀了暴露出的大中型工事,對這些數量巨大的小不點沒有完全不會造成任何打擊,更何況,得益於日俄戰爭前,港內堆積如山待出口的木料,防炮洞頂使用了大量木樑之外,甚至還用鋼軌加以補強,幾乎不可能被轟塌。

而防炮洞本身建在戰壕兩側的地下,入口又窄,炮彈正好落在狹窄戰壕裡面的洞口,概率還是極低的,因此在防炮洞洞內的戰士,完全不需要考慮會被殺傷。

劇烈的爆炸翻滾着戰壕,鋼鐵破片和着灰土在戰壕內外橫飛着,窩在防彈洞內的劉東峰,在炮彈幾乎在頭頂上爆炸的瞬間,頭頂的落土砸在鋼盔上讓他的心頭一緊,刺鼻的硝煙味伴着塵土撲面而來。

“鎮定等一會再收拾那幫子咋種”

在炮擊中,作爲班長的鄭東鋒不忘給兄弟們鼓着氣,尤其是那些就地徵召的動員兵們,此時他們大都面色煞白,目帶惶色的在防炮洞內等待着炮擊的結束。

藉着濃霧和炮擊的掩護,幾百名日本兵離開了近迫壕,他們中有的人在匍匐前進時被地雷炸死,但更多的人卻是藉着彈坑與彈坑之間朝着百多米外的鐵線網前進着。

相比於在防炮洞內躲避炮擊的戰士,鐵絲網後警戒哨中的相比更危險一些,他們必須要在部隊主力進入防炮洞時,爲部隊提供警戒。

“日本兵”

警戒哨位一名戰士一發現正在接近鐵絲網的敵軍時,即操架起輕機槍衝着那些日本實施點射,每隔兩百多米設立的警戒哨儘管擁有輕機槍,但卻無法阻擋那些“肉彈”,偶爾子彈擊肉彈揹負的炸藥箱時,劇烈的爆炸震憾着大地。

接近鐵絲網的肉彈從背後取掉炸藥箱的瞬間,被子彈擊中了,他掙扎着划着火柴,一根、兩根,被血浸透的火柴根本就劃不着,嗖……一發擊中他的子彈結束他的掙扎。

一部分肉彈被打死了,但還有一部分內彈接近了鐵絲網,划着火柴點燃炸藥箱,用盡全身的氣力朝鐵線網間甩着,有的人在甩炸藥箱時被子彈擊傷後,燃燒的炸藥彈落在他們藏身之處,一時間在鐵絲網間和鐵絲網前發生了一連串劇烈的爆炸。

“突斯給給”

軍曹、軍官們抽出了明治三零式軍刀斜指着天空,數千名身着藏青色軍裝的日本兵朝着大連城外第一道防線發起了衝鋒。

日軍的炮擊依然繼續着,他們似乎準備用炮擊把近衛軍官兵壓在戰壕內擡不起頭來,而沒有遠程火炮的近衛軍卻又實施壓制射擊。

“敵軍進入五號標定區域”

日軍步兵排着線式隊形衝鋒時,警戒哨內的戰士拿起電話,向後方通報着日軍的位置。

在第二道防線前的迫擊炮陣地上,沉寂多時的炮手們迅速忙活了起來,因早已定標定射角的緣故,幾乎是在接到電話的瞬間,炮口旁的兩名裝填手便左右開弓接連發射迫擊炮彈,短短十幾秒內,即有數百發炮彈落在標定區域,原本在土地上醒目的藍色線條,瞬間被硝煙和鑄鐵、鑄鋼破片所籠罩,數倍音速的鋼鐵破片扯撕着日軍士兵的身體。

“繼續前進”

炮擊中,衝鋒的日本兵甚至都沒有臥倒,反而加快了步伐,向着幾十米外的那被炸開缺口的鐵絲網衝去。

“……”

隨着尖叫着的同僚們,大島幾乎是踩着屍體衝過了那一道柵式鐵絲網,在他的前方,不時傳來爆炸聲,揹負炸藥的肉彈大都選擇和蛇腹形的鐵絲網同歸於盡,儘管地上有地雷,但不時卻有傷兵在地上用自己的身體滾炸那些地雷,雖說華軍機槍掃射並不激烈,但鐵絲網間盡是散碎的血肉,有肉彈的、有滾雷的士兵的,還有被炮彈打傷的。

在日軍出擊陣地內,拿着望遠鏡的木越安綱雙眼盯着那幾十道狹窄的突破口,士兵的死傷他並沒有留意到,他此時所關注的僅僅只是否能夠突破華軍的防線,進而佔領大連。

“師團長閣下,我軍即將突破華軍防線是否停止炮擊”

“不能,繼續射擊必須要把華軍壓在戰壕內,只有他們擡不起頭,我們纔有機會突破”

木越安綱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的這次突破是吸取旅順的經驗,一時的誤傷換來的卻是敵軍陣地的突破。

“啊……”

衝過那道三層的蛇腹形鐵絲網後,第一次看到平整土地的大島,第一時間邁開腳步,朝着前方衝去,可只不過剛跑兩三步,便被絆倒在地,在被低鐵絲網絆倒的瞬間,大島幾能清楚的看到在麥田間插着一些掌高的竹籤,一陣劇痛竹籤刺穿了他的身體,未失去生拿了他在感覺到不斷有人踩着他的身體向前衝時,便失去了意識,隱於麥苗中的低鐵絲絆網,不斷的絆倒突破鐵絲網的日本兵,而田間的竹籤又接二連三的奪去他們生命。

原本看似猛烈的攻勢隨之一滯,與此同時,未遭破壞的機槍工事內,機槍手駕起了機槍在和友鄰機槍手一同在那些突破口形成了致命的交叉火力,密集的彈雨在突破口間橫飛着,鑽進敵人的身體,拖出一塊血肉,崩出一團血霧,紅色血霧、黑色硝煙在陣地前瀰漫着。

原本信心滿滿的木越安綱和出擊陣地上的日軍軍官們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他們眼睜睜全是不可思議的看着那在突破口停滯不前的部隊,不是他們停滯不前,而是屍體在那突破口間擱了一層又一層,儘管那些士兵奮力前進着,卻血肉之軀卻無法衝開那由“噠噠……”的機槍聲構成的火線。

終於,槍聲,炮聲,伴着最後一羣士兵的倒下,停止了,曾經沸騰的戰場重新陷入了寂靜,在這團寂靜中,不斷傳出傷兵的呻吟聲,看着那摞了一層層的屍體,戰壕內的日本兵心中的恐懼在漫延着,所有人的心頭幾乎在這一瞬間,都升出了一個念頭來。

“這……這是無法突破的”

———————————————————————————————

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202章 聖與賢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62章 彰德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17章 石油第135章 大事件第99章 麻煩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207章 日本人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76章 目的所在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244章 第一步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11章 怒嘆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138章 界線第155章 北南難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49章 革命者第161章 分歧第231章 夜探第62章 危澤與秋娘第224章 兄弟第80章 差距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177章 兩支艦隊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84章 炒第26章 南京東京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74章 甲一第163章 間行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199章 談判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2章 選擇第23章 企圖第269章 在關東第80章 差距第98章 四肢發達第7章 做不到第72章 一個問題兩個人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0章 抉擇(中)第247章 下套子第229章 工具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79章 瘸子救美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32章 告別第102章 原罪第188章 決定權第234章 戰場第205章 前夜第222章 “禮物”第131章 悲涼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150章 開局第225章 欣賞與現實第84章 革命者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29章 夢想第129章 就在這第117章 石油第226章 約定!第101章 人與狼第61章 擠兌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111章 征程第46章 阿拉伯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138章 界線第16章 沒必要第56章 在哈佛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105章 勞動者聯合報第284章 !!求定閱!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23章 企圖第55章 作派第2章 選擇
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202章 聖與賢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62章 彰德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17章 石油第135章 大事件第99章 麻煩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207章 日本人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76章 目的所在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244章 第一步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11章 怒嘆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138章 界線第155章 北南難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49章 革命者第161章 分歧第231章 夜探第62章 危澤與秋娘第224章 兄弟第80章 差距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177章 兩支艦隊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84章 炒第26章 南京東京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74章 甲一第163章 間行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199章 談判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2章 選擇第23章 企圖第269章 在關東第80章 差距第98章 四肢發達第7章 做不到第72章 一個問題兩個人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0章 抉擇(中)第247章 下套子第229章 工具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79章 瘸子救美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32章 告別第102章 原罪第188章 決定權第234章 戰場第205章 前夜第222章 “禮物”第131章 悲涼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150章 開局第225章 欣賞與現實第84章 革命者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29章 夢想第129章 就在這第117章 石油第226章 約定!第101章 人與狼第61章 擠兌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111章 征程第46章 阿拉伯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138章 界線第16章 沒必要第56章 在哈佛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105章 勞動者聯合報第284章 !!求定閱!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23章 企圖第55章 作派第2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