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

羅馬尼亞與德國對波蘭宣戰,並且立刻發動攻擊的行爲。在歐洲引發劇烈的軒然大波,因爲各國政府都知道博波蘭才與英法簽訂共同防禦同盟,而德羅兩國的行爲不亞於直接打了英法一個耳光。

而此時的英法政府對於應對方法,在其政府內也有着巨大的分歧。其中激進派認爲波蘭是既然是盟國那麼就應該給予保護,所以需要對德國宣戰,同時趁德國大舉進攻波蘭的機會,由萊茵地區攻入德國,推翻德國**政權。

至於羅馬尼亞,在解決掉德國之後,可以要求其退出原希臘領土。如果羅馬尼亞看不清形勢,那麼英法兩國完全可以聯合希臘、南斯拉夫與匈牙利一同進攻羅馬尼亞,推翻埃德爾的獨裁統治,建立更加民主符合歐洲潮流的政府。

當時這不過是激進派的想法和打算,而兩國政府中穩重派對此有着不同意見。

他們認爲,如果英法從背後攻擊德國,這會進一步加劇德國的兩國的敵視。而且這雖然達到牽制了德國的目的。但有很大可能會讓德國將精力放到兩國這邊。而且這也會導致兩國與蘇聯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協議。(目前英法還並不知道蘇德互不侵犯協議)

而且雖然英法對德國進攻能夠牽制其兵力,但是波蘭並不會因此受益。因爲還有一個羅馬尼亞的存在,對於波蘭能不能頂住羅馬尼亞的進攻,他們也抱着悲觀的態度,而英法對於從希臘進攻羅馬尼亞牽制其兵力也是不感興趣。

這其中關係太複雜,而且還有一個態度不明的意大利存在,更讓他們不想在地中海做出某些過激的舉動。

當然他們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首先需要對德法邊境集結兵力,防止可能遭到的攻擊。其次需要在北海和東地中海集結海軍,封鎖兩國的資源進口,斷絕其貿易往來,減少其戰爭潛力。最後可以讓波蘭政府向蘇聯求援,將蘇聯拖入戰爭。

沒錯,雖然英法政府的綏靖政策失敗了,但是英法依然不願意被拖入戰爭中。一方面是因爲上一次大戰傷亡太大,讓人觸目驚心,到現在英法國內都還有很大一批反對戰爭的人。

所以英法政府之前綏靖政策,纔會有那麼多人的支持。雖然綏靖政策失敗了,但這不代表兩國民衆就都願意打仗了。

而英法國內還有一種聲音,那就是以最小代價結束這場發生的戰爭。這不僅對民衆有影響力,對於英法政府內部也是有巨大影響力。

其實這種想法不過是綏靖政策的變種,在明知道必須宣戰的情況下,依然希望將德國注意力放在東面的蘇聯。當然最好是蘇聯應波蘭的請求,進入波蘭境內與德國人打個你死我活,順帶在烏克蘭地區,與羅馬尼亞也打的不可開交就好了。這樣整個文明世界就安全了。

而這兩種強硬與穩重的想法交織在一起,讓英法兩國發生了劇烈的爭執。剛剛加入戰時內閣擔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更是在內閣會議上,強烈的抨擊大家的想法。

認爲應該立即派出援軍,與法國一道向德國本土進攻。並且還說,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制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只不過丘吉爾的想法更多隻代表少數人,而更多人的想法是將這場戰爭壓下來。

爲此法國外長喬治·博內還打電話給法國駐羅馬大使弗朗索瓦·龐賽。要他轉告齊亞諾,法國政府歡迎墨索里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議:邀請希特勒和埃德爾於9月1日來舉行一次會談,以便“審查已經成爲當前紛爭根源的凡爾賽和約的一些條款”。英國也同意會談,只是需要兩國軍隊必須立即撤出波蘭就可以。

沒錯也是在波蘭戰爭都爆發之後,英法依然希望將戰爭壓下去。而希望通過墨索里尼傳達英法的意見。

而這次意大利領袖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在德羅兩國對波蘭宣戰後,他呼籲德羅兩國最好用和平的態度,解決爭端,當然是他最喜歡的領導人會談。

只不過他的好意,希特勒和埃德爾都沒有理會。因爲兩人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根本不願意搭理他的意見。

被鬧了個沒臉沒皮的墨索里尼對此一點也不在意,因爲他被兩國對波蘭戰績驚呆了。羅馬尼亞當天就已經擊潰了波蘭的外喀爾巴仟集團軍,其最遠已經突入波蘭境內80公里的扎莫希奇。

而德國也差不多,一開戰德國的裝甲部隊也在波蘭西部撕開了,在此防守的70萬軍隊,目前已經奪取了戰略要點波茲南。

兩國如此犀利的攻勢,看的墨索里尼有些張口結舌,他沒想到兩國軍隊如此強大。之前意大利軍方預計,兩國想要打垮波蘭,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這要是不能犯錯才行。要是犯錯了,至少一年起步。

沒錯這不僅是意大利軍方的判斷,這也是英法乃至蘇聯方面的判斷。目前各國思路還停留在一戰模式,對於閃電戰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都還是各國宣戰,動員,然後沿着鐵路集結兵力進攻防守那一套。

所以面對德羅兩國勢如破竹的攻勢,墨索里尼被嚇到了。其實不止墨索里尼,其他國家都被嚇住了。

以至於英法兩國現在都不在要求談判了,連忙將兩份最後通牒發給羅馬尼亞與德國。

上面要求,終止一切對波蘭的侵略行爲,並從波蘭領土上撤出軍隊。否則,聯合王國和法國將履行我們的義務,去幫助波蘭。

而對於這份最後通牒,羅馬尼亞與德國根本就無視,繼續進攻波蘭。

而這種情況,讓英法不得不於開戰後的第三天宣佈,與德國和羅馬尼亞處於交戰狀態。

而面對如此情況,遠在北美洲的羅斯福宣佈美國中立的態度。

至此大戰纔算真正的爆發。

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418章 羅蘇衝突(十)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779章 芬蘭軍購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424章 收尾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613章 揭露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493章 在意大利(上)第435章 利沃夫(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76章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333章 還鄉(上)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609章 新首相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第110章 保加利亞的外交準備(求訂閱)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439章 轉型的霍克(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764章 激戰(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425章 影響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433章 元帥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282章 準備(二)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764章 激戰(上)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668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五)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209章 難民(中)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274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下)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217章 坦克(上)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十二章 清理雜草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296章 德瓦戰役(六)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130章 保加利亞的準備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204章 工會(中)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45章 空中遭遇
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418章 羅蘇衝突(十)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779章 芬蘭軍購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424章 收尾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613章 揭露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493章 在意大利(上)第435章 利沃夫(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76章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333章 還鄉(上)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609章 新首相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第110章 保加利亞的外交準備(求訂閱)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439章 轉型的霍克(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764章 激戰(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425章 影響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433章 元帥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282章 準備(二)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764章 激戰(上)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668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五)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209章 難民(中)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274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下)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217章 坦克(上)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十二章 清理雜草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296章 德瓦戰役(六)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130章 保加利亞的準備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204章 工會(中)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45章 空中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