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揭露

烏克蘭大饑荒讓不少像里爾托夫和索爾瓦斯夫一家的人逃向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接收了那麼多逃難的烏克蘭人,自然不會不會爲此爲難這些可憐的人。羅馬尼亞不經沒有爲難他們,而且還提供住宿和食物給他們。

不過對於烏克蘭大饑荒中蘇聯的表現,羅馬尼亞可沒有放過的打算。

米哈拉凱在首相府正詢問着一名下屬。“都準備好了嗎?”

“請放心首相,早已準備好了,這次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蘇聯人醜惡反對嘴臉。絕對能讓他們在世界民衆面前露個大臉。”

“去吧。”

將這名下屬送走後,米哈拉凱想起在王宮內面見埃德爾的那句話。

“這對羅馬尼亞是個絕好的機會,那些逃難而來的烏克蘭民衆就是最好的證據。只要我們將事情揭露出去,整個文明社會都會譴責這種不顧及民生的行爲。不過要主意,別將話題引導到對烏克蘭民衆救災上,而是要緊抓蘇聯在災荒年間依然對外出口糧食。最好將輿論引導到這是蘇聯政府對烏克蘭族的種族滅絕上,這會讓烏克蘭人對蘇聯怨恨加深,離間他們的聯繫。”

米哈拉凱首相對於國王的想法深感認同,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增加蘇聯的壓力,而且也打擊了歐洲民衆對蘇聯的認同,現在歐洲不少人將蘇聯看做工人階級當家做主的典範,而對其心生好感。現在這件事爆發出來,至少讓不少人對其認同會降低。

而且也能對蘇聯出口造成打擊,尤其是出口換取外匯的大頭糧食,更是要將其和烏克蘭人的性命聯繫到一起。口號都想好了,蘇聯出口的每一粒糧食都是從烏克蘭饑民口中奪來的,去買蘇聯的糧食就是在奪走別人的性命。

雖然着不可能阻斷蘇聯出口糧食的決心,不過能讓不少奸商利用這個藉口壓價,這又能減少蘇聯獲得的外匯,加大其工業化的難度。可謂是兩全其美的舉動,所以羅馬尼亞一定要讓這件事公開,讓其他國家的人好好看看蘇聯的嘴臉。

第二天,羅馬尼亞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報道烏克蘭的大饑荒。其中作爲羅馬尼亞最大的報紙,羅馬尼亞日報在報紙上刊登從烏克蘭偷拍到的照片。

照片上幾名骨瘦如柴的烏克蘭婦女帶着面黃肌瘦孩子,麻木的坐在地上。還有一個老農同樣枯瘦的眼巴巴望着乾枯的農田。

報紙在下面寫到,目前烏克蘭發生了大饑荒,而那些蘇聯人完全不顧及當地的那些災民,強行將其家中的糧食奪走,任其自生自滅。而且爲了保證自己的野心,蘇聯政府將從烏克蘭災民口中奪取的糧食,大量出口到歐洲,以換取需要的技術和設備。

據本報所知,蘇聯爲了掩蓋烏克蘭的災情,命令禁止各火車站向農民出售離開烏克蘭的火車票。而且從逃到我國的烏克蘭人講,在烏克蘭不禁要遭受到軍警的追捕,而且還有人餓的受不了開始吃人,他們先從墓地翻出那些剛死的人吃,後來發展到襲擊其他人。

蘇聯一直以來都標榜自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居然發生吃人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事,真是可笑之極。在這裡我們需要問問,蘇聯人敢不敢讓其他國家人去烏克蘭看看。本着良知的心,本報呼籲請那些購買蘇聯糧食的人停止把,你們買的那是烏克蘭災民的口糧。少購買一點蘇聯的糧食,就是對災民的最好貢獻。

羅馬尼亞報紙的大肆報道烏克蘭大饑荒的情況,很快將這股風傳到其他國家。不少報紙爲了吸引民衆注意力,紛紛派出記者前往羅馬尼亞採訪那些逃出來的災民。

而他們從災民口中得到的情況,果然如羅馬尼亞媒體上報道的一樣。而羅馬尼亞爲了更夠體現災民的規模,將他們集中居住。所以這些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烏克蘭災民們感到震驚。而其發回的報道,更進一步加大了民衆對烏克蘭大饑荒的瞭解。

其中泰晤士報就刊登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還面帶菜色的男子,而在下面的簡介寫到。他叫里爾托夫,來自烏克蘭扎波羅熱的一個叫多馬科夫的一個集體農場。在2月16日,里爾托夫一家人(五口)與自己好友一家(六口)從家鄉逃了出來。

他們經歷了軍警的追捕,理由是沒有農場的出具的通行證,不能亂跑不然就要被抓起來送到勞改營(據里爾托夫說,他從來沒有見到從勞改營放出來的人)。還經歷過吃人暴徒的追捕,據說他們有一次差點被這些人抓住。最後還有邊境巡邏隊的攔截,里爾托夫親眼看到好幾起軍隊對他們的處決。而歷經磨難的他和他朋友兩家人,一共跑出來六人。(別以爲這個數字低了,在這個難民營中好多都是一家人只跑出一兩人的。)

而在我們採訪中發現,這樣的慘劇在他們口中非常普遍。幾乎每一個人的遭遇都是這幾樣。那麼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出,烏克蘭境內的社會秩序已經崩塌,這裡既有天災也有人禍。不過來自人禍的因數居多,這些人基本都是烏克蘭人。而且我還從他們口中得知,蘇聯政府對烏克蘭的受災不感興趣,也沒有救災的舉動。這讓我感到深深的疑惑,這些烏克蘭人不是蘇聯的國民麼,現在將其丟在一邊不管,這是爲什麼?

泰晤士報的報道,將烏克蘭大饑荒推向了新的層次。不少慈善機構紛紛要求蘇聯允許他們前往烏克蘭救災,不過都被蘇聯斷然拒絕。死硬撐着也比將這些人放進烏克蘭強,這一點莫斯科政府還是清楚的。

而面對國際上的輿論,蘇聯一方面矢口否認自己國內受災,一方面不得不拿出一部分糧食來救災。那麼蘇聯到底拿出了多少糧食呢?

35萬噸糧食。

這麼多糧食如果是救助數百萬人還不錯,不過可惜受災的烏克蘭有三千萬人。這點糧食根本不可能維持下去,而烏克蘭大饑荒依然會持續下去。

而其他國家民衆在得知蘇聯禁止其他國家的人進入蘇聯,而且還污衊那些逃到羅馬尼亞的人是罪犯的時候,對於蘇聯的厭惡情緒就高了很多。不少國家的政客乘機向國民指出,這就是紅色政黨執政的下場,他們不會顧忌民衆的死活。

甚至有人在報紙上,這是蘇聯對烏克蘭族的有意屠殺,以達到起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關於這個言論,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了。

不過歐洲民衆隨着對烏克蘭大饑荒的瞭解,其對紅色思想的興趣大減,而歐洲的公會運動,也陷入了低迷。

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420章 反攻(上)第101章 婚禮 上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68章 鯨吞(七)第222章 1915歲末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305章 德瓦保衛戰(六)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764章 激戰(上)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650章 劫船(下)第425章 影響第154章 停戰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289章 突襲(一)第五十章 魯道夫·狄塞爾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209章 難民(中)第十二章 清理雜草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177章 夢想(上)第382章 匈牙利革命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192章 石油爭奪戰(中)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659章 爆發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677章 鈾礦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152章 各國的反應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743章 美援?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311章 後續第六章 瑣事第420章 反攻(上)第289章 突襲(一)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73章 懷孕第262章 謝洛夫(下)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50章 劫船(下)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423章 潰敗(下)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三章 採購 下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493章 在意大利(上)第296章 德瓦戰役(六)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
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420章 反攻(上)第101章 婚禮 上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68章 鯨吞(七)第222章 1915歲末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305章 德瓦保衛戰(六)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764章 激戰(上)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650章 劫船(下)第425章 影響第154章 停戰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289章 突襲(一)第五十章 魯道夫·狄塞爾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209章 難民(中)第十二章 清理雜草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177章 夢想(上)第382章 匈牙利革命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192章 石油爭奪戰(中)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659章 爆發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677章 鈾礦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152章 各國的反應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743章 美援?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311章 後續第六章 瑣事第420章 反攻(上)第289章 突襲(一)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73章 懷孕第262章 謝洛夫(下)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50章 劫船(下)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423章 潰敗(下)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三章 採購 下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493章 在意大利(上)第296章 德瓦戰役(六)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