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美國行(一)

作爲美國最大的海港,也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紐約港林林立立的停靠着衆多船隻。作爲天然的深水港,紐約港航道最淺處都有13.72米,完全適用與各種巨輪航行。所以在大航海時代,率先在此登陸殖民的荷蘭人一眼就相中了這裡建立了港口城市。

而現在它則成爲了北美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海運連接着歐洲與美洲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鐵路與河運連接着美國精華的五大湖地區。這也導致它成爲美國資金的集中地,在曼哈頓區林立着大量的銀行,參與着美國以及全世界的金融活動。

而聖路易斯號豪華遊輪緩緩停靠在繁忙的紐約港,這是它這次的目的地。

當聖路易斯號停穩之後,船上的其他旅客都被通知暫緩下船。這些旅客面對通知都欣然接受,因爲他們知道船上有位羅馬尼亞國王,這次是來美國訪問的。

而當埃德爾帶着妻子以及隨員踏上美國的領土時,歡迎儀式正式開始。兩邊的美國民衆揮舞着兩國國旗高聲的歡呼,而早已在此等候的國務卿凱洛格帶着紐約州州長等人立刻迎來上來。

“歡迎陛下訪問美國。”

凱洛格之前是美國著名的律師,在才贏得選舉連任總統寶座的柯立芝總統政府中擔任國務卿。

多說一句,柯立芝算得上是一個幸運的人,1920年大選時作爲沃倫·哈定的競選夥伴擔任副總統,在1923年哈定病逝之後接過總統職務。並且在隨後連任成功。他的財政部長就是著名的梅隆。而他的主張是小政府的自由經濟,將一切交給市場自我調節。這既讓這時地方美國經濟日益繁榮,也爲將來的經濟大危機打下了基礎。

作爲著名柯立芝繁榮的任內的國務卿,凱洛格堅決維護美國的利益,他對主張自由經濟。處處謀求美國資本在海外的權益,曾干涉美洲一些國家的內政和糾紛。至於對歐洲各國的態度,則是基本以目前美國主流的孤立主義爲主。

所以當面對這位美國政府的大管家時,有求於美國的埃德爾熱情的迎了上去。

“感謝閣下親自到碼頭迎接,美國民衆的熱情讓我這個來自巴爾幹的人感到驚訝,相信羅馬尼亞與美國的友誼必將源遠流長。”

“陛下客氣了。”

面對埃德爾的善意,儘管凱洛格對歐洲事務漠不關心,內心也有些忍不住遐想,因爲他感到這位埃德爾國王簡直比他還熱情。所以他一邊想着該怎麼應對,一邊指着身後其他人介紹給埃德爾。

“這位是紐約州的史密斯州長。”

“你好,史密斯州長。”

“你好,州長閣下。”

“這是……”

“……”

隨着凱洛格的介紹,埃德爾也與其他人一一握手。

“陛下,我們已經準備住所,請隨我來。”

“謝謝閣下。”

在凱洛格的帶領下,埃德爾一行人乘車離開了這裡。

當國務卿凱洛格在迎接埃德爾一行人的時候,在華爾街上的摩根財團辦公室裡面,有兩位跺一跺腳全地球都要抖三抖的大人物正在交談這位羅馬尼亞國王。

“貝克叔叔,你認爲這位來自羅馬尼亞的國王,想要在這次訪問中得到什麼?”

能當得起小摩根叫叔叔,而且還能單獨隨意聊天的只有喬治·費希爾·貝克。這位是J· P·摩根後期最爲親密的合夥人,也是他最重要的盟友。他作爲華爾街上最有實力的國民銀行家,他是多家企業的董事長,所管理的公司數量爲美國之最,據說在1917年他還是美國第三富有的人,而另兩位當然就是老洛克菲勒和小摩根了。

喬治·費希爾·貝克晃了晃手中的酒杯,搖着頭說道。“還能是什麼,美利堅除了資金之外,也沒有什麼能夠讓這位國王看得上眼的。”

別怪喬治·費希爾·貝克這麼直白,現在的美國就是除了有錢,其他方面還真不是埃德爾能看得上的。直到二戰之後,美國纔在吸收歐洲人才技術後才成爲自由世界的象徵。當然有錢這也是個非常美秒的感覺,它可以讓你有諸多體驗。相信只要不發生經濟大危機,哪怕沒有二戰美利堅也能在科技和技術領域追趕老歐洲。只不過花費的時間長一點而已,畢竟沒人會給錢過不去。

老貝克的話讓小摩根不禁暢想道:“如果是這樣,或許我們又能夠拿下一個歐洲國家的金融市場。”

“這可不一定,這可是一位強勢的國王。”

面對老貝克的話,小摩根笑了笑說道。“或許在其他方面這位國王可以強勢,不過在金融領域這可是我們的主場。如果這位國王真的需要美利堅的資本,那麼就一定會需要我們作爲盟友。讓出部分利益團結盟友,這也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基本常識,相信這位國王會明白美利堅的規則。”

小摩根自信甚至可以說是狂妄的話,絲毫沒有引起老貝克的反駁。因爲目前美國的金融市場的確就像小摩根所說,如果缺少摩根財團的合作,埃德爾的美國之行將大爲失色。

要知道目前摩根同盟與摩根家族被總稱爲摩根聯盟。摩根聯盟中,以摩根公司爲軸進行董事部連鎖領導,與大金融資本以下、超過20萬的主力金融機構互相連結,這樣就構成了結構龐大、組織嚴密的“摩根體系”。

這一金融集團佔有全美金融資本的33%,總值近200億美元!另外還有125億美元的保險資產,佔全美保險業的 65%。生產事業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業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美國鋼鐵、通用汽車公司、肯尼格特製銅公司、德州海灣硫磺公司、大陸石油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摩根公司在鐵路業上的滲入是盡人皆知的了。

同時,通訊業方向它還擁有ITT(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全美電纜、郵政電纜、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億美元的總資產,屬下有亞那科達銅山、西屋電氣、聯合金屬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業。

上述所有相加,合計所有總資產,扣掉重複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體系擁有740億美元的總資本,相當於全美所有企業資本的1/4。167名董事,從摩根公司走出來,控制着整個摩根體系,執行着由華爾街的摩根發出的指令,這是怎樣的一個霸業!

而作爲這一個巨大金融體系的掌舵人,小摩根可以說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甚至是除了幾個主要列強國家之外,其他國家都不會放在他眼中。

而羅馬尼亞勉強算得上新晉列強,自然就進入小摩根的眼中。

第163章 新領土(上)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475章 發現(下)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632章 意大利的異動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425章 影響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150章 特爾諾沃戰役(五)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第622章 向索菲亞進軍(一)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217章 坦克(上)第四章 家事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509章 裝甲師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487章 訪問波蘭(下)第128章 巴爾幹同盟破裂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798章 突尼斯角海戰的後果第271章 情報入手第462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上)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410章 蘇羅衝突(一)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204章 工會(中)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559章 霍夫曼暢想的新裝備第779章 芬蘭軍購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724章 撤退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52章 交戰(上)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101章 婚禮 上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360章 奧匈的戰敗(上)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四十一章 土耳其革命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02章 截胡(上)第154章 停戰第218章 坦克(下)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三章 採購 下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609章 新首相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637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中)第764章 激戰(上)
第163章 新領土(上)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475章 發現(下)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632章 意大利的異動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425章 影響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150章 特爾諾沃戰役(五)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第622章 向索菲亞進軍(一)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217章 坦克(上)第四章 家事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509章 裝甲師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487章 訪問波蘭(下)第128章 巴爾幹同盟破裂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798章 突尼斯角海戰的後果第271章 情報入手第462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上)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410章 蘇羅衝突(一)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204章 工會(中)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559章 霍夫曼暢想的新裝備第779章 芬蘭軍購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724章 撤退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52章 交戰(上)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101章 婚禮 上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360章 奧匈的戰敗(上)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四十一章 土耳其革命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02章 截胡(上)第154章 停戰第218章 坦克(下)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三章 採購 下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609章 新首相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637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中)第764章 激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