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後續影響

看到大家都非常的沉悶,作爲政府首腦的李沃夫開口講到。“現在退出戰爭史不可能,不然我們沒有還款的財力。現在我們只能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才能維持政府的運作。”

作爲政府的首腦,李沃夫這樣講算是定了政府的基調,下面的其他人哪裡會有意見。於是在2月15日,俄國臨時政府照會英法兩國,經過慎重的考慮,俄國臨時政府任然會呆在協約國內,繼續與同盟國作戰。對於俄國臨時政府的決定,英法兩國當然大爲放心。

而已經看到俄國有搖搖欲墜跡象的德國政府,當然不會讓其安定下來。尤其現在陸軍掌控者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兩人對於東線的重視超過了以往德國總參謀長。看到現在俄國的情況不重點針對其打擊一番,簡直對不起他們對東線的重視,而且德國政府現在也看到結束東線作戰的曙光,當然也會加大支持力度。

在羅馬尼亞一直等待消息的埃德爾也收到了這個消息。

“看來紅俄上臺不可避免。”

埃德爾看着聖彼得堡發來的消息,判斷的自言自語道。不過可惜對於遠在聖彼得堡的事,羅馬尼亞也干預不了,只能等待事情的發展。

不過現在管不到聖彼得堡,不代表以後沒有機會。埃德爾叫來自己的兩位情報主管。

“對於俄國方面將是你們重點滲透的區域,尤其是那個布爾什維克政黨將是你們的主要目標。我會專門批一千五百萬列伊的經費給你們使用,都要將其花在這方面。同是從俄國收購物質的事也不要停下來,還要做大隻要那些人敢賣,你們就要多多買進。”

埃德爾想法是趁現在布爾什維克還沒有做大之前,先派人進行潛伏。哪怕潛伏一百人,能成功一人也算賺大發了。因爲埃德爾打算十年內不動用潛伏進布爾什維克黨的這些人,他想要在關鍵時候才動用這些歷經千辛萬苦才存活下來的間諜。至於繼續購買俄國物質,也是爲了讓局勢更加利於羅馬尼亞的變化。

在說完針對俄國的情報工作要點之後,埃德爾說起了國內的安排。“從現在開始要密切關注那些左翼政黨,尤其是那些有過宣傳暴力傾向的政黨是重點關注對象。”

埃德爾知道現在羅馬尼亞偏左翼政黨一般都是社民黨,最爲和即將出世的紅色帝國相仿的政黨,就是恩格斯所創立的第二國際社會民主黨。事實上羅馬尼亞也有社會民主黨不過因爲其比較弱小,纔沒有受到其他政黨的關注,不過在卡魯斯特這裡也是有派人潛伏。

不過對比於左翼政黨的弱小無力,羅馬尼亞右翼政黨就強力多了。因爲民族主義的蓬勃發展,讓右翼政黨的主張大爲吃香。現在羅馬尼亞政黨真正讓埃德爾頭疼的反而是右翼政黨,動不動就是對國外羅馬尼亞族生存的擔心,政府需要去解救這些受苦難的人。

埃德爾目前還是用得上右翼政黨,等到他心中大羅馬尼亞初步完成後,這種狹義的民族主義觀點就會被他拋棄。因爲到那個時候羅馬尼亞就是多民族國家,像現在這種民族政策必須得到改變,不然國內問題就能拖住社會發展的腳步。至於到時候是什麼民族政策,這個埃德爾自己也沒有想好。

像自己前世那種政策,埃德爾是不會考慮的,最多就是在國內放棄民族成見,爭取社會平等。到哪個時候,沒本事的人就別說什麼民族歧視,地區歧視什麼的,自己沒本事走到哪裡都會被歧視。

兩位情報負責人在接到埃德爾的命令後就下去辦了,至於該怎樣做就需要他們兩人自己考慮。

在送走兩人後,埃德爾再一次招來了首相。

“最近協約國方面對我們的條件有沒有鬆動?”

面對埃德爾的詢問,布勒蒂亞努首相回答道。“陛下,目前英法還是不鬆口。”

“哪怕是俄國革命之後?”

“是的,陛下。”

埃德爾聽到這裡不由得想到,是什麼會讓英法在俄國革命後依然在不鬆口,難道他們不知道革命爆發的原因?

俄國算是廢了大半,國內一團糟,而且軍隊士氣裝備也很差,完全和之前是兩個概念。這些情況英法兩國一定知道,是什麼倚仗讓他們不願意羅馬尼亞獲利太多呢?

埃德爾聽到首相的話後,來回走動起來。布勒蒂亞努首相看着國王來回走動,也不敢打擾。

埃德爾在走動中靈光一現,想起還有一個列強國家沒有參戰,莫非是英法已經將其拉到自己陣營。在美洲唯一的列強,也是GDP總值世界最高的美國。一想起這個國家,埃德爾就可以從前世記憶中找出不少稱號,人類的希望,文明的燈塔,自由的鬥士等等。這些諸多稱號用在一個國家身上,可以看出其的地位,在自己前世也就自己祖國有希望超越這個國家,不過直到是穿越前還只是很有可能。

現在美國也沒有那個時代的威風,現在歐洲提起美國都是一臉的不屑。除了少數新興行業和各種資源以外,美國貨就代表着劣質產品,這也是現在歐洲人的共識。只是這幾年歐洲大戰,讓美國工業獲得巨大的發展,將其從債務國一舉變爲債券國,而且英法爲其供應大半的債務。

爲了不讓自己債務變成廢紙一堆,美國就不能讓英法兩國倒下。這些都是埃德爾在前世所有人都是達成共識的觀點,至於那個墨西哥想入侵美國的笑話,估計連墨西哥人都不相信。因爲墨西哥恨美國,是因爲爲什麼美國不全部吞併墨西哥。

埃德爾在理清思路後,知道肯定是美國決定入場,讓英法兩國不想拿出太多利益給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現在拿到的利益,完全讓埃德爾覺得還不值得出手,因爲俄國退出戰爭將是英法最爲害怕的事情。這時候英法一定會讓自己出手,這時候價碼就一定會適合羅馬尼亞的需求。

埃德爾就在想,能不能在這件事上爲羅馬尼亞獲得足夠的利益。不過在思考一番後,埃德爾發現以羅馬尼亞的體量對此完全沒有辦法。

看來只能等美國的消息。

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371章 敖德薩條約(下)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311章 後續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287章 錯過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425章 影響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737章 奪島(中)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45章 卡魯斯特的新安排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749章 克里特戰役(五)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413章羅蘇衝突(五)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559章 霍夫曼暢想的新裝備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299章 增員計劃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369章 鯨吞(八)第276章第320章 保加利亞戰役(一)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620章 風起保加利亞(下)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314章 重心調整第616章 國會縱火案第220章 隱形擴編(下)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334章 還鄉(中)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222章 1915歲末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二十一章 流水線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二十七章 鋼鐵廠第324章 保加利亞戰役(五)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424章 收尾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
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371章 敖德薩條約(下)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311章 後續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287章 錯過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425章 影響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737章 奪島(中)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45章 卡魯斯特的新安排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749章 克里特戰役(五)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413章羅蘇衝突(五)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559章 霍夫曼暢想的新裝備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299章 增員計劃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369章 鯨吞(八)第276章第320章 保加利亞戰役(一)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620章 風起保加利亞(下)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314章 重心調整第616章 國會縱火案第220章 隱形擴編(下)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334章 還鄉(中)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222章 1915歲末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二十一章 流水線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二十七章 鋼鐵廠第324章 保加利亞戰役(五)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424章 收尾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