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逝水 (六)

眼下燕雲十六州雖然被契丹佔據,但當地許多大族卻都在腳踏兩隻船。即便做了遼國的官,暗地裡也與中原多有往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耶律阿保機的心腹謀士韓延徽。因爲思念故鄉,乾脆偷偷跑回後唐尋求出仕。直到被權臣王緘發生衝突,怕被其所害,才又怏怏前往契丹。

所以在柴榮等人眼中,趙、韓兩家各處一國的事情,並非不可逾越的鴻溝。燕雲兩地的漢人依舊是漢人,割讓燕雲的是石敬瑭,而不是燕雲兩地的世家大族。只要趙匡胤和韓晶偷偷默默地把親成了,不給各自的家族添麻煩,想必家中長輩也樂於看到兒女們能有個好姻緣!

當晚,兄妹四人與商隊一道,在野外露宿。第二天早晨起來,繼續策馬南行。正是荷花盛開時候,一路上,水若眼波橫,山似眉峰聚,每一張面孔上,都笑容滿滿。

只可惜,路再遠,也終有盡頭。

這一日,隊伍早早地抵達了拒馬河畔。排在更早抵達的其他商隊身後,準備向守關的稅吏繳納厘金,依序通過河面上的浮橋。

拒馬河是大漢與北遼的暫定邊界,雙方雖然誰都不承認,卻暫時都默契地將兵馬收攏於河道兩岸,以避免發生沒有準備的軍事衝突。因此,拒馬河上的浮橋,也就成了大夥南歸的最後一道關卡。只要成功混過去,馬蹄踏上南岸的土地,就算徹底逃離了生天。

韓晶知道跟趙匡胤分別在即,心中十分不捨,拉着情郎在樹下叮囑個沒完。柴榮和寧子明兩個,也雙雙鬆了一口氣。跳下坐騎,一邊給戰馬喂水,一邊緩緩走動舒展筋骨。

才走了幾步,耳畔忽然聽到一陣嘈雜。隨即,擁擠的隊伍前方,幾名漢家打扮的商販夥計,哭喊着逃向了河灘。而兩名守釐卡收費的契丹小吏,則揮舞着鐵尺,皮鞭,在其身後緊追不捨,一邊追,一邊破口大罵,“窮鬼,活該餓死的窮鬼。竟敢爺爺討價還價,吃了豹子膽了你!老子懷疑你是南人的探子,這幾車皮貨都是禁運品,全部收繳充公。你們幾個,跟老子去衙門裡覈實身份!”

“大爺,大爺饒命啊!小的,不是要討價還價,小的上次過河的時候,的確只收了兩成啊!”商販們捨不得財貨,不敢跑得太遠。用手捂着腦袋,哭喊求饒。

那小吏卻手下卻毫不留情,繼續一邊抽打,一邊厲聲咆哮:“老子說幾成就是幾成,你敢替老子做主,反了你!別跑,趕緊跪下受縛,否則,當場格殺無論!”

“大爺,大爺饒命。小的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商販們哀哭求告,不敢奢望能拿回貨物,只求能逃得一死。

一衆等候過河的其他商販心有慼慼,卻誰都是敢怒不敢言。拒馬河以北,是遼國的地界。作爲漢國百姓,怎麼可能指望這裡的官府能秉公辦案?捱打的那幾個倒黴鬼不去衙門,只是丟光了貨物。若是真的跟着小吏去了衙門,恐怕連命都得搭上。

“奶奶的!”眼看着捱打的小販已經氣息奄奄,寧子明忍無可忍,手向馬鞍子後一探,就準備仗義直言。

柴榮卻搶先一步按住了他的手背,搖搖頭,低聲道:“子明,切莫衝動。守河的可不是是區區幾十名稅吏。沿河駐紮的遼軍,隨時都會過來巡查。一旦動起手來,即便你我能平安脫身,今日過河之人,恐怕也得被遼兵殺死一大半兒!”

“嗯!”寧子明咬着牙點頭,心中卻有滔天怒火來回翻滾。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將來肯定有一天,咱們會帶着大軍打到這兒!”柴榮怕他衝動,拉住他的一隻胳膊,低聲開解。

“嗯!”寧子明又低低迴應了一聲,目光沿着河畔來回逡巡。

與黃河、桑乾河相比,拒馬河的水量並不算太充沛。但河道兩岸,卻極爲陡峭,並且寬一段兒,窄一段兒,變化不定。連帶着河水也時急時緩,滔滔滾滾,起伏難測。

這樣的河流,很難走得動大船。而想要架橋的話,橋墩和橋基又非常不容易找到合適地址。千百年來,兩岸百姓完全是靠小漁舟和浮橋來過河。每逢汛期,基本上就是交通斷絕,旅人望河而嘆。

“不用找了,就這一條浮橋,方圓兩百里之內,肯定沒有第二條。這條河,跟咱們曾經走過的高粱河,潞河都有同樣的麻煩,寬窄變化不定,水量時大時小,並且河面上沒有足夠的橋樑!”柴榮此番北行,並不是完全爲了經商。略一琢磨,便知道寧子明正在看什麼,一邊走動,一邊低聲說道,“不光是咱們現在殺人容易,脫身難!將來若是有人領軍北伐,也是個大問題。防守一方只要砍斷拴浮橋的繩索,就至少能遲滯進攻方五天以上。如果其中一方不熟悉水文,選在了汛期作戰,未等打,基本上就敗局已定了!”(注1)

“如果冒險強渡呢,趁着守軍反應不及?”寧子明在常思帳下,已經積累了不少作戰經驗。擡頭朝河面上掃了幾眼,低聲問道。

“孫氏太大,並且物資補給很難供應得上!”柴榮想了想,很內行地搖頭。“除非像契丹人那樣,過了河之後放任士卒四下劫掠。可那樣做的話,就會民心盡失。即便能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也未必能守得住!”

“那就只剩下了一個辦法,買通守橋的兵卒倒戈。或者派少量精銳偷偷泅渡過去,出其不意先拿下浮橋。然後背水紮下營壘,一邊接應大軍搭更多的浮橋渡河,一邊頂住對手的反撲!”寧子明聽他說得認真,皺緊眉頭,一邊觀察沿岸地形,一邊給出自己的見解。

“那先渡河者,必須是百戰精銳。領軍的將領,也必須把自家生死置之度外!”柴榮的眼神迅速一亮,隨即又苦笑着搖頭,“你可能不知道,各節度使帳下,能真正不顧生死的精銳,只有各自的衙內親軍。而衙內親軍,則是節度使的立身之本。甭說陣前拼光了,即便折損過半兒,他就有可能面臨被別人吞併的風險。”

“怪不得上次經過易縣的時候,守軍見到山賊都望風而逃!”寧子明微微一愣,衝口說道。隨即想起,常思初至潞州,麾下只帶了五百部曲,卻能大殺四方。很顯然,這五百部曲,就是常思的立身根本。只要這五百人不傷筋動骨,常思換個地方一樣做他的節度使。而這五百人折損殆盡了,他的地位就危險了。即便手裡握着節度使大印,也會被地方豪強架空起來,成爲有名無實的傀儡。

“那哥倆原本就是山賊,當然捨不得把本錢拿出來!”柴榮笑了笑,嘆息着搖頭,“不光是他們哥倆。李守貞退守河中,白文珂、郭從義和常節度率衆十萬圍城,從年初打到現在,連城頭都沒攻上去一回!要說後面三位,用兵能力可是比李強了十倍。但強攻就肯定會折損精銳,所以大夥乾脆就在城外看着,誰也不肯先折了老本兒!”

這話,寧子明就接不上茬了。一則,常思對他有活命之恩,他不願在背後數落常思的不是。二來,在他眼裡,李守貞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大漢皇帝劉承佑更不是好鳥,他們兩家打起來,面對面直接拼個玉石俱焚纔對,最好別拖累其他人。

“打一個無勇無謀的李守貞尚且如此,將來誓師北伐,在這裡對上了契丹人,恐怕衆將更是各懷心思!”柴榮心情有些鬱悶,只管繼續低聲點評。“大晉當年爲什麼被契丹滅國?杜重威臨陣倒戈是一方面,各節度使都忙着保存實力,誰都不肯帶頭拼命,則是另外一方面。若符彥卿、高行周這些人奮勇爭先,杜重威哪有機會跟契丹人去勾結?”

他眼下雖然沒有官職在身,可所看所想,卻是早日重整漢家舊日河山。故而對當下中原諸侯割據,各顧自家一畝三分地,卻無視遼國鐵騎壓境的現狀,極爲痛恨。然而痛恨歸痛恨,大多數時候,他卻一點力氣都使不上。充其量只能對着河水,跟知交好友一道發幾聲牢騷而已。

“唉——!”寧子明的手從掛在馬鞍後的鋼鞭柄處挪開,對着河水長長地嘆氣。河畔上的哭聲已經停了,捱打的商販們生死不明,打人的契丹小吏志得意滿。排隊等待過河的其他商販們,則一個個低着頭,將手縮在袖子裡,繼續緩緩向前挪動,就像一大羣等待宰殺的羔羊。

“如果將來有一天,咱們能親手訓練出一支悍不畏死的精兵。其中個個都不輸於節度使的衙內親信!”柴榮也吐着河水吐了口氣,仰着頭說道。聲音很低,卻認真且堅定。“昔日項羽與章邯對陣,諸侯也曾做壁上觀。可項羽帶着麾下的楚國子弟,照樣能大破二十萬秦軍。如今既然這個項羽沒人願意做,咱們兄弟就自己來!”

注1:古代高粱河水量很充沛,現在只剩下了一條不到十米寬的幹水溝。具體位置在北京在高梁橋附近。

第十章 易鼎 (七)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一章 家國 (四)第四章 饕餮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一章 家國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八章 人心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三章 收穫 (五)第九章 奪帥 (九)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七章 治河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五章 迷離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歸來 (八)第四章 撲朔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三章 耕耘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二章 款曲 (九)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麋鹿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六章 帝王 (三)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綢繆 (二)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宏圖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帝王(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五章 逝水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二)第九章 長纓 (五)
第十章 易鼎 (七)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一章 家國 (四)第四章 饕餮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一章 家國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八章 人心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三章 收穫 (五)第九章 奪帥 (九)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七章 治河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五章 迷離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歸來 (八)第四章 撲朔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三章 耕耘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二章 款曲 (九)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麋鹿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六章 帝王 (三)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綢繆 (二)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宏圖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帝王(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五章 逝水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二)第九章 長纓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