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楚王朱楨後裔,以“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爲本族派語。

齊王家族:

明宗室第7支是齊王朱(傅亻改爲木)後裔,子孫被廢爲庶人

齊王朱(傅亻改爲木)(公元1364——1428年),是朱元璋與達定妃所生的庶七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爲齊王,建藩青州,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國。曾多次受命率兵從燕王北征蒙古有功。後以武功自喜,性兇暴。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謀反被召至京,廢爲庶人。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復位,但更加驕縱不法。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因罪被禁錮京師,不久即被正式廢爲庶人,取消齊王封爵,藩國也被廢除。子孫也被廢爲庶人,徙遷至南京。朱後裔以“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等20字爲派語。

魯王家族:

明宗室第十支是魯王朱檀家族,勢力較小,地位較低,家族平庸

始祖朱檀(公元1370——1389年),是朱元璋與郭寧妃所生的庶十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生後兩個月封爲魯王,建藩兗州(今山東兗州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到國。

魯藩朱檀後裔以“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兼達,康莊遇本寧”等20字爲派語。

蜀王家族:

明藩第11支,蜀王朱椿家族,是明朝宗室各藩系中最著名和優秀的一支

蜀藩開派始祖朱椿(公元1370——1423年),是朱元璋與郭惠妃(郭子興之女)生的庶十一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爲蜀王,建國成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國。史書上記載,這位第一代蜀王朱椿,爲人孝友慈祥,篤誠寬厚,性格與朱元璋的衆多兒子大不相同,不好戰爭兵事,而獨喜歡博覽羣書,氣質容止溫文典雅,被朱元璋稱爲“蜀秀才”。他還廣交文學者,尊重知識與人才,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他曾邀明初著名學者李叔荊、蘇伯衡一同討論經史。又特聘一代名儒方孝孺任蜀世子的老師,並在方的居室題“正學”二字,以示尊重。又從自己的祿米中每月分給成都各位羣學博士一石,後成爲定製。當時各藩王大多擴張護衛、操練士卒,甚至以武力謀反,而朱椿駐守西南邊陲的四川,卻以禮教治國,,又注意與少數民族搞好關係。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經濟文化都有較大發展,史稱“蜀人由此安業,日益殷富”,並使“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朱椿於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去世,享壽54歲,諡爲獻,文獻上因此稱他爲蜀獻王。所著有《獻園集》。

蜀王朱椿後裔以“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20字爲派語。

代王家族:

明藩第13支,代王朱桂家族,生活荒淫,爲人奸佞不法

開基始祖朱桂(約公元1372——144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後的庶十三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爲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爲代王,建國太原,同年就國。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去世,諡爲簡,稱代簡王。

代王朱桂後裔,以“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鬱,炳耀壯洪基”等20字爲派語。

肅王家族:

明藩第14支――肅王朱(木+英)家族

肅藩王府是明朝分封在西北要道蘭州上的一支宗室。其開基始祖第一代肅王朱(木+英),是明太祖與一個沒有名號的妃子郜氏所生的庶十四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爲漢王,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爲肅王,第二年就國。初建藩於平涼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甘州,兼管陝西行都司甘州五衛軍務。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又內遷,建藩於蘭州(今甘肅蘭州市)。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去世,諡爲莊,史稱肅莊王。

肅王朱(木英)後裔,以“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等20字爲派語。

遼王家族:

宗弱支昌的遼藩朱植家族,開拓臺灣數十年

在明代衆藩系中,遼藩家族是第15支。遼藩開基始祖第一代遼王朱植,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韓妃所生的庶十五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植被封爲衛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爲遼王,建藩於遼東半島的廣寧(今遼寧北鎮縣),隨即就國。朱植是個能征善戰、深諳兵事的親王,當年鎮守遼東邊疆,屢建軍功。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難”戰爭爆發時,他被建文帝命令率軍渡海南下勤王。朱棣篡位後,嫌朱植曾對自己有二心,便削除了他的護衛軍,並將遼王府改建於荊州。從此,遼王家族便從遼東半島徙遷到內陸的今湖北江陵市,並從此由一個軍事強藩轉變成一個普通王藩。朱植於1424年去世,諡爲簡。

遼王朱植後裔,以“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而龍輿”等20字爲派語。

慶王家族:

第16支慶藩家族,是明王朝安排在西北邊陲要地上的一支宗室力量

慶藩的開基始祖朱(木+旃),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餘妃所生的庶十六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爲慶王,建國寧夏衛(今寧夏銀川市),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到國。

慶王朱(木+旃)後裔,以“秩邃(宀+真)臺(才頭+鼎),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行的中間+幹),騭眷發需昆”等20字爲本支派語,以分昭穆。

岷王家族:

第18支是岷藩家族,大都平庸

岷藩開基始祖朱(木+便),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封爲岷王,原建國於岷州(今甘肅岷縣)。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改派朱(木+便)南鎮新收服的雲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木+便)因被西平侯沐晟告發不法,被廢爲庶人,遠徙福建漳洲。朱棣稱帝后,他恢復爵位,回到雲南。但此後朱(木+便)在雲南與沐家不和,又多次非法胡爲,擅收地方官印信,暴虐殺人,屢教不改,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被削除護衛、官屬。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令朱(木+便)自雲南北遷至武岡(今湖南武岡縣)。從此,岷藩一支,自甘肅經雲南,最後定藩於武岡。1450年朱(木+便)去世,諡爲莊,史稱岷莊王。

朱元璋親自爲岷藩家族一系制定的20字派語是:“徽音膺彥譽,定幹個(礻+西頭+土)雍,崇理原諮訪,寬(釒+容)喜賁從。”

谷王家族:

第19支――谷王朱(木+惠)族

шωш• тtkan• C〇 開基始祖朱(木惠),是明太祖與郭惠妃所生的庶十九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谷王,初建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當年朱棣起兵“靖難”,他奉建文帝令回南京守金川站,後開門迎降於成祖。永樂初改建藩國於長沙(今湖南長沙)。後陰謀政變,事發失敗,被詔至京師,廢庶人。不久與兩子朱賦灼、朱賦(火+侖)****而死,獨第三子朱賦(火+欣)有後,但藩國被削除。

朱(木+惠)裔以“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怪豫,擴霽昱禎祥”等20字爲派語。

韓王家族:

在明王朝衆多藩系中,第20支韓藩家族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一支

它的開基始祖第一代韓王朱鬆,是明太祖與周妃所生的庶二十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爲韓王,建藩開源,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還未就國便去世。後他的兒子朱衝(火+或)嗣封,於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改封國於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縣),從此定居在平涼。

韓王朱鬆後裔,以“衝範徵偕旭,融謨朗(王+景)逵,(顫不要頁旁)韶愉灝(忄造),令緒價蕃維”等20字爲派語。

沈王家族:

第21支是沈王朱模家族

沈藩開基始祖是第一代沈王朱模,是明太祖朱元璋與趙貴妃所生的庶二十一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爲沈王,建藩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到國。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去世,諡爲簡,史稱沈簡王。

沈王朱模後裔,以朱元璋所定的“佶幼詮勳胤,恬(王+呈)效回(王+皇),(氵+是)源(言+西頭+土)皙(日韋),圭璧澈澄昂”等20字爲本系派語。

在明朝諸藩系中,沈王家族是最普通平實的一支,無大過,無大功,後人評價用“恭良”二字,可說絕妙。明朝滅亡後,國除,後裔不詳。

唐王家族:

第23支――唐藩朱(經糹改爲木)家族

唐藩開基始祖是朱(經糹改爲木),是明太祖朱元璋與李賢妃所生的庶二十三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爲唐王,建國河南南陽,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到國就任。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去世,諡爲定,史稱唐定王。

唐王朱(經糹改爲木)的後裔,以朱元璋所定的“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啓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等20字爲本系派語。

伊王家族:

明宗室幺房――伊藩朱(木+彝)家族

伊藩開基始祖朱(木+彝),是明太祖朱元璋與葛麗妃所生的庶廿五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爲伊王,建國於洛陽,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諡爲厲,史稱伊厲王。

伊王朱(木+彝)的後裔,以太祖所定的“(禺+頁)勉(訁+是)(訁+於)典,褒珂採鳳琛,應疇頒胄選,昆玉冠泉金”等20字爲本系派語。

第161章第210章第144章第166章第88章第236章第227章第58章第188章第74章第246章第17章第285章第161章第221章第2章第145章第61章第155章第234章第128章第156章第90章第187章第149章第182章第17章第107章第287章第132章第62章第92章第172章第99章第24章第6章第283章第52章第30章第99章第295章第50章第282章第253章第260章第11章第165章第160章第210章第33章第177章第194章第76章第259章第160章第28章第260章第157章第112章第151章第173章第164章第36章第287章第285章第198章第192章第287章第162章第113章第74章第162章第9章第76章第161章第128章第230章第292章第70章第67章第79章第196章第187章第134章第264章第13章第93章第102章第23章第27章第36章第252章第278章第275章第52章第142章第256章第261章第237章第70章
第161章第210章第144章第166章第88章第236章第227章第58章第188章第74章第246章第17章第285章第161章第221章第2章第145章第61章第155章第234章第128章第156章第90章第187章第149章第182章第17章第107章第287章第132章第62章第92章第172章第99章第24章第6章第283章第52章第30章第99章第295章第50章第282章第253章第260章第11章第165章第160章第210章第33章第177章第194章第76章第259章第160章第28章第260章第157章第112章第151章第173章第164章第36章第287章第285章第198章第192章第287章第162章第113章第74章第162章第9章第76章第161章第128章第230章第292章第70章第67章第79章第196章第187章第134章第264章第13章第93章第102章第23章第27章第36章第252章第278章第275章第52章第142章第256章第261章第237章第7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