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渡口驚變

弘農郡。

郟縣黃河渡口處,連綿數十里的行人隊伍,你推我擠,個個表情呆板,雙眼無神的行走着,仿若一具具行屍走肉。

一身破爛民服打扮的張合,頭髮蓬鬆,滿臉污垢,活像個乞丐,手中拄着根柺杖,蹣跚的行走在隊伍之中。

他的周圍則有幾十個不同裝扮的兵士,同樣每個人都拄着根柺杖,如果單單只是這樣一羣人,走到官道之上,自然難免引起人們的注意。

但此時他們卻是行走在,一支有着一百多萬人的隊伍之中,百多萬人的隊伍,拖着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而像他們這樣,拄着柺杖的行人,更是佔了大半,所以他們的行跡,根本不值得任何人關注。

傍晚的夕陽,映照在黃河渡口上,猶如萬點金光,普照在大地之上,驚濤翻滾的黃河,激打着震震浪潮之聲,這一副看起來壯闊的山水畫面,卻根本引不起人們的絲毫興趣。

當一隊打着‘董’字旗號的騎兵,從行走的人羣邊上,飛馳而過時,百姓們除了露出恐懼的眼神外,更多的是從心理,對他們涌起一種憤怒與仇恨。

“大哥,你說少主會來嗎?”一名隊率行走在張合身旁,有些遲疑的問道,大哥這個稱呼,是他們爲隱藏身份,而統一喊的。

“會,一定會的。”張合神情堅定的應了句,繼續埋頭行走着。

左右的兵士,在聽到張合這聲低沉,而又堅定的回答時,心底的自信心,隨之再次升起。

“父親,您身體好些了麼?”長長的隊伍後方,一隊兵士護送着輛馬車,緩慢的行駛着,原因是因車內的主人,此刻正生着重病,無法忍受顛簸之苦,所以馬車爲求平穩,只得慢慢的移動着。

“琰兒,爲,爲父怕是撐……不下去了,爲父這……這輩子,惟有兩大憾事,一是沒有把你嫁……嫁送到衛家,二是不能報效陛下,爲……爲陛下分憂……”躺在馬車內的老者,正是大漢左中郎將蔡邕,自從洛陽出發時,他眼見百姓遭殃,古都焚燬,皇帝被董卓威逼,急怒之下,便一病不起了。

這一路走來,病勢欲加沉重,要不是董卓爲收攏天下士子之心,對蔡邕這個名儒格外器重,沿途都派太醫照顧的話,他此時怕早已經一命嗚呼了。

“父親,您不會有事的,只要過了黃河,隊伍就會停下來,到時候您的病就會好起來的。”蔡琰悽婉的伏身在蔡邕身前,安慰着父親說道。

“唉……”蔡邕長長的嘆了口氣,目光柔和的看着女兒,喃喃自語道:“琰兒,董卓這次北渡黃河,可謂是窮途末路,可你若是隨着隊伍前行,我終究是放心不下啊,它日我一旦歸西,你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丞相,船隻已經備齊,是否下令登船?”黃河渡口上,董卓領着部將,屹立在渡口之上,正望着一眼看不到頭的後方隊伍時,部將李倔恭聲請示道。

“丞相,這百萬之衆,要想全部渡過,怕是需要半月時間,可下令在左右兩翼,紮下營寨,以防備不測,然後命前鋒十萬精兵,護送天子與百官,先行渡過去,然後在陸續運送物資和部分兵馬,與民衆一起渡過去。”李儒看了這長長的隊伍,心下隱隱有些擔憂,沉思之餘,遂出聲說道。

“不過爲安軍心,丞相可暫且留在渡口,待大軍盡渡之後,在行渡河。”李儒思慮再三,鼓起勇氣接着說道。

董卓想起今早呂布從潼關,送來的戰報,得知馬超大軍鎮守潼關,呂布攻關接連失利,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才決定立即北渡黃河。

聽罷李儒之言,董卓皺眉想了會,心下接受了李儒的第一個計策,但卻否決了他的第二個主意,當下藉口道:“陛下渡河,我這個當朝丞相,理應陪駕,鎮守渡口之事,可交由大將負責。”

“丞相……”李儒驚呼一聲,還沒容他說完,董卓沉聲打斷道:“吾意已決。”李儒在董卓的怒視之下,無奈只得嘆了口起,默默的退了下去,心中痛楚的暗道:百萬之衆,將付之流水矣!

“樊稠,郭汜何在?”

“末將在!”

“樊稠,汝率一萬精兵,陳兵左翼駐紮!”

“郭汜,汝率一萬精兵,陳兵右翼駐紮!”

“遵領!”樊稠,郭汜二人,拱手應答之餘,心下不由驚怒,各自暗忖道:“好你個董老賊,你自己先行領軍渡河,卻留老子在此送死,這等愚蠢的事情,老子豈能做?”

雖然二人各懷着心思,但因董卓還在,所以只得領着兵馬,在渡口外圍十五里外,分左右兩翼紮下了營寨。

入夜時分,黃河渡口處,燈火通明,人生鼎沸,自從傍晚董卓率部分兵馬,挾制皇帝與朝中大臣,率先渡過黃河之後,整個渡口便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渡口上的董卓部將,見董卓離去後,各自領着自己的兵馬,爲爭先渡河,開始互相內訌了起來。

而夾在百姓隊伍中的張合,在見到這場內訌的場面時,不由計上心頭,立即招呼左右兵士,混入了隊伍之中。

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張合敏捷的扭斷了一名弓弩兵的脖子,獲得了一副弓弩之後,他躲隊伍裡頭,朝對邊爭吵的兵士,放了一記冷箭。

“……啊!”中箭的兵士,慘叫一聲,倒地而亡。

“弟兄們,那幫小子放冷箭,殺光他們……”混在人羣中的張合兵士,趁機揚聲喊了起來。

“殺……”渡口前原本對峙爭吵的兵士,被這麼一鼓譟,怒吼一聲,互相纏殺在了一起。

左右兩翼守衛的樊稠,郭汜本就無心鎮守,這會聽到渡口傳來的喊殺聲時,心憂自己無法渡河的他們,也隨之調動兵馬,加入爭奪渡船的戰鬥之中。

蒼茫的夜色之中,馬超親率的三千輕騎,舉着火把,拖着長長的隊伍,猶如一條火龍般,飛速的向渡口靠了過來。

第67章 郭嘉獻策第93章 調教人才第58章 陷陣飛鷹第60章 河間張合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9章 收保護費第26章 少女求歡第102章 安民計劃第31章 皇宮廷議第5章 刺史公子第13章 設下騙局第60章 河間張合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81章 胡赤歸降第67章 郭嘉獻策第110章 當務之急第7章 冀城七傑第91章 聯軍內訌第108章 佳人鄒氏第46章 並肩作戰(中)第71章 諸侯動向第119章 貂蟬的初夜(下)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02章 安民計劃第2章 羌人陰謀第49章 悽慘境地第17章 請求從軍第83章 分兵駐守第48章 血戰城門第50章 張遼之才第40章 上軍校尉第38章 探望王允第57章 善變太后第24章 神駒雪影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72章 太后駕臨第95章 羣戰呂布第27章 險象環生第8章 韓遂來使第37章 喜獲音訓第20章 雪夜襲擊第82章 趙雲來投第4章 天水太守第37章 喜獲音訓第16章 收攏民心第37章 喜獲音訓第73章 一家團聚第115章 爵位誕生第99章 蔡琰喪父第113章 取悅美人第16章 收攏民心第96章 兵發弘農第94章 潼關抗敵第58章 陷陣飛鷹第11章 不是男人第78章 破敵計策第56章 抵達河內第107章 袁紹崛起第106章 曹操論勢第42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7章 冀城七傑第3章 送父出征第112章 全民齊心第42章 各懷心思第99章 蔡琰喪父第82章 趙雲來投第70章 返回涼州第80章 圍點打援第72章 太后駕臨第88章 諸侯動向第64章 綁架郭嘉第36章 巧遇名醫第38章 探望王允第101章 文姬心結第95章 羣戰呂布第64章 綁架郭嘉第105章 斬首示衆第98章 民衆之威第98章 民衆之威第68章 以馬換將第28章 反敗爲勝第115章 爵位誕生第73章 一家團聚第11章 不是男人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76章 閃襲扶風第36章 巧遇名醫第93章 調教人才第105章 斬首示衆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11章 商討會議第74章 商業王國第94章 潼關抗敵第23章 分兵出擊第48章 血戰城門第11章 不是男人第87章 陷陣之士第28章 反敗爲勝
第67章 郭嘉獻策第93章 調教人才第58章 陷陣飛鷹第60章 河間張合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9章 收保護費第26章 少女求歡第102章 安民計劃第31章 皇宮廷議第5章 刺史公子第13章 設下騙局第60章 河間張合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81章 胡赤歸降第67章 郭嘉獻策第110章 當務之急第7章 冀城七傑第91章 聯軍內訌第108章 佳人鄒氏第46章 並肩作戰(中)第71章 諸侯動向第119章 貂蟬的初夜(下)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02章 安民計劃第2章 羌人陰謀第49章 悽慘境地第17章 請求從軍第83章 分兵駐守第48章 血戰城門第50章 張遼之才第40章 上軍校尉第38章 探望王允第57章 善變太后第24章 神駒雪影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72章 太后駕臨第95章 羣戰呂布第27章 險象環生第8章 韓遂來使第37章 喜獲音訓第20章 雪夜襲擊第82章 趙雲來投第4章 天水太守第37章 喜獲音訓第16章 收攏民心第37章 喜獲音訓第73章 一家團聚第115章 爵位誕生第99章 蔡琰喪父第113章 取悅美人第16章 收攏民心第96章 兵發弘農第94章 潼關抗敵第58章 陷陣飛鷹第11章 不是男人第78章 破敵計策第56章 抵達河內第107章 袁紹崛起第106章 曹操論勢第42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7章 冀城七傑第3章 送父出征第112章 全民齊心第42章 各懷心思第99章 蔡琰喪父第82章 趙雲來投第70章 返回涼州第80章 圍點打援第72章 太后駕臨第88章 諸侯動向第64章 綁架郭嘉第36章 巧遇名醫第38章 探望王允第101章 文姬心結第95章 羣戰呂布第64章 綁架郭嘉第105章 斬首示衆第98章 民衆之威第98章 民衆之威第68章 以馬換將第28章 反敗爲勝第115章 爵位誕生第73章 一家團聚第11章 不是男人第103章 蔡琰心境第76章 閃襲扶風第36章 巧遇名醫第93章 調教人才第105章 斬首示衆第114章 封賞事件第111章 商討會議第74章 商業王國第94章 潼關抗敵第23章 分兵出擊第48章 血戰城門第11章 不是男人第87章 陷陣之士第28章 反敗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