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三)

項羽分封天下,把關中一份爲三,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人把關中分了個乾淨。滿心跑來稱王的劉邦結果又被趕了出來,分到巴蜀,去做了個漢王。

巴蜀在當時還是未開發的荒蠻之地,溝深石頭多,項羽把他分過來,明顯是在拷對他,因此劉邦很生氣。但生氣歸生氣,還的去那窮山僻壤當漢王,因爲項羽現在太猛,劉邦還沒傻到去和項羽幹架的份。就這樣,劉邦懷揣着憤怒和不滿,問候着項羽的全家,向巴蜀進發了。

就在劉邦南下期間,有一個人也向相同的方向趕來,這個人的名字叫韓信。

如果現在的劉邦是憤怒的話,韓信是鬱悶的,這位仁兄從出道到現在還沒有幹一件正兒八經的事情。到現在爲止,眼高手底、一事無成、膽小怕事等這些成語用到這位仁兄身上,似乎都比較貼切。

韓信是淮陰人,年輕時家裡太窮,也沒幾個朋友,既沒錢上貨走關係,也沒有朋友推薦走後門,因此混不成官。他自己既不願意去種地,又不會做生意,因此整天有上頓沒下頓,四處遊逛混飯吃。

先在當地亭長家混飯,知道亭長老婆討厭後才悻悻離去。後來跑到河邊釣魚喂肚子,有個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餓了,就管他吃飯,這一管就是就是幾十天。後來連韓信都覺得不好意思,給老太太打包票,“以後我富貴一定報答你。”看着他這不爭氣樣,老太太生氣了,“大丈夫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還說要報答我?”

雖然韓信窮的不行,養活不了自己,但整天愛佩把長劍,人模狗樣地在大街上悠轉。一天,有個小混混攔住他挑釁,“你要真不怕死就用劍刺死我,怕死就在我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看了看他,毫不猶豫地在他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從此他的名聲起來了,幾千年來鑽褲襠的典故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中國文字很是奇妙,如果一個人出人頭地了,過往再拿不上臺面的事都能說的冠冕堂皇,就說韓信這次,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縱然不刺死那個混混,也可掄起拳頭揍他幾下,打他滿地找牙就能完事,何必要殺人?他這一鑽不打緊,可苦了多少文人,爲幫他正名聲,搔頭弄額找理由,說怕攤官司什麼什麼的。既然鑽褲襠,肯定實力不濟,也就是膽小怕事。我都沒見項羽、劉邦去鑽褲襠,從頭到尾只見他們欺負別人的事。如果有人叫項羽去鑽褲襠,肯定是嫌自己活得時間太長了;如果讓劉邦鑽褲襠,肯定是牙疼想找人拔牙。

項梁造反後,韓信跑了過來,成了他的跟班,具體工作就是看大門;後來項梁戰死,項羽當家後,他接着看大門;再後來項羽稱王並分封天下後,他還在看大門。看大門這份工作他乾的應該是還可以,一直沒下崗但也沒啥起色,就他的英俊長相,門神肯定混不上了,門頭可能還可以。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多就是個門頭。

韓信雖然在把大門,可卻嚮往當大官,因此頻繁地給項羽提建議。就韓信隨後的作爲來看,想都不用想他爲項羽都提了些什麼內容。可在項羽面前,他的那些暗度陳倉、十面埋伏等等都沒什麼用處。因爲項羽是什麼角色?他打仗根本用不着這些東西,他是狂人,是軍神,不管對方有多少人,也不管自己有多少人,帶着兵就衝進去,很過癮地砍一頓跑出來,再衝進去再跑出來,就這幾次沖和跑之後,對方基本都會完蛋,因此韓信提的東西對他沒用。

在項羽這裡要想當官得靠實力,除范增之外其他人靠嘴皮混日子,基本上都會餓死。

韓信想當官,跑到項羽跟前,“老大,我提個什麼什麼建議,讓我當個官吧?”

沒等韓信說完項羽肯定會把他罵的狗血噴頭。

“搶過地沒有?”

“沒有。”

“搶過錢沒有?”

“沒有。”

“殺過人沒有?”

“沒有。”

“打過架沒有?”

“沒有,有個機會沒把握住。”

“滾,啥都沒有還當啥官,能看個大門就高看你了。”

應該說,項羽是實幹派,所用的人以殺人多少、勇猛程度來排順序的,不幸的是韓老兄這些年一直在把大門,什麼也沒幹,連個螞蟻都沒碾死一個。

如果你說項羽不識人才,不能說沒道理,但也不全對。項羽這些年南殺北戰,給下邊人很多次展現的機會,可韓老兄卻義無反顧地堅守着自己的崗位,雷打不動,你要是人才,出來遛遛看呀,可韓老兄沒有。如果你說項羽不給他機會,那你就錯了,不願上前線的主要癥結還在韓信自身,項羽自己都身先士卒了,哪還顧得管住不叫誰上?韓信沒上陣的理由和那次鑽褲襠的理由不無二致。要我說就是怕死,和那個同樣有本事的管仲一個德性。如果你反對,我也無話可說,仁者見仁嘛。

項羽叫他滾,韓信鬱悶了。鬱悶的韓信準備換個老闆。現在天下除過項羽之外,還有兩個人比較有實力。

一個就是田榮,但韓信思來想去還是放棄了。應該說田榮和項羽是一類人,都是二百五。要是自己不高興,逮誰都敢砍。項羽砍領導,田榮也砍;項羽很勇猛,田榮也是。在相同類型的領導手下,肯定不會有什麼建樹。

第二人就是劉邦,應該說劉邦比田榮的實力更強。在關中已經十幾萬人,雖然項羽到咸陽後對他進行了剝奪,最後給他三萬人去當漢王,但劉邦以往的老下屬們還有好幾萬私自跟了過去,總計人數還是十幾萬。他的實力明顯要比田榮強。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很隨和。至少韓信現在是這樣認爲的,因爲大家都這樣說。

因此韓信不畏艱辛地奔劉邦而來。

韓信前腳剛走,范增坐不住了。項羽雖然看不起他,但范增卻很重視。因爲韓信曾經提的建議雖不被項羽採納,但范增卻很認可,他認爲韓信是個人才。但范增對待人才的態度很特別,你不被重用,但也不能被別人用。因此范增派人隨後追殺而來。

看大門不需要智商,可逃跑需要智商,韓信的智商無疑夠用。他在幾條路上七扭八歪亂竄一氣,把追他的人弄的迷三道四,最終順利跑到了劉邦的手下。

可到這裡後,韓信失落了。到這混了一段時間,根本沒見劉邦的面,因此他依然很鬱悶。就在依然鬱悶的期間,他幹了一件事,但這件事在史書裡只是“坐法當斬”四個字一筆帶過。而我分析肯定是搶老百姓東西,甚至還殺了人,因爲史書裡記錄的很清楚,“前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就劉邦“約法三章”的內容來看,要不是殺人放火應該不會淪落到這等地步。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堂堂大將軍會幹出這等齷齪事?我個人認爲這完全可能。劉邦剛入漢中,軍隊約束肯定不會太到位,而此時當兵的經過長年磨練,都已經從窮百姓轉變成老兵痞,不趁機會搶一把發點小財簡直對不起自己。而不幸的是,韓信現在也正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老兵痞,他離大將軍的位置還遠着那。因此韓信肯定和前邊被砍的那十三個人幹了件很不地道的事。

此時的韓信那個悔呀,看大門雖然沒前途但能活命,跳槽過來不但沒前途還不能活命。悔恨的韓信看着前邊十三個人,每被咔嚓一個,心就會抽搐一次。就在他正準備成爲主演,進入砍頭劇情的時候,有個人出現了。

當然,通常在電影裡我們見多了這種鏡頭,主角遇到這種情況,閉着眼睛不用動腦就會知道下邊會發生什麼事。

出現的這個人叫夏侯嬰,我們前邊提到過的,爲了幫劉邦躲官司捱了無數悶棍,住了一年多監獄,這個人將在以後的劇情裡佔據很大戲份,並且我個人認爲,他對劉家天下所起到的作用和我們新中國的一位元帥極爲相似。

夏侯嬰剛好路過刑場,韓信遠遠看到,連忙大叫,“漢王不想統一天下了嗎?爲什麼要斬殺壯士呢?”

這一聲吼起到了異爲重要的作用,因爲夏侯嬰站住了,並且饒有興致地跑過來看。這一看不打緊,夏侯嬰發現了個美男子。既會說話,又長得英俊,最終救了自己的命。看到此,我明白爲什麼找工作要面試了。

最終,夏侯嬰救了他,並把他推薦給了劉邦。可劉邦和韓信交談後,劉邦對他並不感冒。韓信這次自我推銷不太成功,但這次不太成功的推銷卻吸引了另外一個人——蕭何。

蕭何現在管後勤保障,實際就是丞相干的一灘活。蕭何的重視,無疑是韓信這次推銷的最大的成果。隨後蕭何找韓信談了幾次天,愈加欣賞。

可蕭何賞識並不代表有出路,因爲劉老大不認可。因此鬱悶的韓信準備再次跳槽。

而事實上,自從劉邦向巴蜀去的路上開始,一直到進入漢中,他的手下就沒消停的逃跑。因爲跟他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河南籍、陝西籍、湖南籍……共同一個特點就是老家不在四川。我們跟誰都是混口飯,用不着跟着你跑這麼遠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混,因此不斷有人開溜。今天跑一個,明天跑兩個,劉邦又一次體味到當初押送犯人時的痛苦。

準備跳槽的韓信收拾完東西走了,蕭何知道了。這位仁兄二話不說,也沒給董事長打招呼,擡腿就去追。倆人上演了一部傳頌千年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我不想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只想說最終的結果是,蕭何把韓信追回來。

蕭何追回了韓信,前去見劉邦,劉邦既高興又生氣。因爲當初蕭何二話不說就跑了出去,因此有人來告訴劉邦,“蕭何跑了。”蕭何是自己嫡系,他都跑了自己還怎麼混呀,因此劉邦惱怒異常。現在蕭何有回來了,劉邦先是高興,再就生氣,張嘴就罵,“你爲什麼逃走?”

“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追誰?”

“韓信。”

劉邦這下生氣了,“將領中天天跑那麼多你不追,追韓信?你騙人。”

“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是獨一無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稱王漢中,那就可以不用韓信,如果決心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能與你共計大事的人了。”

蕭何說的比較重,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史書中饒有興致地把這個環節大講特講,蕭何以全家性命擔保韓信是個人才,要劉邦任命他爲大將軍。劉邦最終也齋戒了幾天,很正式的任命韓信大將軍稱號等等,就是那很有名的典故——韓信拜將。

但我看過史書後,覺得此處疑點頗多,蕭何追韓信可能是事實,任命韓信爲大將軍也一定是事實,但這兩件事的聯繫絕對不是以此種形式發生的,任命韓信絕對不是此時發生的事情。

如果按史書記載,韓信此時任命爲大將軍的話,接着會發生兩件大事,一件是“還定三秦”,另外一件是“彭城之戰”,巧合的是,這兩件大事的發生根本沒有韓信什麼事,最起碼在史料里根本就沒露一次臉。漢王在外邊風餐露宿,抱着炸藥包橫衝直撞,而大將軍卻在一邊納閒乘涼似乎有些不可思議。最終只能說,司馬遷說了假話。

從情理上說,韓信現在也不可能被拜爲大將軍。

如果把項羽比成一個集團公司,劉邦是另外一個集團公司,不可能一個集團公司的看門保安跳槽過來後就直接任命爲市場開發的副總,除非腦子灌水或者是董事長的親戚。

很明顯劉邦腦子沒有灌水,韓信也不是劉邦的親戚,因此我認爲韓信拜將不是此時發生的事情。直到那件事情發生,真正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纔有機會真正登上舞臺的中央,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件事情將在後邊的故事中進行詳解。

不管怎麼說,韓信通過蕭何的追回,擡高了身價,也最終留在了劉邦的身邊,有了建議權,事實上他很快就提了一個很到位的建議。應該說他現在的職務是個謀士,說直白點就是和張良一樣的角色,他和大將軍這個稱號還沒沾邊呢。

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章 起點——(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章 起點——(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
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章 起點——(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章 起點——(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