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收田

戶部交給趙雲澤的地契,所對應的田地位置,在涇陽縣城南方三十里處的一處村子。

很巧合的是,那村子的村名就叫趙家莊。這讓趙雲澤很是歡喜,自己這也算是在大唐找到根了吧,說不定,這趙家莊的人還跟自己同宗呢。

不過在後世,族譜這東西基本上都是缺失不全的。趙雲澤對於他家的祖輩,最多知道往上數五代的姓名,再往前的,就不清楚了。所以,所謂的同宗,也只是趙雲澤自我安慰的揣度。

趙家莊不大,只有四五十戶。這個時代,朝廷對於鄉村的治理,不像後世那樣有着系統的行政概念。像趙家莊這樣的村子,基本是屬於村民自治,村中有威望的宿老,充當着村長的角色,維護着村中的一切秩序。

趙家村的“村長”,名叫趙守義,是個六十來歲的老人。

也許是莊戶人常年勞作的關係,趙守義雖然年齡挺大了,鬍子頭髮都已雪白,可身體卻相當硬朗。

趙守義陪同譚庚和趙雲澤,來到了野地裡。

“趙校尉,這一片田地,就是陛下賜給你的永業田。”站在一處山坡上,譚庚手指山坡底下的一大片田地,對趙雲澤說道。

趙雲澤放眼望去,只見那片田地還算平整,而且,並不是荒廢之地,而是有人耕種過。田地中此時已無莊稼,不過從遺漏的一些植物莖葉來看,這片田地應該種的是穀子。

“這是一百畝地嗎?”趙雲澤問道。

“不,這是一百二十畝地。”趙守義回答道。

“爲何多出了二十畝?”趙雲澤詫異道。

譚庚說道:“按照慣例,陛下賞賜的永業田,都應爲上等田地。趙家莊的上等田地,都是有主之地,無主之地就只剩下這一片了,所以,酌情給趙校尉多分了二十畝。”

“原來如此。”趙雲澤點了點頭。

趙守義這時問道:“郎君是要自己種這些地呢,還是租給別人種?”

趙雲澤一笑,說道:“我自己是種不來的,不如就請您老人家代勞,把這片地租給莊中之人種吧。”

趙守義點了點頭道:“這樣最好。這片地,在前朝那會兒,是莊中一家望戶的。後來咱這兒鬧兵亂,那戶人家就搬走了。到了本朝開國,重新對田地丈量造冊,這片地就被列爲了無主之地。不過我們這些莊戶人家,總不能看着好好的一片地荒了,老朽我便做主,把這片地分給了莊中各家種着。趙郎君既然要租出去,那就還按以前的樣子,各家還種原先的地就行。”

“一切但憑您老人家做主就是。”趙雲澤一推六二五,當起了甩手掌櫃。

“不知這租子怎麼算?”趙守義又問趙雲澤。

“這個……”趙雲澤望向譚庚。

譚庚會意,連忙說道:“按照朝廷的慣例,官員的職分田,依品授地,計田出租,朝廷都是按每畝六升粟米的租率給付官員。不過這些田地不同於職分田,這是趙校尉的私產,該收多少租子,還要趙校尉自己定。”

所謂的職分田,是唐朝官員俸祿的一種。按照官員品級,授職分田畝數不等,職分田最多的一品官,爲十二頃;職分田最少的九品官,爲兩頃零五十畝。(古代的一頃地是一百畝,這不同於後世的一公頃是十五畝。)

但是職分田並不是真正劃歸給官員實地的,而是朝廷按照職分田的多少,發給官員相應數量的粟米。譚庚說的“依品授地,計田出租”,就是此事。

趙雲澤聽了譚庚的話,想都沒想就說道:“那就按每畝五升的租子吧。”

“這……是不是少了點。”趙守義有些意外道。

趙雲澤一擺手,說道:“只要村民們不嫌多就行。”

“五升一點都不多,我們這裡租地種,也都是按一畝六升租子的。”趙守義說道。

“那就這麼定了。”趙雲澤拍板道。

其實,他心中對於五升粟米到底是多少,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概念。他只是在硬充大方罷了。他可不想當被佃戶背後痛罵的無良地主。

“那來年,老朽就按每畝五升粟米的定議,替郎君收取租子了。”趙守義說道。

“有勞您老人家了,某也絕不會讓您老人家白受累,定有重謝!”趙雲澤朝趙守義一拱手說道。

趙守義憨厚的一笑,道:“什麼謝不謝的,郎君把地給村中莊戶種,還少收了一升租子,應該我們謝你纔是。再說,天下同姓是一家,郎君也姓趙,那與莊中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老朽就是動動嘴的事,郎君不必客氣。”

忽然想起一事,趙雲澤又問趙守義:“你們爲何只種穀子不種麥子?”

據趙雲澤所知,麥子應該很早就已經在中國種植了。

野史中有個典故,春秋時的晉景公,曾經向一位算卦先生問自己的壽限,算卦先生說:“大王吃不上明年的麥子。”晉景公大怒,就把算卦先生關進了牢裡。等到了來年麥子入倉後,晉景公命人煮了一碗麥子粥,然後把那名算卦先生放了出來。當着算卦先生的面,晉景公端起麥子粥說:“你不是說寡人吃不上今年的麥子嗎,寡人這就吃給你看。”

可就在這時,晉景公忽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便放下碗去了茅廁。這一去,晉景公就再沒回來,原來他掉到糞坑裡淹死了,果然沒有吃上新麥子。晉景公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於糞坑中的君王。

至於晉景公死前有沒吃上新麥子,此事已不可考。但是,從野史中的這個典故來看,春秋時中國就已經廣泛種植麥子了。

可是趙雲澤現在見到的情況是,不光趙家莊的田地裡不種麥子,他從長安一路行來,見到的田地中也多數種的是穀子。

按說,麥子的產量比穀子要多,後世的麥子,一畝地能產到一千多斤,而穀子卻只有四五百斤的畝產量。那還是經過改良的品種,再加上後世先進的種植技術下的成果。

唐朝時就算麥子的產量達不到後世的水平,可想來應該也比穀子要多。而且,關中地區的氣候和土地品質,也是適合種麥子的,爲什麼這些百姓卻只種穀子呢?

聽了趙雲澤的話,趙守義嘆口氣道:“不是我們不願種麥子,而是麥子太嬌氣,咱這兒的地伺候不起呀。”

譚庚這時也說道:“趙老說的不錯,麥子太不抗旱,涇陽縣雖然有渭水、涇水等河流,但地形高矮不平,像趙家莊這樣的村子,處於高處,沒法引水灌溉,所以百姓也就不能種麥子了。”

趙雲澤一聽,心下也有些遺憾。看來,要想種麥子,首先就得解決水利問題。

一想到水利,趙雲澤忽然心頭一震,好像有一件什麼重要的事情跳了出來。可真仔細去想,卻又一無所得。

第4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中)第412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355章 準備出征(下)第127章 又死一個第247章 刁鑽的條件第291章 李淵夢醒第341章 夜梟演習(二)第464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下)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191章 李二要陰趙雲澤第82章 立威第398章 受冷落了第87章 御前操演(上)第401章 婆媳初見第4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中)第475章 凱旋第491章 石城招商會(下)第558章 真相大白(下)第51章 收徒與暖牀丫頭(下)第532章 首戰用我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463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中)第195章 提親(上)第548章 大捷報第478章 石城大開發(中一)第535章 面見楊政道(下)第199章 辭親?結親?(下)第1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444章 黃金海岸(上)第95章 到底誰是賊(下)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529章 宣戰第146章 老李同志的賞賜第487章 秦茉兒離京(上)第20章 天降奇兵第438章 吃飯,是件大事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71章 土匪,全是土匪第332章 大比武(下)第76章 許敬宗第516章 倒黴的長孫嘉慶第386章 指揮權第464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下)第158章 脫困之戰(上)第556章 最後的放縱第317章 王君廓之死(上)第118章 爲李世民科普(下)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520章 李世民的決斷(下)第129章 流水線標準化作業(下)第182章 朔方之變(一)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258章 涇州之變(下)第117章 爲李世民科普(上)第28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286章 李靖與李道宗第303章 煙囪軍第484章 白蛇傳(下)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62章 馬蹄鐵(上)第126章 四方館疑案(六)第61章 關於書中爵位問題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439章 胥吏欺民第22章 渭水之盟(一)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91章 深夜魅影(三)第186章 朔方之變(五)第212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246章 護龍會總舵第245章 送錢的人第356章 爸爸去哪兒第449章 九江公主的親事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64章 收田第169章 當李績遇上魔王第283章 請示夫人第121章 四方館疑案(二)第178章 離間(中)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21章 善後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562章 施治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536章 二將奪一城(上)第410章 一切爲了兒子第277章 非常審訊(下)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111章 故人來訪(中)第164章 長安城的反應(下)第107章 顯德殿演武(下)第110章 故人來訪(上)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508章 公主駕到第409章 貶官第53章 拜師儀式(上)
第4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中)第412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355章 準備出征(下)第127章 又死一個第247章 刁鑽的條件第291章 李淵夢醒第341章 夜梟演習(二)第464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下)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191章 李二要陰趙雲澤第82章 立威第398章 受冷落了第87章 御前操演(上)第401章 婆媳初見第4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中)第475章 凱旋第491章 石城招商會(下)第558章 真相大白(下)第51章 收徒與暖牀丫頭(下)第532章 首戰用我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463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中)第195章 提親(上)第548章 大捷報第478章 石城大開發(中一)第535章 面見楊政道(下)第199章 辭親?結親?(下)第1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444章 黃金海岸(上)第95章 到底誰是賊(下)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529章 宣戰第146章 老李同志的賞賜第487章 秦茉兒離京(上)第20章 天降奇兵第438章 吃飯,是件大事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71章 土匪,全是土匪第332章 大比武(下)第76章 許敬宗第516章 倒黴的長孫嘉慶第386章 指揮權第464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下)第158章 脫困之戰(上)第556章 最後的放縱第317章 王君廓之死(上)第118章 爲李世民科普(下)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520章 李世民的決斷(下)第129章 流水線標準化作業(下)第182章 朔方之變(一)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258章 涇州之變(下)第117章 爲李世民科普(上)第28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286章 李靖與李道宗第303章 煙囪軍第484章 白蛇傳(下)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62章 馬蹄鐵(上)第126章 四方館疑案(六)第61章 關於書中爵位問題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439章 胥吏欺民第22章 渭水之盟(一)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91章 深夜魅影(三)第186章 朔方之變(五)第212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246章 護龍會總舵第245章 送錢的人第356章 爸爸去哪兒第449章 九江公主的親事第13章 撲朔迷離(上)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64章 收田第169章 當李績遇上魔王第283章 請示夫人第121章 四方館疑案(二)第178章 離間(中)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21章 善後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562章 施治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536章 二將奪一城(上)第410章 一切爲了兒子第277章 非常審訊(下)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111章 故人來訪(中)第164章 長安城的反應(下)第107章 顯德殿演武(下)第110章 故人來訪(上)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508章 公主駕到第409章 貶官第53章 拜師儀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