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終於可以展翅高飛了。”傅瑤把中考比成是鯉魚跳龍門,只是她這條小鯉魚能否跳入龍門呢?雖然她的信心滿滿的,可是面對着那些張陌生的面孔,她多少還是有點緊張。

進入考場後,她心裡的那扇門就慢慢的關上了。但關上的同時,心靈的窗口也已經打開了。傅瑤在卷子發下來的那一刻她的心情才稍稍有了一些緩解,她稍稍的審視了一遍題便開始答卷了。

她把她所會的答案全部傾注在卷子上面,這就好比她父母的愛,有不盡也寫不完一樣。當出考場時,莫亭和傅學思早已經等候在那裡了,更加讓她奇怪的是哥哥居然比她先出來了。

“哥哥!你好神速啊!這麼快就答完了。”

傅晨銘苦笑着:“題太難了。”

“真的有這麼難嗎?”傅瑤笑了笑。她覺得不管怎麼樣,考完試就是一種解脫。反正初中的生涯是結束了,能不能去上一個好一點的高中也只能由天來註定了。其餘的她也做不了主。

考上就是老天公平的待遇,考不上就是老天在側身思考。傅瑤的這一說法被傅晨銘稱之爲馬來定律。傅瑤天天跟同學們四處遊玩,但是傅晨銘則在努力的補習功課。他做了兩手準備,考上就直接去上學。

考不上就在家裡複習一年再考。不過他提前向父母聲明堅決不回原來的學校。因爲他怕看見那裡的同學和老師,他也嫌丟人。他的這一想法莫亭和傅學思都能理解。

莫亭覺得自己這個月只是在空忙,忙來忙碌去的卻一點結果也沒有。我必須要休息了,否則就會生病的。可另一方面她又不斷的安慰自己沒事的一定會度過的。別人都覺得莫亭是一個只認死理的人,她比較愛爭辯,很少有人能夠說得過她。

最後都灰頭土臉的離開。獅子座的特質,莫亭一點也沒有浪費,讓她用得淋漓盡致。她很少認輸過,即便是她錯了,她也會以勝利者的姿態自居。其實她這樣也很不好,她每次都是瘋狂一小會。

然後在慢慢的安靜下來。一般的情況下她的頭腦都是比較清醒的,但是她超其喜歡較真。但是她還是比較聰明的,她的較真也僅限在網上或是一些熟人。因爲這樣大家都看不見,即使說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一般情況下在外面,她還是比較低調的。因爲外面的人都比較野蠻,給你幾腳你也犯不上是不是,能請神也得能送神。但是這個神最好還是不要得罪的好,惹不起就躲的遠遠的,以免因口角生是非。

事事難料,有好多時候往往覺得可以得到的東西可能瞬間就消失了。有好些時候莫亭已經不那麼盼望得到什麼了,凡是她所期待的東西都會消失的很快。想來想去的她覺得自己太期盼結果了,纔會有這麼多的麻煩事出來。

“瑤瑤,你把你的手機小點聲。你媽媽在休息呢?”

“噢!”傅瑤下意識的關了她的mp5,可能是因爲她家裡的條件相當優越些吧!傅瑤根本就不用再去愁吃穿的問題。

“你的功勞很少會有人記得,但是你的不好卻會有一大堆人記得。”莫亭的心情一直都沒有放晴過,她的心情也跟這個天氣一樣時晴時陰的。她也不清楚何時才能讓陽光重新露出來。

今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馬上另一半也就要重新開始了。莫亭覺得自己應該增長點知識了,可是她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該學習點什麼?

“要不然學習點企業管理之類的?”莫亭冥思苦想的,她很想學,但是又怕花錢。一提到花錢她就頭痛。這得給別人送去多少錢啊!可是不學以後這說不定還是一個負擔呢?

人生在世不就是爲了學習的嗎?可是錢的問題一直在困擾着她,算了還是不要學了。可是不

學莫亭還不甘心。她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在網上學習,這樣她可就是省了一大筆錢啊!

莫亭越想越高興,於是她就把這個課程下載下來,沒事的時候她就聽聽。有好些時候,她還會在網上找一些資料來看:例如什麼是企業文化,網上就大量的下載了一些內容:莫亭則十分貪婪的看着。

弄明白什麼是企業文化,必須明確地分清三個層次的概念:第一是什麼是文化;第二是企業文化的本來含義是什麼;第三是作爲管理手段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關鍵詞:思想文化行爲文化結果文化管理手段

關於企業文化認識上和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分歧、爭議,大多是因爲在“文化是什麼、企業文化是什麼、作爲管理手段的企業文化是什麼”這三個層面混淆不清,各自在各自的層面自說自話、一片混亂了。

什麼是文化

文化分三個部分,分別是思想、行爲和結果。

思想文化指的是對事物的看法,包括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一切對善惡的評價都來源於此。以中國爲例,比如易經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都屬於思想文化的範疇。當然,對於整個羣族而言,更多地可能並不能明確屬於哪類文化,而會表現爲多種文化的融合、摻雜或交織。這並不重要,你只需知道每個人、每個羣族或每個羣體都有其認同的思想意識,並依此進行對事物的判定和行爲的指導。

一定思想文化下對事物的判定和行爲指導,必然帶來符合這種思想文化的特定行爲,從而只從行爲方式就可以分辨出你屬於哪種思想文化。反過來,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內心尊崇哪種思想文化,就可以預測他的行爲方式。把這些行爲總括起來,就是行爲文化。

有行爲就必然導致結果,其中一些結果被以某種形式固化起來而流傳百世,這些可以眼見身觸的東西就成爲結果文化。比如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文物古蹟、各類建築、法律制度等等,都帶有某種思想文化的痕跡,都是某種行爲的產物。萬里長城就是結果文化,修築萬里長城就是行爲文化,而爲什麼修築長城、指導修築長城的內因就是思想文化,顯而易見是一種保守的戰略思想。

談文化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有這麼三個層次的概念。談思想文化就別牽扯行爲文化,談行爲文化就別牽扯結果文化,否則會很亂。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能把思想、行爲或結果的某一部分作爲文化的全部,因爲不瞭解其他部分,這樣就會對別人的談話難以理解而自以爲是、非議他人。

簡單地說,你的想法就是思想文化,你的一舉一動就是行爲文化,你創造的一切成果就是結果文化,而綜合起來就是你的文化。我們明確了“文化=思想 行爲 結果”這個基本概念,就可以進入下一話題,什麼是企業文化。

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必定是一個特殊的羣體,由人組成的羣體,企業文化作爲一種羣體文化可以歸類爲羣組文化的範疇。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這個羣體組織所擁有的文化,包括這個組織的思想、行爲和結果。

這就很容易理解了,企業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就是企業所持有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使命感和追求目標等等,比如谷歌的“不作惡”、海爾的“真誠”、微軟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蘋果的“創新和客戶體驗”,他們什麼也不需要做,就已經讓我們得知這些企業的“想法”和行爲準則。同時,當社會上發生了某些大事件,即便與企業無關的社會事件,即便這些企業不表態,我們也能判斷出他們的評價觀點。

在既定的思想文化下,這些企業的行爲必然會表現出相應

的規則和方式。尤其面臨十字路口的抉擇時,我們會看到他們在決策中的毫不猶豫。顯然,思想文化決定了行爲文化,而行爲文化彰顯了思想文化。即便我們並沒有事先得知某家企業的思想,我們從他們的一系列行爲中也可以對他們的價值觀等做出判斷。

企業文化中的行爲文化最容易被理解爲企業文化的全部,因爲這些容易被看到而被直接感知。對消費者而言,企業行爲的結果就是他們的產品,通過產品理解這家企業的性格、品質;對公衆而言,企業文化的結果多是他們系列行爲的結果,比如王老吉捐款了、豐田公司召回了、三鹿集團造假了等;對於員工而言,則更關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管理活動、管理風格、宣傳品、張貼物等。

作爲管理手段的企業文化

和企業戰略、人力資源一樣,企業文化也是一種管理手段。這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構建起企業的基礎框架和靈魂,然後纔會有日常管理、營銷管理等次級的管理體系。沒有基礎管理或者基礎管理不紮實,次級管理也可以發揮作用,並且很多企業就是這麼做的,現實是做得也未必錯。那麼我們爲什麼要強調基礎管理呢?很簡單,有了紮實的基礎管理,次級管理能產生更多更好的效力。

企業文化管理的原理,是通過一系列針對企業文化各個部分的管理活動,使企業在所有方面形成並保持一致性。以產品爲例,良好和成熟的企業文化管理,使企業產品形成一致風格,從而更容易被消費者認知、信賴和保持好感。無論寶潔向市場投放什麼新產品,我們都會從中感受到寶潔產品的影子。

當然,企業文化管理並不僅僅作用於產品,對消費者和公衆的影響也並非僅僅是增強一點銷售的拉力。產品只是企業文化中結果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企業的一切都將因爲企業文化的存在而保持風格、志趣、理念上的一致性。

保持一致性不是那麼簡單,尤其在那些朝令夕改、瞬息萬變的中小企業,更是一個難題。企業文化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企業文化管理到底管的是什麼呢?這還要從文化的三個層次來說明。從結果看,要管理包括產品在內的所有企業結果的一致性;結果的一致性,必須基於企業行爲的相對一致性;而企業行爲能否一致,則又取決於所有員工是否擁有基本相同的行爲準則,這個準則來源於衆所認可的價值觀。價值觀,則成爲企業所有文化表現的起源。

作爲管理手段的企業文化所管理的對象,首先是價值觀的管理,然後根據價值觀制定行爲準則,由行爲準則約束和導向企業行爲包括員工行爲,從而形成符合企業文化的系列結果。簡言之,企業文化管理的對象就是思想、行爲和結果。

從管理脈絡上講,企業文化管理首先要確定的是企業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即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以及以此爲基礎的企業使命、戰略目標;這些工作完成之後,企業行爲準則的制定纔有依據、有方向。企業的各種管理和經營行爲的評價和選擇纔會有理念上的依據和判斷,不僅包括員工的日常行爲,也包括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風格及銷售模式、銷售風格等;如果我們能夠在對行爲文化的管理上做到理論上的完善,那麼結果文化其實就水到渠成而不需管理了。當然在管理實踐中,並不存在這種理想化狀態,對於行爲結果依然要在不同領域採取各式各樣的檢查措施。

只要能把握住企業文化的三個層面,企業文化的所有話題都將變得脈絡清晰。否則,就會出現認識混淆和管理上的無頭緒,從而不能提綱挈領地實現企業文化的有序管理,企業文化的管理價值和效能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毫無作用而勞民傷財、徒增管理成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