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

“從奴隸到將軍”

——羅炳輝

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爲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要爲勞動大衆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爲人類的幸福而鬥爭。

——羅炳輝

羅炳輝(1897~1946),曾用名南煌,雲南彝良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起,先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病逝于山東蘭陵。

將才起草野

在新中國誕生的道路上,伴隨着戰火與硝煙成長起一大批天才橫溢的鐵血指戰員。他們將星熠熠,或縱橫疆場無往而不勝,或血濺玄黃馬革裹屍。但是,一名優秀的將軍未必就是一名真正的軍事家。因爲衡量一位軍事家的標準,並不是靠單純的功勳赫赫就可以達到的,那是一種先天賦予的靈性,與身經百戰後所掌握的豐富的軍事常識糅雜而後的極致昇華。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曾經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軍事家羅炳輝。

羅炳輝,這位傳奇式的英雄,他的家鄉位於偏僻而遙遠的雲南彝良縣。忠厚朴實的鄉民們世世代代依靠着幹農活吃飯。不論風吹日曬還是酷暑嚴寒,年幼的羅炳輝早已習慣了跟在父親的身後,在田間辛勤耕作。即使是這樣的勤勉,日子仍然是越過越艱難。田地裡收穫來的糧食大部分都要上繳給地主,留下來的少部分糧食,全家人要節衣縮食才能捱過一年又一年。

童年的羅炳輝,每次看見一年辛苦換來的糧食白白被地主拿走的時候,心裡都會異常憤恨,憑什麼他們就能風不吹、雨不淋地待在家裡不勞動,而我們卻要給他們送糧食?

這些不甘並沒有只藏在心底,年僅10歲的羅炳輝揮舞着拳頭,衝着上門收糧的地主喊道:“老子長大要飛起來,把你們這些混蛋都殺掉!”少不更事的他甚至跑到了縣衙,告了本鄉的地主一狀。雖然結果仍然是不了了之,但羅炳輝的性情之倔強,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家鄉發生的一件事,對羅炳輝的影響極其深遠,也是他棄農從軍的直接誘因。當時家鄉有一黃姓婦人,獨自帶着兩個兒子艱難度日,平日裡備受惡霸的欺凌。然而,黃家的兩個兒子在出外參軍幾年後衣錦還鄉,將當年尋隙滋事的惡霸流氓們通通暴打了一番。

這件事對羅炳輝的觸動很大,他開始萌生了參軍的念頭,認爲只有當兵才能揚眉吐氣,才能幫助鄉親父老不再受這些地主惡霸的欺負。就這樣,剛剛12歲的羅炳輝偷偷跑出了家門,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了把土造的雙筒手槍,徒步向省城的招兵處走去。

心急如焚的父母哪容這麼小的孩子參軍,急急忙忙找人追回了羅炳輝。看着哭得死去活來的母親,羅炳輝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留在家裡。但是羅炳輝的心並沒有放棄參軍的信念,他決心依靠自己來改變這世代不變的命運。

1915年初冬,16歲的羅炳輝已經是一名父親了。成家立業也無法抑制住那顆跳動不息的心,羅炳輝再次離開了父母妻兒,開始了漫長的路程。

羅炳輝千里跋涉,以其驚人的毅力,步行了500多公里,來到了雲南省的中心——昆明。在這裡,他報名參加了蔡鍔將軍組織的護國討袁滇軍,終於踏上了他縱橫沙場的征戰之路。

軍中無歲月,轉眼間羅炳輝在軍中摸爬滾打了十幾個年頭,他已因功升至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長,手裡掌握着600多號人和400多條槍。但是,實現了少年從軍初衷的羅炳輝卻越來越感到困惑,他不知道手中的槍到底應該指向誰。

羅炳輝害怕自己會淪落成記憶裡的地主惡霸,他害怕辛苦訓練成的精兵會成爲屠殺百姓的劊子手。他覺得自己就像是喝醉了酒的人,渾渾噩噩地徘徊在沒有光亮的小巷裡,走不出去,回不了頭。

但是,從小性格倔強的羅炳輝不甘心就此沉淪,他開始睜開眼睛,觀察起軍隊之外的世界,尋求新的改變。

這時,一封信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羅炳輝一生的軌跡。寄信人是共產黨員趙醒吾,他是雲南賓川人,曾經和羅炳輝一起在北伐軍中共事過。後來趙醒吾加入了共產黨,爲了發展壯大黨的武裝力量,決定冒險爭取羅炳輝。

羅炳輝接到信很興奮,他一直視趙醒吾爲良師益友,正好可以向他訴說一下苦悶,排遣愁緒。就這樣,隨着兩人頻繁的書信往來,羅炳輝逐漸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清晰的認識。貧苦農民出身的他,心裡的天平漸漸傾向了那些曾經清剿的對象——中國共產黨。

1929年7月,羅炳輝在經歷了很多坎坷曲折之後,終於踏上了一條尋求真理,走向光明的道路。32歲的他完成了由三民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成爲了一名共產黨員。同年,羅炳輝響應黨的號召,帶領吉安靖衛大隊舉行了武裝起義,全員轉移到贛西革命根據地,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五團。

羅炳輝領導的吉安起義,及時而深刻地鼓舞了處於革命低潮中的人們,給了國民黨反動陣營一記響亮的耳光,壯大了贛西和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力量。從此,羅炳輝南征北戰,開始了他戎馬一生的軍事生涯。

反“圍剿”展現才華

1931年7月,隨着中央蘇區的愈加壯大,和第一、二次“圍剿”的相繼失敗,惱羞成怒的蔣介石帶着德、日、英等國的軍事顧問急匆匆趕往南昌壓陣。蔣介石親任“圍剿”總司令,調集23個師及3個旅,共約30萬大軍,以密集的大包圍姿態向蘇區逼近,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

這次“圍剿”,蔣介石採取了“厚集兵力,分路圍攻,**”的作戰方針,企圖首先擊破紅軍主力,搗毀革命根據地,然後再深入進行“清剿”,計策不可謂不狠毒、有效。

而此時的中央蘇區,經過前兩次的反“圍剿”作戰,紅軍主力只有3萬人左右,還沒來得及休整和補充,面對敵人的重兵壓境,蘇區的處境十分險惡。

紅軍總部迅速召開了戰前會議,已經是紅十二軍軍長的羅炳輝與政委譚震林,參加了這次決定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會議。經過仔細的分析探討,毛澤東及朱德決定採取“虛張聲勢,誘敵深入”的方法,伺機打破敵人的“圍剿”。

羅炳輝的紅十二軍當仁不讓地接受了這項計劃中最艱鉅的部分,冒充紅軍主力引開敵軍大部,爲紅軍主力休養生息創造時機。毛澤東信任地看着羅炳輝,詼諧地打趣着說,炳輝啊,你這個遊擊專家可是名不虛傳啊。第一次反“圍剿”活捉了張輝瓚,第二次又掩

護主力把敵人牽得團團轉。這次,又要派你牽着蔣介石在山裡散心啦。毛澤東幽默的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由得衝散了大戰前的緊張氣氛。

當夜,在火把搖曳的光影下,羅炳輝率領着不足3000人的紅十二軍與主力部隊背道而行,轉身走向了茫茫的黑暗之中。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將獨自面對着國民黨的30萬大軍。作爲這場戰役的指揮員,羅炳輝心中燃燒着一團烈火,那是自信與魄力交織、勇敢和智慧並在的鋒芒外露。他看着火把照映下的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那上面的恐懼和信任同樣能刺傷他的眼睛。爲了他們,這一仗必須要贏,羅炳輝攥緊了拳頭。

羅炳輝率領十二軍趁夜穿過了國民黨部隊的間隙,一路向東北的山區走去。爲了僞裝成紅軍主力,吸引國民黨軍隊的追趕,羅炳輝和譚震林絞盡了腦汁。他們命令行軍中的部隊拉開距離,把所有能展開的布條都當成旗幟一樣揮舞開,聲勢造得越大越好。

果然,國民黨軍隊很快發現了這支“浩浩蕩蕩”的軍隊,馬上掉頭跟了上來。羅炳輝和戰士們一樣感到欣喜,畢竟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爲了不讓敵人跟“掉了隊”,十二軍的戰士們走走停停,若即若離地和敵人保持着一定的距離。

當早晨清涼的陽光再一次投影在大地上的時候,山野間仍然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嗡……嗡……”無頭蒼蠅一般跟了一夜的敵人終於派出了偵察飛機。羅炳輝知道這是一個麻痹敵人的好機會,他揮手向前進中的部隊打出了手勢。早有準備的戰士們立刻將行軍隊伍拉開了距離,一個營的隊列足足拉成了一個團的架勢。戰士們有紅旗的展開紅旗,還有的將花色包袱也展開來高舉在頭頂搖晃着。未脫稚氣的年輕戰士們調皮得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喊聲震天,行進的隊伍激起大片煙塵。空中的偵察機看着下面人喊馬嘶的“龐大隊伍”,亂轉一會兒後滿意地回去覆命了。

謹小慎微同樣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雖然敵人已經上當,羅炳輝依然要求部隊不要鬆懈,國民黨軍隊中也不乏高明的指揮官,很可能就在下一秒識破蘇區主力已經轉移的真相。在羅炳輝的要求下,紅十二軍的將士們集思廣益,又設計了新一輪的“遊戲計劃”:在行軍道路的每一處岔口都標上箭頭,寫上“紅四軍團由此前進”,“紅十軍在此駐紮”,還有紅三軍、紅七軍……每逢一處宿營地,只要是會寫字的,都會拿起粉筆來逢牆就寫,遇樹就畫。在紅十二軍走過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到這樣的字樣:“紅六軍的某某同志,請在前方等我,有要事”等類似的留言,番號可以隨意寫,只要能讓敵人相信他們追的是紅軍主力部隊就行。

在紅十二軍將士一心的努力下,國民黨軍隊終於上當了。在他們看來,足有數萬紅軍接連向北挺進,大有直逼南昌之勢。此時,坐鎮南昌指揮“圍剿”的蔣委員長已經慌了手腳,即令各路大軍迅速回援南昌,共同圍殲紅軍“主力”。

至此,羅炳輝的紅十二軍已經完成了任務,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部隊到達預定區域開始整訓休養。

然而,一名出色的指揮員不會僅僅滿足於完成任務的層面上,他會敏銳地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進一步創造戰機。如果非要說這是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厚積薄發的話,那麼更要相信這是能成就軍事家的一種至關重要的天賦,而羅炳輝就恰恰擁有這種天賦。

羅炳輝爲了給主力部隊創造出更有力的殲敵時機,毅然決定放棄紅十二軍的隱匿計劃,再一次出現在國民黨大軍面前,將敵人引進深山,拖垮敵人的機動力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緊追而來的國民黨軍隊,他們像一頭笨重的野牛喘着粗氣跟在紅十二軍的後面滿山亂轉。在崎嶇的山路上,國民黨的美式先進裝備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反而成了累贅。國軍的老爺兵們哪受過這個罪啊,半個月下來,真的是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士氣低落了不說,就連行軍也變得有氣無力了。

盛夏八月的山區,正是暑氣逼人的時候。羅炳輝和紅十二軍的戰士們也同樣的汗流浹背,在深山中穿行,既缺少補給,又要帶着敵人“遊山”,這並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的,不少戰士的手腳被荊棘刺得鮮血淋漓。但是戰士們依然無怨無悔,半個月的急行軍下來,部隊的士氣反而提升了許多,因爲戰士們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幾天的辛苦換來的卻是幾十萬敵人的狼狽不堪,甚至是被殲滅的絕路。

羅炳輝看着這些疲憊的年輕戰士們,心裡由衷地升起一絲感動。就是這些可愛的戰士們勇敢地撐起了蘇區的一片天空,沒有他們的流血流汗,何談革命的成功呢?

當國民黨最終發現半個月來追蹤的不過是紅軍的小部分人馬時,已經無力再“進剿”了,蔣介石只好下令撤退。

但是,經過了休整的紅軍主力此時是兵強馬壯,哪容得敵人說走就走。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統一部署下,紅軍各部開始了全面反擊。羅炳輝指揮紅十二軍調轉槍口,迎頭就給了身後的敵人一記重擊。半個月的躲躲藏藏早就讓戰士們積攢了一肚子的火氣,他們如下山的猛虎一般,配合紅軍主力奮勇殺敵,取得了三戰三捷的好成績。

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羅炳輝表現出了優秀的指揮藝術,他率領着紅十二軍巧妙地調動了敵人,對粉碎蔣介石的第三次大“圍剿”起了重要的作用。一顆年輕的將星正在革命根據地冉冉升起。

長征路上痛擊敵人

十月裡來秋風涼

主力紅軍遠征忙

軍民情誼深似海呀

紅區百姓淚汪汪

紅軍呀——

多多打勝仗

革命成功回家鄉

Www★тт κan★¢O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

紅軍要出征的消息雖然是保密的,但仍然有很多羣衆知道了。樸實的鄉民們送來了草鞋、南瓜幹、雞蛋等等平時自己都捨不得用的東西,來送他們心目中的親人。

負責擔任整個左翼進軍任務的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站在蘇區的街頭上望着熙熙攘攘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和戰士們一樣捨不得離開這裡,羅炳輝知道這裡一定會遭受到敵人殘酷的鎮壓和蹂躪,但是他是指揮員,他必須將內心的痛苦隱藏起來。隊伍漸漸走遠了,送行的人羣還沒有散開。不知道下次回來,還能不能見到那一張張可親可愛的笑臉,羅炳輝咬着牙自語道:“再見了鄉親們,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如果說可以用一種顏色代表長征之路的話,那麼一定是紅色,鮮血染成的紅色。得知中央紅軍開始轉移的蔣介石欣喜若狂,急忙調集贛、湘、粵、桂等省軍閥在長征路線上設下了

數道封鎖線,同時又令重兵從紅軍背後追擊而來。

已經接連突破了三道防線的中央紅軍來到了湘江面前,這裡將決定着整個中央紅軍的命運,湘江之戰,在所難免。

1934年11月底,湘江一線。

蔣介石在這裡佈置了幾十萬重兵,決心將中央紅軍消滅在湘江邊,廣西桂軍李宗仁和白崇禧部5個師牢牢控制着湘江一線。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央紅軍已別無選擇,唯有拼死一戰。

中央紅軍自進入廣西到達湘江地區以後,幾乎天天是白天打仗,夜間行軍。加之山路崎嶇難行,有時一夜也翻不過一個山頭。在掩護中央紅軍搶渡湘江的戰役中,羅炳輝的紅九軍團擔負着斷後任務,與紅五軍團交替掩護主力紅軍前進。將士們不分晝夜地一邊打仗一邊行軍,整個部隊長時間得不到休息,不僅身體上十分疲勞和被動,就連士氣也下降了許多。

作爲一名優秀的指揮員,羅炳輝深知部隊士氣的重要性。但是,緊張的戰爭節奏讓他根本就沒有辦法顧及到部隊士氣這樣的問題,他每天擔心的是數萬人的生死,他害怕會因爲自己的一時疏忽而導致革命的火種被湮滅在湘江岸邊。

11月28日,桂系白崇禧部向紅軍湘江渡口急進而來,企圖奪佔渡口。形勢非常危急,中央軍委命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的進攻,保證中央紅軍側翼的安全。羅炳輝藉機親自上陣動員,他鼓舞戰士們說:“同志們,我們一定要把敵人頂住,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保護黨中央安全渡過湘江。”

不久,羅炳輝身先士卒,率領紅九軍團在湘江一線與敵人展開了激戰。在國民黨飛機的瘋狂轟炸和強大火力的雙重壓制下,紅九軍團處境十分艱險。

但是,英勇的紅九軍團戰士們,浴血奮戰,不顧犧牲,同保持着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展開了激烈的拼搏,用刺刀和手榴彈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集團衝鋒,阻止了國民黨軍的瘋狂進攻。

羅炳輝看着已經被鮮血染紅的湘江岸邊,不禁潸然淚下,這一戰又不知有多少懷抱理想的戰士埋骨他鄉。但是,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因爲他們終於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不久,中央軍委又命令紅九軍團繞經全州以南的石塘圩再返湘江邊,從淺水區徒步過江與主力會合。羅炳輝力排衆議,將紅九軍團立即分成10餘路縱隊向湘江邊強行軍,國民黨軍在後面追得很緊,流彈不斷從戰士們的頭頂上呼嘯而過。當紅九軍團到達湘江渡口徒涉場時,國民黨追兵已經從後面壓上來了。

情況萬分危急,紅九軍團將士們顧不得嚴寒,紛紛跳進冰冷的江水,舉着槍支和包袱,有驚無險地涉水渡過了湘江,部隊上岸後迅速地擺脫了追敵,與主力會合,順利完成牽制任務。

湘江之戰,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和紅軍大部都安然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的企圖。但是紅軍也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元氣大傷,人數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羅炳輝的紅九軍團在一路的血戰中也傷亡大半,被迫將原有的兩個師縮編至3個團。

隨後,羅炳輝又率領着戰士們同紅軍主力一起,奪瀘定橋,攻佔天全鎮,爬雪山,過草地……一路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見證了這段鮮血染成的紅色征程。

“我對黨的最後一個獻禮”

“我自從十六七歲離家以後,始終馳騁在戰場上,爲人民革命事業貢獻了我的一切。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上前線,爲黨和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一個勝仗,作爲我對黨的最後一個獻禮。”

——羅炳輝

長期緊張艱苦的戰鬥生活,羅炳輝患了很嚴重的高血壓和胃腸病,因爲沒有好的醫療條件,他的病情時好時壞,但他從不將自己的病放在心上。黨中央領導數次要求羅炳輝回到後方修養,他每次都笑着拒絕:“戰鬥就是包治百病的好藥,我只要到戰場上立刻就生龍活虎起來了。”

1946年4月,中央軍委任命羅炳輝爲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不久,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羅炳輝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出現在第一線指揮作戰。連續的征戰,讓他的病情日益嚴重,曾經因疲勞過度而幾次暈倒。

這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指揮軍隊不斷向解放區進攻,僅向華中、山東解放區的進攻即達1000餘次,戰爭局勢陡然緊張,形勢十分危急。

之前已經數次嘔血暈倒的羅炳輝不顧中央軍委的反對,強撐病體趕往山東戰場最緊要之處——棗莊。臨行前,羅炳輝留下了上面的幾句話,他也許已經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但是作爲一名軍人來說,還有什麼是比馬革裹屍更好的歸宿呢?

羅炳輝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用自己的生命打了最後一仗。6月9日晚,在羅炳輝的統一指揮下,所屬部隊全力向棗莊敵軍王繼美部盤踞的據點發起攻擊。在解放軍猛烈衝擊下,敵軍很快潰退,王繼美當場被打死。

此一役,共俘虜敵軍3000餘人,輕重武器數不勝數。由於羅炳輝指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克棗莊,不知情的蔣介石還客串了一回“運輸大隊長”,空投了若干彈藥,全部落入了羅炳輝手中。

棗莊戰鬥是羅炳輝征戰32年,參與指揮的數不清的戰鬥中的最後一戰。這一仗的勝利,既是他對自己諾言的實現,也是他畢生戎馬的終結點。

棗莊戰役剛剛結束,血壓一直居高不下的羅炳輝又犯了腸胃炎,併發高燒。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在返回臨沂治療途中,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終年49歲。

就這樣,一生征戰沙場的羅炳輝,最後倒在了即將迎來解放的戰場上,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他鐘愛的共產主義事業。

幾十年的征戰生涯,羅炳輝早已不再是那個出身鄉野的倔強小子,他已經成長爲一名真正的軍事家。在戰鬥中,羅炳輝十分注重戰略戰術的研究和創新,他創造性地總結了一整套遊擊作戰的戰術,諸如“火燒野牛”、“四兩撥千斤”、“狼牙籤與滾雷西瓜戰”、“梅花戰術”等等。隨着作戰經驗的增加,羅炳輝的視野也逐漸開闊起來,在把握好戰爭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問題上,他真正具有了一名軍事家的戰略性眼光。

羅炳輝,他從一名農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長爲統率千軍萬馬、屢建戰功的傑出軍事家,是共和國早早隕落的將星,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他在生前經常這樣講道:“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爲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要爲勞動大衆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爲人類的幸福而鬥爭。”

(本章完)

“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文武兼備——艾平雪原英雄——楊子榮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雪原英雄——楊子榮“炮兵之父”——朱瑞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鐵軍”名將——葉挺文武兼備——艾平戰鬥英雄——馬思進“鐵軍”名將——葉挺“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無線英雄”——李白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文武兼備——艾平文武兼備——艾平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鐵軍”名將——葉挺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雪原英雄——楊子榮“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炮兵之父”——朱瑞“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鐵軍”名將——葉挺“炮兵之父”——朱瑞“鐵軍”名將——葉挺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戰鬥英雄——馬思進“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戰鬥英雄——馬思進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炮兵之父”——朱瑞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雪原英雄——楊子榮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文武兼備——艾平“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
“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文武兼備——艾平雪原英雄——楊子榮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雪原英雄——楊子榮“炮兵之父”——朱瑞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鐵軍”名將——葉挺文武兼備——艾平戰鬥英雄——馬思進“鐵軍”名將——葉挺“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無線英雄”——李白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文武兼備——艾平文武兼備——艾平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鐵軍”名將——葉挺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雪原英雄——楊子榮“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炮兵之父”——朱瑞“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鐵軍”名將——葉挺“炮兵之父”——朱瑞“鐵軍”名將——葉挺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戰鬥英雄——馬思進“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戰鬥英雄——馬思進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炮兵之父”——朱瑞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雪原英雄——楊子榮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文武兼備——艾平“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