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一篇帖子,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我們叫“漢人”?有人說,任何一個民族稱呼的形成都是在其民族形成初期產生的,那爲什麼我們不叫夏人,商人(他們的遺民以牛車互通有無於華夏,以至於以他們來命名Merchant),周人,秦人(西方的China倒有一說是秦人的音譯),而非叫“漢人”呢?這個問題的解決,是在我讀了西漢通史之後。

幾乎在秦王掃六合的同時,匈奴的傑出領袖冒頓單于率領部族擊敗強大的東胡和月氏,使弱小的匈奴成爲大漠的王者,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匈奴這兩個字成爲中原農業帝國的夢魘。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挾楚漢爭勝之餘威,率32萬步兵征討騷擾長城一線的匈奴,此時匈奴剛剛崛起,中原軍隊還不知其實力,冒頓每日以百千老弱士卒誘敵,劉邦信以爲真,“宜將餘勇追窮寇”,一路追殺下去,結果到了白登山,匈奴40萬精銳騎兵一夜之間將漢軍團團包圍,老劉天亮一看四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騎兵,連打的膽子也沒了,只好派陳平偷偷跑到冒頓正室夫人那兒走後門,送上厚禮,又使了一招“反美人計”,這才換得冒頓網開一面。

白登一戰,匈奴威名遠播,而中原經過秦末連年戰亂,元氣大傷,連劉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馬拉車都無法辦到,拿什麼去跟匈奴對抗?於是漢朝只好採用和親政策換得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但是這種和親政策畢竟不是平等條件下形成的,無法與盛唐強漢時期的和親相比,所以匈奴人並未停止騷擾漢朝北部邊界。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了70年,其間匈奴年年小犯,時有大犯,如:文帝十四年匈奴14萬騎兵入寇,擊殺北地郡都尉(相當現在的軍區司令),焚漢皇行宮,京師震動,文帝急招周舍等率10萬騎拱衛長安。基於實力懸殊,漢朝一直忍而不發,暗地做軍事準備,最主要的就是全民養馬,整個漢軍由步向騎轉化。

到文景末期,漢朝元氣大增,國庫裡的錢堆積如山,因爲長時間不用,連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北方,家家有馬,人人善騎。這樣,漢朝等待了70年的時機終於來到了。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寇上谷、漁陽一線,漢車騎將軍衛青率漢騎數萬出雲中,擊殺匈奴數千,收復河套地區,設朔方等郡,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此爲第一次漢徵匈奴,屬試探性質,匈奴未受重大打擊,不久又以數萬騎入寇代郡,殺太守。

元朔五年、六年,衛青連率大軍出塞,頗有斬獲,匈奴逐漸意識到今日之漢已非過去的弱漢了。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年僅19歲的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里與匈奴主力遭遇,鐵騎互衝,白刃相接,匈奴大敗,漢斬虜首一萬八千。同年夏,霍再率數萬鐵騎攻祁連,殺無數,俘三萬,得匈奴王祭天金人。

這兩仗打下來,匈奴才算開始真正吃到漢軍的苦頭。於是破天荒地,匈奴休屠王和渾邪王率四萬部屬來降。因爲這種事在漢匈關係史上從未有過,漢朝臣紛紛議論可能是詐降,不受爲上,霍去病力排衆議,率萬騎前去受降。及至兩軍相會,休屠王見漢軍軍容強健,生怕降後受戮,開始反悔,渾邪王不允,二王相爭,匈奴陣中頓起騷亂,霍去病一見,雖情況不明但當機立斷,率千餘精銳直撲匈奴陣中,當場格殺休屠王及二心者數千人,餘者皆降。

此戰之後,漢在新收之地設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金城、河西並南山(祁連山)至鹽澤(羅布泊),空無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對匈奴發動了決定性打擊!

大漢鐵騎10萬、步兵及輜重數十萬,兵分兩路,由衛青和霍去病分別率領,東西並進,橫渡大漠。衛青一路過大漠千里,在今外蒙古中北部與匈奴大單于直屬主力部隊相遇。漢軍以車結陣,出精騎與匈奴主力正面對衝,戰正酣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衛青藉機派萬餘精騎左右包抄,乘風而進,一舉將匈奴包圍。漢軍鐵騎本就彪悍過人,再加上于飛沙走石、昏天黑地之際乘風而來,一時有如天兵下凡、匈奴見皆膽裂。戰至此時,勝負已定,匈奴被斬首級一萬九千級,大單于僅率百騎遠遁,連大印和夫人都沒顧上帶。

霍去病一路更是顯赫。其軍入匈奴境兩千餘里,與匈奴左賢王戰,斬首七萬餘,然後乘勝追殺,一直到大漠極北的狼居胥山(今外蒙北端),數日不見匈奴蹤跡而返。在歸國之前,英姿勃發的年青統帥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南面中原,設壇拜祭,並立戰勝碑于山上以茲紀念。從此,中國成語裡多了一條“封狼居胥”。

此戰之後,匈奴膽寒,幾年後趙破奴率大軍再出塞竟然出現了千里不見匈奴蹤跡的怪事。

至此,漢之天威四海遠揚,元封元年,漢武帝親率鐵騎十八萬出塞,在單于臺駐紮,晝則旌旗千里,夜則篝火如星,軍威赫赫,匈奴竟不敢戰。漢武帝乾脆派使節去大單于那兒送戰書,叫他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降,莫要不戰不降,在極北之地受罪。單于大怒,但怒歸怒,打還是不敢打,最後只好灰溜溜地遷到貝加爾湖“受罪”去了。

漢武登單于臺標誌着漢之天威的鼎盛之時,從這時起數百年間,中國周邊再也沒有能與中國抗衡的力量,總體和平,在強有力的武裝和打擊的保證之下,終於來到神州大地。

對匈奴之戰是漢代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也是最具重要意義的戰爭。在同時代,還有漢徵大宛,漢徵南越等一系列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持久的和平和絲綢之路的開通。而漢朝子民也可以自豪地對無法無天的外族宣稱“俺是大漢子民,俺是漢人!”(潛臺詞,看你敢不敢動我,別忘了俺陳都尉說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用鐵與血告訴強權,我們是漢人,漢人不可辱!今天,我們將會用什麼告訴又一個強權,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不可辱!我們拭目以待。

但願再過兩千年,用漢字印刷的歷史書上會再出現一行: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爲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服其辜。大夏之西,以爲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蠻夷槁街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甘延壽、陳湯

後面的事更有意思:

匈奴人被漢人趕到西方後,首先遇到了哥特人.哥特人被匈奴人打敗後向西逃竄,首先遇到的是德聶斯特河以西的西哥特人,當時沒有現在這樣的新聞媒體,所以西哥特人還以爲東哥特人是來侵略的,於是就想擋住東哥特人。東哥特人一心逃命,誰擋也不行,一使勁兒就把西哥特人打了個落花流水,打勝了再看看河西的土地也不錯,就想住下來,但還沒等他們安穩下來,匈奴人也渡過了河,東哥特人一看“魔鬼”來了,那就接着跑吧,西哥特人一看連東哥特人都那麼怕匈奴人,那還有什麼可說的,跟着一起跑吧,於是勝利者和失敗者結了對子一起跑,在向西的過程中又產生連鎖反應,結果是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勃艮第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等幾乎所有的蠻族部落都在恐慌中向西無目的地逃竄,現在西方歷史學家給自己臉上鍍金說那是“民族大遷徙”,其實真正的事實是“民族大逃亡”。當時的情況只能用蠻族的全面“崩潰”來描述。有個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寫到“逃啊逃,滿山遍野奔跑的野蠻人都只有一個念頭,逃離他們,逃離那些比他們更野蠻的人。”

西哥特人後來想到多瑙河也許可以阻擋匈奴人的騎兵,於是他們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境內的色雷斯,羅馬皇帝瓦倫斯收留了他們,原意是可以多一些奴隸和僱傭軍的來源,不料負責接待的羅馬官員過於腐敗,他們趁着西哥特人糧食緊缺(西哥特人是給打出來的,根本沒有準備什麼糧食),從內地運來糧食和牲畜高價賣給西哥特人,西哥特人一開始還老老實實的,但後來事態發展到羅馬人用一條狗就可以換走一位首領的子女時,西哥特人被激怒了,他們襲擊當地的羅馬駐軍,掀起了暴【動。瓦倫斯也不管誰對誰錯,親自帶領超過五萬人的大軍來鎮壓,結果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里亞堡被這些匈奴人的手下敗將徹底擊敗,瓦倫斯本人陣亡。後來羅馬名將狄奧多西非常勉強地“鎮壓”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答應不再造反,羅馬人同意西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身份在巴爾幹住下。狄奧多西最終成爲最後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皇帝,他臨終前將羅馬分成東西兩塊,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這就是東西羅馬帝國的由來。匈奴人在空無一人的東歐大平原遊蕩了好一陣,同時享受着兩個羅馬帝國的歲貢,慢慢變成了定居民族。後來阿提拉繼位,他不滿足於現狀,接連向羅馬帝國發動攻擊,每次都取得很大收穫。但是在他率領歐洲歷史上空前的50萬大軍向高盧進軍時,他那巨大的壓力終於迫使蠻族和羅馬人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馬恩河畔的沙隆,爆發了歐洲歷史上一次決定性的大戰,“最後一個羅馬人”阿埃丘斯率領歐洲聯軍與阿提拉進行的這場決戰僅進行了一天,雙方傷亡在15-30萬人間,西哥特王陣亡,阿提拉也險些被殺,這一天的慘烈戰況使雙方都心有餘悸,當天晚上,西哥特王兄偷偷跑到匈奴人帳中,與阿提拉簽訂了城下之盟,匈奴人連夜撤走,阿埃丘斯也不追趕,大家避免了一場更爲慘烈的戰鬥。阿提拉吸取教訓,第二年改攻意大利本土,這次阿埃丘斯找不到蠻族同盟者了,阿提拉在意大利北部如入無人之境,兵鋒直指羅馬城,羅馬皇帝主張棄城(事實上他本人已經住到拉文那去了),但教皇不幹。在羅馬城外,教皇帶領一大批教士、修女和童年童女,都穿上了潔白的聖服,擋在了阿提拉的馬前,教皇對阿提拉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幾千跟班在後面低聲吟唱聖歌作*音樂,結果阿提拉竟然從羅馬城的視界裡退兵了!

兩漢帝國(西漢和東漢)是我國5000年曆史上(除蒙古帝國以外)軍事最強大的朝代,某些方面甚至超過盛唐。相傳漢武強,唐玄富中的漢武帝,就是兩漢帝國最傑出一代皇帝,漢朝的軍事力量在漢武帝統治的世代可謂武功蓋世,所向披靡。漢朝的國力通過長達75年之久的文景之治後達到頂峰,漢武帝下令衛青,霍去病穿越戈壁大沙漠,給匈奴以沉重的打擊。根據史書記載,漢的騎兵戰鬥力極強(不亞於後來的蒙古鐵騎)衛青霍去病各自帶領的總兵力爲5萬的騎兵,穿越戈壁沙漠,蒙古大草原,打到外興安嶺和西伯利亞,殲滅匈奴騎兵20多萬。這種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歷史上也是極爲罕見的,何況對手是極其強悍兇狠的遊牧民族。漢朝的騎兵強悍原因有兩個,首先是極其先進的軍事技術,漢軍使用職業騎兵,鐵劍,佩戴強努,全部佩戴盔甲,裝備在當時世界上極其精良,同時代的羅馬帝國還是使用青銅器的步兵。值得一提的是強努,外形似槍,又似弓箭,便於攜帶,精度遠高於弓箭。穿透力強,可在百米以外製敵人於死地。後來幾個世紀以後才傳到西方。其次是軍事指揮才能和作戰經驗,由於絕漠遠征,遠離補給基地,要求卓越指揮才能.要求機動靈活。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匈奴認爲漢軍不敢遠征,結果被漢軍打的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滅,而當時羅馬帝國還處於陣地戰時代。

匈奴被漢擊敗以後,漢朝爲了擴張疆域,進行了幾次大規模軍事擴張,先佔領新疆,建立西域都護府,又遠征中亞,打到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內,把西域各小國併入安西護府。漢軍最遠的一次遠征中亞,打到裡海西岸,使波斯成爲屬國。後來由於宮廷內部矛盾,光武帝不得不放棄了從巴爾戈什湖以西的遼闊土地。這次遠征唯一重大意義開闢了中國通往歐洲的貿易通道-即絲綢之路。

羅馬帝國遠征軍約2萬人與漢朝西域邊防軍騎兵5千人在巴爾戈什湖畔進行過一次戰鬥,漢軍首先以精銳騎兵包圍羅馬軍團。與其說是戰鬥,還不如說是屠殺。這一仗幾乎使羅馬軍團全軍覆滅,漢軍傷亡不過百人,羅馬傷亡一萬多人。漢軍包圍羅馬軍團後保持一定距離使用強努射殺羅馬士兵,羅馬軍團大亂,突圍失敗後向漢軍投降,以爲必被賣爲奴隸,但結果卻是漢朝優待羅馬士兵,無條件釋放他們併爲他們修建城市供他們居住。從此流傳至今。

第二百二十三章 殘陽盡處(1)第二十一章 離開第三百一十二章 原因第二百二十四章 殘陽盡處(2)第三百零六章 斷巖山(2)第八十四章 探囊取物第一百二十六章 子曰第一百三十九章 愚茶居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妄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戰第十九章 心魔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見碧落有黃泉第十七章 一劍飄零第一百二十九章 幻第三百一十三章 北秋雪的劍道第六十二章 取靈玉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地第三百零三章 商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煉製五行劍第一百三十二章 剿匪(2)第一百二十章 重傷第一百九十七章 巧合?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見碧落有黃泉第四十四章 柳青吳痕第一百三十八章 鈕無雙第二百三十六章 迷第一百零六章 西州第三十六章 初時第二百二十二章 各方皆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得寶第二百章 必露鋒芒(1)第二十六章 入門 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黃泉無盡處第二百八十六章 羣英會聚(3)第二百五十一章 血浸幽冥第二百六十三章 得寶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發現了(3)第一百四十章 取石第一百三十九章 愚茶居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羅教(1)第二百六十五章 最後的王者第二百八十四章 羣英會聚(1)第二百零八章 突破(1)第三十八章 魔碑第二章 詭異的重生第三百一十八章 託付(終)第二百六十七章 陰山(2)第二百六十章 血玉(1)第二百一十四章 四方來客(1)第一百二十九章 幻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五行(3)第四十三章 大比開始第四章 一碗水的故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自犧第一百三十三章 剿匪(3)第一百五十二章 闖樓(3)第一百四十二章 應天大會(1)第七十一章 探明第三十二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三章 殘陽盡處(1)第二十九章 地元境第八十三章 陣法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事了第一章 千秋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州佛子(1)第十章 青鋒劍第六十四章 回小隱(2)第六章 吃雞第二十三章 入門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塵世如一(1)第一百七十七章 五行劍陣(1)第二百八十八章 劍聚四方(1)第六十五章 問題第四十四章 柳青吳痕第一百一十五章 離開(2)第一百零六章 谷中修煉(2)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人(2)第二百五十三章 前期第四十九章 鋒芒(3)第三十章 原來突破了第七章 脫衣服吧今天請假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人(2)第二百三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四十一章 陷第十章 青鋒劍第四十五章 詭異的形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北秋雪第三百一十四章 劍道已成第四十六章 就在此處第二百八十七章 羣英會聚(終)第一百零一章 逃(1)第三十四章 疑竇第二十五章 入門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較勁第五十二章 傲氣第七十章 崔家有難
第二百二十三章 殘陽盡處(1)第二十一章 離開第三百一十二章 原因第二百二十四章 殘陽盡處(2)第三百零六章 斷巖山(2)第八十四章 探囊取物第一百二十六章 子曰第一百三十九章 愚茶居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妄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戰第十九章 心魔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見碧落有黃泉第十七章 一劍飄零第一百二十九章 幻第三百一十三章 北秋雪的劍道第六十二章 取靈玉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地第三百零三章 商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煉製五行劍第一百三十二章 剿匪(2)第一百二十章 重傷第一百九十七章 巧合?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見碧落有黃泉第四十四章 柳青吳痕第一百三十八章 鈕無雙第二百三十六章 迷第一百零六章 西州第三十六章 初時第二百二十二章 各方皆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得寶第二百章 必露鋒芒(1)第二十六章 入門 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黃泉無盡處第二百八十六章 羣英會聚(3)第二百五十一章 血浸幽冥第二百六十三章 得寶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發現了(3)第一百四十章 取石第一百三十九章 愚茶居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羅教(1)第二百六十五章 最後的王者第二百八十四章 羣英會聚(1)第二百零八章 突破(1)第三十八章 魔碑第二章 詭異的重生第三百一十八章 託付(終)第二百六十七章 陰山(2)第二百六十章 血玉(1)第二百一十四章 四方來客(1)第一百二十九章 幻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五行(3)第四十三章 大比開始第四章 一碗水的故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自犧第一百三十三章 剿匪(3)第一百五十二章 闖樓(3)第一百四十二章 應天大會(1)第七十一章 探明第三十二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三章 殘陽盡處(1)第二十九章 地元境第八十三章 陣法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事了第一章 千秋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州佛子(1)第十章 青鋒劍第六十四章 回小隱(2)第六章 吃雞第二十三章 入門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塵世如一(1)第一百七十七章 五行劍陣(1)第二百八十八章 劍聚四方(1)第六十五章 問題第四十四章 柳青吳痕第一百一十五章 離開(2)第一百零六章 谷中修煉(2)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人(2)第二百五十三章 前期第四十九章 鋒芒(3)第三十章 原來突破了第七章 脫衣服吧今天請假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人(2)第二百三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四十一章 陷第十章 青鋒劍第四十五章 詭異的形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北秋雪第三百一十四章 劍道已成第四十六章 就在此處第二百八十七章 羣英會聚(終)第一百零一章 逃(1)第三十四章 疑竇第二十五章 入門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較勁第五十二章 傲氣第七十章 崔家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