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亳州鏖戰-1

卻說宇文虎,這日帶了兩萬人馬,催着兩千多輛糧車,十萬擔糧草,離了信州,押往馬嘴山前唐軍大寨。宇文虎令副將宇文從良、宋天成爲前軍,章義、章才爲後軍,自己坐鎮中軍,一路上浩浩蕩蕩開往馬嘴山。

宇文虎眯縫着老鼠眼睛,騎在馬上正屁顛屁顛,忽然前軍亂了起來,人報有反賊劫道。宇文虎大吃一驚,差點從馬上摔了下來。他急忙趕到前軍。只見宇文從良和宋天成正與兩員逆將殺成一團。這兩員逆將正是劉來福、劉來喜兄弟。

卻說前軍一開仗,大路便被阻塞,所有的糧車都被迫停下,擺了十幾里路長。官軍雖多,但分散在十幾里長的路上,卻也顯得稀拉了起來。

正戰之間,忽然後軍吶喊起來。

斜剌裡衝出一將,正是大逆王楊賢傑!唐將章義舉槍上前迎戰,賢傑馬如流星,早已衝到了他面前,只一槍,便將章義挑落馬下。章才馳馬想逃,平地裡跳出一個胖大的和尚,正是普濟。普濟大喝一聲:“哪裡走!”一月牙鏟便剷掉了章才的腦袋。

衆唐軍不敢抵抗,四散奔逃。逆軍趁機放起火來,風乘火勢,煙焰漫天,好不駭人。

宇文虎見後軍濃煙滾滾,知道不妙,連忙揮軍往後軍殺來。不防一左一右衝出單鐵勇和石明亮,各持兵器,將宇文虎團團圍住。

就在劉氏兄弟纏住宇文從良和宋天成的同時,閒空趁機殺散唐軍,在前軍也放起火來。宇文虎被單、石纏住,正不得脫身,又見所有的糧車皆被點着,不由更加心慌意亂,只盼吳忠孝快點發兵來救。

忽然火光中衝出一將,正是楊賢傑,金甲金盔,尤如天神一般。宇文虎自知不是對手,急忙落荒往北而逃。宇文從良、宋天成也不敢戀戰,跟隨宇文虎而去。

這一仗逆軍大獲全勝。兩萬唐軍,一部分被殺,大部分都投降了逆軍,而十萬擔糧草則被燒得精光。

單鐵勇道:“大哥,咱們是不是殺奔馬嘴山,去衝吳忠孝的大營?”

賢傑道:“不!我和軍師早已有計!”他讓軍士釋放了三隻信鴿飛回馬嘴山報信,然後往信州方向一指道:“這一回,我要讓吳忠孝的糧草徹底斷絕!此外咱們還要利用一下江道成,這隻老狐狸說不定還會幫上咱們的大忙呢!”

卻說吳忠孝指揮人馬正在攻打馬嘴山大寨,忽見北方火起。他不知何故,正在驚疑,這時探馬來報,宇文虎押運往山前的糧草被逆軍焚燬了,宇文虎落荒而逃,生死不明。吳忠孝大吃一驚,糧草被焚,那可不是小事!急令吳能、吳直率軍三萬趕去救援。

吳能等去後不久,又有探子來報說,江道成不知何故,從小石城撤圍回信州去了。吳忠孝急令探馬去追趕江道成,探尋原因。

他還沒計議停當,忽然馬嘴山上寨門大開,逆軍吶喊着漫山遍野衝了下來。吳忠孝急忙下令迎戰。但這時的唐軍,糧草被焚的陰影已經籠罩在了心頭,軍心已經不穩了,經不住逆軍的一頓衝擊,很快便垮了下來。

這時從小石城趕來的高應龍、高應虎兄弟又率軍殺入了唐軍後陣,並趁亂放火,焚燒唐軍營寨。唐軍遭受前後夾擊,更是大亂。吳忠孝見局面已經無法收拾,又想到信州的糧草要緊,只得下令全線退兵,撤往信州,同時令救應使李林斷後。

李林也是一員名將,武藝不凡,但在龍顏、張忠、龍彪等將的夾擊下也顯得信心不足,只得且戰且退。

可憐十幾萬唐軍,來時何等浩浩蕩蕩、氣吞河山,撤退時卻是丟盔棄甲、潰不成軍,真是兵敗如山倒,反差何其之大!

撤到半路,遇到了從信州敗退下來的江道成。原來,信州兵力空虛,只有一千餘人守衛。楊賢傑兵一到,信州軍自知無力抵抗,只好開城投降。江道成聽得信州失守,心急如焚。這倒不是信州是屯積官糧之所,而是信州乃是他的老巢,信州一失,他還有何地安身?便也不及通知吳忠孝,親自帶兵趕去救援。也是屋漏偏遭連夜雨,江道成偏和吳能、吳直的兵馬搶道而行。雙方都急急慌慌,只顧趕路,結果互不相讓,擠死、踩死了不少人。

楊賢傑又乘機率軍截殺。唐軍自然大敗。

當下敗兵合在一處,也顧不得再去奪回信州,竟繞過信州,向北撤往亳州去了。逆軍趁機掩殺,一直追殺到亳州城下,將亳州圍了個風雨不透。

退入亳州的唐軍,止剩得七、八萬人,而且所有的糧草輜重皆被焚燬或落入逆軍手中。那落荒而逃的宇文虎等人也還比較幸運,隨着敗軍逃入了亳州城中。賢傑的兵馬則已經壯大到了十五萬,可謂兵多將廣,徹底逆轉了整個戰局。

令吳忠孝略感欣慰的是,女兒吳巧也不知何時已經回來了。吳忠孝也沒過多責備她,只是令她好好休養,自己則到中軍安排守城事宜。當下令宇文虎守東門、江道城守北門、李林守西門,吳忠孝親自守南門。調撥停當後,傳令衆兵將只可緊守,不可出戰,等待救援。

卻說賢傑也對攻城作了安排,令龍彪攻西門、張忠攻東門、高家兄弟攻北門,自己率領大軍攻南門。

敗報傳到長安,太宗又坐不住了,這一日又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太宗道:“衆位愛卿,如今北番未平,秦元帥不能班師,南方吳元帥又剿賊失利,連同大將宇文虎、江道成、李林皆被圍亳州城,這如何是好?”

衆大臣紛紛表示要加大剿賊力度,再組建征伐大軍,討平逆賊,以解亳州之圍。魏徵卻力排衆議道:“臣以爲,征討並非上策,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渴望安居樂業,實不宜再大動干戈;況我國財力、物力匱乏,難以支持南北兩場戰爭。臣以爲,當前應實行北征南撫之策,即集中全力平定北番叛亂,而對楊賢傑宜以招安慰撫爲上。”

臣相房玄齡、杜如晦也贊同魏徵的意見,認爲“招安爲上”。太宗准奏,決定派遣使者往亳州招安。

這時,逆軍攻打亳州已經半月有餘。

亳州,皖北重鎮,本是三國時曹操的故里,城牆高厚,易守難攻,更兼城下有一古隱兵道,相傳爲曹操所建,雙道並行、縱橫交錯、貫穿全城,可隱數十萬兵馬於其中,而外人若不得其入口,根本就攻之不進。吳忠孝等盤踞於此,自然是將隱兵道又大加改進,可從軍營直通到城上,攻守極爲便利。

逆軍別無他法,唯有架着雲梯強攻,然而唐軍拼死頑抗,逆軍苦攻半月,毫無進展,反而死傷甚衆。

這一日,賢傑依舊在帳中召集衆將議事。忽然探馬來報,說是江東強人盧定國聯絡十七家山寇共五萬多人正在攻打馬嘴山、小石城和信州。賢傑不由大驚,他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有毛賊來抄他後路。馬嘴山等地若失,那也就等於失去了根據地,沒有了根據地,就等於漂浮在水面上的無根浮萍……

雖然賢傑派了大將龍顏、華氏兄弟、齊大召和李安生防守這三處地方,賢傑仍擔心他們守不住。

這時又有探報說,附近各州唐軍正在調兵遣將,準備增援亳州。

賢傑乃向軍師請計道:“狄公可有妙計應對當前的局面?”狄公摸着山羊鬍子沉吟半天,方纔嚅嚅開言:“山賊易退,但大唐的江山難撼呀,如今我軍圍城已有半月,仍未能打破亳州,屆時唐朝的各路援軍一到,我軍必將又陷入重圍。不若先退兵,守住馬嘴山、小石城、信州三地,待實力雄厚時再圖大唐江山。”

賢傑未及發話,單鐵勇頗不服氣道:“軍師此話欠妥,目前我軍擁兵二十萬之衆,何謂實力不雄厚?你說打不下亳州,看我明天只消一戰,定然拿下亳州,殺盡唐兵!”

軍師只是搖頭:“目下我軍雖號稱有二十萬,其實大部分是投降的唐兵,我軍若打得順時,他們還會跟我們走,稍有挫折,只怕就很難說。”

賢傑道:“老百姓當兵,爲的是能有一口飽飯吃罷了,未必在乎身上的號衣是姓‘唐’還是姓‘逆’吧?”

軍師還是搖頭:“大唐建國已近二十年,根基實已漸牢,‘唐’字也早已深入老百姓心中。在百姓心裡,大唐的份量恐怕還是要比大逆重點……”

單鐵勇道:“軍師此言,無非是想拾掇大哥打退堂鼓!想我單鐵勇,父親死在唐王手裡,我與唐王是勢不兩立!我單鐵勇甘願立軍令狀,明日不拿下亳州,就以死謝罪!”

賢傑其實也不太贊同軍師的說法,但又不好明說出來,當下伸出大拇指誇獎道:“好!單兄弟有志氣!狄公,明天還是打一仗再試試看吧,能勝最好不過;不能勝,那就收兵回馬嘴山!”

次日,戰鼓震天,無數逆軍士卒吶喊着從四面向亳州城發起猛攻。亳州城就象搖曳在大海里的一葉孤舟,快要被進攻的浪潮給淹沒了……

天空中也烏雲翻滾,似有一場風雨即將來臨,遠處的天邊則傳來一陣陣悶雷聲,彷彿和這響徹雲宵的戰鼓聲相呼應!

秋風起,漫天黃葉紛卷,天地更加蕭殺……

亳州南門外,單鐵勇一馬當先衝到城下,令軍士架起雲梯,將一口大刀片含在口中,沿着雲梯“嗖嗖”往城上爬去……

第64章 比武封將-1第108章 臨危不懼第21章 誤中圈套第52章 旗指夷州第8章 憨將謗帥第144章 鐵勇殉難第149章 不是結局第35章 節外生枝-2第57章 攻破臺北第77章 情深意長第29章 以打促談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52章 旗指夷州第6章 萬螺風雲3第3章 金殿犯聖第15章 心有千結第55章 血戰新竹第47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節外生枝-1第9章 金殿風波第57章 攻破臺北第124章 幻魔無天-1第72章 如雪罹難第2章 雲臺麗影第103章 浩氣長存第4章 題詩明志第17章 大反攻3第101章 禍起蕭牆第7章 初興義兵第35章 節外生枝-2第144章 鐵勇殉難第63章 泣血深情第20章 奇異海戰第11章 孤城危懸第27章 變故大起第99章 溫情脈脈第64章 比武封將-1第79章 北線血戰第66章 比武封將-3第46章 襲取台州第82章 激戰埔里第27章 變故大起第28章 心冷息戈第85章 孔亮作法第78章 新的戰略第10章 內外交困第131章 鏖戰北九州-1第113章 舉義番邦第93章 蘑菇戰術第67章 登臺拜將第21章 誤中圈套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6章 馬嘴山下第132章 鏖戰北九州-2第55章 血戰新竹第18章 海上會師第25章 熱血癡情第88章 兵阻路竹第81章 巾幗雄風第22章 紅顏同命第89章 女巫邪陣第6章 萬螺風雲3第130章 大戰鹿島第4章 題詩明志第6章 馬嘴山下第118章 全線潰退第9章 金殿風波第77章 情深意長第90章 勇者無敵第14章 落花有意第89章 女巫邪陣第149章 不是結局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7章 硫求驚變第142章 櫻花戀情第53章 海戰初捷第63章 泣血深情第83章 賢傑遇刺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78章 新的戰略第86章 魘魔邪法第32章 烏龍嶺2第36章 憨鳳戲凰第141章 平地驚雷第21章 誤中圈套第147章 決戰江戶-1第18章 海上會師第84章 翻身之仗第30章 突擊·絞殺戰第13章 心事誰知第21章 大戰雄關第15章 大反攻1第57章 攻破臺北第31章 恩怨兩纏第141章 平地驚雷第7章 硫求驚變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53章 海戰初捷第16章 多情餘恨
第64章 比武封將-1第108章 臨危不懼第21章 誤中圈套第52章 旗指夷州第8章 憨將謗帥第144章 鐵勇殉難第149章 不是結局第35章 節外生枝-2第57章 攻破臺北第77章 情深意長第29章 以打促談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52章 旗指夷州第6章 萬螺風雲3第3章 金殿犯聖第15章 心有千結第55章 血戰新竹第47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節外生枝-1第9章 金殿風波第57章 攻破臺北第124章 幻魔無天-1第72章 如雪罹難第2章 雲臺麗影第103章 浩氣長存第4章 題詩明志第17章 大反攻3第101章 禍起蕭牆第7章 初興義兵第35章 節外生枝-2第144章 鐵勇殉難第63章 泣血深情第20章 奇異海戰第11章 孤城危懸第27章 變故大起第99章 溫情脈脈第64章 比武封將-1第79章 北線血戰第66章 比武封將-3第46章 襲取台州第82章 激戰埔里第27章 變故大起第28章 心冷息戈第85章 孔亮作法第78章 新的戰略第10章 內外交困第131章 鏖戰北九州-1第113章 舉義番邦第93章 蘑菇戰術第67章 登臺拜將第21章 誤中圈套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6章 馬嘴山下第132章 鏖戰北九州-2第55章 血戰新竹第18章 海上會師第25章 熱血癡情第88章 兵阻路竹第81章 巾幗雄風第22章 紅顏同命第89章 女巫邪陣第6章 萬螺風雲3第130章 大戰鹿島第4章 題詩明志第6章 馬嘴山下第118章 全線潰退第9章 金殿風波第77章 情深意長第90章 勇者無敵第14章 落花有意第89章 女巫邪陣第149章 不是結局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7章 硫求驚變第142章 櫻花戀情第53章 海戰初捷第63章 泣血深情第83章 賢傑遇刺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78章 新的戰略第86章 魘魔邪法第32章 烏龍嶺2第36章 憨鳳戲凰第141章 平地驚雷第21章 誤中圈套第147章 決戰江戶-1第18章 海上會師第84章 翻身之仗第30章 突擊·絞殺戰第13章 心事誰知第21章 大戰雄關第15章 大反攻1第57章 攻破臺北第31章 恩怨兩纏第141章 平地驚雷第7章 硫求驚變第135章 英雄少年第53章 海戰初捷第16章 多情餘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