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東晉滅亡後,以劉裕創建劉宋爲標誌,歷史進入劃江而治的分裂的南北朝時期。南朝歷經劉宋、南齊、南樑、南陳四朝,北朝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

前面兩期,我們分別介紹了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以及北魏五朝元老高允,接下來我們要聊的是南樑皇帝蕭衍,他跟張良還頗有淵源。蕭衍是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蕭何和張良都是當年跟着劉邦打天下的哥們。

我說,蕭家也太有穿透力了吧?六七百年了,依然是貴族。

他說,在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中國的官吏推選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世襲制不用說了,推薦制選出的官員在任職一定時間後,必然和當地世家豪族產生某種密切的關係,由他推薦中央官員時很自然就舉薦了世家子弟,這樣豪族又會到中央任高官。所以只要別像崔浩一樣被株連九族,一個世家貴族是很難衰敗的,比皇族血脈還堅挺。

我說,穿越劇很火時,有個網絡調查,你最想穿越到哪個朝代,很多文藝青年都選了魏晉南北朝。

他說,盲目追崇魏晉風度。所謂的魏晉風度就是個性極強,性情極真,道德與功業兩條線,越叛逆越有範兒。就如同七零後追捧王朔,八零後追捧木子美,是喜歡他們身上的痞性與叛逆。拿聞雞起舞的兩位主人公舉例,劉琨原本是風流浪子,祖逖的行爲則幾近劫匪,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爲正能量的代名詞。其實呢,最美好的時代就是當下,歷史上任一時期都不值得崇拜、穿越,看人均壽命就行了,你這個年齡穿越過去接着就躺牀上奄奄一息了。還有人懷念民國時期,那時人們普遍是一口大黃牙,宋美齡和張愛玲代表了民國的女性審美、地位和生活的天花板,放在今天?普通人而已。你即便真想穿越到古代,也不該穿越到魏晉南北朝,這段時期老百姓一天好日子也沒過上,大多數時候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胡人沒軍糧了,直接把老百姓當羊殺了吃,稱其爲兩腳羊。魏晉風度其實就是魏晉風流,和普通民衆沒有關係,留下姓名的魏晉人物,幾乎個個都有家族背景。

我問,南北朝對峙期間,南朝是不是也不斷北伐?

他說,拜占庭存在一千年,爲統一而發動的西征只有一次半,而從東晉到南朝這二百七十多年裡,北伐過多達十餘次。祖逖、謝安、劉裕都組織過北伐,雖然都沒有成功,但是誰也不會說因此放棄。在華夏大地上,任何統治者若是放棄了大統一的夢想,就代表其毫無立場毫無作爲,得不到民衆支持。關鍵是南朝還擔負着一個從上到下無限期待的政治重任,必須拿回黃河流域,那曾經是漢人的基本盤,是老祖宗起家的地方。所以,哪怕註定無功而返,也要不斷的北伐,這是姿態問題。

我問,他們北伐時,已經斷定是失敗的結局?

他說,基本如此。領土擴張或奪回失地的根本必須是絕對的國力碾壓。南北朝對峙時,南朝與北朝是齊頭並進的,甚至北方發展的更好一些。每次南方朝代一更迭,北方就來騷擾一下,也不打你的南京,就在邊角蠶食一點,反而北方越來越大,南方越來越小,到南陳時漢族統治區只剩巴掌大的地方了。

我問,蕭衍在衆多皇帝裡,有什麼獨特的標籤?

他說,中國古代皇帝,有好色的,有好文的,有好武的,而蕭衍則是第一位出家的皇帝。他信佛可不是假信,是真信。他把佛教推爲國教,寫進了憲法,並且以身作則,吃齋唸佛。爲什麼後來的佛教徒普遍吃齋?就是從他開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完全得益於他的大力推廣。四百八十寺聽着很誇張,其實鼎盛期光南京城內就有五百多家寺院。

我問,在古代,老百姓信奉什麼和媒體主推什麼,是不是都與皇帝的信仰有直接關係?

他說,肯定的。倘若你是清朝的皇帝,你篤信中醫,你會不會建議把中醫納入中學教材?會不會鼓勵地方開設中醫館?會不會把洋人開的外科醫院當邪教打擊?肯定會!歷史上,既有極力打擊佛教的皇帝,也有積極弘揚佛教的皇帝,既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滅佛”,又有南梁武帝、武則天、元武宗“三武興佛”。

我問,蕭衍是多大年齡開始信佛的?

他說,中年以後。年輕時的蕭衍是標準的公子哥,文藝青年。你不要覺得公子哥是貶義詞,古代的公子哥多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如謝安,如王羲之。蕭衍一點不遜於謝安與王羲之,他是竟陵八友之一,在南京文藝圈是數一數二的人物。這些文藝青年平時幹什麼呢?可以參考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可謂是「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

我問,後來,爲什麼又染指政治了呢?

他說,齊武帝病亡,皇太孫蕭昭業即位,但是這小子吃喝嫖賭不正幹。當時整個大權已經掌握在大臣蕭鸞手裡了,這蕭鸞就等同於曹操。蕭鸞跟蕭衍是好朋友,經常請教蕭衍一些問題,蕭衍就是司馬懿。接下來的一波操作就完全翻版了曹操與司馬懿:蕭鸞又找了一個傀儡來當皇帝,廢除了蕭昭業,然後又自己當了皇帝,蕭衍作爲蕭鸞的智囊團,官職以及軍權自然也越來越大,蕭鸞幹了沒幾年駕崩了,太子蕭寶卷接班,由蕭衍來輔佐,結果呢?蕭寶卷昏庸無道,濫殺大臣,搞得朝野驚恐,人人自危。於是,衆大臣都主動投到了蕭衍的懷抱中,慫恿他起兵造反,裡應外合之下,蕭衍登基了。簡單說,就是蕭衍的老鐵先篡了權,他又從老鐵手裡篡了權。

我問,蕭衍是不是也學劉裕,把前任都殺了?

他說,是的。當時也想留個活口,封個侯之類的,身邊有大臣建議了一句: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於是,全殺!

我說,你曾經說,皇帝信佛也好,信道也罷,多是逢場作戲,只是統治手段而已,爲什麼蕭衍會如此的癡迷於佛法呢?

他說,因爲蕭衍是真正的讀書人。道教是本土教,最初蕭衍也是信道教的,他還有個道友叫陶弘景,是個職業道士,平時不僅給蕭衍傳道,還爲他征戰治國出謀劃策。陶弘景對蕭衍影響有多大呢?“樑”這個國號就是陶弘景起的。後來蕭衍當了皇帝,陶弘景就隱居國都金陵旁的茅山上成爲上清派大宗師,時人稱爲“山中宰相”。結果後來蕭衍接觸到了佛教,佛教是舶來品,相對本土道教而言,佛教對蕭衍的衝擊更大,特別是提出了生死輪迴之類的,蕭衍以文人自覺的角度去研究,越研究越不能自拔,有句話是怎麼說的來?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蕭衍想研究透佛教到底是個啥玩意,一研究不要緊,把自己搭上了,越研究越信服。那陶弘景咋辦?只能走具有南樑特色的教派路線,佛道雙修,以道教宗師的身份在阿育王寺受戒,目的是爲了保護本教不被滅教,畢竟異教相斥。陶弘景表的態是什麼?道教也是佛教的一部分,自己人,別開槍。

我問,同期的劉勰,就是寫《文心雕龍》的那個,他爲什麼也當了和尚?

他說,劉勰是個孤兒,出身不好,從小在寺院長大。南北朝時期尚儒,文人出頭的途徑就是註釋儒學經典。但是這條賽道太擁擠,而且前面有兩大頂尖高手把門,即漢代大儒馬融、鄭玄。那咋辦?劉勰發現世面上比較少見論文,何爲論文?就是探討如何做學問的,那咱可以從這裡彎道超車。劉勰寫了《文心雕龍》後也沒出名,主要是沒人賞識,另外他不是貴族出身,難登大雅之堂。一直到劉勰被竟陵八友之一的沈約發現,才名揚天下,並且踏入政壇。他主要是跟隨在昭明太子身邊,誰知昭明太子體弱多病,早亡,劉勰仕途戛然而止,心灰意冷,出家了。

我說,劉勰與沈約有點像蒲松齡遇到了王漁洋。蒲松齡與王漁洋是淄博老鄉,蒲松齡是個屌絲青年,而王漁洋wh部部長,蒲松齡託老鄉把書稿拿給王漁洋看,王漁洋一看,接着批覆,全國學習蒲松齡。結果呢?同在淄博,今天蒲松齡故居比王漁洋故居火多了,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王漁洋是哪根蔥。

他說,王漁洋是清朝詩壇的領軍人物。一個歷史詩人不爲人知只有一個原因,作品沒有入選課本。

我問,到南樑時期,門閥貴族是否依然健在?

他說,有實力的大家族能一直走到今天。劉裕上臺後打壓過,但是不影響他們的經濟實力以及社會影響力,當時這些貴族牛到什麼程度?連皇帝都未必放在眼裡。蕭衍手下有個大將叫侯景,就是後來發起侯景之亂的那個,他想娶王謝大族的閨女,就讓蕭衍幫忙提親,畢竟你是皇帝嘛。蕭衍答覆: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意思是,這些大家族在江東盤踞數百年了,別說你個從北朝叛逃過來的將軍了,就是我們皇室想跟他們攀親也要低三下四,皇子皇孫他們都未必放在眼裡,你?甭想了。王家謝家肯定不行,要不,你選個次一點的吧?例如朱家張家。不過,等侯景上臺後,這些貴族門閥真是遭到了血洗,讓你們不把閨女嫁給我……

我說,我總覺得侯景是天生的叛徒相,從北朝叛逃而來,爲什麼蕭衍還接納他呢?

他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我問,當時有沒有大臣反對?

他說,很多人反對。侯景原先是北朝東魏的大將軍,舉兵反叛,遭到了東魏軍的攻打,被打的落花流水,最終侯景只得帶着剩下的幾百人投降南樑。東魏的魏收急忙給蕭衍拍了電報,八個字: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這封電報也是“釜底抽薪”成語的出處,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您收留侯景肯定是引狼入室,對付這種人就該斬立決,留着就是禍害。蕭衍看了電報,心想,這是想使用離間計啊,我偏不信。結果?後來侯景果然叛變了蕭衍,把蕭衍給活活餓死了。侯景類似那種擅長劈腿的渣男,只要他不死,他的腿就合不攏!

我說,按理說,侯景是北方人,又是胡人,只帶了幾百人來投降,即便是給他個官噹噹,也不可能有多大影響力,他是如何快速建立起權威的呢?

他說,當貧富差距過大有階級矛盾時,尤其窮人比例佔絕大多數時,最有效凝聚敢死隊的辦法就是發動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當時南樑俘虜了北朝兵怎麼辦?當奴隸。另外,南方士族門閥地位依舊,高門大族過好日子,老百姓的日子難過。那很簡單,把奴隸和老百姓發動起來就可以了,一呼百應。簡而言之,侯景是一個階級鬥爭的高手。還有,他找到了合適的強力內應。蕭衍早年無子,過繼了侄兒蕭正德爲嗣子做太子,結果蕭衍又生了個兒子,那肯定是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又改封蕭正德爲西豐侯,這讓蕭正德很是生氣。侯景看到了機會,慫恿蕭正德,意思是你起兵造反吧,成功後,我立你爲皇帝,我當你的丞相。蕭正德只過了百餘天的皇帝癮,就被達到奪權目的的侯景除掉了。

我問,您如何評價蕭衍的失敗?

他說,死晚了。蕭衍雖然是被餓死的,但是也活到了八十六歲。歷史上活到八十歲以上的皇帝只有五位,乾隆八十九歲,蕭衍八十六歲,武則天八十二歲,趙構八十一歲,忽必烈八十歲。老年的蕭衍一心向佛,整天想着怎麼輪迴,乾脆在寺院辦公了,四次出家。關鍵是每次出家都是大臣們拿國庫的錢把他贖回來的,四次花了數億銅錢,錢都是臨時加印的,乃至銅都不夠用了。

我問,那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啊?

他說,錢不當錢了。應該說,這也是南北朝抗衡的轉折點,通貨膨脹導致南朝經濟徹底坍塌了,等陳霸先建立了陳朝,雖極力扭轉,但也無力迴天,對於北朝的入侵,毫無還手之力。

我說,看來真是死晚了。

他說,看過西安的《長恨歌》沒?

我說,看過。

他說,唐玄宗李隆基如果少活幾年,不經歷安史之亂,那麼憑藉他開元盛世的功績,可以稱爲千古一帝。可惜了,可惜了。

我問,侯景叛變,各地的地方軍不出手保衛南京嗎?

他說,皇帝整天阿彌陀佛的,地方軍恨不得有人抓緊來改朝換代,所以都坐山觀虎鬥。何況還有內應蕭正德,急忙把城門打開:小寶貝,快進來。

我說,不得民心了。

他說,但是,不得不說,蕭衍對佛教漢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有文化,能讀懂佛學著作,又能深入淺出的翻譯出來,還能以行政手段強制推行。蕭衍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不殺生不思淫,並且從自己做起,不碰女人。佛教很多戒律都是從蕭衍開始的。佛教經典漢化後,對漢語言也起到了豐富作用。

我問,豐富了哪些呢?

他說,很多漢語詞彙都來源於佛經翻譯,比如“大千世界”、“天花亂墜”、“一塵不染”、“迴光返照”、“粉身碎骨”、“不可思議”、“想入非非”、“煩惱”、“苦海”、“心田”等等等等,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世界”和“未來”這兩個詞也來源於此。

我問,他修行的目的是成仙成佛嗎?

他說,我認爲是。後人寫的書上有不少關於他與達摩的對話。蕭衍問,大師,我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達摩答,並無功德,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看來雖有,實在沒有。達摩的意思是,刻意而爲,只能算是小功德,不經意做的,纔是大功德。

我問,他有多癡迷?

他說,佛教徒爲了報恩,不惜燒臂或縱火自烤,或割肉奉獻,謂之“捨身”。最廣爲流傳的,就是有修行者在山崖下遇到了七隻剛出生的老虎,虎媽媽餓得奄奄一息,修行者遂生大慈大悲之心,跟母老虎說,你吃了我吧。蕭衍已經修煉到這個境界了,曾經在寺院裡烤過胳膊……

我問,這麼虔誠怎麼還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他說,對於這個事,佛教徒裡有兩種解釋,一是他的前世曾經困餓死過一隻猴子,這一世來償還;二是說他是搜刮民脂民膏來崇佛,當然得不到佛祖的庇佑。

我說,現代人突然信佛了,一般都是遇到事了,蕭衍作爲皇帝,能有什麼煩心事?

他說,他未必是因爲煩心事而信佛,而是真的因爲癡迷於佛法而信佛的。他算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佛教推廣大使,其承接作用不亞於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佛教更加本土化,易於大衆接受,而且以身試佛,還親自當了代言人。作爲皇帝,他也有煩心事,自己的女兒跟自己的六弟私通,私通也就罷了,還密謀篡奪皇位,派人刺殺蕭衍。再有,蕭衍次子蕭綜背叛他投靠北魏。蕭綜他媽原是前任皇帝蕭寶卷的妃子,蕭寶卷死後她跟了蕭衍,七個月就生了蕭綜,等於讓蕭衍喜當爹了。雖然是喜當爹,蕭衍依然很開心,對其疼愛有加,但是這小子不領情,他始終認爲自己是蕭寶卷的兒子,蕭衍不僅是自己的殺父仇人,還篡了他們家的江山,所以帶兵出征北魏時,直接叛變了。

我說,當個皇帝真不容易,連兄弟姐妹、兒女和枕邊人都惦記自己的位置。

他說,除了皇帝本人,所有人都惦記皇位。兒子女兒接連兩傷蕭衍,也可能是促使他皈依佛門的兩根稻草。

我問,蕭衍之死,意味着什麼?

他說,南朝衰退。

我問,他對後世有什麼啓發?

他說,作爲帝王,必須要實打實信奉實用主義。宗教能不能變出稅收?能不能變出軍隊?歷史上還有不少皇帝也癡迷佛教,但多是爲了長生不老,或者異化爲統治工具,而不是真的以佛治國。唐憲宗專門供奉了釋迦牟尼的一節指骨,韓愈就上書皇帝,意思是當帝王的不該迷信這些,你看蕭衍信佛,多虔誠,最終還是餓死的,多悲涼。因爲這個事,唐憲宗非要砍了韓愈的頭,我讓你詛咒我……

我問,蕭衍信佛,又如何解釋世代通行的儒學、道教呢?

他說,他在論述佛教思想時,倡導“三教同源”說,把老子、周公、孔子都說成是“如來弟子”。這樣就把佛、道、儒合爲一體,以儒學爲基礎,道學爲羽翼,佛學爲主體成爲三合一的宗教。《西遊記》就是類似的一鍋東北亂燉。

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
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