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上不豫

白晃晃的日頭耀的人睜不開眼,滾滾熱浪撲面而來,別說是下雨了,天上連一絲雲彩都沒有。

就算是真龍天子親自下場求雨,老天爺也沒有給他這個面子,照樣不下雨。

這讓復隆皇帝非常非常的懊惱,他已經開始後悔了,後悔自己沒有頂住輿論的壓力。

當初若是不親自求雨的話,還好說一點。

現在已經親自求過了,還是不下雨,這應該怎麼解釋?

是說自己失德?

還是說自己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

不論怎麼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老天爺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一滴雨水都沒有求下來,以後的輿論是不是更加的洶涌如潮?

唯一的辦法就是下一份《罪己詔》,做一番自我檢討,把責任承攬到自己的身上,還能爭取到主動。

不過這《罪己詔》一下,就是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會成爲帝王生涯中的一個重大污點。

也不知是因爲心情太過於糟糕,而是求雨的時候中了暑,當天晚些時候復隆皇帝就“龍體欠安”。

茶飯不思,發着低燒,嘴角起了一圈兒大燎泡,身上的虛汗出了一層又一層,一會說冷一會說熱,把太醫們折騰了個臭夠。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晚上,用了不知道多少湯藥之後,皇帝的病情總算是沉穩下來,終於進了點湯水平躺在龍榻上睡着了。

翁皇后憂心皇帝的病情,衣衫不解的照顧了足足兩天,約莫到了丑時初刻前後,昏睡了幾個時辰的復隆皇帝忽然驚醒,劈頭蓋臉的問出了一句話:“下雨了沒有?”

皇帝的病情,其實就是因爲這場求雨給鬧的,本來就是炎熱的天氣裡,又結結實實的熱了一回,然後有患得患失憂心忡忡,不病倒那才真是活見鬼了呢。

復隆皇帝一直都在惦記着下雨的事兒,睡覺都不得安穩呢。

可天氣晴好的很,哪裡來的雨水呀?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傳來一陣陣隆隆之聲。

雷聲?

翁皇后以爲是自己聽錯了,但復隆皇帝卻死死的抓住了她的手腕,好像神經質一般的詢問着:“是不是打雷了?是不是打雷了呀?”

外面的太監急急忙忙的奔跑進來,普通一聲跪倒在龍榻之前,已經喜的語無倫次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雲從東來風從東北起,打雷了打雷了!”

還不等太監把話說完,猛然一道閃電劃過,緊接着就是一聲炸雷。

病中的復隆皇帝猛然翻身坐起:“打雷了,真的打雷了,朕……上蒼帝天迴應了朕的祈求,迴應了呀!”

“陛下龍體欠安,宜靜養……”

這個時候的復隆皇帝哪裡還顧得上靜養,歡喜都要哭了,手舞足蹈的大叫着:“朕乃上天之子,區區病患何足道哉?內外人等全都叩謝上蒼帝天,喜迎甘霖……速速取朕的袞服來……快……”

又一次穿上那套之後在重大祭祀場合纔會穿上的大禮服,復隆皇帝率領着翁皇后和一衆的宮人大踏步出門而去。

夜空之中,一道道妖冶的閃電劃過蒼茫,一聲聲驚雷滾滾而來,風起雲涌早已不見星月。

復隆皇帝跪倒在階下不住叩拜,早已激動的熱淚盈眶,不住的喃喃祈禱:“朕以涼德尤獲上蒼垂憐,惶恐之至惶恐之至啊。皇天厚土在上,列祖列宗在上,天意至此,朕已盡知。必勤政而愛民,必時時臨淵事事履薄,許國以泰許民以安,以慰上蒼眷顧之心。”

“朕何德何能?竟獲帝天之眷?朕何以報之?何以報之啊!”

就在這個時候,復隆皇帝忽然感覺臉上一涼,頓時淚如雨下。

老天爺還了他天大的面子,竟然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這一場祈雨大典沒有白費,總算把雨水給求下來了,對於復隆皇帝而言,雨水是小,上蒼的眷顧是大。

這一場雨足以說明老天爺還是很看重他的,這就說明大明仍然深受上天的眷顧。

還有什麼比老天爺更大的嗎?

這就是天意,這就是天命!

銅錢大小的雨點子噼裡啪啦的砸落下來,復隆皇帝不住的望空而拜,前所未有的虔誠。

連皇帝本人都在那裡跪着呢?

誰敢找地方避雨?

要是有人真的敢躲避雨水的話,一定會觸怒上天,到時候有一百顆腦袋都不夠砍的。

憋了這麼久的雨水越下越大,天地之間一片蒼茫,視野之內全都是白茫茫的雨線,瞬間就把衆人淋成了落湯雞。

翁皇后最爲關心皇帝的身體,命人撐起了一把傘想要給復隆皇帝遮一下雨水,卻被複隆皇帝大力推開。

“陛下龍體要緊吶!”翁皇后小聲的提醒着。

“朕有上蒼眷顧,百無禁忌。”

雖然剛剛大病了一場,自己還沒有痊癒,但復隆皇帝不認爲那是一場病,也不認爲那是自己的身體有毛病,而是當成了上天的懲罰。

祈雨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如果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希望上天把懲罰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別讓全天下的老百姓跟着一起受罪。

那場病就是老天爺給的懲罰,就應該受着。

懲罰過後,老天爺的怒火已經平息,並且降下了甘霖,這就足以說明老天爺還是很眷顧自己的,依舊在眷顧着這煌煌大明天下。

有老天爺罩着,當然什麼都不怕了,又怎麼會在乎被甘霖弄溼了身子呢?

還別說,老天爺給復隆皇帝的這個面子還真的不小呢,大雨越來越大越來越猛,如傾盆似瓢潑,竟然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到了拂曉時分才漸漸雨住雲收。

瓢潑大雨下了兩個時辰,所有的宮人還有翁皇后就陪着復隆皇帝淋了兩個時辰的雨。

這場大雨來的太及時了,似乎天然就是迴應復隆皇帝的求雨行爲,看起來就好像是老天爺在配合復隆皇帝一般。

從大雨剛剛開始下的那一刻開始,幾乎所有的臣子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這絕對是個報喜的好機會,不趁着這個機會猛拍皇帝的馬屁那就真的成傻子了。

因爲這場大雨,“順天應人”“喜獲甘霖”“上天眷顧”等等這些類似的言辭看起來也就不那麼肉麻了,反而顯得恰如其分,必定可以討得皇帝的極大歡心。

“旱情得以解”

“黎禾得以救”

“生民欣喜萬衆頌揚”

“江河暴漲水位飆升”

“旱情無虞”這樣的奏報準備了不知道多少。

第二條早晨上朝的時候,諸位臣工故意把靴子弄溼,在袍服上弄出了很多黑乎乎的泥點子,藉以表示昨天晚上的那場雨水真的很大,而這些全都是皇帝的功勞,是皇帝親自求雨的行爲感動了上蒼,所以纔會喜降甘霖解除旱情。

就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臣子準備了拍馬屁的時候,皇帝卻沒有上朝,正式的說法是:“上不豫,罷朝!”

在工作態度方面,復隆皇帝完全繼承了他老爹崇禎皇帝的做法,勤奮的很。

總是三更不眠五更即朝,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狀況。

要是大明王朝設立一個勤奮獎的話,復隆皇帝覺得能夠獲獎。

但是,在今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復隆皇帝卻非常罕見的“罷朝”了。

“上不豫”的意思就是皇帝病了,當年的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就是用的這個藉口。

但是復隆皇帝不是萬曆皇帝,他真的沒有找藉口,而是確實病了。

祈雨儀式上幾乎當場熱的暈厥過去,肯定是中暑了,又是着急又是上火折騰了一整天,還不等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就又淋了半夜的雨,一下子病倒完全就在情理之中。

復隆皇帝年輕力壯,就算是偶然有些小病小災的也算不了什麼,稍微用幾幅湯藥,將養幾日估計很快就可以痊癒,到時候就又是生龍活虎的樣子了。

這是幾乎所有人的想象,所以大家並不是很在意。

其實,復隆皇帝的病情遠比這些臣子想象中的更爲嚴重。

原本的低燒忽然轉爲高燒,牙關緊咬當場暈厥,早已把太醫們急的團團轉了,但卻束手無策。

一直到了第二天晚上,昏迷不醒的復隆皇帝才終於幽幽醒轉,但身體狀況卻大不如前,看樣子得需要好好的將養一段時間了。

雖然身在大病之中,身體虛的不行,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但復隆皇帝卻堅持要繼續親自處理政務。

以他現在的身體狀況,這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在他決心要廢掉內閣的情況之下,工作量相當之大。

好在復隆皇帝有一個很不錯的幫手:安寧公主。

安寧公主作爲復隆皇帝的“臨時秘書”,在一定稱帝上分擔了皇帝的繁重工作,將那些奏摺和條陳先做處理,只選出一部分重大和緊急事物交由皇帝本人親自處理,其他那些不怎麼要緊的常規事物,則由公主殿下代替皇帝陛下處理。

在許文才記載的史書中,提到了這一點:祈雨畢,雨至而上不豫,帝女始協理政務,效之!

被許文才記載於史書當中的寥寥數語,看起來完全就是輕描淡寫,卻對歷史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第528章:不許去第359章:殺招第177章:戰鬥打響第250章:高郵姬家第539章:道別第359章:殺招第477章:適當的實力第243章:岳家祖奶奶第363章:殺第423章:這一次是對的第253章:二考第359章:殺招第570章:秘密揭開第526章:贖買第365章:滾第208章:逆轉乾坤第184章:戰爭本質第283章:急行軍2第五章:招降第232章:害怕第226章:沒錢第603章:屠殺,惡名第286章:紙上談兵第546章:忘年之交第411章:日食第237章:高起潛夜訪第三十五章:金絲雀第172章:僵持第460章:殺光他們第161章:納入家譜第266章:人情第464章:雙簧第123章:癡迷棺材的羅長腿第324章:婚禮第453章:寧長官第197章:生產關係第429章:真的要這樣嘛第256章:買房第180章:潰兵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162章:毀城第159章:公主一跪,羣情奮起第459章:上課第364章:飄飄然第218章:深宮會議第九十四章:進城第230章:怕了怕了第329章:燎原之火第190章:宮廷之亂再起第三十七章:建奴殺來了!第579章:走出去第494章:時日無多第一章:穿越第八十九章:厲鬼第272章:阿濟格第249章:空了第186章:比拼第148章:撤第536章:公爵第八十五章:儀式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廣第212章:勳章第三十四章:訓練第167章:我帶你們去南京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119章:香船第509章:繁榮第287章:潰敗第576章:一場戲第302章:兩百萬錢票第124章:史德威來訪第七十二章:最後的佈置第460章:殺光他們第388章:寧死不降第362章:底層士兵的心思第422章:跑第422章:跑第298章:北伐第一百零章:讓公主去遊說第八章:請辭第四十二章:退者斬第251章:楊豐第366章:兄弟談心第239章:六當家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591章:多慮第406章:一般而已第七十三章:發瘋的崇禎皇帝第357章:決心第二十七章:彩頭第335章:犧牲第333章:交戰第一百零五章:威名第207章:錢謙益第223章:告天下書第520章:老輩騎兵風姿第394章:懵逼第265章:前五後三第603章:屠殺,惡名第559章:皇權漸空
第528章:不許去第359章:殺招第177章:戰鬥打響第250章:高郵姬家第539章:道別第359章:殺招第477章:適當的實力第243章:岳家祖奶奶第363章:殺第423章:這一次是對的第253章:二考第359章:殺招第570章:秘密揭開第526章:贖買第365章:滾第208章:逆轉乾坤第184章:戰爭本質第283章:急行軍2第五章:招降第232章:害怕第226章:沒錢第603章:屠殺,惡名第286章:紙上談兵第546章:忘年之交第411章:日食第237章:高起潛夜訪第三十五章:金絲雀第172章:僵持第460章:殺光他們第161章:納入家譜第266章:人情第464章:雙簧第123章:癡迷棺材的羅長腿第324章:婚禮第453章:寧長官第197章:生產關係第429章:真的要這樣嘛第256章:買房第180章:潰兵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162章:毀城第159章:公主一跪,羣情奮起第459章:上課第364章:飄飄然第218章:深宮會議第九十四章:進城第230章:怕了怕了第329章:燎原之火第190章:宮廷之亂再起第三十七章:建奴殺來了!第579章:走出去第494章:時日無多第一章:穿越第八十九章:厲鬼第272章:阿濟格第249章:空了第186章:比拼第148章:撤第536章:公爵第八十五章:儀式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廣第212章:勳章第三十四章:訓練第167章:我帶你們去南京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119章:香船第509章:繁榮第287章:潰敗第576章:一場戲第302章:兩百萬錢票第124章:史德威來訪第七十二章:最後的佈置第460章:殺光他們第388章:寧死不降第362章:底層士兵的心思第422章:跑第422章:跑第298章:北伐第一百零章:讓公主去遊說第八章:請辭第四十二章:退者斬第251章:楊豐第366章:兄弟談心第239章:六當家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591章:多慮第406章:一般而已第七十三章:發瘋的崇禎皇帝第357章:決心第二十七章:彩頭第335章:犧牲第333章:交戰第一百零五章:威名第207章:錢謙益第223章:告天下書第520章:老輩騎兵風姿第394章:懵逼第265章:前五後三第603章:屠殺,惡名第559章:皇權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