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

王鬆當然知道,趙信想要幹什麼,之前趙信就簡單的跟他提了一下的,要給仁宗一部分的利潤,他當時還在勸說,仁宗歸爲皇帝,怎麼可能缺錢。

可是趙信笑笑不說話的,王鬆突然想起來什麼,也住嘴了。

實際上,不缺錢,看跟誰相比了,之前,帶着大隊人馬,離開京師,也不過是攜帶了千貫左右,其中的絕大部分的大頭,還是苗家給,貴爲一國皇帝的仁宗,不過是拿出了幾百貫。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連一個宰輔都不如。

參知政事,基本上每月的薪水在300貫以上,如果有制司的,比如說,開封府尹,這個負責開封府的全部事物的,甚至還有額外的資金。

傳聞包拯一年收入數十萬貫,其實,並不是他的真實收入,真實收入,可能每年四五千貫,之所以有百倍的差距,原因非常的簡單,那是把他掌握的資金,也算在內了。

打個比方吧,一個城市,市長的薪水是多少,一年最多也就是十來萬,可是把一個市長掌控的所有的撥款都算在內,哪怕是再怎麼低級的城市,也有幾千萬,甚至是上億。

趙信不可能把全部的利潤都給出去,這是拿出一部分而已。

比如說,鐵料,從朝廷獲得的所有鐵料的訂單,可以每一斤拿出來2文來,保守估計,整個朝廷,會定下4億斤左右的鐵料,單純這一個的,就是80萬貫。

雖然說80萬貫,對於整個北宋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不算很多,可是單純針對仁宗來說,已經不少了。

更別說,趙信並不準備只是這麼多,純鹼和肥皂的生意,一年會固定的抽取30萬貫,這對於這麼龐大的生意來說,根本就不多,至於民品,這個生意太賺錢了,趙信會給出60萬貫。

這樣算下來,單純這些生意,一年下來,就可以支持仁宗200萬貫,這筆錢,別說是直接給仁宗,就算是直接給葉清臣,也相當的可怕了。

葉清臣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了趙信,趙信找他幹什麼,他心中有數,應該是給錢,至於給多少,暫時,他心中沒底。

不過,鐵料的生意,從某種意義上面說,是給北宋的朝政減負,可是從另外一個意義上面說,何嘗不是給趙信增加收入,從這一點,於情於理,都應該給一點好處。

他當然立足的是政府訂單,至於民品,雖然聲勢浩大,可是總量一直都沒有怎麼的宣傳,他也不知道會是那麼的可怕的,也就沒想。

很簡單的一次會面,當葉清臣出來的時候,他幾乎無法呼吸。

200萬貫,葉清臣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經手三司,每年2000萬貫,甚至是3000萬貫,他都經手過,可是,一個朝臣,一個才四五歲的孩子,一次性拿出來這麼多,還是讓他出乎意料的。

哪怕這一筆錢,是直接給仁宗的,可是在葉清臣的眼裡,給了仁宗的跟給三司,沒有多少區別,以前是仁宗的內庫之中,沒錢,現在有錢了,當然能夠一點的弄出來。

趙信還不知道,葉清臣實際上是在打這個主意,如果知道,早就把他踢出去了。

不過,就算知道,再加上了解仁宗的一些態度,也是在所難免的,真的只是爲改善仁宗的生活條件,給仁宗的錢的話,幾萬貫就夠了,根本不用200萬貫。

現在,在大名府的收入,可能一年超過了2000萬貫,拿出十分之一補貼,應該是不錯的,畢竟,在目前來說,定海軍還沒有成長爲一個的參天的大腿,現在很多方面,還要依靠大宋的。

以仁宗和葉清臣,還有輔佐朝政的這些名臣,這些錢或許不如定海軍這樣,用到更加關鍵的地方,也不會亂用,只要北宋能夠平穩的發展10年,對於的趙信來說,一切就解決了。

葉清臣回去的時候,一臉的笑容,韓琦等人很奇怪,問完了之後,才吃一驚,特別是韓琦的。

之前就知道,趙信的本事一流,當年在保州城的時候,饅頭包子的生意賣的飛起來,可是那個最多就是跟幾萬貫掛鉤的,北宋的錢幣購買力很強,萬貫,已經可以被稱之爲的鉅富了。

可是誰曾想到,一次性就是200萬貫,這可是一筆可怕的財富。

趙信此時,卻爲錢發愁,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了。

北宋的銅錢數量驚人,可是計算起來,就不太方便,太過於沉重了。

後世有一個新聞,一個村民,在挖掘宅基地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4000公斤的宋朝的銅錢,下面跟帖的網友們,說是很麼的都有,都是感慨於這些銅錢太多了,有的甚至說,是不是把國庫挖出來了。

實際上,4000公斤銅錢,重量多達4噸,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可是實際上,你細算算就知道了。

銅是金屬,比重比木頭了,石頭一類的都要重,一般的封建社會的銅錢,摺合成後世的重量單位,一文錢大概是4文。

1000文等於一貫,那樣就意味着,一貫銅錢,差不多就是4公斤,4000公斤銅錢,不過是千貫左右。

聽起來,依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可以在北宋買10頭牛,可是跟真正的鉅富比起來,這的比不上,一般參知政事,三四個月的薪水,也就是1000貫,一些經商的人家,或者是大一點的地主,也可以拿出來千貫。

由此可見,這個重量,雖然說,北宋已經擁有了錢莊,可以對錢的流通,進行疏導,可是還是不方便。

給葉清臣的200萬貫,其中只有30萬貫,是錢莊的飛票,剩下的,都是一些貨款,當汴梁和周圍的幾個城市物資運到,那些經銷商們,交割了物資之後,這些錢,會直接的送入到仁宗哪裡。

銅錢不方便,雖然是北宋貨幣的基礎,可是太過沉重,稍稍大宗一點的交易,就容易引發波動。

更加貴重的金屬,黃金和白銀,這不是不行,關鍵是總量太少了。

中國地大物博,可是這個地大物博,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比如說,有些礦產,就沒有很富裕的礦,有些礦產,甚至沒有多少。

比如說,白銀和黃金,整個中國,這麼龐大的領土,都沒有一個大型的金銀礦藏。

與之相對的是日本,雖然只是一個島國,很小,卻有世界級大銀礦,石見銀山,盛極的時候產量高達38噸,差不多就是白銀百萬兩,這樣的產量甚至綿延了一兩百年。

這是極爲可怕的數量,而且日本很多地方產銀,總量甚至達到年產200噸,在相當一段時間,日本的產銀量,佔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

雖然到後世,中國也是白銀的重要儲備國,可是大部分都不是富礦,沒有開採價值的,除非北宋能夠佔據日本,開採日本的大部分世界級銀山,否則的根本支持不了銀本位和金本位。

那麼,生產一種比較難以生產,比較醒目的,卻有數量較大的金屬,成爲了必然的選擇。

趙信第一個選擇,就是鋼,也就是俗稱的精鐵,這玩意,本身價格高昂,高等級的精鐵,一斤價格超過10貫。

趙信做出的,又會是鋼之中的從來未曾在中國出現的,高硬度不鏽鋼。

這種鋼材性能極佳,表面光滑閃亮,賣相很好,不容易生鏽,也不會被磨損,是鑄造的最好的材料。

雖然說,要想生產出這個,不太容易,可是把他當做一種在銅幣之上大型貨幣,到時一個不錯的選擇,就算是以以前精鐵的價格,一斤等於10貫,做成20克左右錢幣,也就是25個差不多是10貫,這就是一個比銅幣幣值要高,又容易解決貨幣。

從給葉清臣錢,想到創造一款貨幣的程度,趙信的思維跳躍,可不是一般的活躍,不過仔細想想,這似乎很有搞頭。

錢荒,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北宋一直都出現的問題,仁宗甚至爲了解決錢荒,發行了皇交子,只不過,因爲不懂金融,更不懂的量力而行,最終讓交子破產,讓紙幣誕生的可能性完蛋。

不過,北宋的錢荒,多多少少,也影響到了北宋的商業發展,而不方便的攜帶,也讓商業受到了限制。

定海軍,肯定要走大型工業化的道路,一個小小的作坊式的鐵匠作坊,就可以創造每年3000萬貫上的產值,未來,集中了後世的知識和大量的人口的定海軍,會是什麼樣,一個更加便於攜帶,幣值更高的貨幣,是勢在必行的。

看起來用不鏽鋼,減少的不多,可是差不多80-100倍的差別,哪怕是鑄造跟北宋相同數量,也都讓整個經濟總量,擴張一百倍,更別說,不鏽鋼,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只要鍛造,就可以大規模的生產,這是兩全其美的選擇。

製作不鏽鋼的事情,趙信當然不會親力親爲,他還記得不鏽鋼到底是什麼,吩咐牛大力跟進,他則把精力放在了晚上舉行的拍賣會上,哪怕是雞肋,也到了必須開啓的時間了,這些有錢的商人,不能隨便耍着玩。

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
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