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呂布歸心

“哈哈!兄長此言大謬!”

呂布心下一動。

“子初何出此言,兄愚鈍,願聞其詳!”

丁陽看了一眼衆人,除了丁原依舊古井無波的面容,其餘都是一臉驚異看着他,估計張遼和張楊二人,也變相認同呂布的說法,也認爲丁原是因爲這個原因纔沒有讓呂布進京。

“不知兄長是否聽說過,漢以前兵家不像現在重謀略輕勇武,而是分成兩大派系,分別是謀戰派與勇戰派。”

看了看呂布和張遼張楊三人都是一臉迷茫,他想起了,現在是東漢末年,不是後世那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東西不清楚也很正常,釋然後,他便接着說道。

“直接說這種派別學術,你們可能沒有概念,那我就直接說一下這兩個派別的代表人物,可能你們會更直觀,謀戰派的代表自然是兵仙楚王韓信!”

說到這丁陽頓了頓!看着呂布那略顯焦急的模樣,知道他聽懂了自己話裡的意思,但是還沒那麼明確,略微點了點頭,接着說道。

“而勇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

呂布腦海轟的一聲炸響。

“是啦!雖然自己勇戰無敵,但是大漢如今全都是重謀略,輕勇武,武將的地位遠遠比不上謀士。但是誰說勇武無用,西楚霸王就是憑藉勇武與高祖相爭,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沒有任何人能在當時蓋亞他的無匹霸氣,說句大不敬的,即使是勝了他的高祖也不敢說敢於直面他的鋒芒!”

看見呂布眼中時而驚喜,時而疑惑,時而糾結的表情,丁陽知道,只差臨門一腳了,他也不在沉默而是直接說道。

“無論謀戰或是勇戰,都不是單純的有謀無勇,或有勇無謀,反而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有勇有謀,只不過勇戰派要求更高罷了!”

“勇戰派要求更高?此言何解,願聞其詳!”

此刻呂布已經按耐下內心的激動,微微躬身,向丁陽請教到,完全忘記了眼前的公子,只是一個不到16歲的少年,張遼和張楊也相視一眼,同樣微微躬身請教。

丁原看到自己的兒子這麼出彩,也是老懷大慰,暗歎這小子這書是真沒白讀,而且溺了一次水,居然解決了自己一直以來擔心的輕視武將的問題,早知道早就給他扔水裡了。

丁陽看見丁原看自己的慈祥眼神不禁打了個哆嗦,心想這老頭肯定沒想什麼好事。

丁原打斷了想繼續說話的丁陽說道,接着來的就由我來說吧。

“謀戰派重謀,講究虛虛實實,總攬全局,以正和以奇勝,往往能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大的戰果,但這以奇勝的奇又必須足夠勇武,方能取勝,故而雖是謀戰亦不可有謀無勇;再返過來說勇戰派,講究的是一鼓作氣,破釜沉舟,一力破萬法,但是勇戰最重要的卻是它的核心,必須是一個蓋世猛將,能夠身先士卒,勇猛無敵,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籍,正所謂將是兵之膽,戰場之上這樣的猛將,有時甚至抵得上十萬精兵,猛將一喝,嚇退千軍可不是說說而已,說不好嚇死幾個都是可能的。但是你們應該知道項羽敢於破釜沉舟,絕對不是因爲他沒辦法了,而這正是他的謀略,彭城之戰項羽更是憑藉戰術把握,三萬精兵大破高祖五十六萬大軍,而這也是他的謀略。所以說勇戰派也不可有勇無謀。”

丁原沉默了一下,接着說道。

“至於說,爲何勇戰派要求更高,則是因爲,謀戰派只要潛心研習兵書,沉下心在兵營待幾年,再經歷幾場大戰,早晚都能成爲一代謀戰名將,所需要的無非是有人賞識,並能給與機會,和上升的渠道罷了,所以謀戰之士鱗次櫛比,甚至逐漸成爲正統的代名詞。但要知道真正蓋壓時代的名將還是勇戰派,勇戰派一出,如無兵仙韓信一般的人物,無人能攘其鋒芒,但是這又說到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勇戰派的核心,一定要有一個絕世猛將,如無絕世武力,那就無法身先士卒,也無法孤軍深入,更沒辦法從必死之地做到置之死地而後生。而這就是導致勇戰派人才凋零的原因,自楚霸王之後,只出現過一個勇戰派名將,那便是封狼居胥的霍嫖姚!我本以爲這世間再難出一個霍嫖姚,結果直到我在九原郡遇到了奉先,雖然你有些莽撞無謀,但我知道你無論勇武還是戰場把控,都有着獨特的天份,你若欠缺的只是一份沉穩,我相信把你沉在營中幾年,同時教你研習兵法謀略,你必將成爲這個時代的無敵猛將,而你終有一天也定將會成爲第二個霍嫖姚!”

這時,只聽轟隆一聲,呂布雙膝重重磕在地上,猛的跪在丁原面前,淚水佈滿了雙眼。

“義父,孩兒錯怪義父了!”

呂布泣不成聲,想他呂布,自幼孤苦,雖勇武過人,但卻從未有家人關懷,直到遇到了丁原,奉其爲義父,但卻隨着他逐漸展露頭角,義父卻對他越來越苛責,雖說讓他成爲一軍主簿,但卻奪了他領兵之權,而且到去往洛陽謀取名望之事,也沒有他的份,他內心的失落、怨氣,也越積越多。直至今日丁陽和義父的一席話,才真正讓他明白了義父對自己的期許,才真正明白這一切的用意,心中失落、怨氣頓消。

“義父,孩兒不敢奢求義父原諒,以後必效死命!”

看到這,丁陽知道該自己出場了。他拉起跪伏於地的呂布說道。

“兄長,不必如此,父親待你視如己出,誰家孩兒不犯錯,你不必過於自責,只是應該沉心研讀兵法,莫要辜負父親的期許!還有今天的主題,可不是父子情深,而是送別文遠稚叔兩位兄長進京的。”

張遼張楊二人相視苦澀的一笑,原本以爲自己是重點培養,結果發現自己卻是批量生產,換誰都是會有落差的。

丁陽也看出了二人的苦澀便說道。

“二位兄長,也不必氣餒,兩位都是有勇有謀之輩,此去京城重在結識權貴,重在養望,來日風雲一起,二位未必成爲不了韓信一般的人物。”

雖然知道這是安慰,但是張遼張楊二人,還是心下一暖,衝着丁陽拱了拱手。衆人驚異又簡單聊了一會,二人拜別丁原一行十幾人便打馬出發了。

丁陽偷偷看了一眼丁原,暗歎這個老爹好是好,就是不懂得人心,這呂布就是一個鐵憨憨,明明是好好的磨練,但是卻一點提示都不給人家,導致呂布在帳下越發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二人漸漸離心離德,也正是因此才導致了日後悲劇的發生。但是好在丁陽出現了,憑着這三寸不爛之舌,打消了呂布心裡的怨氣,還順路結交了張遼和張楊,算是此次事件中收貨最大的人吧。

正當他滿心歡喜的準備回到臥室的時候,丁原卻將他叫進了書房,說是有事要問他。

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
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五章 佈局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一章 重生漢末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二章 丁原之子第三章 呂布歸心第四章 父子談心第五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