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小竹山

數百年衛氏桑梓地的鳳州,即使附近無高山大川,然靠着衛氏層出不窮的名士官宦,也沾染了連綿不絕的書香氣息,加上衛氏累年以來不斷修葺建築,州城內外,可遊之處頗爲不少。

譬如說城外的小竹山。

傍驛道、臨鳳河的小竹山,說是山,其實不過三十餘丈來高,遍山植竹,即使盛夏也能享涼風習習。

但這小竹山在鳳州、甚至海內都極有名,卻不是爲了這片竹海聽濤,而是因爲此地是前朝名士衛伯玉當年的隱居之地。

衛伯玉是前朝時候鳳州衛氏旁支子弟,他性情曠達,不愛出仕,醉心於書法,成年之後長住小竹山,不與外人來往,即使在衛家也是默默無聞。但他年四十餘歲時,其時的海內名臣蘇期告老還鄉,在回青州的路上,路過小竹山,因逢大雨,往山上尋找避雨之處,就撞到了衛伯玉在山間的茅屋之內。

——也正是因爲這一次避雨,衛伯玉與懸掛於茅屋之內的《竹山小記》經蘇期讚許和傳播,揚名天下,被推爲前朝草書第一人。

衛伯玉一生愛好書法,爲此甚至終生未婚,他去之後,小竹山上的茅屋、《竹山小記》及平生手稿,自然統統歸回家族。

但衛氏一族興旺數百年,自有底蘊與氣度,所以在前朝的時候,就有閥主令人將《竹山小記》銘刻成碑,立於小竹山的山腰,好使過往行人士子,能夠不必特意登門求訪,就得見衛伯玉之手跡。

畢竟有資格到衛家求取《竹山小記》手稿瞻仰的人少,而景仰衛伯玉書法之人卻極多……衛家這麼做,方便天下之人,又使自家聲名更上層樓,正是一箭雙鵰。如今這小竹山,茅屋年年修葺,至今仍存。時有文人墨客,不遠千里,前來臨摹碑文、至茅屋前追思前人。

拜當年那位閥主所賜,久而久之,這不高也不深、除了竹海濤聲外別無異景的小竹山,就成了海內知名的名山了。

“表姐看,這就是《竹山小記》的碑文了,據說當年也是出自一代名匠之手。”七月的天,已經立秋,仍未處暑,鳳州城裡暑氣尚存,但小竹山上的綠竹,從山頂一路蔓延到山腳,一直到驛路旁才被阻止,循着前人踏出的路徑一路走進來,不過十幾步,已然遍體生涼。

綠竹猗猗之間,蜿蜒平緩的石階攀上山腰的一處小小平臺。

這平臺遍鋪青石,靠近山崖之處卻是一座漢白玉基,粗看不起眼,細看卻是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形狀是竹葉紛紛,與四周竹林相呼應。

座上一丈來高、三丈來長的花崗岩橫臥——這纔是正經的石碑,碑上筆鋒縱橫,正是前朝時候衛氏先人命匠人摹刻衛伯玉之《竹山小記》於上。

衛伯玉距今已有百餘年,這方石碑,存世亦然,基座等處,都生滿了青苔,惟獨巖上字跡顯然常有人擦拭,卻是清楚乾淨,只有幾片竹葉,飄飄落於其上,不覺遮擋,反而更添筆跡之中的高潔出塵。

與頭頂被日頭照得碧綠通透的竹葉相映,似與塵囂相去萬里,風從袖底翻出,清涼之間,衆人都覺一片心清心靜,暗贊不愧是名士舊居,雖非高山,卻有名山氣象。

贊過地方,衆人目光都落在了石碑上。

《竹山小記》的原稿,如今仍舊存於衛氏族內,有衛煥這個閥主爲祖父,衛長嬴和今日陪同兩位姐姐出遊的衛長風,都是見過真跡的,這碑文在幾年也來看過,所以今日要近前細觀石碑的只有宋在水一人。

衛長嬴爲宋在水介紹了一句,四下一張望,道:“啊,今日倒巧,這兒沒有旁人,咱們可以把帷帽取下來會了。”

時下雖然不禁閨秀出行,但如衛長嬴、宋在水這樣的身份,自矜出身,都會戴上帷帽遮蔽容顏,不使外人得見。在竹林裡走到現在固然涼爽,但烏髮盤於頂上、帷帽上的垂紗直至胸前,到底悶熱。

聞言衛長風忙揮了揮袖,隨行的侍衛俱識趣的退到遠處,只留使女僕婦伺候。大使女依言上前服侍兩人摘去帷帽,遞上香帕供擦拭額汗。

衛長嬴從綠房手裡接過沉香飲呷了一口,眼光忽然晃到衛長風身旁還有一人未曾退下——這人也不是不需避忌的老僕,卻是一個十八九歲模樣、身量昂藏的男子,着青色繡衣,眉目飛揚,腰間還懸着一柄雲頭刀。

閥閱重體面,嫡出子女身邊的侍者,皆要求在不奪了主人風采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秀美出衆。原本四周侍衛裡不乏俊秀男子,沒人留意到這人,但如今這些人都退到了遠處,這青衣男子就格外打眼了。

雖然他立於衛長風身後,神態平靜,目不斜視,並沒有向宋在水或衛長嬴多看一眼,但衛長嬴還是蹙了眉,轉過頭低聲問綠房:“那是誰?別人都走了他爲何不走?怎的這樣不懂規矩!”

綠房光顧着伺候衛長嬴,卻也沒留意侍衛裡竟有人沒有退開,又看那青衣男子侍立於衛長風身後,很是理直氣壯,疑心這人素來得衛長風青眼,以至於恃寵生驕,故意不退,而衛長風明知道兩位姐姐都要摘下帷帽,也沒呵斥他走開,這就是主僕都不對了。

然而衛長風已然束髮,非同幼童,公然之下被姐姐訓斥或訓斥身邊近侍究竟臉上不好看。綠房怕衛長嬴發作,忙輕聲道:“婢子去問問新荔。”

新荔是衛長風近身使女之首,因爲衛長風未用帷帽,不必使女伺候,如今正帶着柳葉、櫻桃、水杏三名使女在整理帶上山來的食盒,挑着衛長風愛吃的時果糕點,見原本伺候着衛長嬴的綠房向自己走來,先是一驚,待聽完,倒是笑了,和她低語幾句,綠房回來便告訴衛長嬴:“小姐,那不是外人,是咱們衛氏子弟。”

因爲衛氏之中進入嫡支充當侍衛的人不少,血脈疏遠一些的,雖然也是鳳州衛氏的同族,但除了年節族中撥下去些糧錢外,和外人也沒什麼兩樣了。所以綠房忙又道,“是老敬平公的庶弟曾孫,叫衛青的,據說,幾年前因一事入了閥主的眼,特意調進瑞羽堂,任五公子近身侍衛的。”

老敬平公是衛長嬴姐弟的嫡親曾祖父,他庶弟的曾孫,恰好與姐弟兩個同輩,曾祖父是兄弟——除了瑞羽堂現下的三支外,這關係是最近的了。

衛長嬴聽罷,這才緩和了顏色,又向那衛青看了一眼,道:“這位族兄眼生得很,他一直在長風身邊嗎?我倒是不曾聽聞。”

綠房抿嘴輕笑:“許是一直在前頭,沒到後院過?”

“既是祖父看中的人,又是同族,怪道他沒退開了,想是祖父叮囑過他不要離太遠。”衛長嬴看了看四周,翠竹滿眼,風動濤起,雖然覺得此處能有什麼危險,但衛青也許正是要這個忠於職守的表現機會呢?

她不再糾結於衛青之事,專心將手裡的一盞沉香飲喝完。

這時候宋在水卻也回到她身邊,指了指才從食盒裡取出來的沉香飲,道:“也給我一盞。”

衛長嬴詫異道:“表姐看好了嗎?”

“我習的不是草書,何況書之一道也算不得多好。”宋在水呷了一口,才淡淡的道,“看個大概也就成了,多看下去,也不會從中得到再多好處,以至於突飛猛進。”

橫豎宋夫人說過,這幾日出遊,宋在水要做什麼,只要不是對她不利或對衛家不利,統統依了她,衛長嬴便道:“那今兒可還要去其他地方?譬如說……”

她還沒舉出接下來預備的景緻,宋在水卻詫異道:“我還沒去竹山先生的舊居呢!”

“茅屋倒是就在上頭,不過那兒有什麼好看的?”衛長嬴驚奇道,“就是尋常的一座茅屋,和咱們花園裡的差不多。”

宋在水拿帕子在腮畔擦了擦,道:“我就是想來看看這座茅屋。”

“……”衛長嬴頗爲無語的看了她一眼——這百年來,天下之人前來小竹山,雖然也不乏至茅屋之前緬懷衛伯玉之輩,然首要的還是觀摩《竹山小記》的碑文,宋在水倒是反了過來!

然而……

宋夫人說,她能夠縱容侄女的,也只有出閣之前、還在衛家的這幾日了。

如今宋在水的要求即使再荒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何況橫豎人如今都在小竹山中了。

昔年衛伯玉所住的茅屋,建造在快到山頂的地方。和衛長嬴所言一樣,這只是一座很普通的茅屋,一字排開的三間黃泥茅屋,想是當年衛伯玉的起居之處。

而這三間茅屋之南,東西隔庭相望,各有一間以迴廊相連的窄房,應是供僕童所居。舍前立着一道籬笆,上頭纏着牽牛花,這時辰已經開過,閉起來了,蔫蔫的耷拉在籬笆之間。

舍旁有道山泉,潺潺流淌而下,被引了一渠到旁,是一片菜畦。菜畦地方不很大,如今卻還種着些菜蔬,衛長嬴、宋在水、衛長風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之輩,雖然好奇於頭次看見菜畦,打量許久,也不過認出正結着果實的茄子,餘者都有點吃不準——表姐弟三人心照不宣,生怕說錯了惹人笑話,索性一個字也不提的轉開頭去。

這樣一羣人簇擁上來,自會驚動看守之人。幾人還沒走到籬前,就見茅屋後繞出一名玄衣老僕,一邊拍打着身上的塵土,一邊快步過來,因爲看到女眷,雖然宋在水與衛長嬴已將帷帽戴上,但老僕還是不敢近前,隔着七八步便止住腳,遙遙一揖,正待說話,衛長風已經吩咐道:“二位姐姐仰慕竹山先生氣節風儀,特來瞻仰,爾不必多禮,且退下。”

老僕雖是長年守在這茅屋,然也認識曾經到過這兒的衛長風姐弟,知道是閥主與老夫人的心頭肉,絲毫不敢怠慢,復一禮,恭敬道:“老奴領五公子之命,只是舍中雖然清早已打掃過,然老奴粗鄙,若二位小姐與五公子要進入,恐怕還要勞諸位近侍再行打理。”

“曉得了,你去罷。”衛長風點一點頭,他們三人出行,侍從如雲,近身之人都在,自無讓這看守老僕近前伺候的道理,打發了老僕,衛長風轉對宋在水道,“表姐要進屋看麼?”

宋在水伸手扶了扶帷帽,道:“進去坐會罷。”

她聲音略有些喘意——到底是養在深閨的千金大小姐,這小竹山是不高,山徑也平緩,可沿着石階走到這兒也有好幾百步,衛長風是正當少年的男子,衛長嬴自幼習武,體力比弟弟還好許多——宋在水卻被比出孱弱來了。

衛長風察覺到,忙吩咐:“進去看看。”

當初派這老僕在這兒守着茅屋就吩咐過要每日打掃、不使屋中積累塵埃的,這老僕方纔也說了清早纔打掃過。但宋在水和衛長嬴這樣都屬於極嬌貴的人,一個老僕的打掃當然不能讓她們放心。故此幾位大使女領着婆子進去又把器具擦了一回,這纔出來請三人入內。

第一百四十五章 顧柔章第四十六章 圍城第九十八章 玩伴第十五章 性相異第三十一章 交鋒(上)第二十五章 錯過第五十三章 端木告別第三十章 衛新詠病倒第一百九十八章 妥協第一百零八章 作孽第一百七十七章 公佈真相第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百零九章 陸顥之第一百十章 同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姑姑也是很美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沈斂昆第一百七十二章 嬌女末路(下)第九十一章 我很厲害的!第一百十章 殿下不記得我了?第四十四章 呂子訪第五十九章 設路真乞丹第八十二章 兄妹第七十四章 孩子的心第九十五章 胡宮女第四十六章 姐妹重見第一百八十二章 挾持第一百零三章 大亂起第十一章 走水第四十章 蘇家衆人第二十一章 衛新詠失蹤第三十一章 意外的勸說者第九十章 神醫師徒第四十二章 一線曙光第一百七十三章 苦盡甘來第九十四章 轉機第十三章 採選第七十六章 詭譎的幕後(下)第二章 探病第二十一章 衛新詠失蹤第二十四章 韶光換了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產第二十二章 曹紅兒第九十七章 放棄的真相第十章 機會?第二十章 撕破臉第六十九章 匯合與分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很大方!第一百二十六章 蘇魚漓第一百二十一章 言傳身教第十一章 誰該爭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活毒計第五十八章 藥方第二十九章 鐵牌第一百章 小叔子們第十三章 告密第九十一章 不打不相識(上)第一百五十章 收權第二百零一章 窺破第一百零四章 莫點點第六十八章 兩道噩耗第五十四章 沈舒窈第二十四章 仇人線索第三十一章 季伊人的眼光第三十九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十二章 故事第五十三章 你簡直就是我親妹妹!第三十六章 年苼薬第一百四十九章 事漸明(中)第二十六章 劉氏第十四章 三房姐妹第八十五章 明瞭心跡第一百四十三章 前朝宮闈第一百二十五章 返都第九十二章 曙光第一百零七章 江錚出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此夜鼙鼓候白旄第九十七章 放棄的真相第五十四章 沈舒窈第二十三章 瑣碎家事第四十五章 融洽第九章 沈藏凝的計謀第七十六章 納妾第十一章 請安第一百六十章 劉思懷第八十五章 申瑩第十四章 懲罰第一百三十四章 親征第九十章 桃花縣?桃花仙!第一百五十三章 鄭翠葉第五十二章 坦白第四十五章 竹葉青第六十二章 我姓衛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申博第四十八章 再索美姬第六十五章 庭中楓第一百七十九章 永巷第七十二章 美人上官第五十六章 詢問秘密第七十八章 殺女第七十八章 欺人太甚
第一百四十五章 顧柔章第四十六章 圍城第九十八章 玩伴第十五章 性相異第三十一章 交鋒(上)第二十五章 錯過第五十三章 端木告別第三十章 衛新詠病倒第一百九十八章 妥協第一百零八章 作孽第一百七十七章 公佈真相第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百零九章 陸顥之第一百十章 同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姑姑也是很美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沈斂昆第一百七十二章 嬌女末路(下)第九十一章 我很厲害的!第一百十章 殿下不記得我了?第四十四章 呂子訪第五十九章 設路真乞丹第八十二章 兄妹第七十四章 孩子的心第九十五章 胡宮女第四十六章 姐妹重見第一百八十二章 挾持第一百零三章 大亂起第十一章 走水第四十章 蘇家衆人第二十一章 衛新詠失蹤第三十一章 意外的勸說者第九十章 神醫師徒第四十二章 一線曙光第一百七十三章 苦盡甘來第九十四章 轉機第十三章 採選第七十六章 詭譎的幕後(下)第二章 探病第二十一章 衛新詠失蹤第二十四章 韶光換了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產第二十二章 曹紅兒第九十七章 放棄的真相第十章 機會?第二十章 撕破臉第六十九章 匯合與分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很大方!第一百二十六章 蘇魚漓第一百二十一章 言傳身教第十一章 誰該爭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活毒計第五十八章 藥方第二十九章 鐵牌第一百章 小叔子們第十三章 告密第九十一章 不打不相識(上)第一百五十章 收權第二百零一章 窺破第一百零四章 莫點點第六十八章 兩道噩耗第五十四章 沈舒窈第二十四章 仇人線索第三十一章 季伊人的眼光第三十九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十二章 故事第五十三章 你簡直就是我親妹妹!第三十六章 年苼薬第一百四十九章 事漸明(中)第二十六章 劉氏第十四章 三房姐妹第八十五章 明瞭心跡第一百四十三章 前朝宮闈第一百二十五章 返都第九十二章 曙光第一百零七章 江錚出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此夜鼙鼓候白旄第九十七章 放棄的真相第五十四章 沈舒窈第二十三章 瑣碎家事第四十五章 融洽第九章 沈藏凝的計謀第七十六章 納妾第十一章 請安第一百六十章 劉思懷第八十五章 申瑩第十四章 懲罰第一百三十四章 親征第九十章 桃花縣?桃花仙!第一百五十三章 鄭翠葉第五十二章 坦白第四十五章 竹葉青第六十二章 我姓衛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申博第四十八章 再索美姬第六十五章 庭中楓第一百七十九章 永巷第七十二章 美人上官第五十六章 詢問秘密第七十八章 殺女第七十八章 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