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與清決戰(4)

既然不能夠強攻,那就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如果從關外運輸糧食的話,距離遠時間長,根本就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做了第一個部署,那就是屯兵義州。

金天德三年置義州治所在弘政(今義縣九道嶺鎮復興堡)轄弘政、開義、同昌三縣,相當令遼寧義縣、阜新地屬北京路。元屬遼陽行省大寧路。明洪武初廢,二十年置義州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義州離錦州90裡,皇太極派軍隊屯田種糧,解決後勤供給。這樣就可以不用遠距離調運糧食,不但得到了糧食的供給保障,而且更將運輸士兵改爲戰鬥士兵編入隊伍,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爲進行戰鬥做準備。

在義州站穩腳跟之後,皇太極解決了後顧之憂,接下來便是圍困錦州。仍用當年圍大淩河城的辦法,四面包圍,內外隔絕。在錦州東南面18裡是松山城,松山城偏西南30裡是杏山城,而杏山城西南約20裡便是塔山城。這三城護衛着錦州城。在其背後西南120裡是寧遠城,爲錦州城之後盾。錦州被圍,糧薪奇缺,外援斷絕,羽書告急。

他有飯吃了就不讓別人吃飯了,這一招效果顯著,不費自己一兵一卒,城內的人便不得不像朝廷求援了。

八旗兵將錦州團團圍住,讓它成爲了一座孤城。皇太極也不着急進攻,只是讓人圍着,日夜不停地圍着,外面的人一個也不要想進城裡面去,就這樣,城市裡面的糧食得不到供給,日益緊張了起來。

整個錦州城總不可能會坐以待斃。祖大壽和裡面的士兵組織了幾次衝鋒,都被皇太極給打退了。皇太極早已經抱定了必須攻下錦州的信心,是怎麼樣都不能讓他們逃脫的。

錦州被圍,消息傳到京城,崇禎又是吐血,他問身邊的王承恩道:“張雷他們已經出發了嗎?”

王承恩說道:“是的。他們已經從太平島出發,直接北上就可以到錦州登陸,投入戰鬥。皇上放寬心,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身體養好啊。”

聽說張雷已經出發了,不知道爲什麼崇禎的心裡就好像有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似乎是戰鬥已經勝利了一半,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道:“現在咱們還可以調動多少兵力?有的話就派到錦州去吧。”

王承恩搖了搖頭。這個時候到處都在打戰,怎麼可能會還有其他的士兵來調動呢?崇禎嘆了一口氣,閉上眼睛便躺下了。

崇禎是無兵可派了,卻沒想到歪打正着,錦州城被圍,突圍又不能成功,明朝肯定會派軍隊來救援。遼西走廊是平地,八旗騎兵有優勢。可以乘機殲滅明軍。崇禎帝派洪承疇前去增援,恰中皇太極圍城打援之計。

當然了,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在不遠處的洪承疇現在也正在朝這邊趕了過來。

洪承疇的三個前任均戰敗而死:薩爾滸大戰楊鎬入獄被殺;沈遼大戰統帥袁應泰兵敗自殺;廣寧大戰經略熊廷弼傳首九邊。洪承疇接下解圍錦州的任務後就考慮自己怎麼辦了。

楊鎬爲什麼失敗?總結爲一個字就是:分。兵分東西南北四路,分進合擊,沒合起來;而努爾哈赤則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結果,楊鎬大敗。這個教訓對洪承疇來說太深刻了。所以,洪承疇不敢冒進,他採取了一條措施:合。把13萬軍隊集中起來,抱成一個團,這樣皇太極就不能各個擊破了。洪承疇率軍從寧遠出發,採取“建立餉道,步步爲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疇軍行動遲緩,從受命到出師已經6個月;從寧遠到松山約百里,其間拖延又4個月。洪承疇兵到松山之後,設立大營,以圖進取。

這段時間是從崇禎十二年清兵進攻錦州的時候開始算起的。

洪承疇與清軍相遇了,總的來說因爲他的穩打穩紮,所以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洪承疇雖然有點小小的得意,但是他也不敢掉以輕心,十分謹慎不敢貿然進攻。

清軍初戰失利,軍報傳到瀋陽。皇太極正患病,鼻衄(nu)流血。他接到軍報後,立即出發,用碗接着鼻血,騎馬急進,星夜兼馳,來到前線!皇太極到松山後,沒有休息,立即登山,視察形勢。他見明軍大衆集前,後隊頗弱。猛然省悟道:“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

“權”是個軍事術語,“有前權,而無後守”就是說把重點集中在前頭,而後面的防備薄弱。通俗來說就叫“虎頭蛇尾”。這是因爲洪承疇要把兵力集中起來逐步往前推進,他考慮後金軍隊前頭打援,就把重點部署在前面。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在指揮這樣重大的戰役時,中軍、前權要強,後守也不能弱,左翼和右翼要並重,前、後、左、右、中都要有部署。洪承疇是接受了楊鎬失敗的教訓,不分兵、前權佈置是其優勢,但他沒有意識到,後守薄弱就是其弱點。人以長取勝,以短取敗。三國時,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結果以驕傲取敗;張飛善待士大夫而鞭打士卒,結果被部下所殺。《三國志》評論說“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洪承疇的長處很明顯,就是不分兵,前權佈置得很好,但是後守是薄弱環節。

瞭解了根本所在,那就必須要改變策略了,皇太極馬上召集了諸王貝勒進行會議,在會議上面,皇太極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在他的左手邊是此次行動的主要將領,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葉布舒,而在左邊卻是一個空位子,那裡原本也是另外一個將領,自己的兒子豪格,可惜的是豪格現在已經被張雷的殺死了。爲了紀念自己的這個得力助手,他便每一次召開會議的時候都把這個位置讓出來。不僅僅是顯示豪格在他的心目之中的地位,也是爲了提醒自己和明朝的仇恨。

“目前就是這樣的狀況,不知道列爲對此有什麼看法?”皇太極將所有的情況都說了,然後滿懷希翼地看向周圍的人,他們是這一次戰役的主要將領。

葉布舒說道:“皇阿瑪,兒臣以爲咱們有四條應對的計策。可以試一試。”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你都有什麼計策?”皇太極饒有興致地說道。

葉布舒說道:“第一,包圍主力。明軍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間設立七個營,以騎兵駐松山東、西、北三面,合步騎兵,號13萬,部署嚴整。於是。皇太極將主力部隊部署在松山與杏山間,烏欣河南山至海邊,“橫截大路,綿亙駐營”。並於錦州至海之間,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寬丈餘,包圍松山明軍,並切斷其松山、杏山之間的聯繫。第二。前鋒打援。皇太極之作戰部署是:圍錦打援——將原重點圍困錦州的兵力,轉移到重點打擊援錦明軍。這就由松山、錦州明軍對清軍的包圍,轉變爲清軍對明軍的反包圍,即將洪承疇率領的13萬大軍,包圍在松山一帶,使錦州、松山、寧遠,彼此孤立。無法互援。清軍由被動轉向主動。第三,斷敵糧道。洪承疇統率13萬大軍的糧道被清軍切斷。這引起明軍的恐慌。第四,退路設伏。派精兵伏於杏山、連山、塔山及沿海諸要路。特別是在明軍退往寧遠必經之路——高橋,預設伏兵。等待退敵。”

“不錯不錯,果然是深得朕心啊,說的分毫不差,就是不知道你們各位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計策?”皇太極笑眯眯地說道。

既然這皇太極已經對這計策讚不絕口,更加上葉布舒是這一次行動的總指揮,誰還敢杵逆他的意思呢?於是紛紛稱讚他說的對,哪裡還會提出其他的意思,只是狠狠地將葉布舒誇獎了一番,直誇得他眉開眼笑,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

會議就這樣簡單地結束了,大家都散去了各自部署,與此同時,洪承疇也開始了自己的部署,他率領十三萬大軍,圍繞着松山建立營寨,企圖用圍魏救趙之法來救錦州。他自斷與後方杏山、塔山、寧遠等城的聯絡。皇太極觀察洪承疇陣勢,決定掘長壕,斷糧道,使之陷於絕境。

皇太極的這一策略對洪承疇影響很大,他馬上就將各位主要將領都召集起來召開緊急會議,他說道:“如今咱們解救錦州不成,反被他皇太極圍困與此,不知道各位有什麼好的法子來擺脫眼前的困境?”

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說道:“大人,下官以爲咱們可以派精銳騎兵出去殺他個出其不意,等他亂了陣腳,咱們再來考慮看是走還乘勝繼續攻打。”

另一個名叫長斗的人說道:“咱們應儘早退去,免得讓他們斷了後路,到時候那就糟糕了。”

他們兩人的話讓洪承疇不由得心都涼了半截,皇太極手下的謀士各個都是頂尖的,從這一段時間以來的部署就能夠知道,他們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再來看看自己的這些個讀書人,還沒開始打就說要跑了,這能比嗎?洪承疇生氣地說道:“我已經做了12年的督師,你們這些書生,懂得什麼!真是靠不住。算了以後都不問你們了,由我來決定,既然滿清韃子要戰,那我洪承疇就和他戰一場!”

主意已定,洪承疇即刻發兵往清軍方向去,按照他的話來說,這是唯恐遲則生變。

於是在松山城外,明清兩軍,列陣大戰。接戰良久,矢飛炮鳴,殺傷相當,未分勝負。皇太極先派阿濟格率軍進攻塔山,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的12堆儲糧。其時,明軍糧食被搶奪,退路被截斷,因爲無糧秣,而氣挫勢窮。洪承疇擔心明軍步、騎兵被分割,將步騎數萬之衆,收縮在松山城內。

二十一日,洪承疇見形勢嚴峻,召開會議,共謀對策。他對八總兵等諸將說:“現在我們被圍困在這裡,和錦州一樣,現在我們只有背水一戰,明天我親自擊鼓,所有的士兵都一起進攻,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下面的人吵吵嚷嚷的,根本就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想法來,洪承疇又說:“你們還有什麼辦法?就算是現在在這裡呆着守城是死路一條,不打也是死,如果打了估計還能夠突圍出去,倒不如孤注一擲,還希望明天各位將士們能夠同心協力。”

“大人,咱們突圍出去之後又去哪裡呢?現在錦州還被圍困着,咱們的糧食全部都被韃子給搶去了,倒不如先回寧遠去,等咱們養精蓄銳之後再來戰過。”一名將領對洪承疇說道,這名將領名字叫做吳三桂。

洪承疇想了想之後說道:“看來也只有這個辦法了,那麼今天晚上大家都聽我號令,兵分三路,往寧遠方向突圍。”

大家都表示同意,當天晚上,大家兵分三路,準備聽從洪承疇的號令選擇合適的時機突圍。

大敵當前,所有的人都十分緊張,但是卻不懼怕,不過有一人卻不同,想要接下來就要生死決戰了,他好幾次嚇得尿了褲子,他叫做王樸。 www_ T Tκan_ C O

說王樸之前,還必須要說說王樸他爹王威,王威官左都督。王樸以父蔭屢遷京營副將。崇禎六年,當上了右都督。崇禎七年代替曹文詔鎮守大同,當左都督。崇禎十一年加太子太保。

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一次的圖爲失敗就是因爲他。

第135章 鄭芝龍夜戰李魁奇第210章 硝煙亂(1)第163章 出售軍火第53章 博弈第248章 相公,幫我生個孩子第146章 慕名而來第54章 蘇彤第190章 新鳳陽第三百八十章第334章 不能胡來第344章 蒙古鐵騎第333章 張雷大罵馬士英第一百八十四章第71章 張家第一衛隊第114章 張雷的反擊第81章 連環計?第50章 張氏商會(4)第86章 礦脈第340章 再出發第279章 高陽之戰(5)第326章 放糧徵兵第279章 高陽之戰(5)第239章 反攻第47章 張氏商會(1)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165章 偶遇高迎祥第307章 西班牙第62章 張氏商會的價值第二百二十九章第259章 再見小蓮(2)第193章 鄭芝虎之死第97章 誰的錢最好賺第127章 上朝第234章 皮島淪陷第116章 理所當然的恩賜第314章 與清決戰(4)第330章 委派監軍第204章 實力就是道理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332章 伏擊李自成第305章 大意之禍第297章 亡羊補牢第249章 生了第66章 高產作物第三百七十一章第80章 張雷被羣毆了第238章 敗了第347章 清軍覆滅第338章 與李自成談判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125章 進京第221章 大戰孔有德(1)第43章 賭一把第70章 羅德曼教官第389章 雄心再起第190章 新鳳陽第269章 血戰(3)第257章 求見聖女第112章 硝煙亂(3)第333章 張雷大罵馬士英第60章 時運不濟第293章 風聲鶴唳第344章 蒙古鐵騎第255章 腰桿都挺直了第56章 鄭芝虎第314章 與清決戰(4)第274章 殺奔高陽第209章 轉道廬州第77章 濟慈院第159章 張雷被抓了第389章 雄心再起第350章 進軍盛京第116章 理所當然的恩賜第42章 折服第202章 第一支資源掠奪船隊第92章 發種子第137章 駙馬爺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150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3)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137章 駙馬爺第67章 當個好人第21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三十一章第338章 與李自成談判第三百七十一章第178章 甕中捉鱉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290章 斷張雷一臂第282章 臨危受命第198章 滿清爲什麼要漢人剃髮第34章 相見恨晚第119章 有錢的都是大爺第188章 好的政權是不畏懼戰爭的第207章 這場戰爭第364章 整頓第194章 統一第149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2)第289章 海上進攻
第135章 鄭芝龍夜戰李魁奇第210章 硝煙亂(1)第163章 出售軍火第53章 博弈第248章 相公,幫我生個孩子第146章 慕名而來第54章 蘇彤第190章 新鳳陽第三百八十章第334章 不能胡來第344章 蒙古鐵騎第333章 張雷大罵馬士英第一百八十四章第71章 張家第一衛隊第114章 張雷的反擊第81章 連環計?第50章 張氏商會(4)第86章 礦脈第340章 再出發第279章 高陽之戰(5)第326章 放糧徵兵第279章 高陽之戰(5)第239章 反攻第47章 張氏商會(1)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165章 偶遇高迎祥第307章 西班牙第62章 張氏商會的價值第二百二十九章第259章 再見小蓮(2)第193章 鄭芝虎之死第97章 誰的錢最好賺第127章 上朝第234章 皮島淪陷第116章 理所當然的恩賜第314章 與清決戰(4)第330章 委派監軍第204章 實力就是道理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332章 伏擊李自成第305章 大意之禍第297章 亡羊補牢第249章 生了第66章 高產作物第三百七十一章第80章 張雷被羣毆了第238章 敗了第347章 清軍覆滅第338章 與李自成談判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125章 進京第221章 大戰孔有德(1)第43章 賭一把第70章 羅德曼教官第389章 雄心再起第190章 新鳳陽第269章 血戰(3)第257章 求見聖女第112章 硝煙亂(3)第333章 張雷大罵馬士英第60章 時運不濟第293章 風聲鶴唳第344章 蒙古鐵騎第255章 腰桿都挺直了第56章 鄭芝虎第314章 與清決戰(4)第274章 殺奔高陽第209章 轉道廬州第77章 濟慈院第159章 張雷被抓了第389章 雄心再起第350章 進軍盛京第116章 理所當然的恩賜第42章 折服第202章 第一支資源掠奪船隊第92章 發種子第137章 駙馬爺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150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3)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137章 駙馬爺第67章 當個好人第21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三十一章第338章 與李自成談判第三百七十一章第178章 甕中捉鱉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290章 斷張雷一臂第282章 臨危受命第198章 滿清爲什麼要漢人剃髮第34章 相見恨晚第119章 有錢的都是大爺第188章 好的政權是不畏懼戰爭的第207章 這場戰爭第364章 整頓第194章 統一第149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2)第289章 海上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