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臨時分兵

第二十章、臨時分兵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陳拓猛然發現原來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能改變的,就像你不能一下子把一把機關槍在這個時代研發出來一樣,李從善那執拗的性格也是一時無法改變的。是啊,跟着他的弟兄們吃了多年的苦頭,過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好不容易打下一個富裕的城池,正想享受一把,李從善就算願意離開,可兄弟們不答應。

再者說,老父的墳前也不能沒有人守着。他原來手下那幾個小頭領,除了藍耿,都執意留下來,有的甚至拿出當年聚義上山時,丟命不丟人,丟人不丟山的誓言來讓李從善下定決心,固守望江。

“兩千禁軍我們都輕而易舉地打退了,我們何不以此爲起點,革了他大宋的天下!”恐怕這句從張夯嘴裡流出來的“豪言壯語”讓不少原來的兄弟們砰然心動。

而有一件事更加堅定了李從善留在望江的決心,在張夯的“勸說拉攏下”包括望江、太湖兩縣的近兩千民團也加入了隊伍。而這幾天附近山頭的盜賊頭目也紛紛寫信來表示願意歸順,這麼算下來,過幾天匯聚到望江縣城的人馬將超過五千人!

那還怕個鳥啊!

於是留在望江城的呼聲日盛。

可是陳拓等人知道,望江的得失全在於江上,望江港守不住,望江城必陷!再不渡江,恐怕等到朝廷派水軍匯合步軍,小小的望江縣城便岌岌可危了。

其實李從善確實沒什麼野心,打下望江這個大縣,他已經很滿足了,打天下的野心他倒是從來沒有,不過李從善沒有,不表示別人沒有。

陳拓有!張夯也有!

最終在張夯的“撮合”下,去留兩派終於達成協議,陳拓帶着願意離開的方道齡、李從良(不可思議吧,此人深藏不漏,後文必詳加敘述)、黃文秀、楊攀、楊林以及唯一願意離開的盜賊頭領藍耿並一千多禁軍和幾十名山賊全副武裝準備渡江。李從善自然和張夯等一干人留在望江。

雖然在去留問題上有所分歧,但兄弟還是兄弟,渡江前夜,李從善再次擺酒給陳拓踐行。席間陳拓拿出一個錦囊(熟悉吧)對李從善說道:“大當家的,這錦囊是我們幾個連夜製成的,你在江北多兇險,待我們走後,你自可打開錦囊,裡面有三條建議,以後行事千萬以此爲界!”

李從善將錦囊拿下,別在腰間,哈哈笑道:“陳拓兄弟,咱又不是小孩子,怎麼說我也闖蕩了好幾年了,有些事情你未必懂的比我多。”說完一把推給陳拓一杯酒。

“那是那是”陳拓唯有苦笑,接過酒一飲而盡,心中暗想:以前是有個方道齡跟你在一起,現在方道齡跟我了,你還不被張夯玩死。想到這,陳拓心中有所不捨,再次囑咐道:“錦囊一定要看,而且要一個人看。”

“一定,一定.”李從善滿口答應,一邊走去他的“偶像”楊攀和楊林那邊敬酒,陳拓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真的聽進去。

其實錦囊裡的三條建議就是:第一,小心張夯,此人陰險狡詐,不要過於接近,如有出現復叛端倪,立刻殺之,免留後患。

第二,望江縣城城雖堅固,還要加緊佈防,在城垛之中多設箭臺。在望江港應留一千弓箭手守之,此乃生死隘口,不得不防。

第三,不可對城中百姓盤剝過度,免得官軍到了,城中民變。(這點李從善倒做得不是十分過分,一干用度大多出自原官吏家中)。若有危急,可速渡江尋我等。

第二天中午時分,渡江的人馬已經集結完畢,李從善很輕鬆地就從城內調集了兩百艘小船,渡陳拓等人過江。陳拓立在橋頭,看着漸漸遠去的李從善和旁邊張夯的身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張夯這人有野心,也有些能力,如果李從善能壓制得住還好,若壓制不住,就是一顆定時**。

而另一艘船上,李從良也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兄長。他何曾不是苦苦卻說甚至哀求李從善跟隨一起渡江,然而兄弟間走的不同路已經決定,李從善不肯走,而李從良也不可能留。從陳拓在公堂上與李從善那一番對話開始,熟讀聖賢書的李從良已經知道陳拓非池中之物,再加上私下跟方道齡的幾次交流,他已經決定跟隨陳拓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出來。

從小兩兄弟一文一武,李從良讀萬卷書,爲的就是成千古名,在縣城做主簿,何時才能實現宏遠?現在難得遇上良主,怎可輕易放過。再說,李從善也十分同意李從良跟從陳拓去往西南的大理國。

從望江港順江而上,方向直指西南的大理國。

這次航行距離很長,從望江到大理最近的江口至少要走一個月的時間,途中要經過淮南西路,荊湖北路,夔州路,梓州路四路,然後才能到達大理第一站,也是經過陳拓等人商議過的大理國黎州蠻部(大理滇東三十七蠻聚居區之一)境內,那裡有一座城寨,是大理蠻區最大的一座城寨。

之所以選擇這裡,當然首先是因爲城寨在蠻區來說是比較堅固的,而且大理政權在蠻區的統治力較弱,而蠻區部落各自爲政,自己好各個擊破。而雖然是蠻區,滇東三十七部其實就接受中原文化的薰陶方面比大理南部的府郡還要強烈,在這裡貴族和祭祀都以書寫漢字爲榮,這也是大理國雖統治滇東近百年,不派官員駐守的原因。而大理段氏開國皇帝段思平也是藉助這三十七部蠻兵的力量才消滅了鄭氏,奪了大理的天下的,也正因爲此,這裡並沒有大理的正規軍駐紮。

當着這麼多船沿江而上是不可能不被江邊的宋朝駐軍看到的,但是見對方都身着禁軍服飾,只道是前往川陝駐防西夏的,也不加以阻攔,有的還主動遠遠地打招呼,這還不算什麼,在船行至漢陽軍(軍:也是宋朝的一個行政區劃,相當於府和州,是軍管的。)的時候,一個駐守的廂軍統制還主動送上了補給,陳拓都一一笑納,糧草自然寶貴,那些冷兵器到了大理可都是利器,宋朝鍊鋼技術發達,是大理不能媲美的,像西夏和大理,吐蕃等地的人都競相走私大宋的兵器,這當然也被一些宋朝的一些軍官拿來做謀財的手段。

這次那統制見是禁軍渡江,自然知道禁軍都是駐紮在京畿附近的,俗話說,朝中有人好辦事,特別是知道楊攀在朝中任職的時候,笑的皮開肉顫。

這一路坐船倒也風平浪靜,要知道,宋朝河運海運極其發達,對河防海防也非常重視,基本上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河防廂兵,每個沿江府的港口都設有炮臺和弩臺。

陳拓都是白日裡行進,晚上上岸紮營休整。

就折磨行了一個月,船終於到達了梓州路的果州港,上岸南行百餘里後便是大理了。

“就要到了!”陳拓看了看左右,感慨道,這一路確實挺辛苦的。其他方道齡,李從良,楊攀,楊林,黃文秀也互相看了看,這一路下來,除了黃文秀,其他人竟然都顯得憔悴了不少。

“黃兄,保養得方啊!哈哈~~”方道齡打趣道。

黃文秀臉又刷的一紅,剛想反駁兩句,其他人也都笑起來,便不再說話,撓頭苦笑。黃文秀這人除了長相,性格用可愛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士兵們把物資從船上卸下來,就地安營紮寨,楊林還安排了一隊斥候四處探訪去了。

這時,在不遠的一處山頭上,有兩個人正悄悄地盯着從江山下來的大隊人馬……

第五章:水泊梁山?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四十一章:曹袁之勢第三十三章:軟禁蘇軾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二十六章:誓師南征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四十二章:辜周之義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五十七章:新火器營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四十七章:蘇軾試炮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二十七章:汴京風雲(一)第二十一章:路遇綁匪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十五章:巫山大捷(一)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三十二章:討逆將軍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十八章:再收楊林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第六章:太湖縣城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十三章:入夥山賊第四十七章:蘇軾試炮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二十六章:誓師南征第二十四章:武隆練兵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二十七章:汴京風雲(一)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五十一章:大理公主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四十章:圓滑將軍第九章:扣押人質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十三章:入夥山賊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十七章:喜得良將第三章:驚現異世第四十四章:步騎交鋒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五十一章:大理公主第二十二章:大理行商第四十二章:辜周之義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二十二章:大理行商第四十一章:曹袁之勢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八章:牢獄之災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八章:牢獄之災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五十五章:誰纔是匪?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三章:驚現異世第十五章:巫山大捷(一)第十七章:喜得良將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六章:太湖縣城第三十二章:討逆將軍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五十七章:新火器營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四十八章:陳拓的詞第二十五章:黎寨之戰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
第五章:水泊梁山?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四十一章:曹袁之勢第三十三章:軟禁蘇軾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二十六章:誓師南征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四十二章:辜周之義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五十七章:新火器營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四十七章:蘇軾試炮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二十七章:汴京風雲(一)第二十一章:路遇綁匪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十五章:巫山大捷(一)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三十二章:討逆將軍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十八章:再收楊林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第六章:太湖縣城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十三章:入夥山賊第四十七章:蘇軾試炮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二十六章:誓師南征第二十四章:武隆練兵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二十七章:汴京風雲(一)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五十一章:大理公主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四十章:圓滑將軍第九章:扣押人質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十三章:入夥山賊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十七章:喜得良將第三章:驚現異世第四十四章:步騎交鋒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五十一章:大理公主第二十二章:大理行商第四十二章:辜周之義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二十二章:大理行商第四十一章:曹袁之勢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八章:牢獄之災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八章:牢獄之災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五十五章:誰纔是匪?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三章:驚現異世第十五章:巫山大捷(一)第十七章:喜得良將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六章:太湖縣城第三十二章:討逆將軍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五十七章:新火器營第二十三章:果州督監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三十七章:城下之約(二)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四十八章:陳拓的詞第二十五章:黎寨之戰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