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取士之法

“六部啊。”呂布聽着楚南對六部的講解,微微皺眉道:“子炎覺的此法有用?”

陳宮和楚南同時來跟他商議六部之事,呂布雖然跟妻妾久別重逢,但幾個月堆積的公務推給兩人多少有些過意不去,所以百忙之中,還是抽出時間來跟二人商議這六部之事。

但感覺六部很多職能都是對應九卿的,比如刑部不就是廷尉嗎?吏部就是尚書令,工部是少府,朝廷已經有的職位,爲何還要費事去建立什麼六部。

“岳父,這是權力過度,這些權力如今名義上還在九卿手中。”楚南解釋道:“而九卿不在岳父帳下,設立六部之後,這些權力無形中便轉移到岳父手下,九卿權力便會被架空,徒有其名。”

“既然如此,何不直接任免九卿?”呂布不解道。

“溫侯如今已是執掌朝廷者,天下權利名歸天子,實則爲溫侯掌控,此時這朝廷畢竟不是徐州時一般,溫侯既要奉天子,便不能太壞了朝廷規矩,直接罷免九卿,以溫侯如今之勢,自然可以,然日後朝廷法度便會形同虛設。”陳宮笑道。

所以呢?

呂布目光看向楚南。

“若朝廷今日將岳父拜爲太尉,明日又撤去岳父太尉之職,後天再讓岳父出任司徒,大後天再撤去,而且沒有任何緣由,那父親覺得,這三公之位可還尊貴?”楚南大概知道呂布在疑惑什麼。

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所有人都遵守,朝中九卿在沒有犯錯之前,你隨意任免自然是沒問題,但這麼一來,九卿的衡量標準就是誰讓你高興而不是誰更適合這個位置,久而久之,呂布身邊能聚集什麼人就可想而知了。

呂布搖了搖頭,他大概懂了:“所以朝中九卿不能隨意罷免,但他們手中之權卻需轉到我手中?”

“不錯,所以以六部逐步替代九卿,九卿依舊在,但權利卻轉入了六部之中,待日後時機成熟時,可將九卿撤除,或是將六部替換九卿。”楚南點點頭。

“那刑部之人,卻選一曹操部將來擔任,他還未曾歸降。”瞭解了六部格局之後,呂布也不反對,這朝中的彎彎繞繞他以前看不明白,如今在女婿細心地解釋下,結合自身過去經歷,很多以前看不懂的東西,現在倒是懂了不少。

“他若真是個法家,自會秉公執法,可爲我所用,另外也可彰顯岳父胸懷,若夾雜私心,則可爲把柄,破了他法言。”楚南笑道:“岳父,如今我軍勢力已經遍及三州,整個中原皆歸我等所有,此時治天下與治一州不同,需嚴明法度,讓百姓知道該幹什麼,各行其事,否則治理會十分混亂,滿寵是最合適之人。”

“罷了。”呂布點點頭,他知道提到治國,這些事情並非他強項,是以也不想再多問,點頭道:“便依子炎之言,六部之事,何時上奏朝廷?”

“先組建。”楚南笑道:“備好人手,建起六部衙署之後,再去朝議。”

實際上,建立六部在楚南看來,朝廷這邊是最後一環,否則若按以往的規矩,朝廷先點頭再建,不說遙遙無期,但肯定困難重重,倒不如先斬後奏,建起來,然後再去朝廷蓋個章。

如此一來,九卿就成了擺設,呂布政權的框架也就徹底搭建起來了。

陳宮突然開口道:“子炎,這選官制度你準備的如何了?”

關於朝廷如何取士,繼續用之前的舉孝廉隨着新政的執行,顯然是不能繼續了,眼下六部建立,陳宮掌官員任免,但以往的舉孝廉是州郡官員推舉,隨着新政的推行,顯然舉孝廉制度很難繼續下去了,道理很簡單,地方士族、豪強被打廢了。

地方官員跟士族、豪強的關係,從以往的相互依存到現在的對立,使得地方官員會對士族、豪強人才產生深深地戒備。

而且舉孝廉的弊端也很明顯,地方推舉出來的官員,寒門也好,士族也好,與推薦官之間會天然形成一種相互依存關係。

事實上,舉孝廉制度也是能挖掘出寒門人才的,畢竟州郡官員也是需要給自己幹實事之人,像江東創業之主孫堅本身其實是寒門,就是通過舉孝廉制度一步步崛起的。

而這些寒門通過當地官員出來之後,會有一份香火情,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很多官員都是通過袁家舉薦入仕的,如今新政推行,目的是將地方一些權力收回朝廷,如果取士還沿用舉孝廉制度,以呂布如今的格局,很容易造成地方勢力過大甚至重新回到過去那種局面。

那樣一來,新政就成了笑話,甚至以後還會被推翻。

關於這個問題,之前師徒二人就研究過,如今六部建立,吏部如何取士正好拿來說道說道。

“由朝廷統一考覈。”楚南想了想道:“不問出身,只問才能,只要通過朝廷考覈,任何人都可以入仕。”

眼下這時代,推行科舉顯然不可能,沒那個環境,就算造紙術、印刷術都出來了也不行,百姓沒有識字機會。

全民讀書,還沒那個條件,所以取士只能從士族、寒門以及地方豪族中取,而眼下,會響應呂布這邊號召的,多半是寒門,士族可能也會有人蔘加,甚至很多,但他們只要敢來,楚南就敢用。

現有的制度下,只要六部在他們手中,下面官員跳的再歡也沒用,失去舉士權的地方衙署,很難招募到太強的人才,而朝廷下派去的官員,可沒有那份香火情,以後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就是吏部尚書了。

這當然也是危害,不過比之前地方權力過大而言,這個危害會小很多,人們看重的是吏部尚書這個職位而非某位官員,一旦其離開這個職位,不說立刻樹倒猢猻散吧,但也很難再有以前的影響力。

“考覈?”呂布看着楚南道。

“對,就如同軍中選將,以武藝、兵法爲重,強者上,庸者下,吏部以後選官,可將各地願意入仕者集中起來,進行考覈,這考覈內容涉及民生、策論等等,根據考覈成績評估此人適合在何位置。”楚南點點頭道。

雖然眼下天下人有學問的不多,但對官員的需求同樣不多,一個縣大概要任命的官職其實只有三個,縣令、縣丞、縣尉,這是拿朝廷俸祿的,餘者主簿之類的屬於吏,不在朝廷任免之中。

當然,規矩要改一改,吏也可晉升爲官,只要政績足夠並通過考覈便能晉升爲官員,但朝廷需要任命的,其實一個縣就三人,整個大漢縣城大概有一千左右,理論上來說,三千官員就夠了。

當然,其上還有郡府、刺史府以及朝廷官員,這個數量可以再加一千,大概四千多官員,這個比例顯然比有學問的低很多,所以楚南並不擔心士族不買賬,大勢已成時,就不是他們求士族,而是士族求他們了。

這也是楚南一直不甩士族臉色的原因。

如今他們佔據三州之地,遠沒到天下的地步,需要安排的官員自然更少。

而隨着新政推行下,百姓手中掌握的財富越來越多,自然也會有百姓開始嘗試求學,若能戰勝袁紹,楚南就考慮開始將學問推廣了,而在推廣之前,造紙術和印刷術必須弄出來。

工部,並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甚至以後工部可能成爲引領朝廷走向強盛的關鍵。

將自己的想法大致說了一遍後,陳宮思索道:“此法確實可以替代察舉制,限制地方官員勢力膨脹。”

作爲大儒,爲官半生,陳宮眼界自然不差,楚南此法的利弊他都能看出來,拋棄以前的舉孝廉入仕而改爲考覈入仕,若是其他諸侯實施,阻力必然極大,因爲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而換成呂布這邊,別人最頭疼的問題到了這裡反而將不再是問題。

中原士族待穩定下來,恐怕能少七八成,哪還有能力和膽量阻礙新政的推行?

而且第一次考覈選士,大概率士族會處於觀望態度,不過沒關係,呂布殺的雖然狠,但在無形中已經拉攏了一個階層,寒門和地方宗族其實是受益方,如今又全面放開了取士大門,這些人才自然會蜂擁而至。

只要這第一次成了,以後士族若不肯放下驕傲來參與競爭,那就只能看着自己家族一點點衰落了。

而寒門和地方宗族卻會成爲呂布的絕對擁護者。

陳宮現在是越來越欣賞楚南當初的決斷了,畢竟伱拉攏士族,要放出的權利很多,而拉攏寒門和地方宗族,甚至只要給他們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這些人就會感恩戴德。

“溫侯以爲如何?”陳宮看向呂布。

呂布點點頭,復又問道:“你們說軍中也如此如何?”

“暫時不行。”陳宮和楚南同時搖頭,別的諸侯是不敢動士族的利益,而他們相反,是不能亂動軍中的利益,呂布本就是靠軍隊鎮壓天下,如果此時在軍中推行此法,大概率會有很多將領生怨。

而且軍中升遷制度相比於舉孝廉而言本就相對公平很多,畢竟沒本事的,基本上都死在了戰場上,這個時候去動軍功制,顯然不合適,我拿命拼來的位置,別人只需要筆桿子動一動,就能得到,你讓將士們還怎麼支持?

現階段而言,軍功制是最合適軍中的制度,無需改進,只有等以後戰事少了,將士們升遷無門,推出這種制度來才能讓人接受。

楚南大概給呂布解釋了一下軍功制的必要性,而呂布眼見自家女婿和謀士同時反對這件事,想想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第666章 大勝第57章 夜行第506章 一劍鎮三軍第483章 衣帶詔,沒了第74章 不好的預感第266章 大網第460章 郭嘉的幽怨第315章 追擊第667章 本該如此第19章 算計第705章 求援第702章 不正常的士族第395章 無常第290章 大難臨頭第711章 南疆問題第619章 地六百一十七章 忠義兩全第159章 損兵折將第315章 追擊第359章 進階第200章 互算第712章 天下太平第574章 敲打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707章 蜀中行第571章 趙雲的困擾第267章 匯合第659章 渡江第145章 各有對策第147章 敗的乾脆第449章 合縱連橫第623章 新規第602章 梟雄落幕第613章 韓遂的躊躇第75章 夜話第182章 大軍團碰撞第265章 拖延第518章 輸贏第199章 合兵第523章 吾乃呂布,你該聽過第350章 袁曹歸一第511章 子龍來援第319章 落幕第52章 接觸第555章 袁紹之怒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362章 軟刀子第383章 前奏第431章 戰終第655章 開戰第291章 人走茶涼第592章 破陣第513章 快撤第605章 罪己詔第675章 神將隕落第630章 天裂第147章 敗的乾脆第274章 借兵第506章 一劍鎮三軍第239章 新軍顯威第500章 民心已失第235章 雲動第4章 吉凶難測第92章 升級後的恐懼第153章 儒家六品第344章 殺氣第494章 曹家的機會第703章 衆將入天外第467章 民兵第599章 集中爆發第347章 有問題第274章 借兵第220章 人皇劍碑第130章 備戰第639章 縱論時勢第272章 兩難全第323章 做事第209章 要收人心,先苦其身第331章 論法第139章 小混亂第201章 機關第433章 跟我走吧第43章 官話第263章 各種間第362章 軟刀子第62章 提取天賦第71章 呃,新章節審覈中……第171章 落幕第520章 自爆了第177章 模擬未來第410章 不同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411章 古戰場第555章 袁紹之怒第623章 新規第449章 合縱連橫第99章 再入許昌第359章 進階第95章 魏延的希望第174章 瑣事第623章 新規
第666章 大勝第57章 夜行第506章 一劍鎮三軍第483章 衣帶詔,沒了第74章 不好的預感第266章 大網第460章 郭嘉的幽怨第315章 追擊第667章 本該如此第19章 算計第705章 求援第702章 不正常的士族第395章 無常第290章 大難臨頭第711章 南疆問題第619章 地六百一十七章 忠義兩全第159章 損兵折將第315章 追擊第359章 進階第200章 互算第712章 天下太平第574章 敲打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707章 蜀中行第571章 趙雲的困擾第267章 匯合第659章 渡江第145章 各有對策第147章 敗的乾脆第449章 合縱連橫第623章 新規第602章 梟雄落幕第613章 韓遂的躊躇第75章 夜話第182章 大軍團碰撞第265章 拖延第518章 輸贏第199章 合兵第523章 吾乃呂布,你該聽過第350章 袁曹歸一第511章 子龍來援第319章 落幕第52章 接觸第555章 袁紹之怒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362章 軟刀子第383章 前奏第431章 戰終第655章 開戰第291章 人走茶涼第592章 破陣第513章 快撤第605章 罪己詔第675章 神將隕落第630章 天裂第147章 敗的乾脆第274章 借兵第506章 一劍鎮三軍第239章 新軍顯威第500章 民心已失第235章 雲動第4章 吉凶難測第92章 升級後的恐懼第153章 儒家六品第344章 殺氣第494章 曹家的機會第703章 衆將入天外第467章 民兵第599章 集中爆發第347章 有問題第274章 借兵第220章 人皇劍碑第130章 備戰第639章 縱論時勢第272章 兩難全第323章 做事第209章 要收人心,先苦其身第331章 論法第139章 小混亂第201章 機關第433章 跟我走吧第43章 官話第263章 各種間第362章 軟刀子第62章 提取天賦第71章 呃,新章節審覈中……第171章 落幕第520章 自爆了第177章 模擬未來第410章 不同第567章 消失的敵人第411章 古戰場第555章 袁紹之怒第623章 新規第449章 合縱連橫第99章 再入許昌第359章 進階第95章 魏延的希望第174章 瑣事第623章 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