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

我曾不止一次地提及陳長青的那間屋子。在我已記述出來的故事之中,他的那間屋子,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黑靈魂”中,在“追龍”中,都有他那幢房屋的出現。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好好描述過它,只是稱它爲一幢極大的房屋,而且,又一再提及這屋子中,稀奇古怪的東西之多,真是數也數不完。

陳長青,照溫寶裕的說法是:上山學道去了,了無牽掛,一個立志要去勘破生死奧秘的人,自然不會再將一間房屋放在心上,所以他把屋子交給溫寶裕全權處理。溫寶裕把他的時間,儘可能放在那幢房屋之中。

溫寶裕的母親開始時十分反對,後來,溫寶裕找到了他的舅舅做說客,總算說服了他的母親。

所以溫寶裕在和我見面的時候,話題也大都不離陳長青的屋子和屋子中的新發現,以及徵求我處理的意見。早些時,他在一間房間之中,發現了上萬種不同的昆蟲標本,尖叫著奔進來叫我去看,我抽空去看了一下,真是歎爲觀止,數量品種之多,只怕超過了世上任何博物館,那是陳長青在中學時期蒐集回來的(有錢好辦事)。我和小寶就公議了,將所有的昆蟲標本連同資料,一起送給了當地的自然博物館,整理後展出時,加上了“捐贈人陳長青”的名字。

那個博物館負責這一部分的,是一個年輕的生物學家,博物館方面得到這批捐贈,他個人並沒有甚麼好處,反倒要連夜工作超過一個月。可是他卻是一個真正的“昆蟲迷”,而且知識極豐富,再古怪的蟲,他也可以順口叫出名字來。

當我和小寶帶他去看陳長青的收藏之際,他簡直如癡如狂,手舞足蹈,一面看,一面不住地叫著:“啊,西藏青蝶,天,世界上只有二十蘋標本。”“啊,從蟲卵到成蟲的蜉蝣科標本,竟超過了十五種。唉唉,這種昆蟲的成蟲生命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可是要變成成蟲,有的要脫皮二十次以上,最長要經過七、八年時間,真不知這樣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可是它們的歷史,可以上溯到第三紀——幾千萬年之前。”

他不斷叫著“啊啊”,後來聲音有點啞了,但還是在叫著,不過聽起來有點像唉聲嘆氣,神情興奮得簡直無法控制自己。

我雖然一見就十分喜歡這位才從大學生物系畢業出來的年輕人,可是絕對無法陪他在一蘋看來令人噁心的不知名昆蟲前念愛情詩,所以只和他在一起沒有多久,就把他交給了溫寶裕。

溫寶裕也立即喜歡了胡說——那正是這個年輕生物學家的名字:胡說。

當我們第一次見面,他把名片遞給我,我和溫寶裕兩個人,一看到這個名字,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用一支鉛筆,輕輕敲著桌子:“這是每個人見到了我名字之後的正常反應,不足爲奇。”

我止住了笑:“對不起。”

溫寶裕仍在笑:“姓胡名說,字,一定是八道了。”

胡說瞪了溫寶裕一眼:“不,我字『習之』。”

溫寶裕愣了一愣,我向他望過去:“小寶,這是在考你的中文程度了,胡先生的名字,應該怎樣念?”

溫寶裕笑得有點賊忒嘻嘻:“『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胡先生的名字是胡說。”

溫寶裕把“說”字念成了“悅”字,那當然是對了,“說”和“悅”兩個字是可以通用的。他又笑了一下:“爲甚麼不乾脆叫胡悅呢?逢人就要解釋一番,多麻煩。”

胡說也笑了起來:“那是我祖父的意思。”

溫寶裕一點也不管是不是和人家初次見面:“『說』字和『脫”字也相通。小心人家叫你胡脫。”

胡說笑著:“你才胡脫。”

一開始大家的印象就不錯,以後,見了那麼多昆蟲標本,自然更是友誼大進。那一次,溫寶裕陪了胡說多久,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記得有一天,小寶走來,抹著汗,喘著氣說:“總算弄好了,胡說這個人,我看他前生一定是蟲變的,不然怎麼見了蟲,就像見了自己的親人一樣。”

我沒有說甚麼,只是望著他提來的一隻扁平木頭箱子,那箱子大約有六十公分長,三十公分寬,十來公分高,大小如平常的公文箱,木質泛著紫色,角上全部包著刻了花的白銅,十分考究,而且提手和鑰匙部份,也透著古老。

我一看就知道那不會是他們家裡中藥店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又發現甚麼寶藏了?”

溫寶裕眨著眼:“陳長青的那屋子,你也去過好多次了,究竟有多大,你可說得上來?”

我不禁愣了一愣。這時,我自然不知道他這樣問我是甚麼意思,只是在默想著:是啊,去過那麼多次,可是房子究竟有多大呢?

那屋子相當怪,是一幢舊式的洋房,還有著一些附屬的建築物,那些和花園不算的話,面積也大得驚人,屋子當然不是陳長青造的,看來至少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可能是陳長青祖父一輩建造起來的,而且,著實叫人難以理解,大家庭就算人口多,但是看起來,那幢上下四層,再連地窖的屋子,真要住人的話,至少可以往上千人。我雖然去過許多次,但也只是在陳長青常到的那些地方,不可能每一間房間都去過的。所以,這個問題,我還真無法回答。

溫寶裕見我沉吟不語,他就面有得色:“不知道?嘿嘿,陳長青在的時候——”

我打斷了他的話頭:“不要用這樣的語法說話,聽起來就像是他已經死了一樣。”

溫寶裕強辯道:“我看他要是看透了生命的奧秘,也就不在乎甚麼生死。”

我狠狠瞪了他一眼,他才改口:“陳長青┅┅和我在一起了時候,曾給我看過一隻櫃子,櫃子中全是和屋子有關的鎖匙,一共就有三百六十五把之多。”

我由於溫寶裕剛纔的話,心中也很有點感嘆,喃喃地道:“任何人其實只要有一把鑰匙就夠了,但他現在找到的那把那樣——你說有多少把鑰匙?”

溫寶裕道:“三百六十五把。”

我點頭:“恰好是一年之數,造這幢房子的人,自然是事先合過陰陽的。”

我只不過是順口說一句,可是溫寶裕卻無緣無故的興奮起來:“你對那幢屋子有興趣?那真是太好了。”

我一看到他有這種神情,就知道這小子必然又有事情來求我煩我了,所以立時提高警覺,冷起臉來:“不,你錯了,一點興趣也沒有。”

難怪我要這樣子,因爲他花樣實在大多,很多匪夷所思,層出不窮的花樣,一旦沾上了,不知會有甚麼結果。

他先是愣了一愣,但隨即笑了起來,一副“你瞞不過我”的神氣,眨著眼,像是在自言自語,可是聲音卻高得分明想我聽見:“三百六十五,恰好是一年之數,房子一共是十二層,自然也是像徵一年有十二個月之數了,真有點意思。”

我想斥他胡言亂語,因爲陳長青那屋子,總共只有五層,還是連地窖計算在內的,就算屋子有著明顯的左翼和右翼,加起來也不過十層,而他卻說有十二層。

不過我一轉念間,心知只要一搭腔,他就必然纏個沒完,所以立時忍住了不說,揮手道:“去,去,別來煩我,和你新認識的那位胡說先生打交道去。”

溫寶裕笑著:“胡說除了昆蟲之外,甚麼也不懂,他甚至不知道穿長褲時拉鍊是一定在前面的。”

我被他的話,逗得笑了起來,仍然在看手中的一篇專考證阿房宮廢址的文章。阿房宮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龐大的建築物羣,傳說大火燒了近三個月。纔將之完全燒燬,自然也只剩下了一個幾乎無可查考的大廢墟。這篇考證文章指出,廢墟之中,唯一可尋的痕跡,是一座高大的夯上臺基,有七公尺高,一千公尺長。再就是唐朝杜牧留下的那篇“阿房宮賦”了。

在考證文字所附的衆多圖片,包括高空拍攝的鳥瞰圖片上,怎能想像得到,如今那一大片的荒涼土地上,在若干年之前輝煌繁華到了這種程度:“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相望於道,窮年忘歸,猶不能偏及。”

溫寶裕見我冷冷地並不理他,就探頭探腦過來,看我在看甚麼,然後發表議論:”哼,研究早已不存在的建築物,不如研究現在還存在的。中國傳統是不注重實用科學,只在文采上做功夫。甚麼『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朗誦起來好聽,真要照所描寫的去畫一幅平面圖出來,誰也沒有辦法。”

我很同意溫寶裕的說法,笑了一下:“就算當年建造宮殿時有詳盡的圖樣,經過那麼多年,自然也不存在了。”

溫寶裕說道:“至少有還存在的可能——不必去研究古代的東西了——”

他說到這裡,揚了揚手中的那隻扁平箱子:“我發現了陳長青那屋子的全部建築藍圖,屋子原來是在八十五年前開始建造的,每一張圖紙上都有日期。”

原來是因爲他有了這個發現,所以纔來找我的,我本來對他手中的那隻木箱子還有點好奇,因爲箱子看來古色古香,非同凡響,但現在既然知道內容只不過是屋子的建造藍圖,自然也提不起興趣來了。

所以,我只是淡淡地應了一句:“你可以研究一下,看不懂的,找你舅父指點一下,他是建築師。”

溫室裕道:“我早已這樣做了。”我嘆了一口氣,知道若不是給他一個切實的回答,他不會肯就此放棄了。所以,我放下了手中的文章,直視著他:“好,那麼,還有甚麼疑問?”

他高興得直跳了起來:“疑問大著哩,房子一共只有五層高,是不是?分成左右兩翼,是不是?每翼都是五層,是不是?”

我不等他講完,就陡然大喝一聲:“說話要簡單一點,是不是?”

那一聲大喝,令他愣了半晌,才咕噥了一句:“人嚇人會嚇死人的┅┅是不是?長話短說:房子只有五層,可是圖紙卻顯示房子應該有六層。”

他一面說,一面拍打著那箱子,準備打開箱子來。我連忙伸手按住了他的手:“不必了。”

我知道那種舊式的設計圖紙,一張一張,大得離奇,通過化學顯影液複製出來,全是藍色底,白色的線條,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手指摸上去,皮膚會發澀,看這種圖紙實在不是甚麼愉快的事。

溫寶裕直視著我:“你能立刻解釋爲什麼設計圖有六層,而實際上屋子只有五層?”我笑了一下:“至少有十種,你要聽哪一種?”

溫寶裕道:“最合理的一種。”

我道:“設計計畫後來作了修改,只造了五層,取消了其中的一層。”溫寶裕不懷好意地笑了一下,縮了縮手,還是打開了那箱子的蓋子,把箱蓋的裡面向著我,我看到箱蓋的內部,有一塊白銅片,大小和箱蓋一樣,白銅片上鐫著字,字跡上塗著青綠色,雖然年代久遠,但看起來十分奪目,字跡是隸書。個個分明,絕不潦草。

在那銅板上鑄的字如下:“懷祖樓敦請歐西名師泰雲士精心設計,共高六層,全部建築於動土日起九百九十九日之內,悉數完成,六層圖紙存於此箱,後代陳氏子孫,若於六層之中,任何一層,拆卸改建者,皆屬不孝大罪,切記切記。陳英蓀手記。”

下面是年月日,算算,是八十五年之前。

溫寶裕不說什麼,我心中暗罵了一聲。在銅版上鑄著的字,兩次提到“六層”,那麼我剛纔的說法,自然不能成立了。

屋子的設計圖紙是六層,造好的時候,確然也有證明是六層,爲什麼到了陳長青的手中,會變成五層了呢?這的確有點難以解釋。

溫寶裕見我沉吟不語,故意咳嗽了一聲:“我沒有十個解釋那麼多,但三、四個解釋還是有的。”

我瞪了他一眼,知道他不會有什麼好話說出來。果然,他道:“第一個可能,有不孝子孫,拆了一層;第二個可能,最下面的一層,陷進地中去了;第三個可能,陳老太爺當時年邁力衰,耳聾眼花,數錯了一層,也是有的。”

我“哈哈”乾笑了一下:“有趣,有趣。”

這小子人甚精靈,見我神色不善,倒也不敢再說甚麼,只是不出聲的,等著我的解釋。

我道:“八十五年,經歷了三代到四代,當然是陳長青的父親或祖父,拆掉了最高的一層。”

溫寶裕問:“爲什麼?”

我有點光火:“問拆樓的人去,我怎麼知道。”

溫寶裕更不敢說甚麼了,委委屈屈的合上箱蓋,慢慢退了出去,我再拿起那篇文章來看,剛纔還看得津津有味,大有聯想的,這時,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了。

不等他退到門口,我擡頭向他望去,他有點賊頭賊腦地指了指箱子、又向我眨了眨眼睛,我只好嘆了一聲,他像一蘋免子一樣跳向前來,打開箱子,待把箱中的圖紙一張張攤開來,圖紙每一張至少有一公尺見方,我書房哪有那麼大,所以忙道:“一張一張看吧。”

溫寶裕道:“其實,應該到那屋子去看的,在頂層有一個廳堂,把圖紙上的一切,原樣縮小了,全刻在大理石的牆上、牆角,也有銅板上刻著的字。”

我“嗯”了一聲,心知下代子孫拆了一層的說法,也難以成立了。

因爲若是祖訓只是刻在銅板上,還可以說是後代子孫未曾發現,不知道有這樣的訓示,若是刻在牆上,斷無不知之理,只怕陳長青的父親和祖父不敢違背祖訓。

陳長青倒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要是他想把屋子拆了一層去,那是說動手就動手,絕不必擇什麼黃道吉日。可是我認識陳長青相當久了,從來也沒有聽說他曾把屋子改建過。

奇怪的是,若是一切都刻在牆上,那麼,何以陳長青竟會未曾留意到屋子少了一層呢?這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的事,可惜陳長青下落不明,不然當面一問,這個疑團是立時可以解開的。

溫寶裕看出了我神情疑惑,說道:“陳長青一個人用不了那麼多地方,或許他根本沒有去過那個廳堂。”

我搖頭:“他這脾氣,小時候焉有不滿屋子亂鑽的?一定曾見過,那可能是他家族的一個秘密,所以他從來也不提。”

溫寶裕神情悵然若失:“和心中保持秘密的人做朋友,太沒有意思了。”

我“哼”了一聲:“任何人都有權保留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的,陳長青的上代究竟是幹什麼的,我就不知道。”

溫寶裕嘟起了嘴:“是啊,我問過他,他不肯說。”

我又說了一句:“可別理別人私事。”

一面說,一面攤開了第一張圖紙來,一看可就知道,那是屋子的地窖。

不知道爲什麼,陳長青十分喜歡那地窖,幾乎所有活動都在地窖中進行,例如召靈大會,研究那隻拼圖箱子,裝置精密的切割儀器等等,他在做那些事的時候,甚至就胡亂睡在地窖之中,不管屋子有著上百間房間。

不但如此,建造屋子的那位陳老先生(假設是陳長青的曾祖父),對地窖一定也十分偏愛,因爲屋子的地窖建造得十分好,而且,有巨大的通風管,由地下通到花園中去。

這是很難使人理解的一點,要地方用,儘可以多造一層,何必造這樣的一個地窖呢?只好說陳家有喜愛地窖的遺傳了。

地窖全層都在地下,圖紙攤開來,當中的大空間,兩旁的房間,全是我熟悉的。

我看了一眼,就道:“那是地窖。”

溫寶裕點頭:“是,圖紙下面有註明。”

我低頭看看,看到圖紙的右下角,有比例、有日期、有設計者的名字:泰雲士-摩斯父子設計公司。

我示意溫寶裕收起來,第二張紙一攤開來,我也認得出:“這是底層。”底層包括大客廳、小客廳、餐廳,以及種種設備,我也到過不少次。

第三張圖紙一攤開,我就有點猶豫,不是很熟,陳長青從不主動招呼人蔘觀屋子,我每次去都有事情,也不是爲了參觀屋子的,所以二樓以上,就算曾去過,印象也不太深。

溫寶裕對那屋子的一切,自然比我熟悉得多,不然他也不會一下子發現一批昆蟲,一下子發現一批圖紙了。他道:“這是二樓,這幢屋子的設計很奇怪,每一層的間隔都大不相同,你看,這一層,雖然不能說是迷宮,但是走廊迂迴曲折,也夠瞧的了,二樓的兩翼是對稱的,一共有二十八間房間。”

他講到這裡,陡然頓了一頓,向我望來:“那是代表二十八宿?”

這時,我對陳長青的這幢屋子,也開始有了興趣,所以我並不否定溫寶裕的話,點了點頭:“有可能,中國人對於數字,十分特異,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大衍之數是五十——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的總和,亡魂歸來的日子以七來乘,等等,花樣很多。”

溫寶裕想了一會,沒有再說什麼,我因爲反正房子放在那裡,隨時可以去實地勘察的,所以對著圖紙也就不怎麼熱心,只是順口問:“這二十八間房間,你都進去過了?”

溫寶裕搖頭指著圖紙:“只進了這一邊的十四間,那一翼的,全然沒有時間去,我是想先看完了左翼,再去看右翼。”

我“嗯”了一聲,他又再攤開另一張圖紙來,仍然由他解釋著。

越是看下去聽下去,就越是覺得這幢屋子之怪,怪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方。

一般來說,建築物的兩翼,都是對稱的,可是這幢屋子的第三、四兩層,卻全然不對稱。三樓的右翼,只分成了九個空間,如“井”字,連走廊也沒有,每一個空間,都可以互通。而左翼,在圖紙上看來,也分成九個空間,但是排列的方式,和右翼大不相同,我看了之後先是愣了一愣,立時問:“小寶,你看看這一邊的圖形是什麼?你到過,應該看得出來。”

溫寶裕道:“當中是一個大圓形,圍著圓形的八間房間,每一間都可以通向中間的圓形,嗯┅┅看來像是『八卦』圍著『太極』圖——”

他說到這裡,忽然極其興奮地叫了起來:“對了,這是第三層,第三層!在那圓形的大堂中,放著一黑一白兩張大理石的圓桌,直徑超過一公尺,桌子形狀很奇特,看來就像是兩根又粗又矮的圓柱一樣。”

我更正他的修辭:“應該說,那像是兩個石墩,不像是桌子。”

溫寶裕笑著:“不管像甚麼,那一定是太極圖之中的一白一黑兩個圓點了。”

我道:“真有意思,三樓,一邊是『太極』和『八卦』,一邊分明是『九天』,我敢說這是屋主人自己提出來的概念,那位英國設計家,只怕無法明白這其中的奧妙。”

溫寶裕眨著眼,因爲興奮而面頰通紅:“所謂『九天』,是——”

我一面想,一面回答他的問題:“九天,是指天的中央和八方,中央鈞天,東方蒼天,東北變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昊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一直被用來作爲各種象徵或運算盛衰之用,有點類似西方天象上的十二宮。”溫寶裕側頭聽著,神情越來越疑惑,而我這時,心中也越來越是疑惑。

溫寶裕不等我再說甚麼,已把問題問了出來:“你和他認識了那麼多年,從來也不知道他那祖傳大屋之中有那麼多花樣?”

我正爲此疑惑,給溫寶裕一問,心中不免有點生氣,在桌上拍了一下:“真是一點也不知道,他從來不說,我怎知道?他一定早已發現屋子有古怪,所以纔不說的。”

我這時所作出的這個理由,其實是很難成立的,陳長青是那麼好奇的一個人,無中生有尚且要大動干戈、研究一番,連走在馬路上,有一片紙片飄落在他的身前,他也可以拾起來研究半天,假想是甚麼外星人遇了難要求救的信號。

有一次,還鬧了一個笑話,一個少女在她二樓的陽臺上,傷心地撕碎她和男友和合照,順手拋了下來,他恰好經過,揀了其中較大的一片,看到是一個少女和一個面目猙獰之極的“生物”的合照,他就以爲不知是哪一個星球來的妖魔鬼怪擄劫了一個地球少女,衝上去要“英雄救美”。結果,那隻不過是那少女和男友在化裝舞會上的親熱照片。

諸如此類的事不知多少,最近的是看了蠟像館之後,夜探蠟像館。

若說像他這樣的人,會對自己祖傳的怪屋子不感興趣,那是不可能的事,而他如果感到興趣,又不和我來一起研究,那更是不可思議的事。

可是偏偏他卻從來也沒有提起過。莫非是因爲他自小在這幢屋子中長大,所以見怪不怪?

然而,當他捨棄了一切去跟隨天湖老人勘破生命奧秘之際,卻又把屋子留給了溫寶裕,是不是又另具深意呢?只可惜當他這樣說的時候,我絕未想到屋子會有那樣的古怪,不然一定問一問他。不過,他若是有心保持秘密的話,自然是問也不肯說的了。

我剛纔還告訴溫寶裕,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秘密的。但是像陳長青這樣性格的人,以他對我的交情而論,居然還留著這樣的一個大秘密,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真是太難了。溫寶裕看出我的不快神情,安慰我:“陳長青這人,是有點鬼頭鬼腦,例如,他知道了他自己的前生,可就是不肯說,叫人亂猜。”我嘆了一聲:“背後別說人壞話,他如果不說,一定有他不說的原因,他要隱忍這樣一個秘密,一定十分痛苦,要相信朋友,體諒朋友苦衷。”

溫寶裕對我的“教育”顯然不是如何接受,但他沒有再說甚麼,又攤開了第四樓的圖紙,這一層,也是兩翼不對稱的,左翼分成了五個大空間(五行?)右翼是七個大空間(七曜?)

到了第五樓,也是四層高的屋子的頂樓了,兩翼卻是對稱的,也唯有這一層,兩翼有一條走廊相通。

也就是說,屋子的設計,基本上是兩翼分開的,若是要從一翼進入到另一翼,那就必須到了頂樓之後,才能到另一翼。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甚麼,不得而知。

最高一層,每一翼都有許多房間,溫寶裕道:“每邊是三十三間房間,大小不同,有的小得簡直不像樣子,只如一間普通大廈的儲藏室,可能是用來分類儲藏不同物品之用的。”

我沉吟著沒有出聲,溫寶裕用力一揮手:“三十三天,天外有天?”

我搖頭:“誰能肯定,或者是說『三三不盡』,象徵無窮無盡的意思。”

溫寶裕想了片刻,神情變得更古怪起來。

我們都知道,到此爲止,雖然事情古怪,但還未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陳長青保留秘密,可能有他特別的理由,屋子內部結構怪異,可能是屋主人的特別愛好,都可以說得過去。

但是屋子還有一層,卻少掉不見了,這是難以說得過去的事。

溫寶裕攤開了最後一張圖紙來:“這就是應該還有的另外一層,可是實際上卻不存在。”

圖紙還是和其餘的圖紙一樣的,可以在圖紙上看到這一層的平面圖,以瞭解這一層的內部情形。

同樣是左翼和右翼。

左翼是一個大空間,完全沒有間隔,看來是一個極大的廳堂,圖紙上除了邊緣的白線之外,一無所有。而右翼,卻是許多六角形的房間,結構一如蜂巢,而且在圖紙上看來有相當窄的通道,照比例算來只有四十公分,那至多隻能容一個人通過。

溫寶裕笑著:“乍一看,以爲那是給許多蜜蜂住的地方。”

我皺著眉,心中自然更是疑惑:神經正常的人,誰也不會把房子造成這樣子的。

六角形的每一邊,可以看出是一公尺,每邊一公尺的六角形,面積是很容易計算出來的,小學生都會。每一間房間的空間極小,小到了無法適宜一個人居住的地步。

我呆了半響,問:“宋天然的意見怎樣?”

宋天然就是溫寶裕的舅舅,溫寶裕道:“他說,他看不出這樣的間隔有甚麼用處。本來,蜜蜂是一種十分聰明的昆蟲,把蜂巢築成六角形,那是幾何構圖上最節省建築材料的一種方法,可是這裡的六角形間隔,每一間不是緊貼著的,而是都有著通道,這一來,反而變得浪費了,完全沒有道理,除非有特殊的用途。”

我吸了一口氣:“當然是有特殊用途的,可是這一層房子在哪裡?”溫寶裕向我望來:“這┅┅正是我要來問你的。我在左翼,上下五層都到過了,就是沒有發現這一層。”

我道:“會不會這是一個夾層?你有沒有發現,有哪一層與哪一層之間顯得特別高,或是有哪一層是特別低的?”

溫寶裕笑了起來:“又不是箱子,怎麼會有夾層?”

我悶哼一聲:“回答我的話。”

溫寶裕忙道:“沒有,沒有,每一層都高度正常。”

我想了一想:“別單看圖樣了,實地去勘察一下。”溫寶裕向窗外看了一下,這時已快是黃昏時分了,他道:“有沒有強力一點的手電筒,我們要一人帶一個。”

我陡然張大了口,他已經回答了我的疑問:“那屋子除了地窖和底層之外,全沒有電,自然沒有電燈,或許是造房子的時候,根本沒有電力供應?地窖和底層的電線,顯然是以後加上去的。”

我又呆了片刻,才找出了兩個可以調節照射角度的強力電筒來,溫寶裕興致勃勃,我卻暗暗好笑,像這種拿了手電筒去夜探巨宅的事情,自然是最適合少年人的胃口了,想不到我也要去參加這種行動,想起來很有點莫名其妙之感。

而如果不是這幢屋子屬於陳長青的話,我自然提不起這種興趣來。

我們一起上了車,白素不在,我留了一張字條,告訴她陳長青的屋子有點古怪,現在我們去察看,並且把圖樣留了下來,讓她參考。

溫寶裕一路喋喋不休,他出了各種荒誕不經、不值一提的假設,直到我大喝他一聲,他才萬分不願意地閉上了嘴,可是喉嚨之間還一直不斷有“咕嚕嚕”的聲音傳出來,像是一蘋發了春情的雄蛙一樣。

我忍了他幾分鐘,斥道:“你發出這種怪聲來,算是甚麼意思?”

他翻著眼:“這是對付暴政的最佳方法,『偶語者棄市』,我只是咕嚕咕嚕,誰知道我在說甚麼。”

我笑了笑:“誰不讓你說話了?而是你剛纔所說的,實在太荒誕了。”

溫寶裕道:“也不算太┅┅荒誕,這屋子的一切設計,分明全和天象有關。”

我道:“是啊,那就能得出結論,說那不見了的一層屋子,是隨著陳長青的祖宗升了天?”

溫寶裕的聲音不再那麼理直氣壯:“古時.不是有神仙『拔宅飛昇』的傳說嗎?”

我沒好氣:“是,屋頂先飛起來,然後讓那一層飛上去,等那一層飛走了,屋頂再落下來,恰好蓋在下一層之上。”

溫寶裕尷尬地笑了一下:“是┅┅比較不可能,但是——”他忽然跳了一下:”這說明,不見了的一層,一定是在整幢屋子的上層,因爲不可能從中間抽一層出來不見。”

我哈哈大笑:“這一層,本來是蓋在屋頂之上的。”

溫寶裕眨著眼:“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在屋頂之上,一個是在地窖之下。”

我一聽,原來取笑他的心情突然改變,他的話十分有道理,要一幢房子的其中一層消失,就只有這兩個可能。

可是陳長青的房子,我記得,屋頂是尖角形的,並非平頂,雖然硬要在上多蓋一層也並無不可,但總有點勉強。

如果設想這一層是在地窖之下,是第二層地窖,埋在地底下,根本不是消失,而是一直未被人發現,或是陳長青根本就知道,但是卻不對人說,那麼,事情看來就不那麼詭異了。

我伸手在溫寶裕的肩頭拍了拍,表示讚許他的這個想法。

可是,溫寶裕的神情卻分明不知道我是在稱讚他說對了那幾句話。我知道他的毛病又犯了:這小子有一個人毛病,仗著自己腦筋靈活,說話之前,根本連想也不好好想一想,意念才動,就已經化作語言衝口而出,所以每每信口開河,說出來的話,匪夷所思。

像剛纔他說了“兩個可能”,可是一下子連他自己都忘掉說過甚麼了。

我提醒他:“那不見了的一層,可能是在如今的那層地窖之下,這是你剛纔自己提出來的。”

他這才知道自己在胡言亂語之中,說了一句十分有價值的話,高興得在座位上連跳了幾下。

這時,轉了彎,上了一條斜斜的私人道路,已經可以看到那幢房子了。本來我來過許多次,並未曾特別注意這房子的地形,只把它當作是一幢古舊的房子而已。城市在迅速發展,高樓大廈聳立,但是古舊的建築物也不是沒有。我就認識好幾個朋友,他們擁有的舊房子,比陳長青的屋子,大了不知多少。

陳長青的屋子,這時仔細看來,是建築在一個山坳之中的。因爲車子在駛上了斜路到達大鐵門時,只有看到那屋子的頂部和最高的一層,斜路的兩旁全是岩石,那條斜路是開山開出來的。

第一部 序言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序言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部 把兩樁事聯繫了起來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序言第一部 序言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序言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一部 序言第一部 序言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十部 把兩樁事聯繫了起來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一部 序言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一部 序言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一部 序言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一部 序言
第一部 序言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序言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部 把兩樁事聯繫了起來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序言第一部 序言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序言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一部 序言第一部 序言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十部 把兩樁事聯繫了起來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一部 序言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一部 序言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八部 永不泄密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一部 一幢稀奇古怪的屋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十一部 第二次分裂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六部 一個態度曖昧的少年第二部 一次神秘難測的探索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十二部 應該結束了第四部 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第五部 棺木的X光透視照片第一部 序言第九部 第一次分裂第三部 一對珍貴絕倫的瓶子第七部 一羣行爲怪異的人第一部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