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

按照蘇維埃的法律,加盟共和國有權要求退出蘇聯。這些國家的最高蘇維埃自然有權要求這麼做。戈爾巴喬夫和蘇共中央對此感到無可奈何。就在這些國家申請退出蘇聯的同時,東歐中央銀行卻收到了這些國家申請加入東歐統一市場的請求。

自從東歐中央銀行取得了貨幣發行權,取代了原有的各國中央銀行之後。在波蘭等國嚴重的通貨膨脹終於得到了遏制。而因爲邊界的開放,關稅的取消。整個東歐的市場變得更加龐大了。算上新加入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在東歐地區,總共有1億人口使用由哥倫比亞銀行擔保的東歐元。

波蘭的礦產資源被出售到了捷克,而捷克的機械加工製品則可以在無關稅的情況下進入農業發達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石化產品在這些國家逐漸打開了市場,而波蘭格但斯克、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的港口吞吐量因爲龐大的市場而開始再次繁榮了起來。這一切都表明統一市場的計劃讓參與國的經濟開始出現積極和正面的迴應。

經濟回升讓這些國家的政府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同時他們也更加堅信東歐中央銀行是東歐地區經濟發展的保證。爲了讓這一經濟制度能夠不受到政黨輪替的影響。各個參與國都在着手修改本國的憲法,將統一市場和東歐中央銀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雖然各國的經濟開始出現了起色,但是東歐地區的企業依舊無法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抗衡,這一點即使是捷克的工業明珠斯柯達都很難做到。爲了從整體上降低參與國的工農業生產成本,廉價的工業原材料和能源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東歐中央銀行下屬的市場委員會開始和各國協調,同東部的鄰居蘇聯就工業原料,農產品,以及能源供應展開談判。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公平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協議。

這一協議基本上的框架脫胎於1951年的歐洲鋼煤共同體,當時西歐各國因爲煤炭資源的不均勻而無法同美國的廉價鋼鐵取得競爭優勢,爲了緩解這一局面。西歐各國組建了歐洲鋼煤共同體來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東歐地區沒有蘇聯那麼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如果單純依靠波蘭和羅馬尼亞的資源是無法負擔整個東歐地區的工業生產的。而另一面,嘉能可集團從蘇聯進口了大量的棉花,電解鋁,煤炭,石油等資源產品。這些產品正是東歐地區所需要的。一旦合作達成,雙方合作的前景將是巨大的。

因爲蘇聯剛剛在聯合國成功的解決了科威特危機,再加上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政策,蘇聯在東歐各國的獨立問題上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態度。一個沒有完全倒向西方的獨立自主的東歐和蘇聯之間的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無論是對於蘇聯還是對於統一市場的參與國來說,放下意識形態上的矛盾,積極的發展經濟纔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納斯佳和統一市場參與國的談判進行的非常的順利。雙方在農產品,天然氣,石油,電力以及交通運輸等方面都簽署了一些合作意向。爲了避免來自政治和黨派之間的干擾,這些合作都是由公司來進行主導的,比如在統一市場國傢俬有化過程中拿下了大量的港口和鐵路的地中海航運集團,同蘇聯方面的鐵路公司達成了運輸協議。而同樣在統一市場國家中佔據了電力市場90%以上份額的安然集團,則和蘇聯國家電力公司就電力合作簽署了協議。除此之外歐亞天然氣集團,嘉能可集團,西方石油集團都在這次的會談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然他們的合作伙伴是蘇聯最具實力的官方企業,隸屬於蘇聯外經貿部旗下的地中海貿易集團。

由於謝廖沙發起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活動始終沒有投射到分離主義嚴重的波羅的海三國和外高加索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獨立對謝廖沙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擺在這些國家面前的依舊只有那麼幾條,要麼加入東歐統一市場,要麼就繼續留在蘇聯。西方國家和美國是不敢在這些地區投資的,一旦這些國家國內的共產黨政權重新贏得大選,那麼歐美的投資很有可能會打水漂。而這些國家是無法應對獨立之後國內糟糕的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加入東歐統一市場將是唯一的出路。

謝廖沙早就計劃好了,他的東歐統一市場未來會成爲一個類似於歐元區的經濟合作組織。只不過這個組織是由哥倫比亞銀行所主導的。謝廖沙並不期望東歐中央銀行能夠永遠存在,也許未來龐大的哥倫比亞會非裂成若干家規模稍小的銀行。就像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一樣。可是謝廖沙可以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始終牢牢地在背後控制這家機構,事實上謝廖沙已經有這樣的打算了。

不但是哥倫比亞銀行,包括嘉能可,地中海航運,銥星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現在都太惹眼了。只有卡莉姆手中的那些公司即使被收購,也依舊保持着彼此之間競爭的關係。看來在這方面卡莉姆還是更加高明一系。懂得隱藏實力。

趁着危險還沒有來臨之前,首先選擇自我解體,然後通過一連串的交叉持股和離岸控股來繼續控制着高爾基財團龐大的產業。這樣做既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又可以對旗下的產業進行一個很好的梳理。爲了更好的商討高爾基財團的未來,謝廖沙決定在瑞士進行一次闊別已久的高爾基財團核心會議。

第五十章 共青團的商會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二百五十章 休克療法之父第二十三章 傑諾維塞家族的危機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第三章 黑吃黑第六十七章 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第五十三章 抽風的條子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縱火第九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第六十六章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第十四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二十章 養精蓄銳第二十八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三十四章 結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幫派出手第三十四章 磨刀霍霍第九十一章 摩加迪沙暴亂 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二百七十二章 4+2談判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章 人事調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警察上門第五十四章 波格丹諾夫的對策第三十八章 圈套第五十二章 克格勃主席的關注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四章 開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歐洲最受歡迎的人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六十八章 傀儡部長人選第二百二十六章 日本新計劃第三十章 野村證券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員第一百五十四章 失誤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贏家第二十章 報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兵推格魯吉亞第五十七章 最後的準備第四章 跑路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最後一個小時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七十八章 尤里的辦法第十九章 政治局決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憤怒的工人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步步緊逼第十一章 突出重圍第三十六章 出遊遇襲第七十八章 德克薩斯風波第三十一章 耶利欽第五十五章 家喻戶曉第一百二十二章 誰行誰上第八章 麥德林集團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百零二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置任務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七十五章 尤里的決心第十八章 新的財路第十五章 歸途第六十九章 壽禮第十一章 舞會第27章 運回去的辦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前佈置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五十五章 家喻戶曉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棉花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二百六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第三十二章 刻意結交第三十二章 燙手的一億第二百一十五章 逃離莫斯科第四十章 脅迫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擠兌潮第四十五章 米格墜落第三十八章 蛻變第三十三章 次貸做空機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華盛頓遊說第五十四章 文字獄第二百一十八章 洛克比空難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四十六章 參觀高爾基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幫派出手第二百四十章 橋下冤魂第四章 一支菸第一百一十章 人才困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勢利導
第五十章 共青團的商會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二百五十章 休克療法之父第二十三章 傑諾維塞家族的危機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第三章 黑吃黑第六十七章 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第五十三章 抽風的條子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縱火第九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第六十六章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第十四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二十章 養精蓄銳第二十八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三十四章 結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幫派出手第三十四章 磨刀霍霍第九十一章 摩加迪沙暴亂 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二百七十二章 4+2談判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章 人事調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警察上門第五十四章 波格丹諾夫的對策第三十八章 圈套第五十二章 克格勃主席的關注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四章 開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歐洲最受歡迎的人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六十八章 傀儡部長人選第二百二十六章 日本新計劃第三十章 野村證券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員第一百五十四章 失誤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贏家第二十章 報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兵推格魯吉亞第五十七章 最後的準備第四章 跑路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最後一個小時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七十八章 尤里的辦法第十九章 政治局決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憤怒的工人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步步緊逼第十一章 突出重圍第三十六章 出遊遇襲第七十八章 德克薩斯風波第三十一章 耶利欽第五十五章 家喻戶曉第一百二十二章 誰行誰上第八章 麥德林集團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百零二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置任務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七十五章 尤里的決心第十八章 新的財路第十五章 歸途第六十九章 壽禮第十一章 舞會第27章 運回去的辦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前佈置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五十五章 家喻戶曉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啓棉花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二百六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第三十二章 刻意結交第三十二章 燙手的一億第二百一十五章 逃離莫斯科第四十章 脅迫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擠兌潮第四十五章 米格墜落第三十八章 蛻變第三十三章 次貸做空機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華盛頓遊說第五十四章 文字獄第二百一十八章 洛克比空難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四十六章 參觀高爾基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幫派出手第二百四十章 橋下冤魂第四章 一支菸第一百一十章 人才困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