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

第334章 自負盈虧

散了朝會,文武百官自然是各歸衙門處理各自手上的公務,皇帝則是回了幹清宮。

至於朱高熾這個太子,則是回到了東宮,和朱瞻埈聊着關於開海的事情。

只是兩人話題裡聊得最多的卻不是關於海商的話題,而是匠戶。

既然決定放開海禁,發展海外貿易,這貨物的來源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大明的工匠大多都是匠戶,是受到官府管制的,所以不解決匠戶的問題,海貿的開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明初時,朱元璋沿襲元代的戶籍制度,將人戶分爲民、軍、匠三等。

其中匠籍全爲手工業者,軍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衛所管轄的軍器局中服役者,稱爲軍匠。

從法律地位上說,這些被編入特殊戶籍的工匠和軍匠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他們要世代承襲,且爲了便於勾補不許分戶。

匠、軍籍若想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爲困難,需經皇帝特旨批准方可。

而且比起農戶多多少少還能夠種地養活自己來說,匠戶的日子要難過的多。

匠戶隸屬於工部,分輪班匠、住坐匠二類。

明初規定輪班匠須一年或五年一班輪流到官府匠作局、院服役,每班平均三個月,住坐匠則是每月赴官府匠作局、院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則須月出銀一錢由官府另僱他人。

匠戶應役時,“每日絕早入局”在官吏監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十分的辛苦。

其中有一部分全家都需要入局造作,他們多是原來被俘的工匠或被抑逼爲工匠的俘虜,除了官府發給的鹽糧和偶爾賞賜的衣物之外沒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艱難、衣食不給,常常發生質典子女之事。

另一部分是工匠自身入局、院應役,得到一份鹽糧;工餘可以回家和家屬一起工作,自行買賣。

他們多是從民間簽發的匠戶,其處境比前者好些。但是管理局、院的各級官吏,往往巧立名目,“捕風捉影,蠶食匠戶,以供衣膳”。

所以不論哪一部分匠戶所受剝削和壓迫都很沉重,只是程度有些差別。

而且匠戶在身份上是父死子繼、役皆永充,除了可免除一部分雜泛差役外,正役和稅糧並不能免除。

“……也正因爲如此,匠戶的日子大多比農戶更苦,逃戶衆多,屢禁不絕不說,更重要的是他們應役當差的時候大多應付差事,敷衍了事,致使朝廷的匠作局效率低下,產出的東西也質量參差不齊。”對於匠戶是個什麼情況,被朱高熾特意叫來的工部尚書宋禮自然是清楚的,出於知道朝廷即將開放海禁,對於匠戶政策必然會有所調整的緣故,宋禮也就沒有在朱高熾面前隱瞞匠戶的情況。

聽着宋禮的講解,朱高熾的胖臉上也浮現出一絲不忍,隨後嘆息道:“雖是如此,但朝廷需要有人勞作,製造兵甲杖器,卻也免不得讓百姓受到壓榨盤剝,難有兩全其美之策啊!”

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時代,國家想要大規模的製造武器裝備或者其他東西,匠戶和匠作局的制度存在,是一種必然。

或者說封建社會本身就是建立在對普通百姓和民衆的壓榨和剝削的基礎上的,所謂仁君也只不過是將這盤剝、壓榨的力度降低一些,讓百姓的日子能夠過得下去而已。

只是對於這種情況,朱瞻埈卻又有不一樣的看法。

他對宋禮問道:“宋尚書,不知道我在定淮門外的那些工坊如今運作的如何?工坊的工匠日子過的又怎麼樣?”

“回鄭王殿下的話,您在定淮門外的工坊之前已經在皇上的旨意下進行了擴建,目前已經是大明最重要的匠作工坊之一,新軍的兵器、甲冑全都賴此處生產。”宋禮對於定淮門外的工坊也是十分的在意的,畢竟這裡是大明目前效率最高、出產武器裝備質量最好,同時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工坊,由不得他這個工部尚書不在意。

尤其是諸如兵部現在十分迫切需要的火炮、火槍和紙殼定裝子彈這一類的先進火器,就只有這座工坊才能夠大批量的出產合格的產品供給兵部。

正因爲如此,兵部、工部以及戶部,甚至是朱棣本人都緊盯着這個工坊,加之工坊的擁有者還是朱瞻埈,背後又有太子的暗中關注,可以說重視程度也算是當世第一了。

至於說工匠的生活水平,宋禮一時倒是沒有反應過來朱瞻埈爲什麼問這個,但還是很快回想了一下之後說道:“因爲此處工坊不屬於工部,因此每次朝廷有需要的訂單,都是按照王爺您之前定下的規矩,先向工坊下達訂單並支付三成定金,待工坊生產完成七成的數目之後撥付後續五成款項,至完工九成亦付款至九成,最後一成數目與一成尾款則交貨時當面付清,不得拖欠。

所以工坊每次都能夠收到足額的款項,加上戶部夏尚書的關注,相應物資的調撥也是最快的,工坊無論是效率還是出產的兵器甲冑質量都是最好的。

工坊的工匠也因此每月都有足額的俸祿發放,並無拖欠之類的事情發生,想來工匠們的日子應當是過的相當不錯的。”

對於定淮門外朱瞻埈的工坊,宋禮自然是明白這種制度的好處,但很顯然朝廷的工坊不可能全都按這種模式來。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朝廷的工坊是不需要付給工匠們工錢的,因爲他們服的是徭役,這是朝廷法律規定他們要爲朝廷乾的活,自然不需要朝廷再額外給他們工錢。

但這樣一來,工匠們勞作的積極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的低下,能夠給你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就已經是難得的勤勉了。

不然得話,匠作局爲什麼還要設立官員去監督工匠們幹活?

如今還是明初,這各項制度尚算完備,官吏們也不太敢偷奸耍滑。 要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嘉靖和萬曆兩代皇帝加起來幾十年不上朝,萬曆皇帝更是擺爛常年不處理政務,這各項制度爛到了根子上的時候,這匠作制度也就爛的不能看了。

雖說朝廷每年依舊能大量的製造刀劍、盔甲和火器,但質量如何先不說,能不能按時按量的完成生產,以及生產所造成的浪費又有多少,這些都是在當時已經無法掩蓋的問題。

所以雖然明白匠作制度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必然,朱瞻埈還是感慨道:“有足額的薪酬,工匠自然願意認真勞作,甚至主動改良生產的技術與工藝,以便能夠更快更好的生產,但如果只是服朝廷的徭役,這便難以讓工匠認真勞作。

如今朝廷威嚴尚在還好說,若是日後朝廷衰落,朝廷的威嚴不在的時候,這當中難免會有以次充好、從中牟利的貪腐之事發生。”

“話雖然如此,但朝廷的匠作局也不可能說給工匠發工錢,他們是服徭役,這本身就是朝廷賦稅的一部分,若是付錢這裡外便等於朝廷要出兩倍的工錢,這對於朝廷來說就未免……”宋禮當然能夠理解朱瞻埈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但這種事情卻也不是那麼好改變的。

這些匠戶本來就是來服徭役的,等於是他們爲朝廷勞作也是朝廷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應差服役爲朝廷勞作還能領到工錢的話,便等於朝廷原本應該獲得的財政收入沒有了不說,還要再額外支出一筆費用,這就等於朝廷爲這一次工匠的服役支付了兩份代價。

一兩次還好說,朝廷有的時候爲了趕工期或者建造什麼特別重要的工程,以及在匠戶服役期限之外額外的徵調也會給工匠發放工錢,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可要是次數多了,就難免會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和收支平衡。

要知道封建王朝時代,賦稅賦稅,除了老百姓交上來的錢和各種物資之外,服徭役本身也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不然得話,以封建王朝的生產力,又如何能夠較建造那些在現代看來都十分不可思議的工程呢?

朝廷並非是不懂改革匠戶制度所能帶來的好處,但這些好處並不值得朝廷冒着巨大的風險去將原本的制度推翻。

對於這種事情,就算是朱瞻埈也不由得感到一陣無可奈何。

“瞻埈啊,我知道你想改革朝廷如今這些效率低下的制度,可有的東西牽一髮而動全身,咱們能做的就只是小修小補,真要動靜大了那可就是潑天的禍患了。”朱高熾告誡着自己的兒子,語氣可謂是語重心長。

作爲監國多年的太子,朝廷裡有什麼弊病他能不知道嗎?他也不是沒有思考過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但其所造成的影響和後果都太嚴重了。

導致朱高熾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只能是在政策上小修小補,儘可能的把那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掉。

至於更深層次的問題,朱高熾終究還是缺乏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

畢竟這關係到的是整個國家和千萬黎民百姓,絕非腦子一熱就能夠去做的事情。

朱瞻埈對此也無可奈何,說到底不是誰都有那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和魄力的,所以他也只能是說:“大改改不了,但小的調整還是可以有的,這次朝廷開海,會對咱們大明造成不小的影響,朝廷也可以藉此機會將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進行一些修補和調整。

治理國家的政策制定,應當是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及時的做出調整和變通,而不是一味的抱殘守缺。明知道政策已經不合時宜,還礙於什麼祖制不去改變,這實在是太過迂腐了。”

對於朱瞻埈的這番話,朱高熾和宋禮自然是能夠理解的,所以兩人沒有在這件事上多說什麼。

“匠戶的問題關係重大,確實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得了的,咱們就算想要做出什麼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朱高熾最終在權衡了一番之後還是勸住了朱瞻埈,不過他也知道政策確實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所以又對朱瞻埈說道:“眼下咱們可以根據海貿和開海的需要,對匠戶的政策做出一些調整,要是效果好,咱們再考慮做更多,瞻埈你看這樣如何?”

“爹你都這麼說了,我還能說什麼?我也確實激進了一些。”朱瞻埈見自己的目的達到,也就不再抓着匠戶的事情不放,轉而說起了自己早已經考慮好的內容:“朝廷可以放開一部分諸如絲絹、瓷器方面的匠作工坊,在不影響朝廷訂單生產的情況下允許他們去接民間的訂單。

只不過這部分訂單朝廷不撥付任何錢糧,賺來的利潤也由各個匠作工坊自由支配,讓各個匠作工坊去自負盈虧。

等到一段時間之後,這能夠自給自足的工坊肯定要比那些賺不到錢的工坊在生產積極性上有所提高。

畢竟商人們不是傻瓜,他們追逐的是利潤,這東西質量好、貨源足,他們自然願意在那好的匠作工坊採買。

至於那些做出來的東西質量差、效率又低,成本還高的匠作工坊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沒人去採買了。

朝廷到時候也可以根據這些工坊的情況,將一些經營不善的工坊裁撤、淘汰,從經營良好的工坊抽調一些有經驗的管理者籌建新的工坊,將好的經驗推廣,從而提升所有工坊的整體效率。”

朱瞻埈不是那種腦子一熱覺得朝廷一道政令就能夠做到百分百執行的愣頭青,所以從一開始他的目的就是從小處着手來調整朝廷的政策,而非是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只是考慮到所謂人都是調和的,他不可能上來就說讓各個工坊自負盈虧、汰弱存強,那樣的話多半這個政策就算能通過,執行下去的時候多半也要打些折扣。

但現在他先說要動整個匠戶制度,在妥協之下才拋出讓各個工坊自負盈虧投入市場競爭的方案,這顯然就要好通過多了。

(本章完)

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42章 教授武藝第64章 副將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196章 計劃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95章 當他放屁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47章 謠言第203章 出征第176章 王爺天恩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第289章 虛無僧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382.第379章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37章 騎馬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148章 種水稻第96章 準備“化龍”第146章 海上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75章 鴛鴦陣改第122章 造船第256章 婚禮之議第78章 城門口第240章 兩京制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49章 奉旨練兵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14章 皇帝遇刺第307章 捲起來了354.第351章第295章 南海龍王363.第360章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16章 太極拳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54章 修運河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74章 勳貴站隊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42章 教授武藝第96章 準備“化龍”第228章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180章 歸國第251章 4K章節第62章 夜談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46章 海上第111章 寧王請纓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90章 奴兒干都司370.第367章 火龍第200章 借據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8章 進獻朱果第139章 徐濱第186章 我回來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360.第357章 金丹九轉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2章 皇帝召見
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42章 教授武藝第64章 副將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196章 計劃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95章 當他放屁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47章 謠言第203章 出征第176章 王爺天恩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第289章 虛無僧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382.第379章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37章 騎馬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148章 種水稻第96章 準備“化龍”第146章 海上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75章 鴛鴦陣改第122章 造船第256章 婚禮之議第78章 城門口第240章 兩京制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49章 奉旨練兵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14章 皇帝遇刺第307章 捲起來了354.第351章第295章 南海龍王363.第360章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16章 太極拳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54章 修運河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74章 勳貴站隊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42章 教授武藝第96章 準備“化龍”第228章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180章 歸國第251章 4K章節第62章 夜談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46章 海上第111章 寧王請纓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90章 奴兒干都司370.第367章 火龍第200章 借據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8章 進獻朱果第139章 徐濱第186章 我回來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360.第357章 金丹九轉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2章 皇帝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