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黃順的打算

對司馬懿準備進攻代郡這事,黃順倒是樂見其成。畢竟,出擊在外的,可都是鮮卑主力,擅長野戰,而留守的基本上都是漢人組成的軍隊,以守城擅長。司馬懿長途奔襲,攻打工事堅固的代郡城,除非有黃順的飛艇助陣,否則,沒有個一年半載,休想拿下。而且,在定襄、榆林都有呼延遼的兵馬駐紮,隨時可以增援代郡。

爲了以防萬一,黃順已經悄悄安排,給呼延遼送去一批新式牀弩,專用於守城。只要新式牀弩安裝在代郡城頭上,五六百步距離內,射擊的精確度很高!簡直就是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絕佳武器!

把司馬懿的實力在代郡消耗一下,讓西域墨門看到司馬懿的無能,再與黃順一路高奏凱歌相比,西域墨門大概率就會調整部署了。如果能夠藉此爭取道西域墨門的全力支持,那黃順後面的路就會好走很多。

畢竟,西域墨門可不僅僅代表墨門的力量,西域上千個部落都在西域墨門的控制下,只要拉攏過來西域墨門,西域墨門身後這批力量,也就相應的跟着歸附。這對黃順儘量以少的殺傷完成版圖的重整,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在黃順的心目中,中國的版圖從來就不是中原這巴掌大的地盤,中國的版圖,而是以後世大明朝的疆域爲藍本稍作修補而成。西域,從一開始就被黃順視爲中國的版圖,相應的那裡的土著居民,自然也被黃順認作是中國的百姓。語言不通、文化迥異都不要緊,黃順相信,耐心用上幾十年,憑藉中原的問話,足以同化掉他們。後世的歷史已經不止一次證明了中原文明的同化能力。如果加上朝廷頂層的大力推動,同化的進度一定能快上許多。黃順甚至想象,在他的有生之年裡,能夠看到四海混一的昌盛局面。

至於西域本土文化的保留問題,黃順也不是沒考慮過保留的問題。但相比於車同軌,書同文的誘惑,保留本土的文化就顯得微不足道。黃順能做到的,也不過是以文獻的方式予以保留,現實中,還是以中原的文化爲主。

正因爲存着這份心,所以,黃順對西域墨門一直抱有極大的耐心,從不輕易放棄。從夢中得知,後世中原朝廷在最強大的時候,也不過是在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實行軍事統治,文化上並沒有佔據統治地位。黃順猜想,那時候的墨氏,應該已經離開西域,中原失去了依靠墨氏在西域的幾百年基業文化上統治西域的最好機會。

但現在,黃順正將這個機會抓在手上。雖然墨氏內部已經分裂成三大勢力,但黃順卻與三大勢力都有聯繫,雖然失去西域墨門,黃順一樣可以藉助長老墨門和矩子墨門來達成這一目標,但畢竟此舉會造成墨氏內鬥,由此產生的影響,殊難預料。畢竟,西域墨門掌握着大部分墨氏的力量,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長老墨門和矩子墨門聯手,也未必就能穩壓西域墨門。

回到代郡戰場,黃順之所以沒有通知到呼延煌和俟奴完我將大軍回撤,是因爲黃順由此看到了巨大的機遇。藉助代郡呼延部和俟奴部的鐵騎,橫掃漠北草原,然後整個,漠北草原隨着呼延部和俟奴部融於中原而歸於中原的懷抱。這樣,就能省卻黃順很多力氣。

對北方的漠北草原,黃順一直以來都很是頭疼。漠北草原在漢人看來,實在太過荒涼。漢人一公頃土地能夠養活十口人,漠北草原需要一百公頃才能養活十口人!所以,漠北草原雖然遼闊,但對漢人卻始終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就造成歷史上的漢人,始終沒有真正掌握漠北草原。

而漠北草原,沒有漢人的加入角逐,歷史上一直輪換着草原霸主。而每一個草原霸主在其強盛時,都不約而同的打中原的主意。

原因很簡單,隔着崇山峻嶺,中原那邊一片錦繡,而漠北草原則一片荒涼。同樣是人,待遇條件爲什麼這麼大呢?尤其是他們認爲自己比中原人更有力量的時候,當然就更不服氣。所以,中原與漠北的戰爭,始終是中原對外戰爭的主旋律。在這場持續上千年的戰爭中,中原始終是處於守勢。就算偶爾幾次進攻,也是防禦型的進攻。相反漠北從一開始,無論力量強大還是弱小,始終處於進攻的一方。進攻失敗了,就往西遠涉,去欺負比他們弱小的部族。

黃順通過夢看到了這個綿延千年的戰爭,黃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場戰爭,消洱這場戰爭,但黃順一直沒有想好,如何處置廣袤的漠北草原。

但不管怎樣,先將漠北草原掌握在手上,是必須的。讓黃順帶着中原土生土長的士兵去征服漠北草原,想想都覺得這是個不太可能完成任務。藉助呼延部和俟奴部的武力,完成對漠北的橫掃,對黃順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草原上的戰爭,比中原更講究道義。中原軍閥混戰,只要打着統一的旗號,不管與對方有沒有仇怨,都可以大動刀兵。但草原上不行,如果無緣無故就挑起兩部戰爭,那是要遭衆人白眼的。呼延部和俟奴部再強,也難以面對漠北草原諸部聯盟。

現在,是軻比能主動挑事,招惹兩部,那兩部不依不饒,對軻比能窮追猛打,道義上兩部就站得住腳。至於軻比能在跑路過程中順手滅掉的其他部落,那怨恨也只能集中在軻比能身上,不幹身後緊追不捨的兩部什麼事。

這樣的好機會,以後很難碰到。所以兩部不願放過,黃順同樣也不願放過。爲此,黃順幫助協防代郡也在所不惜。而且,草原鮮卑諸部都是記仇的。司馬懿招惹了代郡,等下回黃順再對關中用兵,兩部兵馬就可以作爲急先鋒對司馬懿發難。就算司馬懿能夠打退兩部兵馬,但還有漢中的兵馬,還有荊州的兵馬在後排隊等着了。累也把司馬懿累死了。

第591章 談判開始第15章 白雪的見識第1077章 擒孟獲第1066章 謀定第87章 太守孫翊第1113章 矛盾第228章 打破平靜(下)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505章 司馬懿的大劫第833章 斛律鄔榪第1265章 年輕侍從第1114章 攤牌第730章 疑問第527章 傅嬰現身第222章 救美還靠女英雄第188章 一起去塞外第111章 劉備獲勝第159章 生意上門了第327章 密議(下)第245章 兩難處境第229章 行刺第33章 結盟第856章 大矩子的策略第1085章 爲難的要求第619章 長沙郡第1022章 孔明的佈局第909章 自立的謀略第864章 回鄴城第197章 醜小鴨第321章 李銘露臉(上)第905章 理字的爭奪第80章 深閨夜話第907章 說江東第1158章 大戰起第68章 線人陸琳第1125章 人選確定第124章 三馬同槽第1248章 孫權意外投誠第640章 曹仁出征第892章 大戰的預示第1096章 荊州得失第643章 激將第470章 欺近身前第1121章 握手第1201章 反戈一擊第1101章 孔明回朝第559章 借刀殺人第1146章 不站隊第1011章 輪換制第506章 許蒙救司馬第752章 盤問第190章 世族的春天第462章 補強劉備(上)第791章 呼延布第222章 救美還靠女英雄第102章 反客爲主論比武第371章 曹仁設宴第776章 黃順的大計第588章 談判前夕第142章 我是主公啦!第1176章 論破綻第402章 拜師第955章 密旨第193章 打造重騎兵第1186章 講武堂第1255章 趙雲的轉變第338章 委屈(下)第140章 死局第268章 進一步行動第303章 安排第112章 有人打退場鼓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349章 懷舊第82章 新秣陵城第443章 中立的好處第873章 許府佈置第1055章 鬥蛐蛐第318章 來到潼關第315章 許蒙的掣肘第671章 霍讓的選擇第913章 俟奴嬌的見識第1052章 定計第529章 丐幫幫主第871章 曹操的算計第382章 黃順的推算第1089章 降落傘第795章 爭吵第349章 懷舊第481章 四族的韜略第1262章 馬謖的見識第454章 比箭第368章 女丞相第111章 劉備獲勝第1083章 司馬懿出現第1216章 徐平來歷第138章 郭嘉遺書第1065章 應詔進宮第12章 黃順的算計第1174章 出使第1030章 戰果
第591章 談判開始第15章 白雪的見識第1077章 擒孟獲第1066章 謀定第87章 太守孫翊第1113章 矛盾第228章 打破平靜(下)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505章 司馬懿的大劫第833章 斛律鄔榪第1265章 年輕侍從第1114章 攤牌第730章 疑問第527章 傅嬰現身第222章 救美還靠女英雄第188章 一起去塞外第111章 劉備獲勝第159章 生意上門了第327章 密議(下)第245章 兩難處境第229章 行刺第33章 結盟第856章 大矩子的策略第1085章 爲難的要求第619章 長沙郡第1022章 孔明的佈局第909章 自立的謀略第864章 回鄴城第197章 醜小鴨第321章 李銘露臉(上)第905章 理字的爭奪第80章 深閨夜話第907章 說江東第1158章 大戰起第68章 線人陸琳第1125章 人選確定第124章 三馬同槽第1248章 孫權意外投誠第640章 曹仁出征第892章 大戰的預示第1096章 荊州得失第643章 激將第470章 欺近身前第1121章 握手第1201章 反戈一擊第1101章 孔明回朝第559章 借刀殺人第1146章 不站隊第1011章 輪換制第506章 許蒙救司馬第752章 盤問第190章 世族的春天第462章 補強劉備(上)第791章 呼延布第222章 救美還靠女英雄第102章 反客爲主論比武第371章 曹仁設宴第776章 黃順的大計第588章 談判前夕第142章 我是主公啦!第1176章 論破綻第402章 拜師第955章 密旨第193章 打造重騎兵第1186章 講武堂第1255章 趙雲的轉變第338章 委屈(下)第140章 死局第268章 進一步行動第303章 安排第112章 有人打退場鼓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349章 懷舊第82章 新秣陵城第443章 中立的好處第873章 許府佈置第1055章 鬥蛐蛐第318章 來到潼關第315章 許蒙的掣肘第671章 霍讓的選擇第913章 俟奴嬌的見識第1052章 定計第529章 丐幫幫主第871章 曹操的算計第382章 黃順的推算第1089章 降落傘第795章 爭吵第349章 懷舊第481章 四族的韜略第1262章 馬謖的見識第454章 比箭第368章 女丞相第111章 劉備獲勝第1083章 司馬懿出現第1216章 徐平來歷第138章 郭嘉遺書第1065章 應詔進宮第12章 黃順的算計第1174章 出使第1030章 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