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漢文明的影響力

然而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等李世民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後,卻非常出乎預料的,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別說是他那些近臣們,就連掌管隸圉司的王亭初都對此不認可——畢竟高句麗和南洋諸國是沒有可比性的,南洋都是剛剛開化的土著,在中原人眼中,和豬狗沒什麼兩樣,而高句麗卻是已經和中原王朝交往幾百年的老鄰居。

你殺一頭豬狗沒有人說你什麼,但你要是將你的老鄰居給宰了,那就說不過去了,任憑你們有再大的仇怨,也畢竟相處幾百年了,說殺就殺了?

於是李世民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效仿李貞,放過了高句麗百姓,只追究高句麗王族的責任。

對於這個處理意見,倒是沒有人再反對,這樣既震懾了敵人,又解了心頭之恨,一舉兩得。

至於這樣對待高句麗王族,會不會引起高句麗百姓們的抗議。

這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用太過擔心,只是一點小麻煩而已,時間長了,高句麗百姓自然會認同大唐統治,這一點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千萬千萬不要小瞧了漢文明對於整個亞洲的影響力啊,也永遠不要低估了大唐帝國對於周邊國家的統治力度。

在後世,可能漢文明會被外國認爲是落後文明,任憑各大老闆傾盡全力的推廣,但是還是得不到主流文明的認同。

但那只是在二十世紀之後,在清朝之前,甚至在甲午戰爭之前,漢文明對於整個東亞和東南亞都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的。

更不要說現在的隋唐時期了,這可是漢文明高度發達的一個時期啊,在這個時期內,漢文明被拓展到了最巔峰,從隋朝開始,漢人便將自己的影響力更是被髮展到了極限,整個東亞以及東南亞都在漢文明的輻射圈之內。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隋朝已經完全可以做到萬國來朝了——這雖然不一定是褒義詞,但也無疑說明了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的更深層次,則代表着從西域到倭國,從南洋到西伯利亞,都是大唐的輻射範圍。

雖然經過了隋末戰亂,漢文明的影響力有所降低,但到了唐朝,又經過李淵到李治祖孫三代的治理,唐朝已經再次恢復了元氣,甚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這個範圍再次擴大,甚至擴展到了中亞地區。

有資料記載,當漢文明被持續發展之後,這些大唐的藩屬國,會讓自己的王子、副王(位次於君主的王,在中國沒有,但是在國外這個稱號很普遍)作爲使者,出使大唐。

大唐也會回贈給他們一定的禮物(雖然很多時候大唐總會充當冤大頭),甚至冊封他們一定的官職,讓他們留在大唐爲大唐效力。

而面對大唐的賜官,這些人大部分都會答應下來,心甘情願的擔任質子,維護兩國和平。

而大唐也會派遣官員去到他們的國家,一方面是幫助他們建設自己的國家,另一方面則是測繪當地地圖,查究當地風土人情,爭取做到知己知彼。

當時漢文化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力究竟有多恐怖?

唐人在國外是超一等國民,據說在當時的外國,一個普通的唐人都是可以享受士大夫待遇的,如果稍微有一點身份的唐人,都是需要國王親自接待的——這也是之前在南洋,爲什麼有那麼多的漢人擔任重要官職了。

而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尊重,保證唐人的安全,有些國家還特意制定了法律,國人殺了唐人,需要償命,而唐人殺了國人,卻只需要賠償一頭牛就可以了。

唐朝的貨幣流傳到外國,那根本就不是當做貨幣使用的,更多的是被人收藏起來成爲藏品,而且還是一把人見不着的那種藏品。

……

這樣的情況可不是後世可以追述的,也只有文明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外國趁此機會追了上來之後,國與國之間纔有了禮儀,纔有了平等交往的機會。

但是在最初的時候,漢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關係其實是父親與子女,是君王與臣子,甚至是神明與人的關係。

在這些國家處於弱小當中的時候,大唐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神,就是他們的君主,就是父親,給予了他們一切,同時他們也感激和憧憬着父親。

這種情況一直髮展到一定的層次,文明開始進化,人的劣根性的一面開始展現,兩種的關係纔會在悄無聲息之中改變。

可謂儘管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華夏對於整個亞洲圈的影響也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方的滿族的鐵蹄踏破了最後的防線,西方的野蠻者踐踏了古老的東方世界,一切的一切都被摧毀,情況在不可控制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敬畏,原本的信仰都在頃刻之間崩塌,全新建立起來的價值觀,迫切的想要擺脫原本的設定,兩者之間的關係纔開始發生了逆轉。

雙方再也不是父子君臣以及神人之間的關係,而是成爲了人與魔鬼的關係,昔日的被統治者,如今一朝得志,便立刻翻過身來開始欺壓原本的宗主國。

而且因爲幾千年來都屬於被統治者,一種深入骨髓的自卑並沒有隨着翻身而消除。於是爲了消除這種自卑,他們開始化身爲魔,吐沫瘋狂的殺戮,企圖讓他們自卑、讓他們恐懼、讓他們害怕,最終在這種殺戮中,徹底的泯滅漢人對於自身文明的驕傲,抽掉漢文明的骨髓,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失去了自我的漢文明,將徹底成爲歷史中的垃圾,開始化身爲奴,跪舔昔日他們根本看都不會看一眼的劣等文明。

主從之勢發生變化,漢文明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爲了最低等的存在,隨便來點人模狗樣的東西都可以踐踏一番,然後吐上一口吐沫。

漢文明徹底崩潰,淪落成最卑微的弱者,蜷縮在角落中呻吟,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第二百零七章 進入關中+匯合少年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問題(四千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貞的驚世之語第八十一章 獻俘大典(2)第一百八十二章 堅決反對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戲與計劃第二百八十九章 殺意第二百四十三章 輿論優勢第兩百八十五章 損失慘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承劍溪總部攻略(四千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九流十家之第十家第六十二章 擊潰(1)第十二章 悲慘的李佑三人組第五十五章 臭彈的超強威力第三百零三章 不得不賞賜卻又賞無可賞第三百一十八章 密議(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門第九十六章 接受內附第一百八十五章 兵臨僧伽補羅第一百五十八章 門開了……第兩百九十五章 船隊回來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重寶第六十四章 俘虜問題(2)第四十九章 阿布拉的計劃第八十八章 終於可以開葷了第七十八章 活捉頡利第七十四章 大唐兵鋒第四十一章 醫能救人,亦能殺人第六十三章 擊潰(2)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毛不拔鐵公雞第二百一十一章 提氣(第十六更)第四十五章 職務安排和嶺南巡路使第三十四章 辯才第六章 要早做準備第七十九章 縱橫級第三百零一章 你會遭報應的……第六十七章 大唐的未來——君主立憲第九十二章 獻俘大典(13)之大閱兵結束,陰謀咂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相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擊潰跳蕩營第五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章 風起雲涌(4)第二百六十一章 房遺愛的壞毛病第一百六十章 皇帝號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陳大夫第二百二十三章 受傷+見薛仁貴(二合一)第五十章 忽悠,哦不,是講解第一百零八章 獻俘太廟,洋相百出第二百二十章 進入長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兵臨僧伽補羅第一百一十三章 決定投降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二百九十章 情況有變第三章 調侃第三百零六章 海軍元帥第三十九章 諸事罷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二百零一章 解決方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承劍溪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最討厭有人在我面前裝逼了(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海參崴造船廠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雪宜的小心思第四十章 好像聽到什麼不得了的東西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慘烈的橫行號第二十七章 競技場的設想第兩百三十三章 別人家的孩子弟一百二十九章 反對第三十二章 審判(五千字)第二百一十一章 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第二十八章 所謂難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巴法瓦爾曼的野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噴火炮再顯威第九十九章 強悍的大食帝國(2)第三十四章 沒羞沒臊的日子第三百九十章 一百噸黃金?第一百零九章 林邑貴族鬧事第兩百七十三章 《侯君集討李逆檄》第十六章 以力破局第九十九章 討賞的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門開了……第八十八章 困擾第四十章 準備迴歸第兩百一十章 婆羅洲東岸第一百五十四章 聖地下的魔窟第兩百四十八章 認出來了第二十四章 武器走私第三百七十章 終於找到了第二十九章 窯寶第一百三十七章 尉遲寶慶第六十二章 挑毛病的來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戰爭局勢(五千字大章)第五十七章 用絲綢砸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麗城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一場贏定了,心裡好高興啊第八十八章 好時代第一百九十章 大型火油礦第九十二章 定國五策(7)第一百一十八章 施救第四十八章 用玄鐵做刀具?太奢侈了
第二百零七章 進入關中+匯合少年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問題(四千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貞的驚世之語第八十一章 獻俘大典(2)第一百八十二章 堅決反對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戲與計劃第二百八十九章 殺意第二百四十三章 輿論優勢第兩百八十五章 損失慘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承劍溪總部攻略(四千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九流十家之第十家第六十二章 擊潰(1)第十二章 悲慘的李佑三人組第五十五章 臭彈的超強威力第三百零三章 不得不賞賜卻又賞無可賞第三百一十八章 密議(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門第九十六章 接受內附第一百八十五章 兵臨僧伽補羅第一百五十八章 門開了……第兩百九十五章 船隊回來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重寶第六十四章 俘虜問題(2)第四十九章 阿布拉的計劃第八十八章 終於可以開葷了第七十八章 活捉頡利第七十四章 大唐兵鋒第四十一章 醫能救人,亦能殺人第六十三章 擊潰(2)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毛不拔鐵公雞第二百一十一章 提氣(第十六更)第四十五章 職務安排和嶺南巡路使第三十四章 辯才第六章 要早做準備第七十九章 縱橫級第三百零一章 你會遭報應的……第六十七章 大唐的未來——君主立憲第九十二章 獻俘大典(13)之大閱兵結束,陰謀咂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相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擊潰跳蕩營第五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章 風起雲涌(4)第二百六十一章 房遺愛的壞毛病第一百六十章 皇帝號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陳大夫第二百二十三章 受傷+見薛仁貴(二合一)第五十章 忽悠,哦不,是講解第一百零八章 獻俘太廟,洋相百出第二百二十章 進入長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兵臨僧伽補羅第一百一十三章 決定投降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二百九十章 情況有變第三章 調侃第三百零六章 海軍元帥第三十九章 諸事罷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二百零一章 解決方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承劍溪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最討厭有人在我面前裝逼了(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海參崴造船廠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雪宜的小心思第四十章 好像聽到什麼不得了的東西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慘烈的橫行號第二十七章 競技場的設想第兩百三十三章 別人家的孩子弟一百二十九章 反對第三十二章 審判(五千字)第二百一十一章 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第二十八章 所謂難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巴法瓦爾曼的野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噴火炮再顯威第九十九章 強悍的大食帝國(2)第三十四章 沒羞沒臊的日子第三百九十章 一百噸黃金?第一百零九章 林邑貴族鬧事第兩百七十三章 《侯君集討李逆檄》第十六章 以力破局第九十九章 討賞的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門開了……第八十八章 困擾第四十章 準備迴歸第兩百一十章 婆羅洲東岸第一百五十四章 聖地下的魔窟第兩百四十八章 認出來了第二十四章 武器走私第三百七十章 終於找到了第二十九章 窯寶第一百三十七章 尉遲寶慶第六十二章 挑毛病的來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戰爭局勢(五千字大章)第五十七章 用絲綢砸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麗城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一場贏定了,心裡好高興啊第八十八章 好時代第一百九十章 大型火油礦第九十二章 定國五策(7)第一百一十八章 施救第四十八章 用玄鐵做刀具?太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