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再設伏擊

一番追趕之後,大部宣威軍將數百敵人圍堵在北部河灣小小的角落裡,圍而不攻,有人下水逃命,立即射殺。

“放下武器,便饒你們不死!”楊叢義制止繼續進行殺戮,開始勸降。

蘇仲、潘誠等人雖然不贊同此時勸降,但楊叢義有此意,他們也不好在宣威軍面前說出不同想法,駁監軍的顏面。

然而被逼迫在河灣處的李越人就像聽不懂楊叢義的話一樣,手持兵刃,沒有絲毫反應,仍然一副負隅頑抗的模樣。

“給你們三個數,再不放下武器,就再沒機會了。”楊叢義高聲警告。

隨後便開始數數。

“一!”

“二!”

二字喊完,敵軍還是沒有丟下武器的意思,楊叢義眉頭微皺,既然是這樣,那就算了吧。

“殺!”

宣威軍就等這句話,軍令一出,一輪利箭覆蓋過去,外圍瞬間倒下十幾個敵軍。

連續三輪利箭過後,河灣處還站着的只有幾十人,但敵人仍然沒有發出求饒的聲音,不甘被射殺,想衝上來硬拼的人,全被利箭射死。

又一輪利箭過後,活着的敵人便只剩下十幾人。

宣威軍正待將他們全部消滅,打掃戰場之後,繼續西進,敵羣裡忽然傳出一個聲音:“將軍饒命,我投降,我投降。”

隨即便看到一個穿着明顯與其他人敵人不同的人,分開衆人保衛走上前來。

楊叢義聽聞此話,立即道:“等等。”

宣威軍再次放下手裡的弓箭,聽從監軍的命令。

“願意投降的,放下全部武器,雙手抱頭走過來,不投降的,一律處死!”楊叢義看出要投降那人似乎是軍官,但現在不是審問的時候,等解決了他們,打掃戰場之後再審問不遲。

那人當先丟掉手裡的武器,隨後道:“都把刀扔了,投降!”

此話一出,僅剩的十幾個敵人便紛紛丟掉手裡的兵刃,學着那人的樣子雙手抱頭,慢慢走向宣威軍。

“綁了!”蘇仲不等他們走近三丈之內,立即帶人上前,將他們全部反綁雙手。

此戰,這十幾人便是僅有的俘虜。

戰事一結束,楊叢義立即下令打掃戰場,回收全部可用軍資,至於敵人屍首,他們現在沒時間掩埋處理,只能先丟棄在路邊,等趕走欽州境內全部敵軍再說。

一個時辰之後,戰場清掃完畢,此戰共滅敵一千八百三十七人,俘虜十七人,回收利箭四萬兩千餘支,兵刃武器兩千餘柄,蒐集口糧約兩百擔左右,金銀錢財少許。

經審問俘虜,得知這支敵軍自從與南路敵軍分頭行動後,極少聯繫,也不知道他們現在何處,當初約定在安遠縣城會合,一同拿下安遠縣,而後直攻欽州。

從俘虜後中得知南部敵軍人數具體數目在四千人左右,武器裝備也比被消滅的這支敵軍要精良不少,並且他們有後續支援,糧草補給都從李越邊境運來。

至於他們爲何要入侵大宋欽州,俘虜給的答案是爲王子復仇,他們王子在大宋受到虐待和侮辱。

這等理由,楊叢義是不信的。

李越軍大舉入侵,已經完全攻佔鬱林州,佔據橫州大半領土,威脅廣南重鎮邕州,至於欽州,只要李越人拿下邕州,欽州探手可取,繼而便可揮師東進拿下雷州,如此一來,廣南大部領土就會被李越佔據,此一戰怕是蓄謀已久,準備多時,剛好王子逃回去,便拿這個藉口驟然發動戰爭,所謀的應該是大宋廣南地區的土地。大宋既然能放棄以前的廣源州,緊挨廣源州的鬱林州、橫州、欽州都應該能放棄纔對,反正都是偏遠蠻荒之地,也許這便是李越人打的好注意。

但臨安應當不會輕易放棄這些地方,畢竟廣南地區也經營了數百年,雖然偏遠,可在大宋已經失去北邊上百州府之後,任何一州一府都會更加看重,即使經營不好,也絕不會讓它丟失。

俘虜口中再沒有得到對宣威軍有用的東西,於是這批俘虜便被一隊人馬直接送回安遠,而後送回欽州城,交給知州處理。

三營宣威軍渡河,在華石鎮稍作休整後,楊叢義和四將開始商討下一步行動。

“這一仗打的憋屈,我就用弓箭殺了兩個敵人。”蘇仲看着姚昶和潘誠,十分羨慕。

“蘇老二,你看我幹啥,我也就射殺了一個敵人。”潘誠心裡很不爽快,此戰滅敵一千八百多人,而他才殺了一個,這說出去都嫌丟人。

“你們還殺到了敵人,我呢,在這兒藏了大半天,連敵人的毛都沒摸到,你們說我冤不冤?”羅聰也開始抱怨。

“姚昶,就你悶聲發大財了啊,你殺敵多少?”蘇仲盯着姚昶問道。

“也沒多少,七八個吧。”姚昶不好意思的笑道。

“這還沒多少?”蘇仲、羅聰一聽都要跳起來了。

“好了,都別鬧,這次伏擊打的輕鬆,那是敵人一路沒遇到過抵抗,麻痹大意,這裡又地勢平坦,無處躲避,真要跟他們短兵相接,你們就會知道敵人有多兇悍。死都不怕,就要衝過來給你拼命。李越人擅長打叢林戰,在叢林裡他們行動很快,很會利用有利地形地勢,但在欽州東部沿海地帶,他們很難發揮出應有的戰力,即使是這樣,宣威軍也絕不能大意,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要趕走他們,而是要全殲入侵的敵人。”楊叢義迅速將閒聊的四人注意力拉過來。

“監軍,那我們接下來怎麼打?”蘇仲問道。

楊叢義拿出欽州地圖鋪在桌上,手指一點道:“那梭鎮,我們在這兒再來一次伏擊。華石鎮距離那梭不遠,半日路程就到,我們今天就急行軍至那梭鎮,明天在那梭鎮西側河流邊佈陣,南路敵軍較多,我們這次不能奢望一次殲滅,等他們半渡之時發動攻擊,先將渡河敵軍殲滅,與他們在河岸形成對峙之勢,而後伺機過河,從背後包抄,一口一口將他們全部吃掉。具體如何佈陣,要到那梭之後我們再做商討。你們覺得呢?”

“聽着是不錯,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說。”

“這次我要打頭陣。”潘誠道。

“先不說這個,佈陣之後再說。不管是打頭陣還是壓後陣,都要服從整個戰局安排,該讓你打頭陣的時候,就絕不會讓你在後邊看,要記住,打仗時每個人都有用處,但要用在合適的地方,不然對戰鬥無益。既然說到這兒,那我就多說幾句,這次伏擊爲什麼沒有讓戰鬥經驗豐富、作戰勇猛的蘇仲、潘誠擔當伏擊發起人,而是讓姚昶來?因爲姚昶比你們更心細、遇事更冷靜,能執行既定的作戰計劃,又能隨形勢做出調整,在戰場上他是會動腦筋的。伏擊戰,主要是靠智謀,而不是勇猛。而遭遇戰,兩軍短兵相接時,就更看重勇猛和勇氣。這次伏擊戰,從頭到尾,敵人都沒有還手的能力,爲什麼?因爲他們沒有得到任何預警,三百人、六百人、九百人、一千二百人、一千五百人,每一批敵軍都悄無聲息死的一個不剩。如果前面的伏擊出了差錯,敵軍得到預警,停止渡河,這次伏擊就會失敗,甚至可能把渡河埋伏的羅聰這一營人馬葬送。”楊叢義說完這些話,神情嚴肅。軍中戰將爭相出戰,本是好事,但若是演變成爭搶功勞,打亂部署,很可能就有大亂子發生,這種事歷史上可不少見。

四人聽了這話,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好了,具體作戰計劃和安排,我們到那梭鎮實地探查之後再詳細商討。組織行軍吧,今天無比趕到那梭。”楊叢義收起地圖。

四將起身,抱拳稱是。

兩刻鐘後,宣威軍攜帶糧草和軍資繼續向西行軍。

華石鎮距離那梭鎮四十里左右,一路地勢平坦,路雖不寬,但沒有馬車,並不影響快速行軍。且四十多里路程,要穿越的河流不多,僅僅數條,寬不過丈許,都有木橋相連,通行無阻。

宣威軍攜帶的物資較多,除了長槍、佩刀、弓弩和一壺箭之外,還要攜帶二十斤糧食,這糧食是他們自己的口糧,在口糧吃完之前除非有補充,否則他們就得返回安遠縣城或去欽州城。

每人攜帶的軍資在四十斤左右,所以行軍速度並不是很快,半個時辰行軍十里,不算累,但也不算輕鬆。

在傍晚日落,天色將暗時,宣威軍終於抵達那梭鎮。

在此等候的探子立即找到楊叢義,將附近的情況稟報清楚。

從探子口中得知,那梭鎮也跟華石鎮一樣,百姓全都聞風而逃了,在李越人來之前就成了一座空鎮,但很多人並沒有離開很遠,而是躲在北邊十里外的荒山裡。

還探知南路敵軍這兩天也在慢慢推進,再有兩天左右就能到達那梭鎮,由於有河流阻隔,附近也找不到船隻,敵人很有可能被阻在那梭鎮之外。

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108章 規矩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40章 擢升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58章 青石崖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26章 跑商去第109章 第一課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127章 謊言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82章 宣威軍第43章 埋伏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章 結案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341章 報到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681章 交底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17章 無罪身輕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683章 難題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675章 殲滅金軍
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108章 規矩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40章 擢升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58章 青石崖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26章 跑商去第109章 第一課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127章 謊言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82章 宣威軍第43章 埋伏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章 結案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341章 報到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681章 交底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17章 無罪身輕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683章 難題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675章 殲滅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