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挽救崩潰的財政

大宋建興元年(公元1126年),十月。

十月初五,京畿中牟。

天子行營和大元帥行轅到達中牟的時候,劉延慶的殿前軍也護衛着皇后趕來會合,李綱、柴雲、王寓、折可求則帶着臨時朝廷隨後撤離。

黃涉、楚逍遙從洛陽來迎駕,東京留守宗澤前來送行。

這是一次臨時朝廷的大集結,除了羅青漢外,都到了。

此去洛陽三百餘里,正好一路走一路議事。議事的主題除了朝廷重建外,就是如何挽救崩潰的財政。財政問題不解決,什麼事也做不了,而解決財政問題首要就是修正現行財經制度。新財經制度的擬製是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遠水救不了近渴,當務之急就是在原有制度上做出修改,這是最快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辦法。

王安石變法,目的是富國強兵,而理財則是其變法的基本方針。蔡京以“紹述”爲名,繼續推行新法,也是聲稱“不患無財,患不能理財”,重新打出“理財”旗號,但他把新法和理財逐漸變爲了恣意蒐括民財的手段,這是新政蛻變的主要體現。

李虎對此已有所瞭解,但大.宋財經制度非常複雜,尤其王安石變法之後,新舊兩黨爭鬥激烈,財經制度反反覆覆,其中又有妥協折衷之處,到了蔡京手上,更是改了又改,若想把這些東西全部吃透,還真的不容易。

“新政蛻變,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巧立名目,增收賦稅。”

李綱做爲宰相,首先就要把新.政蛻變的部分說清楚,凡是不利於國家穩定、不利於改善財政的政策都要拿出來,仔細解釋,然後才能說服皇帝和中樞官員們就這些制度進行修改或者廢除。

“爲了增加財政收入,蔡京在主政期間,朝廷和地方.以各種名目增收賦稅,其中有些項目是原來就有的,有些項目是新增加的。”

“我們就以和買爲例。和買是賦稅一種,原來就有。熙.寧年間,朝廷實行‘按等均敷’的辦法,規定鄉村上戶攤派和買,而下戶不敷和買,戶等越高和買就越多。”

“到了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到1110年),朝廷下旨,規定對大.地主大富豪‘依年例減半俵買’,差額部分則均敷給中、下等民戶。不但如此,許多地方的官府在和買時不再預支現錢,並恢復仁宗皇帝時期的政策,僅付三分現錢,同時配給七分官鹽的辦法。後來,又發展爲完全不付錢,白搶白拿。”

“這樣一來,和買便開始向定額稅演變。”

“此外,絹帛類除.和買外,還增加了預買、泛買、常平司和買等等各種名目。米各類的和糴數量也不斷增加,設置了均糴、補發上供和糴等項。”

“和買和糴名爲兩相情願的公平買賣,但實際上則是官府以低價強行徵購,形同賦稅。”

“其它諸如折變、支移等項,莫不如此,這使得使鄉村農戶的賦稅負擔大大加重,並在蔡京主政的二十多年裡成爲本朝賦稅劇增的一個**。”

“所以……”李綱正色說道,“我們雖然急切盼望改善當前的財政狀況,但不能爲了增收賦稅而巧立名目,或者在原有項目上肆意加重農戶負擔。”

李綱衝着皇帝微微躬身,“臣建議,即刻下旨,廢除蔡京主政期間所有朝廷和地方以各種名目設立的賦稅項目,原有賦稅項目則恢復過去的徵繳辦法,不得以任何名義加重農戶負擔。”

皇帝不假思索的答應了。現在要穩定地方州縣,而穩定地方州縣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定民心,減賦稅是有效手段。

“李愛卿繼續說,繼續說。”

李綱見自己的第一個奏議就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信心大增,馬上說到了榷茶制度。

本朝建國之處曾對茶葉實行國家徵榷,但由於弊病較多,仁宗皇帝末年,廢棄了榷茶法,改行通商法,即對種茶園戶“官收租錢”,對販茶商人“官收徵算”。.王安石變法期間,神宗皇帝欲恢復榷茶,但王安石堅決不贊成。

“蔡京主政後,在全國範圍內重新實行榷茶制度,在各地設置官場收購茶葉,商人只能憑引領茶販運,不得與園戶私相交易。其後朝廷又修改了茶法,廢除各州縣設置的茶場,商人可直接到茶葉產地官府或京師領取長引或短引,向園戶購買茶葉販運。憑長引可以各路販運,憑短引只限於本路販運。”

“官府批給茶引時要“抽盤”,就是徵稅。實行此法,每年的茶稅收入增加到了四百多萬貫左右,爲過去的十餘倍。”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朝廷再一次修改茶法,經過修改的茶法稱爲‘政和茶法’,綜合了禁榷法和通商法,官府不再幹預茶葉的生產和交易,但同時又可以獲得豐厚的茶利。”

“由於茶利過高,商販購買茶引所費增加數倍,茶葉銷售價格也隨之提高。茶葉價格太高,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是負擔,深受其害,甚至產茶區也是如此,生產茶葉的園戶並未因此增加收入,所以,每年四百多萬貫的茶利實際上全部來自普通民戶,以致於百姓怨聲載道。”

李綱建議廢止蔡京所制的政和茶法,改用通商法。

皇帝不說話了。茶稅的大頭是直接撥給皇室御用,如果廢止政和茶法,百姓是獲利了,但皇帝和皇室就損失了一大筆開支。皇帝現在窮啦,汴京的錢財都被李虎搜刮一淨充抵了國庫,他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李綱沒有糾纏,直接說到了一個更嚴重的制度,那就是被蔡京修改的一塌糊塗的鹽鈔法。

“蔡京主政期間,屢次修改鹽鈔法,廢除了東南六路食鹽官運官賣制,任由商人到榷貨務出錢購買鹽鈔,再憑鈔去產地領鹽,到指定的地區販賣。”

“由此可見,蔡京對鹽法的變更與對茶法的變更基本類似,其原則就是讓官府擺脫對專賣物品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直接干預,同時又不失專賣收入。”

“蔡京修改鹽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攫取鹽利。蔡京屢變鹽法,商人買鈔後尚未領鹽,鹽法變更,舊鈔已廢,又須換領新鈔,換領時要貼納兩成的現錢,不貼納現錢的舊鈔領鹽時要大打折扣,且極不方便,所以,每變一次鹽法,舊鈔就要貶值一回,鈔價雖未提高,商人卻要付出更多的現錢,這實際上就是朝廷盤剝商人的手段。”

“鹽價因此大漲,而朝廷依舊命令各地官府強迫民戶按戶等買鹽,以至有的一等戶一年要花上千貫鹽錢。如此做法,使朝廷的鹽利大增,每年收入一千多萬貫,甚至高達兩千萬貫,這在本朝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鹽利都是來自百姓,百姓對此之憤恨可想而知。”

李綱爲此建議,恢復舊的鹽鈔法,以平息民怨。

這個建議引起了爭議。秦檜就跳了出來,他說蔡京制定的鹽鈔法本身沒有太大弊端,之所以造成天怒人怨,是因爲蔡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鹽鈔法,蓄意欺騙百姓敲詐錢財所致。這個鹽鈔法只要固定下來,一直實施下去還是不錯的。

有爭議,這個奏議自然就要放下來,從長計議。

李綱對秦檜的阻擾十分不滿。秦檜是南方人,如果不是資歷淺,早就成爲蔡京一黨被趕出朝廷了,誰知這人因禍得福,蔡京倒了,他反而出頭了,現在更成了御史中丞,成爲臺諫大員。

李綱決定找個機會把他趕出朝廷。現在非常時期,不允許有更多的反對聲音,尤其是臺諫。

“免役法的蛻變也是觸目驚心。”

免役法是王安石的變法內容之一,就是將差役改爲僱役的役法。本朝建國之初就有人深感“害農之弊,無甚差役之法”,要求改革。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制定免役法。其法規定,民戶不再服原“衙前”等役,改爲按戶分等定下同數額,隨同夏秋兩稅繳免役錢,窮苦下戶免繳。官府僱人充役,按照執役的輕重給酬。說白了,就是用錢來代替徭役。王安石罷相,免役法廢止。

“蔡京主政後,免役法得到恢復。最初只是按照哲宗皇帝紹聖時的原樣施行,後來各種名目的免役錢便不斷增加,而官戶和上等民戶繳納的役錢則有所減少。一些地區由於免役錢名目的增加而使繳納數額大增。比如鞏州,在神宗皇帝元豐年間所納役錢僅爲四百貫,到了蔡京主政時期的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增加到了兩萬九千餘貫,整整增加了七十多倍,由此可見免役法的蛻變對百姓的傷害之深。”

這個提議得到了一致響應。

李綱精神大振,再接再厲,說到了川蜀交子。

“自仁宗皇帝至神宗皇帝數十年間,交子一直比較穩定。哲宗皇帝元祐年間,交子價值有所貶損,一貫交子止賣九百以上,即貶值一成。”

“蔡京主政後,爲解決財政危機,大量增發交子,並改稱爲錢引,試圖推行到各路。”

“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一次發行錢引兩千六百五十餘萬貫,當年又增造五百四十萬貫。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再此增加五百五十四萬貫,比自仁宗皇帝天聖元年(公元1203年)以來長期穩定的發行額一百二十五餘萬貫多出近三十倍。錢引因此貶值了七成以上,許多大商人乘機投機牟利,普通民戶深受其害。”

“紙幣的大幅度貶值,完全是蔡京聚斂財富的政策造成的,讓朝廷威信盡失,更給了川蜀以沉重一擊。”

川蜀的地位對今日的朝廷來說,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中興大業,所以李綱建議,即刻下旨,在川蜀重新實行交子,廢止“錢引”。

這個奏議再次得到響應,皇帝馬上下旨,由川蜀四路轉運使範直昌負責此事,務必在最短時間內重振川蜀經濟。

註釋:

交子: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北宋1023年的四川成都。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爲不便攜帶鉅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捲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錢引: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爲“錢引”,改“交子務”爲“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爲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爲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鑑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63章 一線曙光第43章 又是陷阱第88章 臨陣磨槍第58章 一羣瘋子第93章 澶淵之盟的翻版第77章 聯夏抗金第53章 深陷局中第90章 華麗的遮羞布第95章 兄弟,走好第29章 我要跑路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42章 仗勢欺人第77章 誰算計了誰?第39章 勝則輸第39章 序幕拉開第71章 危機來臨第8章 追殺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61章 變數第75章 仇人是誰?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3章 失守第38章 驚變第14章 我是沙子第17章 絕不放棄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84章 談判第15章 我很掛念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8章 是男人就喝酒第26章 好心辦壞事第36章 北方儒士第62章 三顆人頭第8章 天下黃河富河套第37章 做人要低調第34章 山崩地裂第33章 強藩謀國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86章 特使李綱第21章 賣虧了第7章 錯誤的判斷第78章 天妒紅顏第6章 一杆大旗三個兵第14章 國富?民富?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6章 我棋品不好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62章 老子就是騙你第26章 良心的折磨第52章 無情的命運第95章 壞消息第53章 你還想跑?第2章 崇拜吧?第38章 折家的困境第19章 李虎的遠慮第41章 兄弟就是兄弟第24章 攝政第42章 暴力第91章 想不想發財?第76章 心狠手辣第25章 驪山爭議第14章 東進、南下第49章 朝堂交易第8章 尋找退路第49章 無法喘息第32章 下山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86章 李清照第57章 緩兵之計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68章 致命的誘惑第21章 盟約就是一張紙第79章 越來越糟糕第76章 一石三鳥第42章 連續出擊第28章 入則爲相第29章 我要跑路第26章 如此白癡第27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79章 契丹人的歡呼第64章 緊張部署第23章 耶律大石第60章 未來儲副第63章 威脅第69章 馬哥走了第43章 北上第5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51章 自尋死路第47章 黑山鐵騎第91章 真真假假第78章 忐忑第29章 養寇自重第82章 散夥了第27章 殺人也是爲了利益第39章 燕京危局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53章 李虎的意願第82章 必須殺一個人
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63章 一線曙光第43章 又是陷阱第88章 臨陣磨槍第58章 一羣瘋子第93章 澶淵之盟的翻版第77章 聯夏抗金第53章 深陷局中第90章 華麗的遮羞布第95章 兄弟,走好第29章 我要跑路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42章 仗勢欺人第77章 誰算計了誰?第39章 勝則輸第39章 序幕拉開第71章 危機來臨第8章 追殺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61章 變數第75章 仇人是誰?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3章 失守第38章 驚變第14章 我是沙子第17章 絕不放棄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84章 談判第15章 我很掛念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8章 是男人就喝酒第26章 好心辦壞事第36章 北方儒士第62章 三顆人頭第8章 天下黃河富河套第37章 做人要低調第34章 山崩地裂第33章 強藩謀國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86章 特使李綱第21章 賣虧了第7章 錯誤的判斷第78章 天妒紅顏第6章 一杆大旗三個兵第14章 國富?民富?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6章 我棋品不好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62章 老子就是騙你第26章 良心的折磨第52章 無情的命運第95章 壞消息第53章 你還想跑?第2章 崇拜吧?第38章 折家的困境第19章 李虎的遠慮第41章 兄弟就是兄弟第24章 攝政第42章 暴力第91章 想不想發財?第76章 心狠手辣第25章 驪山爭議第14章 東進、南下第49章 朝堂交易第8章 尋找退路第49章 無法喘息第32章 下山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86章 李清照第57章 緩兵之計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68章 致命的誘惑第21章 盟約就是一張紙第79章 越來越糟糕第76章 一石三鳥第42章 連續出擊第28章 入則爲相第29章 我要跑路第26章 如此白癡第27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79章 契丹人的歡呼第64章 緊張部署第23章 耶律大石第60章 未來儲副第63章 威脅第69章 馬哥走了第43章 北上第5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51章 自尋死路第47章 黑山鐵騎第91章 真真假假第78章 忐忑第29章 養寇自重第82章 散夥了第27章 殺人也是爲了利益第39章 燕京危局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53章 李虎的意願第82章 必須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