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老皇帝的如意算盤

帝在汴京安排自己人監控小皇帝,小皇帝當然也身邊按插自己人以通訊息,這個不好的消息就是從鎮江傳來。

老皇帝到了東南,當即着手準備另建朝廷,但因爲蔡京途中生病,滯留於拱州(治今河南縣),導致很多事情不得不耽擱下來。老皇帝和蔡京的關係不僅僅是君臣,也是忘年之交,他們之間的私人感情很深厚,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包括蔡京的兩個兒子蔡攸和蔡絛。因爲蔡京不在身邊,老皇帝心裡沒底,隨即止步於鎮江,等待蔡京前來會合。

八十高齡的蔡京知道老皇帝在鎮江等他,但他暫時不能南下會合老皇帝了,他必須留在京畿一帶,密切關注汴京形勢的發展。

老皇帝非常輕率地把皇位禪讓於太子,打亂了蔡京了部署,讓他束手無策,只能仰天長嘆。他本來已經籌劃好了一切,但因爲自己必須先行離開汴京到東南預作安排,誰知自己剛剛離開汴京,就發生了內禪這種不可思議的事。

老皇帝拱手讓出皇位,雖然和小皇帝在權力分配上有約定,他依舊主掌着大宋權柄,但這種權力分配需以強悍的實力爲後盾,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各路勤王大軍紛紛趕赴汴京,小皇帝短短時間內就能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實力。只要小皇帝守住了汴京,老皇帝即使在東南重建了朝廷,也無法和小皇帝分庭抗禮了,相反,會分裂大宋,把大宋直接推進敗亡的深淵。

蔡京恐懼不安,他爲大宋的富強努力了一輩子,在殘酷的黨爭中最終贏得了勝利,雖然新政實施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地,沒有富國強民,但他絕對不願意大宋在自己手中敗亡,絕對不願意讓自己遺臭萬年,更不願意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揹負着敗亡大宋的罪名而載入史冊。

蔡京停下了南下的腳步,重新謀劃,竭盡全力阻止大宋地分裂,但不管他制定什麼計策,首要前提是看汴京能否保住。汴京保住了,小皇帝聲望實力驟增,分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汴京如果保不住,小皇帝既沒有聲望也沒有實力,分裂的可能性就很小。

蔡京把自己的想法書告老皇帝,而老皇帝同樣很清楚,他知道自己內禪的後果,但如果他不把皇位禪讓給太子,他這裡出汴京,那裡汴京就會崩潰,因爲所有人都會跟着他逃跑,沒人會留下守汴京。汴京失陷,金軍隨後追擊,大宋半壁江山就完了。內禪,讓太子登基,最現實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小皇帝守汴京,給老皇帝逃亡江南重建朝廷贏得時間。這樣一來,小皇帝如果守住了汴京,老皇帝可以回去繼續執掌權柄,如果小皇帝丟掉了汴京甚至被他自己都被金人抓去了,老皇帝還能在東南繼續支撐大宋國祚。

最壞地情況就是小皇帝守住了汴京,但又不願意讓老皇帝回去,小皇帝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那麼大宋可能分裂,但老皇帝不怕,他已經預留了後手,那就是西北的鄆王和童貫。

現在鄆王和童貫都在大同,擺明了要利用李虎和虎烈軍的武力奪取皇統,這種情況下,小皇帝若想和老皇帝分庭抗禮,分裂大宋,等於挑起內戰,王和童貫必定要打着勤王的大旗南下攻擊。王和老皇帝南北呼應,小皇帝內憂外困,最後只能乖乖交出權柄。這樣,老皇帝就有理由廢黜小皇帝,然後讓鄆王做太子,將來老皇帝昇天了,鄆王正好繼承大統。

老皇帝在離開汴京之前。給鄆王和童貫各寫了一份密詔。還給了童貫一封勤王地聖旨。一切。都在他地控制之中。

蔡京在書信中地擔心和焦慮讓老皇帝意識到。蔡京老了。真地老了。行將就木了。指望蔡京力挽狂瀾已經不行了。

老皇帝考慮再三。隨即通過行營使司和發運使司向東南各地發佈了三道聖旨。

第一。截遞角。所謂遞角。就是各種遞鋪傳送地文書。通常裝入“遞筒”封印後發遞。大宋地遞鋪是專門地“郵傳”機構。其職能是從“驛站”中分出來地。遞鋪郵傳一般有三種方法。急腳、馬遞和步遞。十八里或二十里爲一鋪。老皇帝下旨。叫淮南、兩浙等東南各路送到汴京地遞角。全部截住。不得放行。聽侯指揮。其實就是不允許東南各官府向汴京傳遞任何公文。

第二。止勤王。老皇帝命令杭、越兩將將兵。江東路將兵及逐州不繫將兵。及土兵、弓手等。不得集結北上。聽候指揮使喚。如已經北上勤王地。則馬上返回。也就是不允許東南各地駐軍開赴汴京勤王。這時有三千兩浙地勤王軍隊留路過鎮江。

正好沒有衛戍軍。於是留下做爲自己地侍衛親軍了。

第三,留糧綱,就是不許東南各地向汴京運送包括糧食在內的任何物資,甚至下令,沿江沿淮各處渡口,沒有符令,不得渡河,這等於把商賈私運的路都給堵死了。

這三道聖旨事關重大,它導致汴京無法號令東南,而東南也無法得到汴京的任何指示,很快,京城就會陷入絕境,既缺兵又缺糧,小皇帝難以爲繼,崩潰在即。汴京崩潰了,老皇帝在東南建立地朝廷就成了大宋的中樞所在,大宋權柄盡在老皇帝的控制之中。

在老皇帝把汴京逼上絕路的同時,西北的消息更是讓汴京惶恐不安。

太原急報,李虎地大軍已經進入麟府,正在向太原急進,而鄆王和童貫也從大同返回。這個消息告訴汴京,李虎和王、童貫一旦會合,虎烈軍必定南下勤王,形勢對小皇帝非常不利。

老皇帝一走,小皇帝就把老皇帝的親信大臣殺光了。樑師成雖然僥倖多活了幾天,但最終沒有逃過噩運,在正月底被殺。小皇帝要奪權,要做真正地皇帝,這顯然激怒了老皇帝,讓他無法忍受,所以纔在東南下旨,斷絕了汴京的援兵和錢糧。

老皇帝真正地目的是在東南重建朝廷,牢牢控制大宋權柄,因此,他看到小皇帝反抗,要和他分庭抗禮,必然向鄆王和童貫求助,以便南北呼應,對汴京形成夾擊之勢。不難預見,王和李虎地大軍很快就要殺到汴京。擺在小皇帝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向老皇帝低頭,乖乖聽老皇帝的話,要麼和老皇帝對抗到底。

向老皇帝低頭,雖然可以挽救大宋,但他完了,他已經做出了反抗的舉動,把老皇帝的親信大臣都殺了,老皇帝不會放過他,他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即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這樣權衡起來,如其束手就縛,把自己和追隨自己的一幫大臣們送上絕路,倒不如破釜沉舟,和老皇帝對抗到底。老皇帝畢竟是太上皇,而且他肯定不敢拿大宋國祚來冒險,尤其在目前形勢下,大宋如果分裂,不僅僅是一場災難,更有可能導致國祚滅絕。

小皇帝召集李邦彥、吳敏、趙野、唐恪、种師道和李綱等中樞大臣商議。

老皇帝這種不顧國祚危亡的做法讓大臣們很寒心,而且他們現在和小皇帝是一條船上的人,小皇帝倒了,他們一個也跑不掉,所以君臣很齊心,一致決定和老皇帝對抗到底。

老皇帝到了東南重建朝廷,而且他還有鄆王和童貫的幫助,這件事若想解決好,非常難,但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對於汴京來說,當務之急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金人趕走,爲此李綱獻計,告訴金人,李虎已經到了太原,他們的後路馬上就要被切斷了。金人長途奔襲,糧草缺乏,而且河北州縣大部分州縣城池都還在大宋手上,所以後路非常不安全,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撤退。

“我們再告太原,請李虎儘快出兵河北。李虎到了河北,必然和金軍廝殺,爭奪河北和幽燕,如此李虎的威脅可暫時緩解。”李綱說道,“陛下守住了汴京,聲望有了,功績有了,軍隊也有了,隨即可以威脅東南,想方設法把太上皇接回汴京。陛下只要控制了太上皇,則天下盡在手中。”

“李虎會聽汴京的指令?”小皇帝對此表示懷。這幾年,李虎和王結盟,幫助鄆王爭奪皇統,汴京爲了消除李虎對大宋的危險,聯手金人共擊代北。試想形勢發展到今天,李虎還會相信汴京,遵從汴京的命令?

“李虎肯定要到河北。”李綱解釋道,“李虎只有在河北重創金軍,才能把金軍打回東北,然後他才能解大同之圍,並乘機佔據幽燕,擴大實力。”

“他的實力大了,對汴京的威脅豈不更大?”吳敏反對這個建議,“我們應該乘着李虎和金人打得兩敗俱傷之際,擊敗他,奪回燕雲,同時把鄆王和童貫徹底解決掉。”

李綱冷笑。

种師道看看吳敏,又看看小皇帝,慢吞吞地說道:“最高明的辦法,應該是拉攏李虎,收爲己用,先把太上皇、鄆王和童貫解決了,鞏固皇位,穩定國內,然後再想辦法解決李虎。”

小皇帝沉吟不語,他和吳敏的想法一樣,認爲應該先解決李虎,只要李虎死了,虎烈軍崩潰了,太上皇,鄆王和童貫還有什麼實力和汴京對抗?

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6章 給我抱抱第22章 質疑第57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第18章 不許和我搶第100章 大麻煩第17章 逃跑第4章 折家女兒第63章 我不會離開第41章 擋我者死第48章 爭執第5章 王者歸來第60章 必敗之戰第48章 東線調兵第44章 雷霆第61章 我本善良第60章 棄城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37章 亂中取勝第47章 捨身跳陷阱第26章 嘔心瀝血第99章 患得患失第12章 突圍第十日第99章 失算了第96章 約定第43章 北上第11章 夜襲第48章 知己不知彼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52章 良禽擇木第10章 自取其禍第31章 猶豫第8章 忌憚第5章 豐盛大餐第22章 風捲雲第94章 困獸鬥第21章 盟約就是一張紙第27章 風雨欲來第54章 土地換和平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章 天下黃河富河套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34章 不要放棄第36章 開府第55章 四百多年的老妖精第94章 母愛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64章 鄆王之憂第83章 一個驚喜第42章 仗勢欺人第89章 可怕的未來第8章 少帥羅蘭第27章 虎烈五軍第15章 烏雲壓頂第59章 不是你的錯第30章 勢如破竹第92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第84章 兄弟,保重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43章 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第2章 黃雀在後第37章 手舞足蹈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11章 掘堤第26章 一切鬥爭源於利益第17章 援兵到了第2章 不祥預感第13章 天亮了第84章 破開死局第85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63章 一線曙光第73章 挽救崩潰的財政第56章 誰有實力誰是老大第88章 臨陣磨槍第36章 無奈的選擇第50章 虎落平陽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強第6章 西線突破第47章 大戰在即第46章 沒辦法就是辦法第53章 深陷局中第47章 黑山鐵騎第9章 急赴平州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2章 暴力第24章 童貫之痛第72章 鐵匠來了第97章 突擊第60章 半夜鬼叫第44章 誓死衛國第65章 鬼帥跑得快第6章 給我抱抱第61章 兵進燕山府第63章 畫押簽字第90章 再等等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34章 河北義士第13章 國是第96章 老虎要拼命
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6章 給我抱抱第22章 質疑第57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第18章 不許和我搶第100章 大麻煩第17章 逃跑第4章 折家女兒第63章 我不會離開第41章 擋我者死第48章 爭執第5章 王者歸來第60章 必敗之戰第48章 東線調兵第44章 雷霆第61章 我本善良第60章 棄城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37章 亂中取勝第47章 捨身跳陷阱第26章 嘔心瀝血第99章 患得患失第12章 突圍第十日第99章 失算了第96章 約定第43章 北上第11章 夜襲第48章 知己不知彼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52章 良禽擇木第10章 自取其禍第31章 猶豫第8章 忌憚第5章 豐盛大餐第22章 風捲雲第94章 困獸鬥第21章 盟約就是一張紙第27章 風雨欲來第54章 土地換和平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章 天下黃河富河套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34章 不要放棄第36章 開府第55章 四百多年的老妖精第94章 母愛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64章 鄆王之憂第83章 一個驚喜第42章 仗勢欺人第89章 可怕的未來第8章 少帥羅蘭第27章 虎烈五軍第15章 烏雲壓頂第59章 不是你的錯第30章 勢如破竹第92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第84章 兄弟,保重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43章 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第2章 黃雀在後第37章 手舞足蹈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11章 掘堤第26章 一切鬥爭源於利益第17章 援兵到了第2章 不祥預感第13章 天亮了第84章 破開死局第85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63章 一線曙光第73章 挽救崩潰的財政第56章 誰有實力誰是老大第88章 臨陣磨槍第36章 無奈的選擇第50章 虎落平陽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強第6章 西線突破第47章 大戰在即第46章 沒辦法就是辦法第53章 深陷局中第47章 黑山鐵騎第9章 急赴平州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2章 暴力第24章 童貫之痛第72章 鐵匠來了第97章 突擊第60章 半夜鬼叫第44章 誓死衛國第65章 鬼帥跑得快第6章 給我抱抱第61章 兵進燕山府第63章 畫押簽字第90章 再等等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34章 河北義士第13章 國是第96章 老虎要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