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事項

閱讀事項共有七點,分別是朝代、地名、人名、史實、度量衡、物價、稱呼。

一、朝代:公元741年後,輝煌的大唐經歷高祖、太宗、高宗、武周、玄宗五代後便走向衰亡,開元盛世便是最後的絕唱。

其後的華夏大地經歷了五代十國,更是亂象紛呈,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這一切的終結者便是一個少年時渾渾噩噩,成婚後尚不能自理的軍漢---趙匡胤。

趙匡胤深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爲軍中第一人。柴榮病重時,趙匡胤被任命爲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柴榮病逝後,公元960年2月4日,趙匡胤藉口攻打契丹,出兵北上,在開封府陳橋處黃袍加身,發動兵變,進入東京城接受後周周恭帝柴宗訓的禪讓,坐上了龍椅。

因他所率大軍曾駐紮宋州(河南商丘),於是定國號爲宋,改元建隆,一代大宋盛世,緩緩拉開帷幕。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死因成謎,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之弟趙光義繼位後改年號爲“太平興國”,率軍親征北漢,宋軍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趙光義崩於東京宮中之萬歲殿,年五十九歲,皇太子趙恆登基爲帝。

趙恆初期勵精圖治,造就了“鹹平之治”,後來契丹蕭太后入侵中原,北宋五鬼之一的王欽若嚇得力勸皇帝遷都揚州。

一代名相寇準卻鼎力支持趙恆御駕親征,與蕭太后在檀州大戰。

隨後大宋在軍事佔優的情況下與契丹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以給予契丹歲幣的方式換取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趙恆爲了挽回澶淵之盟的不利名聲,在北宋五鬼: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五人的慫恿下,轟轟烈烈開展了一場歷史上傳爲笑柄的羣衆迷信運動——“天書封禪”,並將年號也改爲“大中祥符”。

本書的故事就從宋朝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的一個夜裡開始......

Wωω• ttKan• ¢ ○

二、地名:爲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本文中起始的蘇州長洲縣吳山村爲杜撰,其他地名均經過考證,雖然不如歷史學家那般嚴謹,至少也是八九不離十。

三、人名:虛構的人物都是作者取的名字,真實存在的人物按實名。

四、史實:本文是穿越文,歷史事蹟肯定會發生改變,事件發生的時間也會改變。穿越後的小蝴蝶扇出的微風會逐漸形成風暴,絕對不會完全沿着原來的歷史軌跡前行,其中的量變和質變是作者自行推演的,是否符合邏輯請讀者自行判斷。

五、度量衡:本文初期採用宋制,後期採用公制,宋代的度量衡除了重量由“五鬼”之一的宦官劉承規精心測試的比較準確,其他的都是亂七八糟的。

例如尺寸裡面有什麼宋尺、浙尺、淮尺、遼尺......不一而足,且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互不買賬,在本書中爲避免麻煩,宋制與公制的換算參照《三到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和《夢溪筆談》,確定度量衡如下:

重量:一宋斤等於640克,一兩等於64克。

長度和麪積:一丈爲十尺,一宋尺等於31.2釐米,一宋寸等於3.12釐米,一步約爲1.5米,一宋畝等於0.87市畝。

容積:據宋代太府寺的記載來界定,一石(斛)等於十鬥,一斗爲十宋升,換算成今日的容積爲700毫升,其重量按照《夢溪筆談》的記載爲92.5宋斤,也就是118.4斤。

六、物價:書中有不少工農產品、住宅的描寫,涉及的物價基本參照程民生先生的大作《宋代物價研究》,其中有些物品的單價查不到史料,比如米價連續幾年都沒有記載,或者沒有列出的價格,這些只能作合理推算,怎麼推算呢?

一是連續幾年沒有記載的,比如米價,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爲8文/鬥,期間再無記載,一直到天聖八年(1030年)范仲淹纔有記載,30文/鬥,那麼(30-8)÷(1030-1008)=1,平均每年上漲1文/鬥,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的糧價便是16文/鬥。

二是完全沒有記載的物價,本書以米價爲基準結合現代價格計算,翻遍史書也找不到蔬菜的價格,我們以蔬菜爲例做個推算,現今的米價大約爲3元/斤,以後世蔬菜價格爲基準表,算出比例,來計算宋代的單價。

比如菘菜(大白菜)後世爲1.5元/斤,那麼相對米價其比值就是0.5,大中祥符九年的米價是1.6文/宋升,換算成重量大約爲1.5文/斤,那麼菘菜就是0.75文/斤,三文錢就能購買四斤菘菜。

七、稱呼:本書講述的是北宋時代的故事,但書中一些稱呼還是作了改變,比如古代的皇子如果生母爲妃嬪,則稱呼爲姐姐,稱呼弟弟也是三哥、四哥之類,這些看着實在不適應,所以在稱謂上與現代極不相符的都作了相應改變。

436章 京師乞丐(下)第四十八章 格物之學284章 福建百姓(上)第八十六章 各懷心思184章 投石機與火藥第四十九章 養殖與冬小麥302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七)427章 爭權奪利267章 西北榷場414章 進擊的臺灣(下)351章 考察淡水(下)114章 離別蘇州211章 牽動衆人心265章 麟州石炭(下)353章 進士授官(上)368章 揚威雲屯島188章 試論天下(上)406章 丁睿相親(一)第三十二章 行會一霸406章 丁睿相親(一)228章 大戰生番(上)269章 党項入寇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339章 金明池畔(下)278章 丁謂倒臺96章 周良史的決心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277章 攻防易勢(下)136章 三觀交鋒400章 廣州之行(中)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89章 試論天下(下)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134章 平爐鍊鋼391章 抵達渤泥第三十章 籌劃魚檔471章 牛鬼蛇神悉數登臺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94章 三門灣航幫(中)第八十一章 酒樓開業(下)465章 謠言四起(上)252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三)417章 趙禎的婚姻(下)282章 臺灣論政(中)338章 金明池畔(上)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第三十九章 農戶調查430章 外藩來朝(下)392章 醫治蕃人172章 迎賓館論政(1)329章 朝議交子(上)277章 攻防易勢(下)322章 朝儀與春闈。421章 瀘州鹽井(上)181章 中秋夜宴.少年揚威226章 閩越遺民118章 移民遠航(下)286章 趙恆病逝(上)327章 審計風暴(上)176章 中秋夜宴(1)195章 吳夢離京324章 天聖春闈(2)393章 回返儋州151章 朝臣羣像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122章 天禧三年的年尾(下)216章 強行開閘413章 進擊的臺灣(中)428章 外藩來朝(上)383章 天聖二年元日(二)第三章 吳山少年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138章 機械加工(下)392章 醫治蕃人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335章 春闈傳臚(上)245章 打開眼界(下)第八十四章 子虛烏有的仙境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272章 西北射天狼(三)459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二)252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三)145章 戲劇登臺(上)119章 開啓寶箱337章 不同的前程174章 官家親臨(上)第十章 進學資善堂195章 吳夢離京109章 滑州水患259章 元日後的規劃(上)470章 東京諜影309章 崖州之事(下)219章 党項之惡277章 攻防易勢(下)359章 初戀情懷(下)203章 怒揍宋將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190章 丁謂來訪352章 進士實習107章 洪水之禍(中)
436章 京師乞丐(下)第四十八章 格物之學284章 福建百姓(上)第八十六章 各懷心思184章 投石機與火藥第四十九章 養殖與冬小麥302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七)427章 爭權奪利267章 西北榷場414章 進擊的臺灣(下)351章 考察淡水(下)114章 離別蘇州211章 牽動衆人心265章 麟州石炭(下)353章 進士授官(上)368章 揚威雲屯島188章 試論天下(上)406章 丁睿相親(一)第三十二章 行會一霸406章 丁睿相親(一)228章 大戰生番(上)269章 党項入寇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339章 金明池畔(下)278章 丁謂倒臺96章 周良史的決心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277章 攻防易勢(下)136章 三觀交鋒400章 廣州之行(中)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89章 試論天下(下)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134章 平爐鍊鋼391章 抵達渤泥第三十章 籌劃魚檔471章 牛鬼蛇神悉數登臺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94章 三門灣航幫(中)第八十一章 酒樓開業(下)465章 謠言四起(上)252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三)417章 趙禎的婚姻(下)282章 臺灣論政(中)338章 金明池畔(上)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第三十九章 農戶調查430章 外藩來朝(下)392章 醫治蕃人172章 迎賓館論政(1)329章 朝議交子(上)277章 攻防易勢(下)322章 朝儀與春闈。421章 瀘州鹽井(上)181章 中秋夜宴.少年揚威226章 閩越遺民118章 移民遠航(下)286章 趙恆病逝(上)327章 審計風暴(上)176章 中秋夜宴(1)195章 吳夢離京324章 天聖春闈(2)393章 回返儋州151章 朝臣羣像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122章 天禧三年的年尾(下)216章 強行開閘413章 進擊的臺灣(中)428章 外藩來朝(上)383章 天聖二年元日(二)第三章 吳山少年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138章 機械加工(下)392章 醫治蕃人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335章 春闈傳臚(上)245章 打開眼界(下)第八十四章 子虛烏有的仙境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272章 西北射天狼(三)459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二)252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三)145章 戲劇登臺(上)119章 開啓寶箱337章 不同的前程174章 官家親臨(上)第十章 進學資善堂195章 吳夢離京109章 滑州水患259章 元日後的規劃(上)470章 東京諜影309章 崖州之事(下)219章 党項之惡277章 攻防易勢(下)359章 初戀情懷(下)203章 怒揍宋將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190章 丁謂來訪352章 進士實習107章 洪水之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