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籌劃魚檔

話說孫冕這日正午喝了酒後回到州衙後院,前來蘇州探望夫君的孫夫人正在後院歇息。

看着醉醺醺的孫冕回來了,便氣不打一處來,張口便罵:“你這老不死的,喝這麼多嫌命長了。”

孫知州大着舌頭說道:“夫人莫怨,此次林壯士獻出良方,府治稅賦大增,過得兩三年再跟聖上請辭,老夫也可安心致仕。”

知州夫人半信半疑:“老傢伙,你莫不是喝醉了,怎會有這等好事落到你頭上。”

孫知州其實有些懼內,耐着性子將那幾樣法子告訴了夫人,並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全部實地驗證過。

知州夫人還是有疑慮:“夫君,這莫不是騙子,這等好事怎麼會只來找你,直接去東京政事堂獎賞更高。”

孫冕怫然不悅,附耳在夫人耳邊說了幾句,夫人眼神一顫:”當真是那人的信物。”

“那還有假,某親自驗過,這東西誰敢假冒,那可真是殺頭的大罪。”孫冕不屑道,嫌棄自己的老妻沒有見識。

“真是那人的信物,此事便可靠了,老爺三年回家便有望了。”

知州夫人頓時高興起來。大宋不允許外派官員家眷隨行,孫冕六十歲的人了,一直在外地轉着圈的任職,與夫人聚少離多,聞聽日後便可相聚如何不悅。

孫冕想的倒是好,誰知幾年後他自己反倒不想走了,不過到那時又由不得他了。

第二日晨起,他至後宅竈間查看石炭爐,早起的老僕已按照林貴平所授之法換煤開火,煤孔上火苗正旺。

孫冕問道:“此爐從昨日至今已更換幾塊石炭?”

老僕答曰:”回稟老爺,僅更換三塊。“

孫冕微微頷首,看來林貴平此言不虛。當即吩咐管家將另一個未用的石炭爐和五十餘塊煤球裝船,派了一個心腹之人修書一封送上東京城。

…………

第二日夜裡,待丁睿做完習題離去後,吳夢撫着腦袋仔細想了想,長洲縣衙的衙前改制還是得先把經濟收入弄上來,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遂提起筆來仔細計算煤球工坊的銷售額和利潤,按照蘇州城十幾萬人計算,如若有兩萬五千戶使用煤球,則每日需要用煤九萬宋斤(57.6噸),一年需要石炭兩萬一千噸。

後世的全國產煤7億噸,人員也是7百萬,人均年採煤量是一百噸上下,不過那是人爲的限產,最好的參照便是後世七十年代對鎮江的產煤量,人均大概不超過八十噸。

那時候的開採條件比現在好些,現在的優勢在於用煤量少,只需要開採淺表層的煤炭,至於那些挖深幾百米的現在想都不要想。

那麼根據現在的條件,吳夢認爲採煤正常化後的年人均產煤量最多四十噸,日均採煤量一百一十斤。

算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一個巨大的問題,潤州煤礦的儲藏量只有兩百五十萬噸不到,還是包括五百米深的地下,現在是開採不到的。

按照現在採煤的深度,只怕最多能支撐幾年的用量,幹上幾年得馬上換地方,而且鎮江氣煤太多,不能挖的太深,否則很難杜絕瓦斯中毒和爆炸。

思及此事他又算了一下賬,開封城一百多萬人口,算三十萬戶,那裡可是北方,就算是用煤球每日也至少得用三塊半煤球,一天要消耗一百多噸煤,一年下來需要五萬多噸煤,摺合五十萬石。

如果用散煤,那消耗量至少增加三倍,就目前的運輸手段,既要保證糧食的漕運又要保證煤炭運,如此之大的運量很難做到,看來歷史上宣稱開封府在北宋後期全部用煤的說法有些問題。

吳夢陷入了沉思,鎮江那煤礦不能做長期打算,估計技術沒有進步十年不到就得搬遷,至於大量的煤炭供應還是得去徐州。

可那又太遠了,運河水淺,需要大量船舶運輸,一到漕糧運輸的繁忙時節,必然無法保證蘇州的石炭用量需求。

他打開了自己的背囊,仔細察看地圖,搗鼓了大半天,用力一拍枯瘦無力的大腿,有了,太湖西邊的長興縣就有個煤山鎮。

那處明萬曆年間就開始採煤,建國後安徽省爲支援浙江省,還把自己境內的牛頭山煤礦劃給了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煤礦,一直開採到後世的2013年,現下煤山鎮歸屬於兩浙路安吉州(湖州)長興縣。

這個礦必須拿下,運輸也方便,在太湖上可用六百石的帆船直接運輸至工坊碼頭,一次可載三十噸,先期打造十艘帆船即可保證蘇州所需石炭不間斷的供應。

解決了石炭礦的問題,他又回過頭來計算煤球的盈利能力,先期保證一萬戶百姓使用的石炭量一年要八千四噸,至少要有四百名採煤礦工,加上後勤保障得有五百五十人以上。

工坊三百人足夠,每月每人工錢一貫三,加上伙食、學校等雜支需要人均兩貫,那麼每月的工錢開銷1700貫,一年的工錢留些餘地一算總支需要兩萬一千貫。

另一個大頭便是運輸,運輸費用不高,朝廷規定的是順水每百斤運一百里遠只需十文。

運糧北上的漕船是返程順帶石炭,從鎮江到蘇州只收八文錢/百斤,不計算水路的長短,那麼船運費換算成宋制後這八千四百噸總運價是四萬貫,太驚人了。

其他零零碎碎的開支算個二千貫,而一萬戶每年的需求量大致爲一千一百萬個,總收益是四萬四千貫。

潤州的稅錢可忽略不計,那是用煤來抵賬的,路上的過稅林貴平已經打點好不收,蘇州百分之三的稅金可是少不了的,需銀錢一千三百貫,這幾項成本一加,煤球工坊倒虧兩萬貫。

吳夢一看傻眼了,那些網絡穿越小說莫非是騙人的,搞蜂窩煤可是賺大錢啊,他不死心又算了一遍,確實需要這麼多成本,沒有林貴平的神秘勢力,只怕虧的更多。

他閉着眼睛仔細想了想,終於搞明白了一件事情,古代在沒有解決交通問題的狀態下,發展經濟的代價太大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在古代畝產不高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商業並不能得到太大好處,難怪古代會抑制商業。

吳夢一下子垂頭喪氣起來,本來還想着讓長洲縣衙多收些稅金來支撐吏員的改制,看來是不成了。

夜深後他躺在牀上尋思這古代的錢也不是那麼好賺,輾轉反側了許久才迷迷糊糊的睡去。

第二日一早,他洗漱後去授課,叮囑李五道:“你今日不必跟隨某家,去蘇州城裡打聽打聽六百石的河船多少錢一艘。”

李五道:“先生,太湖岸邊就有造船作坊,小的去那裡打聽即可,不過這可要日落時分才能歸來。”

吳夢一邊拿起教案一邊說道:“無妨,今日讓張巖林和睿哥兒招呼某就好,你趕緊去吧。”

李五抱拳領命去了。

…………

果真到日落時分李五纔回來,他一進屋子吳夢迫不及待的問道:“如何,可曾打聽到船價?”

李五叉手行禮道:“先生,在下幸不辱命,跑了幾個作坊,把船價錢打聽清楚了,大致爲四百貫。”

吳夢一定便放下心來,買五艘船也只需三千多貫。

自行運輸只需支付些人工費,一艘船從綱首、舵工到水手、篙工大約需要七、八人,十艘船不過一百人不到,一年工錢兩千二三百貫足夠。

加上兩岸的轉運費、維護折舊費一年不會超出八千貫,可以分擔運河八成的運費,這樣總計運費是一萬八千貫。

所有成本滿打滿算四萬二千三百貫,只有一千七百貫的結餘,可賣煤得給那些小煤販子讓出些利益,難道人家給你白做工?

吳夢算過後煩惱的抓了抓腦袋,若是王知縣來了,如何答覆他?

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結果,吃過晚飯,便吩咐李五推着他去丁府,找丁大勝商量商量。

來到丁府,正好丁家也剛剛吃完飯,丁睿詫異道:“師傅,我正好要去尋師傅上夜課,師傅怎的來我家了。”

吳夢道:“爲師來找你爹爹商議些事情。”

家僕上茶後,吳夢喝了一口,從衣襟裡抽出剛計算好的利潤表遞給了丁大勝。

他臉上有些難爲情的說道:“丁員外,在下原以爲這煤球是個賺錢買賣,誰知這稍稍一算,賺的錢微乎其微,請員外見諒。”

丁大勝眉頭稍稍一皺,說道:“先生勿憂,待在下細細看來。”說罷拿着吳夢的表格仔細看了起來。

丁大勝是長年行商的老商賈,這寥寥幾行數字片刻他便看完了。

他蹙眉想了一會,突然哈哈一笑道:“先生這是杞人憂天啊。”

吳夢奇道:“員外,在下列出的賬目可不曾有假,員外切勿掉以輕心。”

丁大勝端起茶碗喝了口茶,說道:“先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固守於這一萬戶,如若賣的更多豈不是賺錢更多?這其一也,其二,即算蘇州不賺錢,潤州、安吉州可是沒有運費,難道不賺錢?”

吳夢一拍腦袋,恍然大悟,自己真是魔障了,何必一念想着蘇州的市場。

潤州、安吉州一樣可以上煤球工坊,那可是沒有長途運費,利潤槓槓的,他不好意思的說道:“還是丁員外看得長遠,在下一時畫地爲牢了。”

丁員外笑道:“吳先生一心爲工坊着想,是辛苦的糊塗。潤州和安吉州雖不及蘇州,但兩城人數加起來與蘇州城有的一拼,多給官府交些稅賦分紅,一年也可賺上一萬多貫,也可解決不少鄉鄰的衣食住行,還有先生說的什麼‘生態保護’,此事何樂而不爲。”

頓了頓又道:“造船一事先生不必掛懷,在下還有幾個生意上的好友是造船的,某去辦就是。安吉州石炭場先生把詳址寫與在下,明日裡某去找君烈商議商議。”

吳夢見丁大勝如此說道,心裡有了底,喝乾茶水打了個哈哈便告辭,去書房給丁睿授課。

翌日,吳夢上完課後第一件事情便是將腳踏風箱的架構圖畫了出來,吩咐李五去請王鐵匠和周木匠。

待到他圖紙畫完,兩個老工匠都來到了吳夢的小屋,這兩個老傢伙靠着煤球作坊賺了不少錢,見到吳夢都是恭恭敬敬的。

吳夢把畫好的圖紙遞給他們,王鐵匠先聽吳夢講解了一遍,再仔細看了看圖紙,頓時直拍大腿道:“吳先生,你也忒藏私了,這等鼓風的好玩意怎可一直不告訴小老兒。”

吳夢還真不是藏私,他事多哪會注意這點細節,於是笑道:“這卻是某的不是了,事太多搞忘了,兩位把此物做出來不成問題吧。”

兩人連忙搖頭,這裡面最難搞的不過是軸承和連軸及槳葉,通過煤球工坊的鍛鍊,他們如此簡單的東西做不出來那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周木匠道:“吳先生,牛皮帶、用於密封的羊皮只能找皮匠來弄了,小老兒可真是不會。”

吳夢笑道:“你二人找誰來協助某卻是不管,只要成品,圖紙須保密,如若泄露,唯你二人試問。”

兩個老工匠連連搖頭表示不會,接過圖紙回鋪子打造去了。

其實吳夢根本沒指望能保密,這些東西太過簡單,高明的工匠看上兩眼便知,所以他纔要林貴平買好沿河的攤位,開活魚檔,位置纔是最關鍵的。

423章 瀘州鹽井(下)359章 初戀情懷(下)195章 吳夢離京351章 考察淡水(下)255章 治水規劃(下)363章 登陸雲屯第四十一章 天禧煤煙(中)303章 廣南之事(上)458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上)174章 官家親臨(上)第七十五章 樵夫砸場(上)94章 三門灣航幫(中)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207章 展露廚藝第九十章 蝴蝶微風456章 契丹年末(上)114章 離別蘇州292章 莆田移民(二)463章 花園衝突(下)165章 遊歷東京(2)287章 趙恆病逝(中)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216章 強行開閘158章 船入東京276章 攻防易勢(中)338章 金明池畔(上)225章 南拓之行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410章 始亂終棄(中)230章 淡水初建146章 快速發展的基隆188章 試論天下(上)288章、趙恆病逝(下)312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上)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58章 船入東京207章 展露廚藝197章 夜探無憂洞(下)221章 希文入臺(上)355章 柳七的情緣306 少年成長之煩惱(下)420章 登陸琉球(下)470章 東京諜影342章 京師授官(上)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303章 廣南之事(上)410章 始亂終棄(中)320章 蒸汽車船入東京(中)392章 醫治蕃人284章 福建百姓(上)305章 少年成長之煩惱(上)245章 打開眼界(下)234章 民族融合的開端235章 蒸汽機出世216章 強行開閘第二十二章 煤球與雪鹽第七十五章 樵夫砸場(上)347章 培訓進士(三)399章 廣州之行(上)242章 招募周家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第十章 元兒病重114章 離別蘇州456章 契丹年末(上)331章 劉娥新政402章 朝議水利433章 巡視商鋪429章 外藩來朝(中)388章 海峽談判(中)97章 換相風波(上)125章 建設基隆(中)95章 三門灣航幫(下)第二十三章 吳郡水城145章 戲劇登臺(下)第十四章 工農業的起步(上)380章 雙雄對決(三)359章 初戀情懷(下)第七十章 中秋佳節(下)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170章 遊歷東京(5)375章 真臘傳道第七章 喜慶佳節(上)257章 進軍西北(上)318章 太后駕到(下)401章 廣州之行(下)459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二)104章 士子之問(上)172章 迎賓館論政(1)第七十一章 潤州礦難(上)436章 京師乞丐(下)95章 三門灣航幫(下)152章 運河見聞(1)184章 投石機與火藥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210章 終得消息253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四)200章 擄至契丹382章 天聖二年元日(一)93章 三門灣航幫(上)348章 培訓進士(四)
423章 瀘州鹽井(下)359章 初戀情懷(下)195章 吳夢離京351章 考察淡水(下)255章 治水規劃(下)363章 登陸雲屯第四十一章 天禧煤煙(中)303章 廣南之事(上)458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上)174章 官家親臨(上)第七十五章 樵夫砸場(上)94章 三門灣航幫(中)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207章 展露廚藝第九十章 蝴蝶微風456章 契丹年末(上)114章 離別蘇州292章 莆田移民(二)463章 花園衝突(下)165章 遊歷東京(2)287章 趙恆病逝(中)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216章 強行開閘158章 船入東京276章 攻防易勢(中)338章 金明池畔(上)225章 南拓之行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410章 始亂終棄(中)230章 淡水初建146章 快速發展的基隆188章 試論天下(上)288章、趙恆病逝(下)312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上)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58章 船入東京207章 展露廚藝197章 夜探無憂洞(下)221章 希文入臺(上)355章 柳七的情緣306 少年成長之煩惱(下)420章 登陸琉球(下)470章 東京諜影342章 京師授官(上)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303章 廣南之事(上)410章 始亂終棄(中)320章 蒸汽車船入東京(中)392章 醫治蕃人284章 福建百姓(上)305章 少年成長之煩惱(上)245章 打開眼界(下)234章 民族融合的開端235章 蒸汽機出世216章 強行開閘第二十二章 煤球與雪鹽第七十五章 樵夫砸場(上)347章 培訓進士(三)399章 廣州之行(上)242章 招募周家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第十章 元兒病重114章 離別蘇州456章 契丹年末(上)331章 劉娥新政402章 朝議水利433章 巡視商鋪429章 外藩來朝(中)388章 海峽談判(中)97章 換相風波(上)125章 建設基隆(中)95章 三門灣航幫(下)第二十三章 吳郡水城145章 戲劇登臺(下)第十四章 工農業的起步(上)380章 雙雄對決(三)359章 初戀情懷(下)第七十章 中秋佳節(下)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170章 遊歷東京(5)375章 真臘傳道第七章 喜慶佳節(上)257章 進軍西北(上)318章 太后駕到(下)401章 廣州之行(下)459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二)104章 士子之問(上)172章 迎賓館論政(1)第七十一章 潤州礦難(上)436章 京師乞丐(下)95章 三門灣航幫(下)152章 運河見聞(1)184章 投石機與火藥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210章 終得消息253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四)200章 擄至契丹382章 天聖二年元日(一)93章 三門灣航幫(上)348章 培訓進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