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變

紹定九年三月,也就是在高懷遠還京一個月之後,趙於芮便再次在大殿上召見了朝中文武百官,以其兄趙昀所爲有負與天下人心,以趙氏家族德行已不足以掌控天下爲由,昭告天下宣佈他將退位,並且將皇位禪讓給了高懷遠。高懷遠在朝中大臣多次勸進之下,才“勉爲其難”接受了趙於芮的禪讓,在臨安城黃袍加身登基稱皇,接受百官朝拜,而趙於芮被封爲逍遙王,移出皇宮遷至慶元府安置,其母全氏也隨行遷至慶元府由其奉養。

高懷遠登基當日,定國號大華,改元中興,自此大宋也徹底成爲了一個歷史名詞。

大華中興元年五月,大華軍經過一冬休整的之後,再一次發動北伐,並分三路進擊燕雲等地,

而蒙古國內,在窩闊臺兵敗之後,蒙古軍已經元氣大傷,窩闊臺領不足數百殘兵撤回草原之後,蒙古國內局勢頓時動盪了起來,草原中到處傳出了流言,直指拖雷之死乃是窩闊臺下毒所致,原來不服窩闊臺的王公貴族們紛紛要求窩闊臺退位,另選大汗,窩闊臺爲維持其汗位,於是糾集族內支持者,對這些反對者展開了一場殘酷的鎮壓,拖雷之子蒙哥被反對者推舉爲大汗,率軍以報父仇爲名,領兵和忠於窩闊臺所部展開了激戰,蒙古草原頓時大亂,羣龍無首的鎮邊蒙古軍無力阻擋宋軍的猛烈攻勢,紛紛落敗,最終撤出關內,中興元年十一月,燕京被宋軍攻佔,進而十二月間收復燕雲全境,數百年之前被石敬瑭獻給遼國的燕雲十九州自此也重歸漢人懷抱,舉國再次振奮,無數百姓遙拜皇帝,山呼萬歲。。。

中興二年,七月中旬,大華皇帝高懷遠宣佈遷都北上,將都城定都在燕京城,燕京改稱北平,自此大華心離開了江南,北移到了北方,太祖有言,天子守國門,只要高家還有一人尚在,便絕不能再讓外虜踏入關內半步,國民更爲之敬嘆。

而飽受戰火摧殘的中國北方地區,在大華國遷都北上之後,再一次開始繁榮了起來,南北通商,商旅貨物不絕於途,大批旅居南方的漢人開始舉家北遷,還於故土,使得因爲戰火而人口凋敝的北方人口數量開始迅速恢復,北方的經濟也開始在這些漢人的返回後,大幅度的興盛了起來。。。

中興三年,宋軍西路軍元帥嶽琨、副帥黃嚴率軍橫掃整個西夏國舊土,將盤踞在這一帶的蒙古軍盡數逐回了草原,將大華疆土西退千里有餘。同年,大華徵調各式戰船千條,在大華國徵北元帥華嶽、副帥周俊的率領下,由密州板橋鎮出發北上,數萬大華軍在遼東半島登陸,而且歷史上首支成建制裝備的火槍隊也被投入到了戰場上,兇悍的火槍齊射,讓前來迎戰的蒙古大軍傷亡慘重,結果僅用了半年時間,便將整個遼東攻陷,蒙古大軍在火槍陣列前面,他們的騎兵戰術徹底宣告完蛋,根本無法和宋軍相抗,遼東一帶的蒙古軍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損兵折將非常多,以至於使之頓時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和宋軍相對抗了。。。

中興四年,一路宋軍在討寇元帥付大全的率領下從山海關出發,用時三個月,便打通了中原和遼東的聯繫,與已經佔據遼東的大華軍匯合。

中興五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在爭奪汗位的戰爭中兵敗身亡,蒙古諸部被拖雷長子蒙哥統當年大華派出悍將黃嚴掛帥,領四萬鐵騎進入草原,對蒙古汗國進行征討。

蒙古汗國因內戰消耗巨大,再也無力和武裝到牙齒的大華軍對抗,經歷數敗之後,不得不舉族西遷,放棄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原,許多部族來不及隨蒙哥汗遷走,不得不臣服於大華軍鐵蹄之下。

同年,遼東以北諸部也歸服於大華國,大華國皇帝下旨在草原中心建立一座大城,定名爲定北城,設置都司派漢人爲官,監管草原諸部,同時移十萬大華軍進入草原,自此蒙古草原徹底安定下來。

同年,高麗國向大華稱臣,大華解散了高麗軍,派軍入駐高麗國內,並且開始移民至高麗國境內,假以時日,其自然而然的便融入到了大華國之中,雖然招致了高麗國內一些“愛國義士”們的反對,但是在大華軍的鎮壓下,這種反對的聲浪很快便徹底消散,自此北方大定。。。

蒙哥汗率部西遷並未就此完結,大華軍一路在猛將周昊的率領下一直緊隨其後,追索其蹤跡向西挺進,使其不得不一路向西逃離,大華中興七年,大華軍一路在周昊的率領下,收復西遼舊土,將蒙哥汗所轄的蒙古殘部再次逐離這一帶,使之被迫西逃,從此再無勢力可以威脅大華。中興十年,大華國境域早已遠超漢唐,而此時大華皇帝高懷遠卻拋出了一套新政,再一次震動了大華上下。

在皇帝的主持下,大華國設立政務院、監察院等新的部門,重新劃定九部職責,重修大華律令。

在政務院設置內閣總理大臣一名,分設副總理大臣數名,分管各項政務,以監察院監察百官,行執法權,刑部劃歸監察院所理……大華各地軍政分治,軍不幹政政不幹軍,各行其責。。。

而高懷遠拋出了一部大憲,將權利下放到各個部門,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各自有部門負責,大華國初顯出三權分立的局面,讓他的大臣們忙活各自的事務,而他則悠然當他的甩手掌櫃,沒事便琢磨一些新的事情。

新政一出,舉國大震,有人竊喜,有人埋怨,也有人想不通,總之不明白高懷遠爲什麼忽然間甘願放棄大權把自己架空起來。

於是有某個長相像個奸商一樣的傢伙,自認爲最得高懷遠信任,便主動出面跳將出來找到高懷遠向其詢問原由。

而高懷遠捋着鬍子笑道:“權利這東西是很不錯,但是你要記住,權利這東西能幫人也能害人,太大的權利只能令人瘋狂

更何況朕的天下現如今如此之大,以朕一人之力,豈能治理得了?於其我一人累死累活,倒不如讓大家齊心協力來共治天下,我也落得一個清閒,還不負國人之衆望我又何不爲之呢?

更何況當明君不易,朕能保證自己不昏,又豈能保證我百年之後子孫不昏呢?所以天下事還是讓天下人來做吧唯有如此,我大華纔可長治久安,千年不衰

朕之想法現如今你等還不甚明白,但是假以時日之後,你們子孫自然會明瞭朕的心意的

此事休要再提,新政不容更改,務必要堅定推行下去,現在朕正忙着琢磨其它事情呢休要再來煩朕”

“但是陛下您連後宮也不招納,更不設立內侍,也不留用黃門,如此怎麼能行呢?”某人還是一頭霧水,有些抓狂的不肯離開,情急之下連後宮的事情也提了出來。“天下美女無數,朕豈能見一個愛一個?老婆多了有什麼好處?朕現在後宮有兩個都擺不平了,你還想給我找麻煩不成?要太監幹什麼?我難道對自己的老婆還沒信心嗎?給我滾

你現在給我盯住東面那個島國,蒐集他們所有的情報,其它什麼事情都不要管老子明年要親率水師御駕親征,去滅了那個島國”高懷遠跳將起來在某人的踹了一腳,大聲的喝罵道。。。

某人還是一臉的無賴相,還是賴着不肯走,對着皇帝陛下嘟囔道:“倭國怎麼招惹您了?小小的彈丸之地,犯得着您御駕親征嗎?隨便派個將軍去滅了他們不就得了?”

“老子願意,老子就是討厭他們,老子就是要親自去滅了他們老子是皇帝,就不許他們有狗屁的天皇老子的心思你們豈能瞭解?這不需要跟你解釋

還有,代朕傳旨下去,朕要到密州親自走一趟,看看那些巨型海船造的如何了老子不但要滅了那個彈丸小國,還要派人到更遠的地方去

美洲大陸,說什麼這次也不能讓你成別人的囊中之物了辣椒土豆玉米雪茄朕簡直要想死你們了聽說瑪雅古城裡面到處都是黃金不容錯過呀

對了,還有這裡,鐵礦呀袋鼠樹袋熊,對了也不能放過回頭弄回來幾隻給我寶貝女兒、兒子玩兒這些地方朕都要了

歐洲,鴉片戰爭?這會兒歐洲的這幫土包子們正忙什麼呢?是不是再種點大煙呢給他們運去?嗯值得考慮

忙呀居然還有這麼多事情等着我去做,真是時間太緊張了吧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呀

嗯?你這傢伙,還站在這兒作甚?你難道沒看到朕真的很忙嗎?還不快去做事?留在這兒還等着我管你晚飯不成?”高懷遠轉身站在一副由他親筆畫出的巨幅地圖前面,流着口水看着地圖上的幾塊讓人看不明白是什麼地方的陸地,自言自語的說道,說着大手一揮,將某人趕了出去。。。

某人徹底被打敗了,灰溜溜的退出了大殿,一邊走一邊搖着頭說:“皇上的心思豈是我等可以猜度的?罷了由着他去吧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他愛滅誰滅誰,反正太祖好像從來都沒做錯過”說罷之後,他便搖搖晃晃的走出了皇宮,一眨眼便隱沒在了人羣之中。。。

數百年之後,當史學家回顧起這段歷史的時候,也曾經爲了這段歷史多次爭論過,假設太祖皇帝當年不盜取大宋皇權的話,後世將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最終大家基本上一致認爲,假如當年太祖不這麼做的話,那麼蒙古人將很可能滅掉南宋,統治整個亞洲,生靈必遭塗炭,歷史將會因此而倒退,也絕不可能會使世界發展到如此地步。

但是總是還有一些喜歡譁衆取寵的人跳出來說一些反對的話,有一人大言不慚的說趙昀並非是一個昏君,他之所以那麼做,也是理所應當的,假如趙昀重掌大權的話,不見得就不能重振大宋而且還有一人說趙昀的死也有疑點,趙昀應該不的,而是有人故意製造了德壽宮大火,將其活活燒死的而主使人正是太祖

結果是這些人當即便被人打得頭破血流,丟到了大街上去,還有人追出去再在他們臉上猛踹三腳方纔解恨。

完本感言

看到這裡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寒風拂劍

《盜宋》寫到這裡,也算是正式完本了也許有人要說,這本書有點虎頭蛇尾,但是對於我來說,寫到這裡,也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結局了,蒙古人至此已經被徹底打殘了,如果接着寫下去的話,就免不了會有灌水的嫌疑了

從2009年十月本書開始在縱橫傳之後,到今天爲止,已經四百多天的時間了,在這四百多天裡,正是你們無私的支持,才使得寒風我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現在。。。

雖然寒風自知筆力有限,未能呈獻給大家一部好書,但是大家還是堅持支持寒風到現在,其中更有許多朋友不吝不斷的給我打賞,鼓勵我,支持我,寒風甚爲感動,也非常感激這些朋友們在此寒風再次對你們說聲謝謝了

寒風對大家的支持無以爲報,只能以這種方式報答大家,因爲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讀者,深知讀者對作者的期待,每天打開網頁之後,便期待着能有新的章節更新,也正是如此,從寫作態度上,寒風今天也自我表揚一下,在盜宋這傳之後,寒風不管是什麼情況,都未出現過一天斷更的情況,以這樣的方式來回報諸位讀者朋友們可能這樣的更新態度,也算是衆多寫手中很難得的表現了呵呵

現在《盜宋》終於已經完本,而與此同時,寒風新作《葬明》也在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準備之後,開始在縱橫繼續上傳。

寒風我不敢說自己文筆如何,但是在寫作態度上,寒風卻可以說是非常非常認真的,歷史類的作品在衆多題材的作品中,恐怕也算是最難寫的一類了,需要準備的資料堪稱海量,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查閱很多資料,才能下筆,所以寫歷史類題材的作品,可能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種了

單單是爲了準備葬明》寒風查閱的資料恐怕就不下數百萬字甚至是上千萬字的資料,不爲別的,就是想要爭取努力爲大家呈現出一本精彩的歷史類作品,所以這,恐怕也是寒風自從寫作以來,投入精力最大的一本作品了

不說別的,單是一個大綱,寒風就整整重寫了八遍,歷時將近四個月時間,纔算是最後定稿,新書正文,也是經過了不下十次的反覆重寫,纔開始正式上傳。

所以這,寒風雖然不敢保證一定就是精品,但是也敢說,一定不是庸作,就是希望新書能取得一個比《盜宋》更好的成績,奉獻給大家一本更好的作品。

寒風沒有別的太奢侈的希望,只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本盜宋之後,能轉而繼續支持寒風的新書,寒風非常需要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跪謝大家了拜託拜託

說到這裡,也該給大家說聲再見了,最後再對大家衷心的說一聲:“謝謝你們了”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章 鄉勇第94章 不拘小節第127章 閉門羹第315章 後事第315章 後事第8章 時局第239章 斥候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70章 琉璃鏡第77章 參謁第66章 京東有變(下)第289章 甕聽第193章 密謀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55章 將利縣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35章 特種行動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343章 突擊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21章 我軍威武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28章 失蹤(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60章 考量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19章 陰霾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4章 鉅鹿之戰第318章 北上第355章 巨餌第33章 兵發通江第152章 亂戰2第23章 牀子弩第18章 辭行第108章 火銃第18章 辭行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104章 再會趙方第365章 雨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5章 山東李全第96章 會審第36章 夫人帶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98章 分裂第4章 祭奠名將第106章 擴張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133章 權知大冶第7章 遇襲第66章 是爲何物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123章 天子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21章 暗鬥(上)第58章 翹班驚遇第76章 曬太陽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259章 強渡第22章 抗旨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84章 再返鄂州第73章 兄弟之誼第45章 偷人第137章 撤簾歸政第368章 吸毒第103章 決勝2第124章 夜襲第47章 惡鬥第101章 內訌第29章 單挑第36章 悔第29章 巡視楚州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60章 再捷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87章 劍指吐蕃第216章 舉賢第121章 就擒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258章 忠順驍軍第119章 副官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321章 權利第54章 臥虎莊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67章 楚州兵變(上)第20章 名儒(下)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103章 惺惺相惜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38章 敗招第73章 火箭飛昇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91章 西路軍
第1章 鄉勇第94章 不拘小節第127章 閉門羹第315章 後事第315章 後事第8章 時局第239章 斥候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70章 琉璃鏡第77章 參謁第66章 京東有變(下)第289章 甕聽第193章 密謀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55章 將利縣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35章 特種行動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343章 突擊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21章 我軍威武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28章 失蹤(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60章 考量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19章 陰霾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4章 鉅鹿之戰第318章 北上第355章 巨餌第33章 兵發通江第152章 亂戰2第23章 牀子弩第18章 辭行第108章 火銃第18章 辭行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104章 再會趙方第365章 雨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5章 山東李全第96章 會審第36章 夫人帶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98章 分裂第4章 祭奠名將第106章 擴張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133章 權知大冶第7章 遇襲第66章 是爲何物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123章 天子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21章 暗鬥(上)第58章 翹班驚遇第76章 曬太陽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259章 強渡第22章 抗旨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84章 再返鄂州第73章 兄弟之誼第45章 偷人第137章 撤簾歸政第368章 吸毒第103章 決勝2第124章 夜襲第47章 惡鬥第101章 內訌第29章 單挑第36章 悔第29章 巡視楚州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60章 再捷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87章 劍指吐蕃第216章 舉賢第121章 就擒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258章 忠順驍軍第119章 副官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321章 權利第54章 臥虎莊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67章 楚州兵變(上)第20章 名儒(下)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103章 惺惺相惜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38章 敗招第73章 火箭飛昇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91章 西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