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七七事變

在七七事變之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纔是我們的出路!”

而在廬山的蔣校長,聞聽華北戰事之後,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在七月八日的作戰之中,中國守軍鎮定自若,給與攻擊日軍重大殺傷。日軍在華北兵力處於弱勢,遭遇二十九軍強烈抵抗之後,派遣人員與二十九軍進行交涉,停止作戰進行商談。

日軍的拖延戰術起到了作用,二十九軍接受了日軍的協議,停止了作戰。

而大批的日軍援兵,卻已經開始迅速向華北集結。

華北的二十九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而在察哈爾省,更有一個裝備精良,盯着保安總隊番號的黨軍第三師,在兵力上面,中國方面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但是面對日軍的和談迷霧,二十九軍的高層人員卻答應了下來。

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立即從山東老家趕回華北,宣佈拒收全國各地的抗日捐款,同時禁止各路援軍進入華北。

而在廬山的蔣校長,立即召見了青寧甘綏靖公署的孫興華,要求孫興華迅速返回甘肅,在必要的時候。帶領黨軍部隊進入華北。

見到蔣校長的時候,孫興華注意到蔣校長情緒十分的緊張,在說話的時候,往往會因爲激動而揮舞手臂。

似乎蔣校長已經察覺。這次的華北戰事,會導致中日雙方的全面大戰。

“輔國,你雖爲青寧甘綏靖公署主任,但是在華北的問題上面,要以宋哲元意見爲主,他要援兵,黨軍部隊立即進入華北,如果他不需要援兵。黨軍部隊千萬不要進入華北,免得將二十九軍推入敵對面。”蔣校長語重心長的說着。

孫興華點了點頭,當日離開了廬山,趕回了甘肅。

七月九日、十一日、十九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矇蔽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二十九軍的軍事部署。

而到了七月二十五日,六萬餘人的日軍部隊。開始雲集在平津地區。

大戰的陰霾,已經籠罩在華北地區,而這個時候的冀察當局,仍然沉醉在和談的幻想之中。他們妄想依靠和談,解決這次的爭端。

七月十七日。蔣校長髮表了著名的廬山講話。

在講話之中,蔣校長稱“中國民族本是酷愛和平。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來主張對內求自存,對外求共存。……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

在七月二十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秘密播發二十九軍三百萬發子彈,並且調遣了孫連仲,龐炳勳兩部準備進入華北作戰。

七月二十六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被宋哲元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

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堅決抵抗。

中國部隊的堅決抵抗,已經太晚了,他們已經失去了最佳機會。此刻的日軍兵強馬壯,對於裝備落後的日軍而言,中國部隊根本就不堪一擊。

甘肅蘭州,黨軍第一軍軍部。

自從廬山歸來之後,孫興華就抽調了三十五師,黨軍第一師,東北挺近師,炮兵第一團,組成了先遣部隊,支援華北的作戰。

可是軍政部的命令遲遲都沒有下達臉先遣部隊只能夠在蘭州集結,卻不能夠採取任何的行動。

這次的大戰,可是關係到整個中國的未來,孫興華不敢私自行動,只能夠等待前線的命令,但是前線的戰況越來越對中國部隊不利,宋哲元的一些做法,完全是給日軍做好充足的時間。

當佟麟閣,趙登禹將軍陣亡消息傳來的時候,孫興華已經清楚,華北是要保不住了。而對於在察哈爾省守備的黨軍第三師而言,他們的選擇有兩個,一個是撤離察哈爾省,經由綏遠撤回青海,第二個就是繼續留在原地,堅持抗戰。

“讓張智能留在察哈爾省吧。”最終孫興華下達了命令,將張智能的黨軍第三師留在了察哈爾省。

七月二十八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二十九日,北平淪陷。二十九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餘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活捉殷汝耕(後逃跑)。

同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遭日本軍機的猛烈轟炸,傷亡極大,遂奉命撤退。三十日,天津失守。

隨着平津失守,中日雙方的戰爭,已經開始全面的展開了。

二十九軍在在平津失守後,開始撤往保定。而日軍則是繼續沿鐵路對南口,張家口展開行動,中央軍十三軍迅速增援南口,駐守在南口,而在張家口的劉汝明部,對這次的作戰態度不明,禁止中央軍部隊進入他的地盤之中。

1937年八月一日,湯恩伯被任命爲第七集團軍前敵總指揮,負責指揮平綏路東段作戰。第13軍(轄第4、第89師)佈防於南口、居庸關、得勝口一線,擔負正面防禦;第17軍(轄第21、第84師)配置於赤城、延慶、懷來一線,抵禦多倫、獨石口方面之敵;第68軍(轄143師、27旅)及黨軍第三師固守張家口;另以第35軍、趙承綬騎兵第1軍,集結於集寧、興和地區,爲戰役機動。

一場大戰開始在南口張家口展開,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劉汝明蔣黨軍第三師部署在前線上面,成爲守備張家口的主要兵力,而進攻張家口的,則是由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三個旅團。

1937年八月四日,蔣校長號召各地軍閥趕赴南京,參加南京國防會議。

孫興華攜帶參謀長葉正清,趕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

等到孫興華趕到南京之後,立即被蔣校長召見,商討前線的局面。

1937年八月七日,定國防大計的中國國防最高會議在南京召開。蔣校長、汪精衛、林森、中央各軍事部門長官以及馮玉祥、閻錫山、白崇禧、劉湘、餘漢謀、龍雲等地方軍政大員均出席了會議。蔣介石還特別邀請了正在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朱總司令等人蔘加會議。

在會議上面,蔣校長介紹了前線的局勢,以及中日之間的差距。

隨後各地軍閥紛紛上臺講話,四川省主席劉湘慷慨陳詞兩個小時,佔據整個會議時間的很大時間,最終劉湘堅定的說着:“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劉湘講話完畢,走回自己的位置。

蔣校長則是站了起來,帶頭爲劉湘鼓掌。

接下來,各方軍閥紛紛講話。

最後,蔣校長宣佈對日和戰決策以起立方式進行表決。結果,所有與會者都起立贊成對日作戰,中國軍人們顯示出了同仇敵愾、舉國一致的抗戰決心。

在會議結束之後,孫興華再次發表了重要講話。

爲了堅定各方軍閥的抗日決心,孫興華不得不大出血,表示自己願意辭去本兼各職,帶領黨軍部隊奔赴華北前線作戰,同時孫興華贈送各省一個炮兵團裝備,四川省部隊則是贈送了兩個重炮團的火炮。

在對中央方面,孫興華贈送三個步兵師裝備,十個炮兵團火炮。

四川省主席劉湘,甘肅省省主席孫興華,紛紛爲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各地軍閥也不得表態,紛紛表示或出兵抗戰,或支援國民政府軍需品。

1937年八月十二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推舉蔣校長爲海陸空軍大元帥,以軍事委員會爲抗戰統帥部。2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授權蔣校長組織大本營,行使陸海空三軍統帥權,並統一指揮黨政。而蔣校長認爲未經正式宣戰,不應設大本營,決定擴大軍事委員會爲抗戰最高統帥部。

隨後,軍事委員會將全國劃分爲6大戰區,以程潛爲參謀總長,白崇禧爲副參謀總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負責冀察之平漢線作戰;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負責晉察綏方面;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9月後蔣介石兼任),負責上海、江浙作戰;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負責福建、廣東作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負責津浦線南段蘇魯方面作戰;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9月後改任),負責冀察之津浦線方面作戰。(未完待續。。)

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116章 火炮襲擊第324章 騎兵第236章 九一八事變(十)第333章 殺貪第149章 校長婚禮第194章 三家聯盟(一)第15章 上峰敲詐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28章 防禦寮步(下)第125致命一擊第286章 反攻2第2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305章 回甘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48章 棉湖大戰(七)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96章 校長囚徒第283章 南天門13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39章 淡水之戰(三)第22章 攻擊東莞(下)第80章 關鍵時刻(二)第130章 共同對敵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177章 越亂越好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258章 長城抗戰2第322章 救援第8章 總理北上第182章 部隊縮編第217章 中原大戰(十六)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15章 上峰敲詐第385章 大同會戰2第160章 初戰日寇(一)第161章 初戰日寇(二)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13章 假幣第362章 十七軍第176章 駐防河洲第199章 部隊擴編(下)第16章 大戰前夕第102章 朦朧之愛第225章 校長態度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329章 攻堅第47章 棉湖大戰(六)第295章 反攻11的387章大同會戰4第27章 防禦寮步(中)第351章 七七事變第319章 銀彈第151章 校長婚禮2第106章 黨軍一旅第342章 逼迫第79章 關鍵時刻(一)第310章 復仇第95章 突發事件第68章 二次東征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301章 求婚第279章 南天門9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21章 阻敵增援第393章 打援2第189章 圍殲馬麒(上)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254章 國之殤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67章 團部深談第181章 亂中取慄(下)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122章 慷慨就義第305章 回甘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293章 反攻9第379章 萬全縣失守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45章 棉湖大戰(四)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345章 密商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354章 龍虎臺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131章 相談革命第260章 長城抗戰4第318章 迷局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33章 殺貪第14章 三弟衛華第239章 九一八事變(十三)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
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116章 火炮襲擊第324章 騎兵第236章 九一八事變(十)第333章 殺貪第149章 校長婚禮第194章 三家聯盟(一)第15章 上峰敲詐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28章 防禦寮步(下)第125致命一擊第286章 反攻2第2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305章 回甘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48章 棉湖大戰(七)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96章 校長囚徒第283章 南天門13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39章 淡水之戰(三)第22章 攻擊東莞(下)第80章 關鍵時刻(二)第130章 共同對敵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177章 越亂越好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258章 長城抗戰2第322章 救援第8章 總理北上第182章 部隊縮編第217章 中原大戰(十六)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15章 上峰敲詐第385章 大同會戰2第160章 初戰日寇(一)第161章 初戰日寇(二)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13章 假幣第362章 十七軍第176章 駐防河洲第199章 部隊擴編(下)第16章 大戰前夕第102章 朦朧之愛第225章 校長態度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329章 攻堅第47章 棉湖大戰(六)第295章 反攻11的387章大同會戰4第27章 防禦寮步(中)第351章 七七事變第319章 銀彈第151章 校長婚禮2第106章 黨軍一旅第342章 逼迫第79章 關鍵時刻(一)第310章 復仇第95章 突發事件第68章 二次東征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301章 求婚第279章 南天門9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21章 阻敵增援第393章 打援2第189章 圍殲馬麒(上)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254章 國之殤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67章 團部深談第181章 亂中取慄(下)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122章 慷慨就義第305章 回甘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293章 反攻9第379章 萬全縣失守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45章 棉湖大戰(四)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345章 密商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354章 龍虎臺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131章 相談革命第260章 長城抗戰4第318章 迷局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33章 殺貪第14章 三弟衛華第239章 九一八事變(十三)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